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6654|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月半”快到了,教你给已故亲人写包方法大全:缅怀先人,教育后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28 22:09:4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七月半”快到了,教你给已故亲人写包方法大全:缅怀先人,教育后人& @2 G2 b3 P& h1 F3 ~
http://www.mala.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324745&fromuid=1354024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48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推荐
发表于 2014-3-28 17:01:09 | 只看该作者
不说是不知道啊!学习了谢谢你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22:14:20 | 只看该作者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22:16: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1156824942
+ W, R) h, p* x8 U3 S  [: w' j
/ ^% }4 M4 z. f1 n5 o
    现在很少有人重视这点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22:17: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1156824942 ' F' o% o6 b7 @6 A) [' e
3 I: u' ^5 d: b& X  `

3 y1 @& j- ^4 x0 n2 ]% N) X2 z    七月半,书上叫“中元节”,是咱们中国人的鬼节,为了纪念过世的亲人,咱们中国人在默默的给已故亲人烧钱纸,寄托对已故亲人的哀思,处处都在烧香烧纸(历史上仅“文化大革命”时期曾经中断过)。. L! W- X  H; n, h, \& J
    传统的“七月半”,是除了“春节”之后的第二大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都过,备受男女老少喜爱。在我们那里,传统还是比较好的,一般清明前后上给已故亲人上坟护土、扫墓、挂纸,也烧一些纸,至今还流传“有儿坟上飘白纸,无儿坟上草生青”的方言;到了“七月半”,家家户户肯定给已故亲人烧钱纸;当然,“过年”的时候也在家里吃饭的时候祭奠一下,也烧点纸。不过春节、清明烧钱纸都不隆重,是礼节性,唯有“七月半”,可以说是烧钱纸,是给已故亲人送“钱”,家家户户,无论贫富,都高度重视,不含糊。
8 u" B3 \+ |' h, b     其实,在我的家乡,“七月半”并不是农历七月十五号那天过,按照风俗,一般都是提前到农历的七月十三日来过。当然,在全国各地风俗也不一样,有过农历七月十四号的,也有过农历七月十五号。我这基本都是农历七月十四号过的,在我们那里,“七月半”这天,管事人就去镇里请有名气道士先生来在郑氏祠堂做普利道场几乎家家从早上就忙碌起来,买钱纸、封包、写包,中午杀鸡杀鸭捉鱼…为一桌丰盛的晚饭做足准备,晚餐当然就大吃一顿。晚饭后等天黑下来,抢先选择村边、树旁、小溪或大门口进行所谓的“烧包”(也称“烧袱包”),让老祖们以及过世的亲人最早接到钱财,以保佑后代吉祥平安财运亨通。烧“袱包”的同时,也烧些稻草、香,散钱纸。相传,烧散钱纸是给无后人的故人和挑夫的,香和稻草作为“阴间”的扁担,烧的纸钱,已故亲人拿不完,要请阴间的人挑回去。
9 I- Q3 N# g8 C$ m9 L$ a& J9 J     我们这里每年的七月半鬼节都要写封包,烧给死去的亲人,每到这个时候我就头痛,那些称谓的写法难记,每次我都要问那些老人,恰逢中元节之际,收集整理了一些关于中元节写包的问题,封包最关键就是参照族谱上名字,以后不用每年都去找了。
0 `) R; X, i! i# p/ ]3 L9 ]    这种包袱是祭祀逝去的亲人用的。包好后一烧,就算把钱寄出去了,就像邮局寄包裹一样,只不过收件人在阴司地府。
2 Z, m* ~6 j, @+ E* t     既然是寄钱的包裹,就得写清寄件人收件人姓名(收件人的地址当然是没法写的,寄件的地址便也免了)。这叫写包袱。写包袱有很多讲究,学问很深,所以请读过书的老先生写的多。
1 p! i2 v+ r: p$ s: O- |' [1 E    包袱的反面都只写一个字:封。草体,压着折纸的缝写,代表封口,在邮寄的路上不要让别人拿了去。7 ?* h. O, D0 H1 E2 }4 q
    正面的写法就较复杂了。譬如在阴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某人给故去的父亲写包袱,正面就这样写。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22:17: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1156824942
2 }1 Q6 R( x" v7 w, o) v4 V8 T4 l$ ~4 z( Z

: V1 N1 s. Y' I8 p8 }0 _( `0 @' Q3 T    中元寄钱8 V# y6 N' W8 L3 z" z' K: s! p
故显考某府讳某某老大人魂下受用
# k) o6 O8 c* Z8 |8 G& a0 w即日化
3 f' a. y; a# [% q8 V  n! w子 某某某 某某某
+ r, @5 b9 a; k* H) \
6 i7 Y. h7 i8 J/ S; Z* m& K2 J媳 某氏 某某某:
! f* K" S# K% @- u- @/ `3 y如果是给故去的母亲写包袱,中间一行则改为“故显妣某府某老孺人”。
8 Y; M% l0 H# O/ d: X8 p$ |4 |- {其右上角的“中元寄钱”,讲的是烧包袱寄钱的原由、时间。人刚死,烧包袱过去,谓伴棺寄钱;正月初一、五月初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烧包袱过去,分别为“元旦寄钱”、“端阳寄钱”、“中元寄钱”、“中秋寄钱”。# m2 L+ N, l: n! J2 T- `6 u7 |& {/ M0 [. B4 t1 s
中间的那一行,是包袱的主体部分,注明收钱人的称谓、姓名。“故”,死也。“显考”、“显妣”是父亲、母亲的敬称,至于父母是否“显”过,并不重要。如果是孙辈给祖辈烧包袱寄钱,则要写“显祖考”、“显祖妣”。“某府”,表明是某家的事。“讳”要朝右挪半个字,上辈人的名字,是不能随便说随便写的。男的接着写名讳。女的写姓氏即可,不写名字。我的祖母那一辈女人也没有学名,只有小名。而母亲的小名,子女并不一定知道的。“老大人”、“老孺人”,是再一次的敬称。无论死者生前是何身份,一律“大人”、“孺人”称呼,这是公平的。阴间与阳间价值取向不一,乞丐死后可能升天,王公大臣死后可能就要下地狱。  “魂下受用”,让人看到晚辈跪在逝者魂灵前,双手捧钱高举过头顶,孝顺地呈上。) Q1 O$ }( y: C6 Q
落款看似后人名字的罗列,其实并不简单。男人的配偶只能写姓氏,即使有姓有名也只能写姓氏。未出嫁的女儿、孙女可以写名字,但出嫁后成了别人家的人,就不能再写了。伴随邮给收件人大批包袱的同时,人们还会写上一两个特殊的包袱,正面中间写“地盘业主 孤魂野鬼”,右侧写“魂下受用”。, V5 x+  这大约是一种买平安的“钱”。所谓“地盘业主”,应是阴间收件亲人居所所在地的地主,我怀疑还有恶霸,钱寄过去,给他们上上贡,免得他们找亲人麻烦给脸色看,或收保护费。所谓“孤魂野鬼”,即没有后人照看的鬼魂,这是些一穷二白的亡命之徒,给点钱打发一下,免得他们心存不良,哄抢亲人刚收到的钱钞。9 y: z, u6 o- B4 T* i# C: w5 f3 |
这些名堂,现在的年轻人是弄不懂,也不想弄懂了。包袱也还包的,大多当阳间的信封一样来写:“寄父某某某,魂下受用。儿某某某,媳某某某,孙某某某。” 女人大名当然照写不误。有的干脆不包包袱、不写包袱了,花十几二十几块钱,买个上亿元的冥国银行纸钞,烧完了就完了,还图包包袱、写包袱的麻烦干什么呢?但有的老人很担心:“你们这么烧过去的钱,阎王爷恁里认不认?”
& Z! `7 N7 E& |- U0 l4 K# o8 b3 \2 O阳间的改革步伐很快,阴间能适应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22:18: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1156824942
. O0 K  D/ h2 _+ s) O- ]
4 |2 I7 A( J# C3 e' q! y: I- g, }  o" F! o5 u* O: ~
    史上最全写袱子传统文化 . q$ ~( ]& W) [9 H
基本知识:
7 q' c6 K- u! z: c1 n# ]
. @$ Q2 I$ M7 M7 \
7 U  m5 @- m2 [+ p; x3 e, b" |9 ~1 d& u  W* l, H
男称大人,女称孺人。! [5 `( t0 j, w5 ^

4 Q+ y' W- S  \2 k8 p( ^5 X  x/ h0 z老人死三年内:亡男称新逝显考,亡女称新逝显妣。6 N: W) V! _4 C% M3 A1 r" C) H+ i
三年后:亡男称故显考,亡女称故显妣。9 ^) u3 o6 b$ s6 m: B7 q* S  [
孝家称呼 烧袱子火单写法 自称4 J0 Z! b' Y* x0 U) e
九代:称鼻祖 故鼻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耳孙; g  v4 H$ R" g) n2 ?9 H4 a! \9 M
八代:称远祖 故远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云孙- P! j8 J6 F  I- c- v
七代:称太祖 故太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乃孙4 J/ l# i: t; R7 j5 t
六代:称烈祖 故烈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弟孙5 P' \! n1 ?& S- C
五代:称天祖 故天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来孙
( ?3 I0 ~7 W: K3 |" C# O* I四代:称高祖 故高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玄孙! X" o2 U6 d$ l9 N* `
三代:称曾祖父 故曾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曾孙
. B. }  ^- @+ P4 y8 i, V二代:称祖父 故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孙
, K- f$ {. }% D一代:称父亲 故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男3 A# U! f  R0 M1 ^' z. N& M! f
父之兄:称伯伯 故伯考 公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2 d6 l! Q" T# O( n
父之弟:称叔叔 故叔考 公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  V) B7 S5 S5 X9 T8 u4 |
父之堂兄:称伯伯 故堂伯 公 老大人收用 孝堂侄
, P5 [; c- P& H" ~9 q' `父之侄:称兄或弟 故堂兄或弟 老大人收用 堂兄或弟' z5 ~  y$ D/ H! N$ `% @
母之父:称外祖父 故外祖考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外孙
4 Z/ E- t  ?9 m3 F* [3 h3 {母之兄或弟:称舅 故舅考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外侄
( f3 i5 J. F2 q# C! D母之伯爷:称堂外祖 故堂外伯祖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堂外孙6 a0 O* d4 N; E  Q* d+ l/ F
母之堂兄:称堂母舅 故堂母舅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堂外侄4 R* @- Z% L. \
父之姐夫:称姑父 故姑父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内侄 具0 L8 g# Q: R  l! V" E5 }! }* o
父之姐妹:称姑母 故姑母 府 氏老孺人收用 胞侄 叩  ^+ Z9 X: V$ e0 M+ d- S
父之姑爷: 称故姑公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内侄孙 叩
. m0 O/ K9 I* b9 G  v  V' \父之姑娘:称姑婆 故姑婆 府 氏 老孺人收用 孝侄孙 叩
) O& Z0 d4 M. y同父母之姐:称胞姐 故胞姐 府 氏收用 胞弟 叩
7 ?1 a. i! Z& y" R7 i胞姐之丈夫:称姐夫 故姐夫 收用 内弟 叩
$ I9 c5 D/ Z/ I6 I) K8 ]2 O: S' x3 A母之姐夫:称姨父 故姨父 府 老大人收用 姨侄 叩  B7 o6 [  e' h- G, N$ R$ G  D
母之姐妹:称姨母 故姨母 府 老孺人收用 姨侄 叩/ T# D: R* x* e
妻之父:称岳父 故岳父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婿 叩
1 T& @0 c& v6 J* I妻之伯爷:称伯岳父 故伯岳考 公讳 老大人收用 侄婿 叩* c$ A' c) |* I: S: _8 K  X- u
妻之伯娘: 故伯岳妣 母讳 氏老孺人收用 侄婿 叩1 M2 S5 |7 c& s. x. j* X) Q: }$ `( K; t
妻之祖父: 故内祖考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孙婿 叩3 o4 }0 a6 s/ s% Y0 l. v: H5 o
妻之姐夫: 故襟兄 收用 襟弟 叩6 v, |& @! _+ {5 Z, W8 m7 e8 d* K. S: R
妻之姐姐: 故姨姐 府 氏收用 姨妹弟 叩3 V% V: ?* C6 d0 Y" l/ T
祖母之姨侄: 故姨表爷 公讳 老大人收用 表侄 叩
  A. m/ I% v5 ]0 z0 _6 f* T母之姨侄: 故姨表兄 收用 姨表弟: f# F# A: Q/ i/ |' J2 L) v8 ~! ~4 f- e
岳母之舅娘老表: 内表母舅 老大人收用 外侄婿
- @" o- Q1 S! y+ l. C妻之表兄: 内表兄 收用 表妹弟, i9 q  f% b: k+ H# G: F/ h7 w- q/ D
乾爹: 故寄父考 老大人收用 寄男 叩
2 P- g6 F+ o9 v! \9 K) C' Y乾爹之父亲: 故寄祖考 老大人收用 寄孙男 叩
8 Y) r! W& ]7 f7 P4 `% {乾爹之岳父: 故寄祖考 老大人收用 寄外孙2 ?5 X2 [% ~0 B+ B8 {; D/ Q7 m
乾爹之子: 故寄兄 收用 寄弟 叩3 m$ c9 i2 H& U; E( }) f+ }6 u
妻之保爷: 故寄岳考 老大人收用 寄子婿
8 O. s8 ~, i& ~& {: T9 N& ~后父: 故继父 老大人收用 继男 叩
: _  o9 u) g( G$ \% D+ ?5 p后母: 故继母 老孺人收用 继男 叩# _. g) s5 b. M% I
大妈的儿子与小妈: 故妾母 老孺人收用 孝嫡男
7 F: j4 ]! x8 i- p小妈的儿子与大妈: 故嫡母 老孺人收用 孝庶男$ X4 a& y1 y2 w2 z2 N$ w2 y7 c8 |. F
奶妈: 故乳母 府 氏 收用 孝奶男$ ?: L7 ^7 y" Q6 ]9 R; G7 |) J% W
丈夫: 故良人 收用 荆室 叩0 c& J: F- v# L1 N4 Y7 ]; g
妻: 故贤妻 收用 为夫 具& F! N2 C+ U- n7 H6 L
朋友: 故彦兄 收用 世弟 叩! M' r! W3 V% B; Y4 C  D
老庚: 故庚兄 收用 庚弟 叩6 \, {; W7 f" K( ]6 J7 h  _
后夫与前夫: 故同绿 收用 同绿弟
' w0 a: ~6 h3 z公讳: 老大人收用 世侄 叩
4 V: u9 W7 l- c手艺与师父: 故恩师 老大人收用 孝门徒 叩0 l- h6 A+ e4 U8 Y
拜把弟兄: 故血兄 收用 血弟
) W' q/ \% l4 M  c道士与老师: 金羽化法师 大真人收用 门徒
5 C) O4 c0 g6 H# v, m1 [" f异族化纸: 故异族 收用 异族 叩1 n# a% y$ C& x; A! h* e$ s* w+ ~+ M
伯或叔与侄: 故贤侄 收用 愚伯或叔
8 A! ]& V) z: E8 j亲家: 故姻兄 收用 姻兄 叩- A$ ]5 r! \6 F& N
未婚夫与妻: 故结发 府 断弦妹收用 断弦兄
$ H7 K  n0 }7 w9 R2 O6 ~4 b未婚妻与夫: 故淑配 府 无缘兄 无缘妹' M* _  j( ]0 W" p4 S% `5 o5 E
父亲与儿: 故幻化亡男 反念父
, J  H) B! r6 h* K; r$ k  Z翁父与媳妇: 故幻化亡女媳 反念翁父
: b: f0 c; W) b! a1 y3 a父亲与女: 故夭命亡女 反念父
4 O* V3 r. P1 @' b5 G! E岳父与女婿: 故贤门亡婿 反念岳
9 ^& t& }0 a! @/ V7 s0 ]+ v与亲家父母: 故姻尊 姻侄 叩
( B  h7 C. T9 e( ~与亲家之祖: 故太姻尊 姻内侄孙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22:19: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1156824942 / n. u& }4 l+ s# q9 }  `( Q- G

) l$ |/ p% W6 Q: K5 f, M
8 Y. j; J7 F& I* `+ ]7 W+ A9 J    乞丐与施主: 故施主 丐人 叩
2 L! K% V! h, [* f6 d3 M6 f6 T% J
     考老大人                                                     考老大人7 H) \# T- m5 s4 w/ e/ z
故显                          ——孝男            故祖                                  ——孝孙9 Y5 o. a. c$ K
     妣 孺人                                                         妣 孺人
/ b3 {/ T; Q+ b% q9 k6 E  O
& q, \/ r: P5 E+ I/ o( D* D1 |     考老大人                                                     考老大人7 m+ c) s/ T# A0 \% Z( J
故曾祖                          ——曾孙            故高祖                              ——玄孙
; c% L  i# w7 m4 U( A7 {. Q* M$ G     妣 孺人                                                        妣 孺人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8#
发表于 2012-8-29 08:59:55 | 只看该作者
好资料,学习。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2-8-29 11:13:49 | 只看该作者
的确可以学学.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了.

签到天数: 54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10#
发表于 2012-8-29 12:55:12 | 只看该作者
上就代和下九代,称之为祖宗十八代,最高是鼻祖。所以姚勉写的《侄阿钟觅字与诗》“我家鼻祖丰城公”中的“鼻祖”表示存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1 07:0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