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5358|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舜帝文化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54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8 19:13: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姚双全 于 2012-10-1 22:03 编辑 " I! Q, o8 A, A. s# a( Q
$ {. D5 M. [5 q& T

◆什么是舜帝文化?


" M6 y4 j- l+ V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有时也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组织机构。

什么是舜帝文化呢?所谓舜帝文化,就是我国上古舜帝时期所产生的人们社会生活中精神行为的规范。它是舜帝毕生身体力行所创造的文化。舜帝文化的突出特征是它的原创性和正统性。《尚书》云:“德自舜明”,《史记》载:“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舜帝是“德”的化身,简言之,舜文化就是舜帝身体力行所创造的道德文化,它是一种原生性的道德本体文化。因此,舜帝是中国道德文化的鼻祖。

任何文化的产生都离不开当时的历史环境和社会发展状况。舜所处的时代,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代表东夷集团与华夏集团的融合已经完成,亦即炎、黄民族的融合已经完成,部落联盟的体制在沿袭了数千年后,国家已经初步形成;生产关系和生产力都有了一定的变化和发展。受农耕之益,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丰富了。作为个体的人,也已经走出了以氏族公社为单位的小社会,进入了由部落联盟———诸侯国组合起来的“古国”大社会。因此,在社会生产之中,个人与家庭成员之间,个人与社会成员之间,个人与所从事的职业之间,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都需要有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关系,都需要有一种双方都能接受和遵守的准则,才能使社会稳定,才能维护诸侯国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与和谐。作为诸侯国联盟首领的舜,正是适应了这一社会发展的需要。舜帝在自己的一生中,身体力行地创造、想方设法地推行了这些准则,并使整个社会都遵守这个“道德”规范,成为人类由文明产生过程进入文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

舜文化是舜帝身体力行创造的。在家庭中,作为人子和人兄,尽管受到父亲、后母、弟弟三番五次的虐待和陷害,却丝毫没有改变他对父母的孝敬和对弟弟的友爱。舜帝以德报怨去感化,使他们不致于作奸犯科,维护了家庭的团结和气。在社会生活中,舜努力示范,耕于历山,则把肥沃的土地让给他人,致使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都能以他为榜样把丰盛的渔场让给别人;陶河滨以及作器于寿丘,他恪守职业道德;经商于负夏,则是以诚相待,不以获利为唯一目的;管理经营国家,他以“德”治理,“无为而治”。所以说,舜帝一生的社会行为,就是对舜文化的实践和创造过程。

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我们说孔子是儒文化的创始人,然而,孔子的功绩在于集文化之大成。儒家文化实际上只是孔子对舜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纵使是儒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仁”,也只是孔子在总结商周文化基础之上的画龙点睛。儒学三重道德———人伦道德、社会道德、宇宙道德的源头来自于舜帝的道德文化。楚简中的《唐虞之道》写道:“爱亲忘贤,仁而未义也;尊贤遗亲,义而未仁也……爱亲尊贤,虞舜其人也。”由此可以证实,儒家三重道德的基本构架就是发轫于舜帝所创建的道德文化。

文化具有民族性。各民族的文化都以本民族的特有形式发展起来,形成本民族的传统。舜帝文化产生在炎、黄民族融合时期,所以,它代表的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利益,这也是舜帝文化得以继承和不断弘扬的原因。舜帝虽然居“三皇五帝”之末,但是,舜帝开创了“德治”文明的崭新时代,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和历史意义。

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舜帝文化,这是中华文化的三块里程碑。农耕文化、政体文化、道德文化是中华远古文化的源头。又特别以舜帝文化为博大精深,它涵盖了社会、自然两大学科,其内容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艺、民族关系等各个领域。舜帝文化是以儒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源头。唐代著名思想家韩愈在他的《原道》一文中疏理儒家的传授关系说,是“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以是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孔孟传之于后人。

维系中华民族之魂的中华传统文化是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华传统文化之根脉是舜帝文化。舜文化是中国学脉之源,是人性论之根脉,是儒家道德价值之根脉,是儒家本体论之根脉。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舜帝文化这个道德文化的源头,就不可能使中华民族保持强大的国家凝聚力和民族亲和力;没有舜文化的润泽,就不可能培养出国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没有舜文化的熏陶,就不可能造就出以国家强盛民族兴旺为己任的一批又一批国家精英。完全可以说,舜文化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形资本,对其研究和弘扬,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份。

舜帝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块永放光芒的丰碑。

舜帝文化的特征主要体现为重德治、重入世、重和谐、重包容四个方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12-9-9 11:18:00 | 只看该作者
我国最早、最具权威的上古史《尚书》,即以《虞书》开篇。《虞书》分尧典、舜典、大禹谟、皋陶谟、益稷等5篇,篇幅极短,总共才三千字。表面看来是5个不同方面的内容,实际上是围绕舜帝展开的对有关治国安民等各种根本性问题的深入探讨。全书叙事少而议论多,虽然文字艰涩,但立论高远,逻辑严密,结论深允,多发人所难发。先秦两汉以来,注者不下百十家,钩玄提要,对其内涵外延做了各个历史时代力能所及的发挥与考辨,从而构成了庞大的舜文化思想体系。这个体系的主体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主流。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12-9-9 11:20:09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常常津津乐道虞舜大孝,位居“廿四孝”之首。实际上,这是次要的;首要和重要的是舜文化和舜文化的精神。因为舜文化植根于原始共产主义氏族社会,洋溢着公正和谐气氛,始终体现出公众第一、他人第一的博大胸怀。舜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复活”前自由、平等、博爱的典型阶段,因而处处放射出“管理上的民主,社会中的博爱,权力的平等,教育的普及”等人们理想社会的光芒,而这正是我们人类复活更高级形式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极可宝贵的资源和精神财富。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12-9-9 11:22:39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汉司马迁是写姚氏世系源流第一人,代表作是《史记》、特别是其中的“五帝本纪”;我认为“五帝本纪”也可改叫“舜帝本纪”。
/ r6 g5 w: k; j3 K    司马迁在《史记》曰:“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 \% Y: C! @! X& J4 o: D
    & K+ Z$ ~9 A* n9 |0 |, S8 G
   
* |) Z6 |9 G) e7 X& Q    正史最早、最集中记载舜帝的是太史公司马迁《史记》“卷一 五帝本纪”。有人认为《尚书中的《虞书》是研究或修纂姚氏族谱的必读物,《五帝本纪》是《尚书 虞书》的演绎,将《尚书》中的《虞书》称为第一部姚氏家谱。我则认为,与其称《尚书 虞书》为第一部姚氏家谱,不如称《史记》“ 五帝本纪”是第一部姚氏家谱。" x' O+ u, M( U- Q6 _* ~
    首先因为司马迁和《史记》,因为其他史书,我们的族谱便有一世虞舜到第六十六世梧/偃/延年的世系,即姚氏世系源流第一部分。

签到天数: 54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5#
 楼主| 发表于 2012-9-9 13:28: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双全 于 2012-9-15 12:29 编辑
, K1 n8 P) p4 d( M8 i! Z6 [2 Y; X3 D# ?; O6 j0 J* V

◆舜帝祖籍考证

    5 U: O, q% F! ?! |; g+ ^7 L

舜是我国上古传说中的五帝之一,由于年代久远,上古没有文字,加之后来一些人没有考证准确便随意说舜生于某地,以致舜的籍贯十分混乱,因此,很有必要对舜先祖及舜的出生地进行认真的考证。

★先祖幕封国在山西平陆

《四库金书·路史·后纪·有虞氏》:“帝舜有虞氏姚姓,其先国于虞,始为虞氏。……出虞幕后之幕姓宗焉。”话舜姓姚,先祖封国在虞,为有虞氏,先祖叫虞幕。王符《氏姓志》云:“舜姓虞。《郑语》史伯称舜之先曰虞幕,虞是国名,后以封国为姓氏也,今山西虞城县是其地。”东后哲学家王符说,舜先祖幕之封国在山西虞城。

★虞城在山西何地?

《史记·五帝本纪》索引:“虞,国名,在河东大阳县,舜,谥也。皇甫谧云‘舜字都君’也。正义《括地志》云:‘故虞城在陕州河北县东北五十里虞山之上。’”魏晋时平陆称大阳县,隋代平陆称河北县。据此,舜先祖幕封国在山西省平陆县。

《尚书·舜典》正义曰:“颛顼已来,地为国号。而舜有天下,号曰‘有虞氏’,是地名也。王肃云:‘虞,地名也。’皇甫谧云:‘尧以二女妻舜,封之於虞,今河东太阳山西虞地是也。’然则舜居虞地,以虞为氏,尧封之虞为诸侯。”就是说尧要将两个女儿嫁给舜,尧便将舜封到平陆县的虞城做了诸侯。明代著名学者王夫之在《尚书稗疏·妫汭》中也说:“妫水自蒲州入河……尧以妫汭二水之地,为二女食邑,使即封于彼,而其归为嫔,则在舜所复封先代虞幕之旧邑,平陆之虞城。”说明舜先祖虞幕封地在平陆的虞城,后来尧又将舜封在平陆的虞城,后来尧又将舜封在舜先祖的封地虞城。

★舜是黄帝集团而非东夷集团
' d1 B. _& T  r- e3 v. T

上古氏族社会,在尧舜禹之前,主要有三大势力,一是神农炎帝集团,二是黄帝集团,三是东夷少昊集团。其中黄帝集团势力范围是今陕西、晋南、豫西的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东夷集团势力范围是今山东省。

史载舜是黄帝的九世孙。《史记·五帝本纪》:“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瞍,瞽瞍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昌意的父亲是黄帝。《礼记·祭法》说:“有虞氏禘黄帝而效喾,祖颛顼而宗尧。”说明有虞氏祀祖先和祭天时,将黄帝和颛顼作为祖先祭祀,而帝喾是尧的父亲,尧是舜的岳父,同样将尧也作为祖宗,这是舜的祭祀之礼。《国语·鲁语》也说:“有虞氏祭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祖祭颛顼,郊祭尧而宗舜,这说明是舜之后的有虞祭祀之礼。这些充分表明有虞氏部落和舜是黄帝集团。

舜及其有虞氏部落属于黄帝集团,而非东夷集团,一个重要的佐证是,有虞氏部落以仁兽驺虞为图腾。而东夷集团则以鸟为图腾。《辞海·少昊》:“一作少昊。传说中古代东夷集团首领。名挚(一作质)﹐一说号金天氏。东夷族以鸟为图腾﹐相传他曾以鸟名为官名。”据《左传》所载:“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鴡鸠氏司马也。鳲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淫者也。东夷集团以鸟为图腾,任用各种鸟图腾的首领作官员。有五鸟氏、五鸠氏、五雉、九扈等24位官员。黄帝集团则不然。袁珂《中国古代神话》叙述黄帝与蚩尤作战时,说:“黄帝的军队除了四方鬼神之外,还有罴、熊、貔、貅、豹、虎种种野兽。”这熊、虎等野兽就是黄帝集团中以这些熊、虎等兽为图腾的各部落。而有虞氏以兽驺虞为图腾 ,而不是以鸟为图腾,足证有虞氏部落是以各种兽为图腾的黄帝集团。

《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说:“黄帝氏族东迁的路线大约偏北,他们大约顺北洛水南下,到今大荔、朝邑一带,东渡黄河,跟着中条及太行山边逐渐向东北走。今山西省南部沿黄河的区域,姬姓建国的很多。《左传》上说:‘虞、虢、焦、滑、霍、扬、韩、魏皆姬姓也。”这里明确指出山西南部有虞氏部落是黄帝后裔,也确切证明舜是黄帝集团而非东夷集团。

★孟子所说东夷指山西永济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舜先祖虞幕封在山西平陆的虞城,舜的有虞氏部落信奉驺虞属于黄帝集团,东夷集团以鸟为图腾则与舜毫无关系,舜是山西运城人确凿无疑。然而,有的人却以孟子说舜是东夷人为依据,认为舜是今山东省人。这是没有全面理解孟子所言的含义,如果全面理解了孟子的意思,就会知道孟子所说的东夷指今山西永济。
! J8 [; z& z. L  《孟子·离娄章句下》:“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距也千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行志得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首先,孟子说,舜生在诸冯,迁在负夏,死在鸣条,东方人。文王生在岐周,死在毕郢,西方人。两地相距一千多里。文王所在的岐周和毕郢,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一带,秦汉以前一尺为23厘米,即今日之七寸,加上道路环绕山河,文王的岐周和毕郢距今山西永济的诸冯(今舜帝村)和鸣条岗舜帝陵的距离正是秦汉制的千余里。如果按秦汉制,文王所在的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距山东省至少三千里。所以说,如果全面理解孟子所说含义,孟子所说东夷指的是今山西永济的舜帝村和垣曲县同善村(古负夏)及鸣条岗舜帝陵。

其次,关于“夷”字,古有多种含义,其中主要是:一指东方各族的泛称;二是指四方的少数民族。孟子所说“东夷”与“西夷”相对应,自然是第二个含义,即帝都(中国)以东及以西的各部落或诸侯。因古人称“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孟子说舜住在文王的“中国”以东称“东夷”,文王住在舜的“中国”以西称“西夷”。如果是第一个含义,“东夷”指今山东省,“西夷”就会称为“西戎”。因为尧舜时“中国”以东称“东夷”,以西称“西戎”,以南称“南蛮”,以北称“北狄”。

孟子全部含义正因融会贯通,所以,宋代孙奭在《孟子疏》中说:“今云舜生诸冯,则诸冯在冀州之分。”尧舜时,山西省属冀州,山东省属兖、青二州。宋代的金履祥在《孟子集注考证》中更明确指出:“诸冯在河中府河东县,其地有姚墟。”宋时河中府即蒲州,在永济市,河东县即今永济市,说明诸冯在永济,诸冯里有姚墟村,舜是永济人。

★史籍所载舜是冀州人

《竹书纪年·帝舜有虞氏》:“元年已末,帝即位居冀。”是说舜即帝位,居于冀州。《四库全书·路史·后纪·有虞氏》:“月正元日,假于文祖,践天子之位,都于蒲及安邑。”说舜即天子之位后,定都蒲坂,并将安邑也作为陪都。因为上古时部落林立,要站隐脚跟,必须以本部落强大势力作为后盾。所以,尧舜禹建都时,都在本部落境内建都。

《史记·五帝本纪》:“舜,冀州之人也。”唐张守义在《史记正义》中说:“蒲州河东县本属冀州。”司马迁说舜是冀州人,张守义则指明了具体地点,说舜所在的今永济市,上古时属于冀州。) a% J1 x# r4 o5 n# u
  据史载,舜出生在今山西省永济市舜帝村,古称姚墟。山东大学冯浩菲教授在《舜帝出生地考》一文中认真考证,将古人说到舜的三种出生地连接起来,指明舜帝生于冀州(蒲坂)诸冯(里)之姚墟,肯定了舜是今山西永济人。本文则试图从舜属于黄帝集团,舜先祖虞幕封国以及有虞氏部落崇奉的图腾等,以确认舜从先祖及出生都在今山西省运城市境内。

(作者系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 盐湖区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签到天数: 54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6#
 楼主| 发表于 2012-9-9 20:51: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双全 于 2012-9-15 12:23 编辑 5 X9 k$ m% j  s2 F+ c9 P. }
4 A) G4 C5 \6 k+ i+ m# B6 O% m& L

◆虞舜文化的传承及其意义

大家都知道,虞舜作为中华文明始祖之一,上承五帝时代,下传夏商周三代,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有着极其重要的特殊地位。

晚近一、二十年以来,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地下田野考古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也日趋深入,特别是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功实施。在廓清夏商周三代历史的基础上,由此追溯中华文明起源,进一步探讨五帝时代的历史,不仅成为必要,而且更加极有可能。虞舜正好处在这样的一个历史转折时期,由五帝时代向夏商周三代过渡,所以,我们追溯中华文明起源,自当从虞舜时期开始。 

在这方面,历史学界前辈已经作了有益的尝试,现在则急需地下田野考古学上展开深入调查研究,从而确认虞舜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若干类型,这当是摆在考古学界,也包括我们历史学界在内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研究的课题。  

不过,从现有的文献资料记载来看,全国有关虞舜文化的遗迹、遗存,从河北、河南到山西、山东;再从安徽、浙江到湖北、湖南,几乎遍及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其中以山西运城、河南濮阳、湖南永州最具有代表性。如果我们细心地加以考察,就不难发现这些遗迹、遗存,都具有虞舜文化的共同特征,或者说构成虞舜文化的最基本要素,不仅有舜庙、舜宅、舜井,还有历山、雷泽、舜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虞舜文化圈,着实地反映了虞舜文化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进程。  

我们透视虞舜文化这些外表特征,深入发掘虞舜文化内涵,可以这样地说,它是相当丰富的,也是相当全面的,难怪司马迁著,《史记·五帝本纪》于书首,继黄帝、颛顼、帝喾、尧之后,强调“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我们觉得,最集中体现这个“明德”思想,恐怕还是要以《尚书·尧典》篇那段文字作诠释,即“克谐,以孝烝烝”。“克”,即能也;“谐”即和也;“烝烝”,即言孝德之厚美也。原来虞舜父亲瞽叟是个盲人,而母亲早逝,瞽叟更娶妻而生象,尽管“父顽,母嚣,象傲”,而虞舜都能够处理非常和谐,很美满地尽了孝道,正如东汉时人蔡邕《九疑山碑》所云:“逮与虞舜,圣德克明,克谐顽傲,以孝烝烝。”这里的“以孝”之“孝”,正是虞舜思想核心的集中体现,而“克谐”之“谐”,正是“以孝”之“孝”的外在表现,《论语》开篇《学而》章讲述孔门弟子有子的一段话,其中讲道“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欤)”,它正好说明孔子承继了虞舜这一思想,“仁”作为孔子思想的核心,孝悌则作为“仁”之根本,是先秦儒家已把虞舜这一思想发扬光大了。

(作者系中国先秦史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签到天数: 3647 天

连续签到: 2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7#
发表于 2012-9-10 11:31:09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现日常生活中“管理上的民主,社会中的博爱,权力的平等,教育的普及”只是一个口号罢了.

签到天数: 54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8#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11:44:32 | 只看该作者
口号也是文化表现的形式之一,倡导一种文化肯定得先把口号喊出来。

签到天数: 54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9#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23:26: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双全 于 2012-9-15 12:30 编辑 ; \; L8 Y* Z2 v
0 N3 k0 G# x( L

  ◆关于舜的出生地

( i, U1 s; [0 b/ ^

孟子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先说这个“东夷”。“东夷”一般来说,是指东方各族。夷族是指古代的少数民族。在河东一带,古时曾存在过少数民族,如在春秋时期,就有“山东皋落氏”、“条戎”……等记载。而在此前,在河东存在夷族应该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称舜为“东夷之人”,只是说明:舜是东方氏族之人,并不是专门指他不是河东人。在我看来,在“黄河”以东都可称“东夷之人”,如果次论能够成立,孟子说舜是“东夷之人”,就准确无误了。

司马迁说:“舜,冀州之人也。”

张守节在《正义》中称:“蒲州河东县本属冀州。”

可见,舜是生于冀州之人,活动于冀州的氏族也可称为“东夷之人”。

再就“诸冯”来说,在河东就有诸种不同的说法:

一说今之永济市张营乡舜帝村,古时称诸冯,也曾称姚墟,它位在黄河岸边。村里现尚保存有清代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镌立的一通碑,上书“大孝有虞舜帝故里”。在这个村里,尚有瞽叟坟,传说是舜的父亲瞽叟的藏处。  

另一说今之垣曲县同善镇即古之诸冯。这个“诸冯”又有一说是孟子所说的“迁于负夏”的“负夏”。传说:是由于虞舜“举村迁徙,(按即由永济市诸冯迁移过来)村名依然叫诸冯,”在现今的垣曲同善镇现尚有“帝舜故里”匾,其背面刻为“负夏城”匾,也有人称这个诸冯,就是虞舜的出生之地。

(作者系盐湖区虞舜文化研究会顾问 运城学院教授)

签到天数: 54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9-11 19:00: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双全 于 2012-9-15 12:25 编辑 0 s  ?/ {% a2 p+ i, I

7 v& m1 X% ], `/ B) s1 A

   ◆关于舜的耕、渔、陶之地

司马迁称:“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先说舜耕历山。历山在河东有数说,一说是在芮城县与永济市交界处;二说是在垣曲县、沁水县与绛县交界处;三说是在洪洞县,这三处“历山”都在河东境内。

次说舜渔雷泽。雷泽也称雷水。在永济市境内。“雷泽在永济县首阳山(按:首阳山又名雷首山、薄山、蒲山、猪山、独头山、吴山、甘枣山、襄山、渠猪山、历山、中条山等。现名中条山。)下,南流入河,相传舜渔于此。《水经》:‘河水又南经雷首山西,又南涑水注之。’注:‘水出雷首山,有夷齐庙。其水西南流,亦曰雷水。’”

再说陶河滨。司马迁所说的“河”指“大河”,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黄河”。舜的出生地诸冯距黄河不远,其村北不远处有陶城(按:古时曾名河滨。)传说为虞舜做陶时故地。村里有“古河滨”匾一块,后佚。前人曾说:“陶城在蒲州河东县北三十里,即舜所都也,南去历山不远。”

(作者系盐湖区虞舜文化研究会顾问 运城学院教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11 16:2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