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4201|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摘] 民间修谱中存在的问题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7-30 22:58: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18-7-31 00:12 编辑 : {1 _: M- D# m3 |
: r( L- W: g3 n9 o# u, C
民间修谱中存在的问题[size=0.75em]2011-12-29 22:45阅读:175
- S8 K; t! X! t- s. W- a  B9 o[size=1.06em]摘自:百家论坛
; I' r' T' @5 g7 [/ X6 X当代家谱的编修方法源自宋朝 宋代理学的兴起,官府不再开设谱局,苏洵(1009年生,1066年卒)忧心如焚云:“盖自唐衰,家谱废绝,士大夫不讲,而世人不载”。庆历年间(1051年)毕升发明印刷术,为国家修史、地方修志、百姓修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为了继承修谱的传统,欧阳修(1007年生,1072年卒)在主持编篡国史《新唐书》的过程中,也以“大宗之法”编修皇族家谱《宗室世系》上溯数可达八代、十代甚至百代。正是主持编篡国史的经历,使得欧阳修十分重视家谱,他在修定《新唐书》后,他当然也发现《宰相世系》中有关自己了的远祖世系并不清楚,于是他只能以其已知的五世祖为始祖,并用“小宗之法”编修了自己的家谱。他采用史书的体例和图的方式,将本家族的迁徙、婚嫁、官封、名谥等编成一部新型家谱。不久家族显赫的苏洵也始修也编成《苏氏族谱》。二人在修谱的体例上都使用“小宗之法”,即以五世祖作为家族始祖。因此,一般家谱都只从其可知之祖写起,只采用“小宗之法”。欧、苏体例的创新,重在图表的创新。这使家谱的质量大大提高,形式也有创新。对谱谍体例的创新则以欧阳修和苏洵为代表。百姓仿效欧苏谱例,开始采用“小宗之法”编写家谱。宋代作为宗族典籍,家谱其编修已
经扩散到广大平民族群,谱牒编修形成一个高潮。. t- ~$ W" F9 h
9 O2 _- t; F. E$ J( k/ X

0 }( B) d- o$ I/ |: l$ \3 I(南昌姚氏族谱记载,南昌族谱为唐宋旧谱,宋代大兴修谱之风,南昌族谱在宋末修于状元勉公。如果姚勉真的主持了南昌族谱的编修工作,为什么他在自己文章中一再标榜的鼻祖思廉公,没有出现在南昌族谱中,反而以彦国公为肇基祖?两宋时期,江西文人成千上万,而大多是以家族为代表的群体,勉公是不是也是找了一位同姓或者近族名人来粉饰,以巩固自己的文坛地位?)
, b4 V' b0 f, A* I; A! D! r" O; V6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704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9]二品侍郎

推荐
发表于 2018-7-30 23:45: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俊兴 于 2018-7-30 23:48 编辑
+ n* }5 l; x* P/ u7 @# E; k5 J8 v5 A* [$ |1 K3 K; |
各姓各氏都开始出现了统宗统系的族谱、宗谱、大宗谱,随意上溯,攀援望族,趋附名门,冒接世系,乱认先祖的现象开始出现。/ N1 p: m2 e# l7 Y& o! Q1 _1 w

2 [/ @/ p$ T: @0 g南昌姚氏正式修谱也是在明代,可是奇怪的是,南昌姚氏却没有随意攀附名门,还是以在历史上并不出名的彦国公为始祖,并且早在南昌姚氏未正式修谱以前,从灵源迁出的不少彦国公后裔也没有攀附名门,比如湖南平江姚氏,湖北红安姚氏,黄陂姚氏,他们先祖带走的都是灵源老谱系。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值得深思。)
- g4 ]9 U! k4 R! i$ @" b7 ]
* N9 j7 }: f# i# {( _. J' F南昌彦国公姚氏,即不是大唐名相姚崇后代,也不是大学士姚思廉后代,可以说不是吴兴堂姚,
; R$ @: ~$ ^" m1 e* b( @* w2 h( f, w+ F, f
湖南平江有江西南昌彦国公家族世系图。有别于传统姚氏世系表。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8-7-30 23:37: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18-7-31 00:17 编辑 & K- {$ ^' U: H2 F+ D" \% i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8-7-30 23:22
. w4 b$ x' M6 j; y& x2 j: O民间统宗统系的家谱源于明嘉靖皇帝以后。 明初家谱的体例得到了发展,增加了“序、跋、谱例、世系图、世系 ...

( V4 G$ [: _; K% a/ `# i清朝以后是谱牒编修最为兴盛的时期,也是统宗统系现象最为泛滥的时期。清朝设宗人府,掌管皇族和百官谱籍,民间族谱也一修再修。各姓各氏只有少数家谱采用欧阳修、苏洵的“小宗之法”,大部分家谱为彰显门第,采用宋朝皇族家谱的“大宗之法”编修族谱、宗谱、大宗谱。随意上溯,趋附名门,攀援望族,冒接世系,乱认先祖的统宗统系现象十分泛滥。由于统宗统系的谱牒影响到了封建世袭、继承制度的实行。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时,江西巡抚辅德的上奏引发了一次规模浩大的全国性谱禁。谱禁规定:在追溯祖先时,禁止妄自攀附,只能以五世祖或始迁祖为始祖,超过五代的上溯之祖视为伪托,朝廷分封或者选官时不仅不以采信,而且还要追究伪托冒认上祖者的欺君罔上之罪。所有新编族谱必须呈送地方官府审查,对于上溯内容有违者一律删节毁版。谱禁期间,仅辅德在江西境内,就查出1016姓的所谓始祖荒诞不经,这些家谱也全部遭到了删节或毁版处理。但这一谱禁并没有持续多久。清嘉庆、道光以后,统宗统系现象再度泛滥,各姓各氏均以采用皇族家谱的“大宗之法”联宗修谱,编修族谱、宗谱、大宗谱为荣,随意上溯,攀援望族,趋附名门,冒接世系,乱认先祖的现象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虽然明清以后采用“大宗之法”编修的谱牒的上溯世系荒诞不经,但清代谱牒的体例却得到充分发展。清朝谱牒的记事范围几乎涉及到家族、宗族事务的各个方面。除要排列家族世系外,又增加了传记、著述、家规、家训、恩荣录、凡例、家法族规、字辈、谱论、科举、墓图、墓志、五服图、家礼、寿文、贺文、祭文、名绩录、契约、艺文、遗像、赞词、仕宦、传记、行状、志录、年表、余庆录、领谱等20多项,并增加了女子、婚嫁、岳家等人物记述,还对入谱人物也进行了限制性规定,行文重视修辞和文采。为使家谱不至中断,还规定了“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的年限。所有这些,使得清时家谱的纂修体例更系统,更完善,但其世系和世序却出现了严重混乱。为祖先封官加爵者有之,为祖先取名按讳着有之,为祖先娶妾生子者有之,为祖先添兄加弟者有之,为祖先认父攀祖者有之。所谓南北朝人以南宋人为祖,隋唐人以明清人为祖比比皆是,其真实性大打折扣。% L& p: ?. n; j
0 E2 w$ T# p3 |7 S: m

: Y: Z$ W4 o/ V(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清嘉庆道光年间的民间修谱更为随意,……。可是南昌姚氏族谱依然是初衷不改,以彦国公为始祖,绝不攀附名人。而恰在这时三公后裔寻祖到了江西灵源,接上了祖源,并接到崇公世系,可是三公部分后裔是认思廉公为祖的,于是开始出现一姚两始祖的现象。现在整个灵源姚氏包括外迁支系的祖源问题迷雾重重,令人眼花缭乱。)' i% h+ H; D! u7 D, o5 T0 P* u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8-7-30 23:22: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18-7-30 23:43 编辑 1 L. d1 h: j+ ]

  U. ?6 q1 u) K) M[size=20.352px]民间统宗统系的家谱源于明嘉靖皇帝以后。 明初家谱的体例得到了发展,增加了“序、跋、谱例、世系图、世系录、先世考辨”等内容。民间修谱多沿袭欧阳修、苏洵的“小宗之法”。自嘉靖推恩允许民间建祠堂以后,民间建祠堂之风兴起,由于姓族间的竞争攀比,又使得民间祠堂的规模越来越大,一般姓族不堪重负。为缓解的筹资压力,民间又逐步兴起了连宗修祠之风。而联宗建祠的成功,又催生了各姓各氏的联宗修谱之风,家谱的体例增加了“祠堂、祠产”的内容。各姓各氏都开始出现了统宗统系的族谱、宗谱、大宗谱,随意上溯,攀援望族,趋附名门,冒接世系,乱认先祖的现象开始出现。# O7 {. d2 I9 T  B2 @
[size=20.352px](明代嘉靖年以后,[size=20.352px]各姓各氏都开始出现了统宗统系的族谱、宗谱、大宗谱,随意上溯,攀援望族,趋附名门,冒接世系,乱认先祖的现象开始出现。# \' `) Z9 D1 q: ?2 _1 P% t/ t' M) @
[size=20.352px]南昌姚氏正式修谱也是在明代,可是奇怪的是,南昌姚氏却没有随意攀附名门,还是以在历史上并不出名的彦国公为始祖,并且早在南昌姚氏未正式修谱以前,从灵源迁出的不少彦国公后裔也没有攀附名门,比如湖南平江姚氏,湖北红安姚氏,黄陂姚氏,他们先祖带走的都是灵源老谱系。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值得深思。)5 A! o! Y3 F3 }* i

签到天数: 152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发表于 2018-7-31 10:29: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士俊 于 2018-7-31 10:53 编辑
1 `+ S- M0 g9 G/ A  w0 `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8-7-30 23:372 x! |' G$ [$ D9 |" _
清朝以后是谱牒编修最为兴盛的时期,也是统宗统系现象最为泛滥的时期。清朝设宗人府,掌管皇族和百官谱籍 ...

! B  t( z/ G" ?, b( z/ @% Y( S
8 K7 b0 {/ b( W. {" i: u" V! U
唐朝皇帝是少数民族血统,得天下后,生拉硬扯认了汉人老子李耳充当祖先,以示正统。当年朱元璋夺取天下时,为了像历代王朝创建者一样有一个高贵的血统,这位农民出身的皇帝曾一度想认宋代大圣人朱熹做祖先。
据说,明朝后期的张献忠当草头王时,到处流窜为害,杀人劫货无所不做。一日打到一次地方看见一座将军庙,问得庙中供奉的神像是张飞,于是一时高兴起,居然懂得姓氏宗族的人伦道理,要到庙里拜祭,下令手下的文人作祭文。可是那些穷酸文人作了几篇祭文都是之乎者也,引经论典,张献忠看不懂,大为火滚,一气之下连杀了几个穷酸文人,最后竟是自己动手写道:“你姓张咱老子也姓张,咱俩连宗吧!”就这样与张飞连起宗来了,此事成为人们的笑话流传开了。
攀援望族,趋附名门,冒接世系,乱认先祖的现象,不是个别例子。

签到天数: 704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9]二品侍郎

推荐
发表于 2018-7-31 21:47:40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8-7-31 21:12
: @( G/ \3 Y/ O7 |. U3 b活学活用,边转边插入,创新表达形式。5 Q0 F  I5 f6 l1 @
, U( W& I  g7 X" m' s9 w3 o7 s, L0 I
——楼主枣庄姚绍峰在2#插入:

8 ]3 A" ^) h; U$ K1 t活学活用,边转边插入,创新表达形式。谢谢!各位宗亲,在讨论“姚勉不是彦国公裔”,。三公后裔应有关注信息等等。。。( c4 F7 G5 A, g
讨论和辩论,很多。
( }3 H$ A5 i4 v- i9 y* W# a1 l三公后裔,有认姚崇为远祖,也有认姚思廉为远祖。我认为这是三公后裔家族的事情,外人无须过度评说。(本人有关文字不发表)。! _5 `7 U2 H0 ~% X( i4 G. z, X

6 ~, x% k3 h3 g) v" g& k! {三公后裔人口众多,出现不同信息是正常现象,文字记载认谁为远祖,都不是21世纪这一辈人造成的,我听说三公后裔出自江西南昌彦国公后代,三公后裔真的是南昌姚氏彦国公后代吗,   网上传闻三公后裔不懂族谱的到了江西南昌认了彦国公为祖宗了,+ I/ O  N. k8 s" o2 g5 I- c7 I
- T2 ~1 |  T1 d3 G
三公的源头,你们理得清楚吗,三公后裔都不怎么关注良能,良德,良珊,三兄弟之上面的世系了。(没有以前那么迫切。)
# U& {" ?. c! p7 e
8 _9 g; D: c" b# l4 e5 U9 q: Y1 p* O2 |+ O三公,出自状元姚勉也好,三公不是状元姚勉后裔也好,对你们有影响吗,
  Y( C/ D* ~! A- v" Q9 q% g# ^! w- d! u6 J. S7 a# M

! X% d# V1 ?, m. D, r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5#
 楼主| 发表于 2018-7-30 23:47:11 | 只看该作者
姚俊兴 发表于 2018-7-30 23:45
2 u& k, }% Q/ h4 y0 G各姓各氏都开始出现了统宗统系的族谱、宗谱、大宗谱,随意上溯,攀援望族,趋附名门,冒接世系,乱认先祖的 ...
( ^% r* Y* s& F) d2 |& {
民国修谱基本因袭了清代修谱的体例。在统宗统系方面还发展清代修谱的陋习。
  k' S2 J5 k. @3 K$ ]+ ^7 c) m1 G) R2 _) Q2 s# p3 ^
新中国民间修谱 1949年以后,编修谱牒等宗族文化活动基本停止。1966年~1976年中,民间保存的大量极其珍贵的旧谱牒遭到了焚毁的厄运。宗族文化遗产更是遭到了极大破坏。1985年以后,特别是上世纪末至今,随着祖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台湾、港、澳地区和世界各地宗亲寻根问祖热的蓬勃兴起,民间修谱再度掀现了高潮。但这波修谱的谱牒质量却明显不如清代。且在世系方面故意弄虚作假、进一步统宗统系的陋习较之于明清时期随意上溯,攀援望族,趋附名门,冒接世系,乱认先祖的现象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X, n) r( r$ ~1 E+ U
! u6 q4 @, G- c6 Q) A' z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6#
 楼主| 发表于 2018-7-31 08:33: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18-7-31 08:35 编辑 # I8 V2 I6 h7 U5 M
姚俊兴 发表于 2018-7-30 23:45- x$ u( @! f" r; {
各姓各氏都开始出现了统宗统系的族谱、宗谱、大宗谱,随意上溯,攀援望族,趋附名门,冒接世系,乱认先祖的 ...

# [  f6 q. Y# j/ t谢谢宗亲的关注!你说的不错,不仅是湖南平江,其他地方也发现了不同于传统传统舜帝世系的彦国公派世系源流表,这是一个特殊现象。
& p; J5 C$ |/ C这个源流表应该来自于古灵源。( z' B+ p) R+ s0 _* @. m" t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8#
 楼主| 发表于 2018-7-31 17:14:23 | 只看该作者
姚士俊 发表于 2018-7-31 10:29
) d( z' w: ?- g9 k! h4 X1 \唐朝皇帝是少数民族血统,得天下后,生拉硬扯认了汉人老子李耳充当祖先,以示正统。当年朱元璋夺取天下 ...
! ^9 R/ Z5 D5 I- U+ `/ R/ m
谢谢宗亲的关注!
. w# t5 a: ^. f& E1 \5 P8 o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8-7-31 21:07:58 | 只看该作者
姚俊兴 发表于 2018-7-30 23:45
& }$ I* a1 Z, ^3 q4 ]0 L各姓各氏都开始出现了统宗统系的族谱、宗谱、大宗谱,随意上溯,攀援望族,趋附名门,冒接世系,乱认先祖的 ...

! [- x% u& y: X- O        活学活用,边转边插入,创新表达形式。- D# S! j. g( r! B# A1 B& T) j

' y( W( A9 [! r; C& e2 r
$ }9 ~& U( S1 P- C7 w0 z0 o& }8 Y——楼主枣庄姚绍峰在1#插入:
: Z  R: e$ O  [$ D: t(南昌姚氏族谱记载,南昌族谱为唐宋旧谱,宋代大兴修谱之风,南昌族谱在宋末修于状元勉公。如果姚勉真的主持了南昌族谱的编修工作,为什么他在自己文章中一再标榜的鼻祖思廉公,没有出现在南昌族谱中,反而以彦国公为肇基祖?两宋时期,江西文人成千上万,而大多是以家族为代表的群体,勉公是不是也是找了一位同姓或者近族名人来粉饰,以巩固自己的文坛地位?& c3 Z- h* Q& b2 C' S! [/ G0 E, v1 t- b. Q  V7 t: N. h% f

  w8 S  l" A$ y+ F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8-7-31 21:12:48 | 只看该作者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8-7-30 23:22+ P6 C0 t! i* d8 d8 `3 g
民间统宗统系的家谱源于明嘉靖皇帝以后。 明初家谱的体例得到了发展,增加了“序、跋、谱例、世系图、世系 ...
* v3 d5 t+ \8 d( c5 Z0 z5 X  j6 x. M
活学活用,边转边插入,创新表达形式。
! [( H% C0 S5 ~9 q! x7 [* V' p
$ p3 c# [6 @1 Z7 g% l3 L——楼主枣庄姚绍峰在2#插入:8 I# v$ O/ b+ G1 [2 l
南昌姚氏正式修谱也是在明代,可是奇怪的是,南昌姚氏却没有随意攀附名门,还是以在历史上并不出名的彦国公为始祖,并且早在南昌姚氏未正式修谱以前,从灵源迁出的不少彦国公后裔也没有攀附名门,比如湖南平江姚氏,湖北红安姚氏,黄陂姚氏,他们先祖带走的都是灵源老谱系。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值得深思。)
& _- |! G; Z: V. G& S1 Q  f: b; H8 ], q5 n# M2 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13 21:0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