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3509|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闽南小吃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4 23:06: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闽南小吃的特点

福建省简称闽,分闽东,闽西,闽南,闽北。其中,厦门市和漳州市,泉州市属于闽南,同讲一种语言,即闽南话。闽南人历来讲究饮食,形成鲜、香、淡的独特风味,在色香味上独树一帜。如今,闽南各地大街小巷,云集着各种各样小吃,吸引大量海外侨胞、台胞及游人前往品尝。

闽南风味小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流传着许多文化的故事。小吃注重口味、营养、多样,一般喜酸甜不喜辛辣,喜清淡不喜油腻。小吃品种繁多,式样翻新,造型美观,且用料考究、美味可口,做工精细,有小菜、热菜、汤羹、主食、甜点、水果六种类别。厨师利用丰厚的特产,融合了闽南地方美食炒、炸、煎、烩等传统工艺,综合体现了闽南小吃的风味特色,既保留了唐宋遗风,又有创新内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2#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23:07:44 | 只看该作者
闽南小吃纵览( y- J* Z, U% U0 W
  闽南小吃既保留了唐宋遗风,又有创新改革。小吃注重口味、营养、多样,一般喜酸甜不喜辛辣,喜清淡不喜油腻。其品种繁多,式样新颖,造型美观、美味可口;且用料考究,做工精细,风味独特。 - B5 c) j7 T# B0 B* ~) u7 R1 X
  婚丧嫁娶、敬神祀祖以及馈赠亲友的风味小吃有:榜舍龟、大花包、满月粿、糖粿、糯米丸子、田螺肉碗糕、白糖碗糕、米糕、松糕、塘头甜粿 、麦馅粿 等。其中较有特色的榜舍龟,用糯米粉为皮,豆沙为馅心,蒸成形似龟状,面染橙黄色,上面覆有大红团寿图案,以祈延年益寿。大花包以发面为皮,白糖、花生仁、冬瓜糖为馅。蒸成大如海碗的甜包,上面覆盖红色喜庆图案,专门用于婚嫁纳彩时,男方馈送女方的食品。满月粿,是生小孩子满月时要做的小吃,同时煮红皮鸡蛋及线面馈赠亲友乡邻,祈求小孩健康成长。在农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里,家家户户都蒸糖粿、烧鹊桥,以示怀念。糯米丸子是冬至这天要做的小吃,而“红丸子”是喜事宴请时祝颂甜蜜、圆满,祈求平安美好生活时的小吃。 # a1 p* q8 Z. {  |
  地方风味小吃有:蚵仔煎、鲜酥蚵串、鱼仔粥、蚝仔粥、鲎羹、包心鱼丸、鲜肉鱼丸、水丸汤、马鲛粳、网纱鱼卷、酥炸鱼条、捆蹄、面线糊、扁食、肉燕、烧芋果、芋包、鸡汤伊面、干拌面、卤面、莲美豆干、糯米灌大肠、猪血尾口粳、苦菜大肠汤、虾皮番薯粉团、豆签、牛肉羹、豆花、石花糕等。其中蚵不仅营养丰富,且烹制的食品味道鲜美。闽南人有食粥的习惯,他们会根据季节的不同选择时令食物,调配糯米制成粥。土笋冻,是用一种生长在浅海滩涂里,像蚯蚓的软体动物熬成的胶状体,不仅美味,还能降火消炎,清凉解热。鲎羹是闽南特有的海产,鲎全身可食,风味特殊。 # ?3 H' X+ J" ]. y
  民间传统小吃有:肉粽、粳粽、豆粽、五香卷、鸡卷、炸肉丸、嫩饼菜、桂花蟹、芋鸭、肉夹包、炒米粉、烧芋果、芋包、甜芋饼、菜果、水晶菜头饼、腰子饼、肉饼、芥菜饭。其中肉粽以其选料讲究,配料多样,制作精细,历史久远而享誉海内外。肉粽、粳粽、豆粽都是端午节的必备供品。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3#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23:09:36 | 只看该作者
闽南小吃的历史故事
7 i: N8 |0 r7 o  早在1500年之前,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中就已存在常馔(即吃饭)和小食(即吃点心)之分了。唐代,人们用点心一词来表示稍许吃些食物的意思。唐代后期,粉食已经十分普及,点心也流行了起来。宁代时,称早晨的小食为点心。中国人传统的饮食思想造就了几千年吃点心的饮食习惯。 ' a& S9 F1 A/ M/ ]4 s' K
  随着时代的发展,点心和小食日益多样化。同时,各地域的点心也反映了各地的商业环境。主要物产及饮食习惯。比如:北方的点心朴食无华,十分实惠,南方的点心受海外饮食的影响,做工十分考究。
. a# l5 `. `% k% s; s  泉州位于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山海资源。历史上两次中原汉民大量南下入闽,带来了北方汉族古老的饮食文化。唐代,泉州港是中国四大商港之一,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宋元时期,一跃成为“东方第一大港”,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对外开放的国际城市。物资人员的大交流,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大交汇。历代厨师利用丰富的物产,兼容中外烹饪特长,逐渐形成了风味独特的闽南菜流派。作为其一翼的泉州风味小吃,既保留了唐宋遗风,又有创新的内容。
# R9 |9 O. ^. r  泉州风味小吃的一些常用原料是从国外引种的,如小粒花生是明万历年间引进的,甘薯是从吕宋岛传入的。这些物产经精巧制作,便成为独具风味的名点。泉州人搞花生仁汤另有一番匠心和创造,炖好的花生仁表面看起来洁白完整,实则用筷一捺,烂如泥浆,吃时香味四溢,入口生津,耐人回味。
, K* \7 p1 }  g  湖头米粉
# S( t- W. @4 ~3 Q/ w) ?; x. B, c  籍贯:安溪湖头 + O- j1 I- I8 V0 P5 r6 [# J  _
  年龄:300余年 ! o" D) C7 Y4 H' f: R0 J9 k( F
  关键人物:李光地
# b4 ^$ {0 R( B/ F7 G; X  掌故: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清圣祖玄烨因平定“三藩之乱”,又逢29岁生日,迷信的康熙决定提前做圣诞。
/ o4 m  g$ q- I+ c  n$ ^& G  快马传消息至安溪,李光地和堂兄李光斗、叔叔李日煜商量如何为“升平嘉宴”增辉添彩?当时湖头山高水险林密虎多,山寨大王也不少,百姓生活极艰难,实在无物上贺。李光地童年时曾被永春帽顶寨大王林日胜捉上山寨,是安溪县城东岳庙和尚德辉禅师救出。未回家前,李光地在东岳庙学过做水粉。此时,李光地忽然想到,湖头泉水制作的米粉,口感柔韧细腻,不如把水粉做成粗条再晒干好带上朝去,到时自己还可当众表演吃法。堂兄和叔叔都说如此甚好,但北方人喜食干食,御前亦难汤水淋漓,建议带上湖头的笋丝香菇同炒,味道更可显得与众不同。
6 h1 z" y* z4 E8 g0 s! c  这样,李光地把湖头米粉变成了贡品。他用肉丝、虾仁、香菇炒熟,肉骨汤适量和米粉入锅油炒翻动,快速提锅倒入瓷盘的炒米粉,竟成为康熙帝“升平嘉宴”中宴请大臣、翰林和有功之臣的有泉州地方特色的美味。 5 c1 M% z( F! D0 @" l# \! {
  榜舍龟 ! M8 P# R) r$ P* e. y" ^) V
  籍贯:永春五里街 : M4 @% n9 T0 g1 P7 t5 ]
  年龄:200多年 3 A" T& A9 P: f: O. G( ^% {' m& T' }
  关键人物:叶绍本与孙榜 , j' {9 J& p8 C! M
  掌故:永春榜舍龟是一种用糯米、绿豆、白糖等精心制作,形似龟的传统名牌食品。它细嫩、香甜、可口,老少皆宜,深得人们喜爱。
+ |- V+ P8 t6 J$ ?% Y- i  传说清朝乾隆年间,孙清水、孙榜父子在永春五里街开了家小吃店,专营糯米龟和花生汤,生意十分红火。 1 Z- R1 E. Y3 n" i2 R9 y: X) I1 I
  时任永春州官的叶绍芬在东门外租房,聘请私塾先生,让弟弟绍本苦读候考。绍本游手好闲,常到孙家赊龟,几乎天天来食,孙家父子慑于权势不敢得罪,久而久之也成为老主顾了。
4 }1 c6 r. x- G( H( t  有一年元宵,叶绍本因贪色被打,回家被私垫先生拒之门外后,孙榜父子收留了他。经这一回,绍本终于悔悟,改邪归正,发愤读书,并仍常去孙家闲聊吃龟。一年后,绍本上京应试,竟中了进士,并被选入翰林院。
& i" ^7 H* z3 z5 M: A* |! o9 ~  3年后,叶绍本被委任为福建学政,到永春主考乡试,便特意前往孙榜店中还清旧账并品尝久别多年的糯米龟。其时孙父已去世,孙榜的小吃店的生意已大不如前,于是叶绍本故意坐着官轿,带着众秀才,一路鸣锣开道到孙榜店中,以糯米龟祭祀孔子,并要秀才们尝一尝糯米龟配花生汤的滋味。此举顿时在山城引起轰动,围观的乡民都说孙榜显贵了,应尊称为“舍人”。从此,永春五里街这家小吃店做出的糯米龟就被称为“榜舍龟”。后世还为此传诗一首:
+ x" q6 d/ W6 z  k( Z  “孙榜好学做甜龟,知州胞弟吃不归; # m2 w, L9 P! l' @: K) z
  浪子回头中进士,扶困扬名榜舍龟。” & M, }; W, ?2 _4 b: f8 Q8 @
  深沪鱼丸 : c9 E. v- O3 E
  籍贯:泉州海边 ' K" _2 N" T0 m! @) B  s! `
  年龄:900多年
8 e1 u/ A  ~. }/ x6 ?" o  K  关键人物:泉州太守王十朋
1 l$ l1 Q. Q9 y$ u  掌故:传说晋江深沪鱼丸在宋元初就很有名气,这和王十朋写的打油诗有关。据说当时泉州大旱,饿殍遍野,时任泉州太守王十朋便往法石寺观农。他发现有户人家正在为老太君做生日,大鱼大肉摆满大殿。一问方知,原来是秦桧亲戚秦兴在法石寺内为老太君做寿。秦兴得知太守到来,便到厢房求王十朋题词讨个彩头,并愿敬送纹银十两润笔。王十朋早听说这个秦兴没啥文化,官也是买来的,便提出诗成之后,一定要回市舶司当众宣读,纹银十两捐给法石寺作求雨香资,大殿上的供品全部留下让法石寺周围村民分享。秦兴满口答应。 0 `# X! b' z$ k! t
  王十朋便问诗题,秦兴高兴地出题:“秦百兴升”。王十朋当场一挥而就:“秦家鱼肉满箩筐,百姓糠菜填饥肠。兴福毋忘造福众,升官莫作殃民郎。”秦兴不知其意,还兴高采烈地与家人阿山回城了。 5 \+ u; |0 Q% @  K$ w
  秦兴把诗拿到市舶司宣读,本想借王十朋的诗炫耀一番,不料却被市舶司上下传为笑柄。秦兴不敢得罪这些新贵,把王十朋恨得咬牙切齿,同时,也把仆人阿山赶出了秦家。 ) V5 M/ ~& w/ h
  到了麦子扬花与灌浆时,泉州连日淫雨。王十朋又到城外法石寺观农,路上有人拦住叫屈,原来正是秦家家人阿山。听完阿山的陈述后,王十朋便为阿山出了个主意。那次在秦家太君生日宴上,王十朋只吃了一碗水丸汤,但觉得水丸太硬,味道也不好,他正有改良水丸的想法。于是,在法石寺内,王十朋便将京城御菜的做法与水丸结合起来,为阿山写下了选料、制作、汤头和内馅的方法。
+ e  K% R4 a! ~+ F6 m, a2 y  阿山如获至宝,带着王十朋的方子举家迁往深沪,做水丸卖鱼羹去了。深沪的水丸坚韧雪白,不易变质,入口柔润清脆。鱼丸用鳗、嘉腊、敏鱼和五香肉做馅,并用肉骨清汤、油葱、瘦肉配煮,味道与他处不同,据说就是按照王十朋的方子做的。
, p1 u4 b4 P  w8 u  牛肉羹 8 ], S+ K# X' T, {
  籍贯:法石山
; V/ n6 Y  f! A* I! G! G. y# P( ~; L  年龄:800多年 ' n9 f4 V/ F: T0 ~
  关键人物:南宋名臣陆秀夫
1 I2 Z' ]) K7 x, Y: \3 Y* N+ G. g1 T  掌故:牛肉羹是泉州小吃中最受百姓喜爱,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据说,牛肉羹的问世与南宗名臣陆秀夫有关。
) t; T+ y; n; q# [0 d  传说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泉州市舶司提举蒲寿庚降元,并与元兵一同追杀文天祥等人。四月宋瑞宗死后,陆秀夫等人拥立年仅八岁的赵为帝。为了逃避元兵的追杀,他们时而居住在船上,时而*岸觅食,处境十分狼狈。一天,陆秀夫领着帝潜入法石山讨食,荒野里只住一户人家,父女相依为命。家中惟一一条老耕牛几日前被元兵宰杀,如今只剩下一张牛皮和四个牛蹄。面对此景,陆秀夫只得与那父女俩一齐用刀将牛皮上残留的肉屑一点点地刮下来。由于刮下的牛肉放入沸汤中煮熟,并随手加入一些海盐和姜末。不料竟香气四溢,令帝饱餐一顿。 / {% @+ I% l# }6 L* G. u7 G  c
  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宋元两军在山决战,宋军大败。陆秀夫背着帝投海,南宋灭亡。但由陆秀夫和那农家父女共同制作的牛肉羹,经那农家父女改进后在民间流传下来。到了明代,随着番薯从吕宋引入福建,番薯粉替代绿豆粉成了制作牛肉羹的主要原料,这种牛肉羹的做法一直保持至今。 ! v+ H: L3 n& i
  烧肉粽 0 M4 y  i. p' ^4 J, E+ b9 ^6 R
  籍贯:泉州 & t4 p- t# x" l
  年龄:1000余年 $ ]* g6 l" K' ~" v8 b; I4 L
  关键人物:陆游 2 I: p4 U" m/ |) M+ q1 x6 p
  掌故:中国人吃粽子由来已久,最普遍的说法是根据晋人刘义庆写的“世说新语”,说是为纪念楚国忠臣屈原投江,祭以五角丝角条后演化为粽子。也有说唐明皇爱杨贵妃,为玉环与梨园弟子用小弓箭射粽,谁射中就赐谁。 ' Z* T6 `+ u. c% a( ^) K% ?' ?
  其实,粽子早最称为角黍(箬叶包小米成方或有角状)出现于东汉,传说与关羽有涉。据说关羽本不姓关,是司隶校尉部何东郡县下冯村人。传说他前世是盐池草龙,因救解州县旱情,溢内陆湖水抗旱,但得罪了玉帝被判斩刑。在受刑前,他托盐池常与他下棋的寺庙主持帮他转世。主持依嘱盛湖中血水,百日后化为小男孩,送至下冯交龙家抚养成人。后来为了逃避仇家的追捕,关羽逃到潼关前的一个破庙里。为了救关羽,黎山请注意文明用词化身为村妇,教他以角黍干粮并加香油以贿赂守军。黎山请注意文明用词还在关羽脸上栽了五绺须,让他用黄河水洗脸。于是关羽变成了个红面有美髯的汉子。守军吃了香烂的角黍果然放行。但追兵很快就到了,化了装的关羽也没有来得及脱身,在被问话时,慌乱中,关羽指关为姓,从此便自称关羽,角黍也成为粽子的粗胚。泉州的粽子形成则是在南宋。据说与陆游有关。传说陆游到福州做官时,带来了“艾香粽子”。这种粽用艾叶浸米裹制,吃来肉味独特。陆游走后,粽子的制作方法就由一位在陆家当差的泉州人带回泉州,并加以改良,最后演变成了品种多样、深受海内外欢迎的风味小吃。 ( O; _: n& s" F, O, f
  菜包
9 H# ]4 K7 M. l  [  籍贯:泉州惠安
' E6 S* o' L6 [5 m' K+ p$ G  年龄:1100余年 1 W, Y* f6 r5 i+ D
  关键人物:“臭头皇后” ) A0 K+ c, P! E* A/ ]
  掌故:泉州风味小吃有萝卜丝做馅的菜包,入口清香、嫩甜,传说与惠安“臭头皇后”黄厥有关。 / q) Z0 s0 V0 ]* p0 y
  黄厥是唐昭宗工部侍郎黄纳裕的侄女,家在惠安黄田(今张坂乡后边村),早年父母双亡,仅有一兄。哥哥陪着叔叔上京赴任,长安路途遥远,哥哥三四年无法回家,只有黄厥陪着嫂子在家。 - S/ X5 L( z' k5 W
  唐昭宗光化元年(898年),闽王王审知选妃。嫂嫂原巴望黄厥入选好攀龙附凤,不料黄厥头上偏长个头疮,被邻人取笑为“臭头厥”。嫂嫂满腔失望,把气都出在黄厥身上,只要一有怨气,便不让黄厥吃饭,只让她吃萝卜丝。一日,黄厥又和嫂嫂因琐事争执,嫂嫂一气之下一巴掌打掉了黄厥头上的疤。说来也怪,黄厥的疤落后竟长出了一头秀发,黄厥因此重获选妃资格,并一举屏雀中选,婚期就定在是年中秋。
8 I* n$ x  ?1 y! f5 n  黄纳裕闻讯后,日夜快马赶回了家,见到侄女,黄纳裕问:“别前有何要求?”黄厥说舍不得养我育我的家乡,只望嫂嫂能让我吃饱一顿萝卜丝。黄纳裕听罢潸然泪下。即用带来的麦粉,用黄田萝卜丝做馅,为黄厥做了菜包。临别前,黄纳裕对黄厥殷殷嘱咐:“进宫后别忘记黄土地,年年都要吃一次萝卜丝,要劝导闽王常把百姓的生计挂在心上。”
4 l3 L% ]0 I7 @. k% f3 R  一次宴会,王审知问黄厥想吃什么,黄厥建议给众臣及贵妃每人一个萝卜丝包子。贤明的闽王很快就知道了黄厥的意思,从此对她另眼看待。此后,王审知每逢年节便要用萝卜丝包子赠送属下及嫔妃。后周同光四年(926年),闽王王审知逝世,王延钧入福州为闽王,尊黄厥为太后。后来,吃“萝卜丝包子”在闽南渐渐普及。 ( @2 Z1 ?* o- R2 H
  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占城稻自越南传入福建,泉州人才逐步改用糯米粉和晚米粉做萝卜丝包子皮。除了嫩嫩的萝卜丝外,还要加柳条状中段肉丝、炸好的花生仁、虾皮、白糖、猪油、青蒜、干葱片等为馅。并正式取名为“菜包”。
! d5 o# J; A% L+ X  鱼仔粥
7 F# P5 g( Z6 L, P( D0 _  籍贯:泉州南安九日山
* Y( {" [% E) s, R# ~  V3 w  年龄:1200多年
) I8 ?; X0 v$ u2 t  关键人物:欧阳詹
& {, P) y* |, u& E" D/ C  掌故:泉州小吃“鱼仔粥”价廉物美,烹煮简易,深受泉州百姓喜爱,素有“海上明炉”之称。传说,它与唐代进士欧阳詹曾有不解之缘。 % h! W( f( B5 C) G9 Q$ b
  相传欧阳詹年轻时曾在南安九日山岩下搭建草棚读书,并时常到金鸡溪边烧篝火借光夜读。有一次,家中带来的粮食已经吃光,只好等待其兄欧阳漠为他送粮,岂料,年迈的祖母亡故,举家吊孝,无暇给他送粮。饥寒交迫中,欧阳詹猛然想到,为什么不去金鸡溪边钓些小鱼充充饥呢?怎奈时运不济,欧阳詹在寒风中等候许久,竟连一条小黄鳝都不曾上钩。欧阳詹只得升起篝火,将采摘来的山药野菜倒入陶罐中煮以度饥饿。突然,竟从溪中跳出一条红鲤鱼来,“扑通”一声落入陶罐中。不一会儿,鱼香四溢。欧阳詹随手抓了一把海盐加入汤中,没想到味极鲜美,让饥火中烧的欧阳詹好好地饱餐了一顿。
0 ~. o" {8 ~: l1 K  据说,从此之后,欧阳詹就多了一项嗜好,就是到金鸡溪边垂钓,并将钓来的鱼用陶罐熬成鱼汤。由于当时九日山盛产糯米,欧阳詹就将吃剩的糯米倒入汤中,另外加入少许香菇、芹菜、姜丝和辣椒,使得味道更加别致。 , I# R7 O' Z! m! w8 X' E0 U) k* f+ K2 E
  唐贞元八年(792年),欧阳詹高中进士,并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鲤鱼跳入陶罐成了民间传说中“鲤鱼跳龙门”的先兆,而欧阳詹当年无意中做成的鱼仔粥经后人改进也成了富有特色的泉州风味小吃,并沿袭至今。 & f: J, X+ z2 J9 {% G
  蚝仔煎 * Q3 N' ~( c4 r/ ]0 k$ B2 v
   籍贯:泉州
2 t$ I2 |+ i% G7 Z  年龄:1000余年 " B/ T% j+ g5 d7 C( p; h! O5 t) M
  掌故:泉南沿海产蚝,所以泉州风味小吃有蚝仔煎。因其价廉物美大众化,尤受海外侨胞的珍爱。传说在蚝仔煎形成过程中,曾涉及不少历史名人。
. J0 K2 l4 y+ Z9 O  最有趣的传说是宋徽宗时,河南开封将门之子张蕴,因抗金有功,并光荣负伤,因此受到朝廷褒奖,特许到海边疗伤,传说也来过福建。后来张蕴出征安南,在同安吃到泉州东石蚝仔汤后很兴奋,就命人用蚝与绿豆粉做成羹慰劳士兵,这是蚝仔煎制作的初始阶段。
9 `) t0 M+ \3 l& Y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陈振龙从吕宋岛带回了番薯种。翌年,广东、福建受灾,番薯成为推广救灾品种,吃不完即制成番薯粉。同样,礁石上的蚝仔,也被挖剥来充饥,数量不多的人家,则将其与番薯粉蒸煮煎炒。至清代,闽督李鹤年吃到的蚝仔煎已发展到了掺入少许的葱花蒜丝,配上鸡蛋、肉片,煎熟后,再以乌醋、椒辣、佳酱(甜咸均可)拌和。这也是我们今天在泉州大街小巷看到的蚝仔煎。 ( l# Y0 [, v. q( k. Q  C/ V( f* |/ S
  满煎糕 $ F1 K5 g- X" j" A' j$ Y# Q
  籍贯:福州马尾 ' O1 [7 F; L: J( I7 `
  年龄:150余年 ' g( B% M1 W* A+ H
  关键人物:左宗棠
2 }3 Y0 L) O# R+ Y/ L9 C  掌故:据宋代嘉泰元年(1201年)居士张约斋《赏心乐事》记载:宋宁宗赵扩时期,正月孟春的杭州人就举行“人日煎饼会”作为夜间活动。在这活动中的野炊“煎饼”应该就是“满煎糕”的雏形。
& G5 [* N+ |& h) o  但真正的“满煎糕”的出现却与清代左宗棠有关。咸丰五年(1855年)太平军入福建时,左宗棠在马尾创建造船厂,推荐汉人沈葆祯主持。为了使清兵吃饱且不扰民,他决定在煎饼上加以改进,利用福建盛产蔗糖及花生仁让传统咸面饼卷大葱、沾辣椒变成甜食。于是,他把糖与花生仁碾碎,拌在已发酵松软的煎饼卷内变成煎糕,使兵勇在海上练兵后更容易入口,更容易携带。宗亲中也有至泉州清军驿驻扎者,仍传入“满煎糕”为食。 4 A; u  o& R7 i! J% V
  光绪九年(1883年),左宗棠再次誓师福建。他派老部下王鑫之子王诗正组军潜入台湾,以对付在台南的法军,“满煎糕”也随王部传入台湾。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4#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23:10:09 | 只看该作者
闽南小吃的古话% y% O# M; k; C8 d
  1、有一首《哇,土笋冻》的歌曲,歌中唱道:“土笋冻呀土笋冻,最最好吃真正嘠,天脚(底)下,笼(全)都真稀罕,独独咱家乡出这项。”“酸醋芥末芫荽香,鸡鸭鱼肉阮(我)都无稀罕,特别爱咱家乡土笋冻,哇,哇,想做土笋冻。”) S, ^! a* k2 a0 x) n6 o" o* I' o
  2、酸醋芥末芫荽香,鸡鸭鱼肉阮(我)都无稀罕,特别爱咱家乡土笋冻,哇,哇,想做土笋冻。
0 Y% J( b- N) k3 O: N  3、当归鸭担仔面,蚵仔煎的鱿鱼粳,各地的口味我嘛真甲意
2 B( u/ D9 \* n  4、永春芦竹———大空(两种用法:褒义:慷慨,乐善好施,贬义:好讲大空话) * a- ^3 z: f, T
  5、卜食着食菠伦,卜穿着穿绸裙。
( P% G! ]' }$ D) _6 n  释义:点菜菠菜列第一,穿衣绸裙最中意。旧时泉州人对菠菜、绸缎情有独钟。
& r4 E7 e6 A$ Y/ I0 J% x* ~' H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5#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23:10:44 | 只看该作者
蚝仔粥: c2 X8 Y* e4 q! v
  闽南人有食粥的习惯,时值初春蚝肥韭菜香的季节,选用盛产季节的蟳埔蚝,调配糯米制成粥,口味特佳。且蚝素有海中牛奶之美称,用蚝做的粥味鲜美,营养丰富。
8 `9 m0 C: c4 a" F6 n  一、原料
9 P1 M: n( W0 W  b$ g- @  主料:糯米150克,(虫寻)埔鲜蚝500克,熟猪五花肉150克。' M( U( p6 j/ c+ R2 U2 v
  辅料:水发香菇20克,嫩姜50克,精盐5克,味精5克,胡椒粉5克,油炸葱花、芹菜末适量,蒜泥、白酒适量,猪骨汤1000克。8 R# V/ _1 L3 b$ A+ T7 ^# E- `
  二、制法 * m( t7 T8 }4 L- a: {) |6 x5 I
  1、将蚝仔洗净捞起沥干,把猪五花肉、香菇切成米粒状,嫩姜切成细丝并泡于清水中。糯米用清水泡2小时后洗净,放入蒸笼蒸透米心,待用。
' E0 A; e5 M1 r$ d" L! z# i, t: p  2、锅置旺火上,下猪骨汤烧至八成热时,放进糯米烧沸,然后稍微搅动,以免成团粘锅。煮至5分钟,待米心熟透,加入猪五花肉、鲜蚝、香菇、精盐、味精调好味,即可起锅盛入碗中,食时撒上胡椒粉、芹菜末、油炸葱花、蒜泥、白酒即可。 7 T( H9 F# |6 y* x$ N
  特点:此粥质润味鲜美,荤香馥郁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6#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23:11:53 | 只看该作者
芋包  
6 R9 |0 ~. d) ]6 A  H  Y& o一、原料  3 X' N4 d8 Z1 }+ b5 x
1、主料:芋头750克,大米500克。  
9 B+ m5 L2 M1 P$ N0 f8 j2、辅料:猪五花肉250克,鲜虾仁50克,水发香菇50克,盐20克,味精5克,花生油20克。  
! M: p. M3 M5 T' ]二、制法  . k+ d8 ]3 P# e
1、将芋头去皮洗净,与大米分别磨成浆,放入纱布袋沥干水分。  ( \2 o. i& w3 V' L) C' J
2、将五花肉、虾仁、香菇切碎,加盐、味精下油锅炒熟做馅。  
( M) b( S9 A& a8 m* k1 {) {3、把芋泥分别放在5-6厘米宽的各个小碗内,中间放馅料,表面再覆盖一层芋泥,放入蒸笼,旺火蒸20分钟即熟,趁热在表面洒上适量葱油、青葱珠即可食用。  特点:此芋包不油腻,清淡,松软可口。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7#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23:12:59 | 只看该作者
炒米粉  9 }. U' A9 Z0 U& v/ |
“米粉”是闽南特产,是大众喜爱的菜肴。米粉制得最好的是安溪县湖头,传说那里有一处特别的泉水,用湖头的泉水制出的米粉特别的柔韧,不会粘糊在一起。  6 Q0 `+ X; |, ]! v
一、原料  7 ?9 X/ N' c+ V
1、主料:米粉400克。  
% X  ]' W# v+ b( r2、辅料:鲜虾仁50克,鲜鱿鱼50克,小白菜50克,猪五花肉50克,蒜仁5克。  
5 F8 k- k# Q. I) P/ C8 u3、调料:味精4克,花生油50克,上酱油6克,葱白5克,高汤600克。  二、制法  9 N$ P1 @! [; t
1、将鱿鱼、五花肉、小白菜切成丝状,蒜仁压松。  # x9 E* D) N2 D$ n$ v9 D3 [# [" i
2、炒锅放在旺火上,倒入花生油、蒜仁、葱白爆锅,放入肉、鱿鱼丝、虾、菜煸炒,浇入酱油。放汤(占汤的1/3),汤沸15秒钟后,放入米粉,加盖,焖1分钟,翻炒后再加汤,焖2分钟,又再翻炒,汤全倒入,炒至汤干,加入味精、尾油,拌好装盘。  特点:柔又韧,滑润爽口,鲜香,是别具一格的点心菜。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8#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23:14:08 | 只看该作者
西垵土笋冻  
4 P, B% k1 e9 ~. w8 y  Y) I8 L土笋冻是用一种像蚯蚓一样的软体动物熬制成的胶状体。这种小动物生长在浅海滩涂里,呈灰白色,圆筒笋状,所以名叫“土笋”。晋江安海、东石一带都有出产,但以安海镇五里桥中亭港附近的土笋最肥最大。土笋冻的制作以西垵村最为出名。土笋冻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有药用价值,当你喉咙疼痛时,吃了它立即止痛,胜似灵丹妙药。它能降火消炎,清凉解热,是人们在大热天十分喜爱的小吃。  " U- }* q# u1 O- b7 a
一、原料  
1 Y7 _6 l" Y1 u# S3 I. N, v1、主料:新鲜海土笋500克,精盐10克。  
9 I5 Z1 O* `  D2、辅料:香醋4克,酱油6克,蒜泥10克,姜丝3克。  ; t( P7 b/ U! S8 W
二、制法  
+ B" E( [+ ], ]/ V1、用石槌不断碾磨海土笋,滚出全部内脏杂物。把土笋放入清水中,将其体内的泥土漂洗干净,呈白亮捞起。  ( b$ r4 G# Q3 P- F6 x! ~
2、锅置火上,把凉井水750克和海土笋一起倒入锅中,放入盐,熬至沸熟胶质溶出后连汤舀起,分装在6厘米左右的小瓷碗中静放在露天过夜,自然冷却凝成固体物(夏天要放入冻箱才会凝结)。  
$ r/ [3 v2 b2 ^* I) d3、用竹签挑出,配以陈香醋、酱油、蒜泥、姜丝等佐料,即可上席。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9#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23:15:23 | 只看该作者
五香卷  
/ l4 A" g9 u5 X! K五香卷是闽南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肴馔,普通家庭都能烹饪,可请客可祭祀,可作家宴。    f0 o0 b0 O& z- Y. n2 a5 b7 e" n
一、原料  # Y# b; G; H) H  J
1、主料:猪五花肉500克,鲜虾仁50克。  " t% _! R1 ~! X
2、辅料:净荸荠100克,干淀粉100克,豆腐衣6张,油炸葱花20克,鸡蛋2个,葱白200克,精盐6克,味精6克,白糖15克,芫荽、酸萝卜、辣椒酱少许,五香粉15克,花生油1000克(耗50克)。  
) E, z! K" `- J$ U1 M二、制法  ) K) ?: l( U$ p, B
1、将猪五花肉切成4厘米长的丝状,把虾仁、葱白切成粒状,荸荠均剁成丝状。2、将猪五花肉丝、虾仁放入盆中,加精盐、味精、白糖、五香粉、鸡蛋搅拌均匀,稍腌片刻,然后放入干淀粉再拌匀,最后加入葱白、荸荠、油炸葱花,搅拌成馅料。  1 Q% [; G4 s: j' y9 i+ B  A
3、把豆腐衣平放在案板上,将馅料放在豆腐衣的一端,理成圆条状卷,卷成直径为2厘米左右的长条数份,即成五香卷的生坯。  
7 P" H  ?- L% L# M' s5 G/ n5 {4、炒锅置旺火上,倒入花生油烧至半成热时,将制好的五香卷生坯,沿锅边逐条滑下,待浮出油面后,用筷子稍翻,使各部分炸匀。炸至呈赤褐色时捞起,沥去油,再切成小块装盘。上菜时与酸萝卜、芫荽、辣椒酱盛小碟佐食即可。  特点:此菜色泽赤褐,皮香酥脆,馅料嫩滑,热食味道甚佳。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23:17:03 | 只看该作者
肉粽  
# A) g2 Z: F9 D: ]8 O肉粽是闽南的传统风味小吃,其选料讲究,配料多样,制作精细,历史悠久,以独有的风味,亨誉海内外。端午节吃肉粽、赛龙舟是闽南传统的风俗。  一、原料  
  V9 e1 c' P2 |" N1 D; m1、主料:糯米4000克,软骨竹叶750克(8厘米左右宽),水草若干。  2、辅料:猪腱肉1100克,虾米250克,香菇250克(要挑选小朵的),卤鸡肉600克,莲子250克。  
$ u! `: ?! T' ?; \0 ?3、调料:精盐44克,味精4克,红酱油210克,五香粉20克,猪油135克,白糖95克,加饭酒15克,干葱头30克。  
4 X! {8 a2 K% K  d7 c二、制法  
- G# i4 E/ O* _1、把竹叶放水里浸泡10小时后,用清水洗净,将竹叶理直沥干。  
3 _& y: U. S) }) D& S& f$ [2、将糯米放水中浸泡1小时,淘洗干净,捞起沥干水。将大锅烧热,放入500克猪油、20克干葱头炸至金黄色时捞起,放白糖80克熬成红色,放入200克的红酱油、30克的精盐,把糯米倒入大锅中翻炒,并加五香粉和卤肉汁,用铲子不断推炒15分钟,待糯米显金黄色时,盛入大盆中待凉。  & f5 H2 `# l; C, m2 F
3、将猪腱肉切成小方块(每小块长约3厘米、厚1厘米)。把锅加热放入15克猪油、10克干葱头煸炒。放入15克白糖熬成红色,放入10克红酱油、10克精盐、2克味精、15克加饭酒,把猪肉倒入锅中炒焖10分钟,盛入盆中待用。  
# ?: U: [; H6 P4、把虾米洗净。香菇水发去蒂,整朵烹用。  
* p, b! v; M% i* C! s5、锅加热放入10克猪油,加入虾米炒过,盛于碗里待用;把精盐4克,味精2克放入锅中,再放入香菇焖好待用。    j! {7 ~# C7 K$ s7 z9 d- T
6、取竹叶两张相叠,从中间处弯折成漏斗状,叶面朝里,用左手托住,右手放入约40克的糯米,中间下凹些,然后依次数把猪肉两块(瘦、肥相搭配)、香菇两朵、卤鸡肉一块、莲子若干放在米上,再放30克米盖在上面压紧,两边折拢,将竹叶长出的部分向右折转,用水草绕两圈捆扎住,要扎紧。  
% |0 K$ r# S" m* \$ U6 _5 h0 s7、取大锅一只,加水至八成满烧沸,把裹好的肉粽放入锅中(锅内的水要浸没粽子,不要让粽子露出,防止煮出夹生粽子),用旺火煮2小时,后用微火煮1小时即熟,停火后,粽子立即起锅。吃时剥去竹叶。  特点:此肉粽配料多样,制作精细,糯而不烂,肉嫩不腻,味香鲜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3 22:1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