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7043|回复: 4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文元故里漫步一一致敬诸暨姚氏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5-2 08:59:5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文元故里漫步一一致敬诸暨姚氏
% R( t+ X/ x  z7 X9 U$ P6 G8 ?    世界上许多事情的发生总是在有意和无意之间。
2 c! J* A, T9 |6 h4 \1 B8 J8 L    大约在十年前吧。我和福建张英玉小妹几乎同时注册姚网,成了很早的姚网会员。英玉以她夫君姚克毅的名义登陆,为她夫君寻根问祖,其周折的故事曾经感动姚网一片。我和南昌三卿团的卿堂大叔曾经去过福安拜访过英玉夫妇,与他们一家结下了深情厚谊。之后我在福建的几次采访都曾得到英玉的周密安排而成行。克毅兄的父辈碾转过福建几个地方谋生,与老家浙江失去了联系,好在大伯弥留之际留下了“诸暨姚江,姚文元”的字据,这实际上为他这一支姚的祖源地指明了方向。
0 g% I- h4 Q/ C6 Q2 k( t) R    一段时间以来,“姓姚,姚文元的姚”成了姚姓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口头禅。就象如今的“姓姚,姚明的姚”一样。虽然“姓姚,女兆姚”是标准而永恒的说法。但是,特定的时间段总会选择一个知名度最高的人作为介绍自己姓氏的代表人物。
" o$ A  ?9 p" q& Z    英玉曾多次邀请我一同去一次姚文元故里诸暨采访,我点头承诺了。但是,多年来一直没有找到诸暨姚氏懂谱之人。我有心前往,却没有切入点。
; H( }" i% x3 C3 q4 O% N/ z, R   

18af69dbbfa11d7f.jpg (44.08 KB, 下载次数: 444)

18af69dbbfa11d7f.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6 收起 理由
姚先达 + 16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1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21-5-2 18:50:01 | 只看该作者
姚绍弦 发表于 2021-5-2 10:13& _. x2 o9 O( g
上海图书馆保存有《暨阳浣西姚氏宗谱》,该谱修于1917年,保留完整。
! i6 n6 B3 G. u8 W& K  }% S     据该谱记载,暨阳浣西姚氏 ...

2 U+ T* C5 }5 ?% h6 j10#     这是260-0075谱(1917)。
# m+ i3 h% t5 y9 k          暨阳浣西姚氏还有更早的260-0074谱(清道光二十八年,即公元1848)。( b' I  \0 h$ V7 i
" [( \4 K+ O9 I4 N, L" x* d, K

& L6 P" A, M. M# F% T260-0075谱(1917)。上海图书馆保存有《暨阳浣西姚氏宗谱》,该谱修于1917年,保留完整。3 Z) T) g; M# H7 I* }6 ~
: r" }; B7 L7 B6 q
     据该谱记载,暨阳浣西姚氏尊唐宣业公为始祖,明汝翼公为始迁祖。宣业公其五世孙是姚崇(公元650-721年)。自宣业公始,暨阳浣西姚氏几经迁徙,历经吴兴(今浙江湖州)、陕州(今河南三门峡)、曹州(今山东菏泽)、商水(今河南商水)等地。宋高宗期间,御史中丞世显公随宋室南迁至绍兴,后有数世未见记载。世显公后裔亨四汝翼公一支由绍兴迁至暨阳四都渔橹焦坞,汝翼公之孙曾十道高公自暨阳四都迁至浣西桃源曹坞,道高公之子庆二珂公再自曹坞迁至暨阳俞何塔,即今之姚公埠。珂公生于1312年,卒于1393年,姚公埠已有600余年历史。/
" b/ T, g0 i( @6 t; W$ w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21-5-3 09:59: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21-5-3 10:18 编辑 ; Y/ D* ?7 e7 B' X" i+ J! B: |
姚绍弦 发表于 2021-5-2 10:33, H5 L6 F% u4 W1 H
出姚江镇镇政府所在地二公里,4000余人的姚公埠村分上姚,中姚,下姚三个自然村。官方的地名则表述为 ...
13#         
: W' H0 @4 J( O" M8 @6 j2 k
       诸暨农业发达,这里流传一句话:“诸暨湖田熟,天下一餐粥。”意思是:诸暨湖田的粮食熟了,可供天下人吃一餐粥。

2 F3 R7 ~9 k3 Z8 t+ a4 y( m/ ~    姚公埠在诸暨县城东北,本是个姓柴的人居住的小村。相传宋朝时姚家从河南开封南迁至浙江富阳。不久,有姚姓两兄弟亨德、亨利迁往诸暨,亨利被柴家招女婿,改姓柴,而姚亨德也在这小村住下成家。此后,柴亨利家族衰落,姚亨德家族兴旺。人云:“这是以柴烧窑(姚),窑(姚)越烧越旺,柴越烧越少”  于是,小村遂成为姚姓天下。
* u0 x; X. M& N8 L9 o& L
& W# {+ C" @2 Z, I    姚宇平回复:根据家谱排行,汝翼公为“亨4”,另有汝赞公为“亨5”,同为浣西姚氏始迁祖,但无亨德、亨利两人,且汝翼、汝赞两公并无人被招为女婿。 姚公埠村的前身为俞何塔,原有俞、何两姓居住,但未有记载柴姓家族。  r" e& |/ u1 h" J' M0 `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21-5-2 22:18:02 | 只看该作者
姚绍弦 发表于 2021-5-2 10:398 C1 t4 o$ c) Z9 k" r/ m/ T: c1 O# M
我从上海图书馆保存的民国丁己年续修的家谱中读出了姚公埠总祠叫“萃涣堂”,冠名“萃涣堂”显然取用 ...
" W+ }, S; V- v0 B0 E7 w
      15#  “萃涣堂”族谱扉页?, s2 y* y4 S; w% R2 [/ K3 ^6 h0 _# [
            书“民国丁巳年续修        欧苏遗式          萃涣堂珍藏”
! [# [( T' ~- K3 _
. K! h% Z  A7 o
% s! u' Y  I1 M  o, L& n我从上海图书馆保存的民国丁己年续修的家谱中读出了姚公埠总祠叫“萃涣堂”。
& p4 M: ~) x! N  B! q' q      堂号“萃涣堂”显然取用了宋代诗人方回的诗意:“祖考精神散,子孙能聚之。淫祠祭非鬼,萃涣义何居?”。反诘一问“萃涣义何居?”  针对上句,“萃涣”的意义在于“聚”,凝聚的是家族精神。3 g8 l) o" E4 h! }; e. {2 s  }2 S5 ]* n. E" p
       我未能考究到是何位尊贵的先祖在何时定名为“萃涣堂”。
! }5 j; n" r6 B% j, w- U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21-5-2 19:00: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21-5-2 21:23 编辑
7 Q/ [- ?# e  Q: N4 J
姚绍弦 发表于 2021-5-2 10:332 E5 _6 T' g) r8 w* v
出姚江镇镇政府所在地二公里,4000余人的姚公埠村分上姚,中姚,下姚三个自然村。官方的地名则表述为 ...
6 q; m5 A$ \* O; k( b( R

& O& f0 m) `) n, `$ ?
, `# s' E5 e, j6 B9 P/ o/ ~
7 T+ v% h2 X5 q, c% e- ?      据宗谱载,姚公埠原有一渡口,先祖专门派人摆渡为过河行人提供方便而不收分文。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当地太守数次过渡,知此事而心中感动,称先祖的作为是“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并名此渡口为“公步”(“步”通“埠”),后人又在“公步”之前加以先祖之姓,此即姚公埠村名之由来。' V/ J. g6 Y- w  I
- H) ~3 t4 M/ H( L5 J, A- v, Y) ?
      13#  出姚江镇镇政府所在地二公里,4000余人的姚公埠村分上姚,中姚,下姚三个自然村。据说,原居住为陈姓,柴姓。当地人说,“陈柴烧窑,越烧越旺”。如今,村庄里除了几户杂姓,基本上以姚姓为主体。显然,“越来越旺”,指的是姚姓。
$ E8 s. k! {3 M  I# b& Z& z4 O( m
0 h) F# ?; [  g) e3 O, V      姚文元生于上海,3岁时来过姚公埠村 。其父姚蓬子是下姚的。  
  x9 ~; M( w4 C2 h6 c- N4 L+ }, p1 P* k8 @/ ]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21-5-2 09:54: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21-5-2 13:34 编辑 2 y2 b1 x- E4 I" E, v/ a+ f

1 S; t" x* O- A: N8 _* @        我一边吃,一边心里纳闷,以往吃过的鲈鱼几乎都是胖乎乎的,怎么姚公埠的鲈鱼却瘦得象江西的翘嘴巴白鱼一般?治华说,秋天的鲈鱼才肥。我夹一块放在嘴里,入口即化,感觉上好似巧克力含在37C的嘴巴里突然地融化,这一刻真是妙不可言。
( J+ z: ^. T7 y* c( j# M    “吃鱼要来姚公埠”,诸暨城里的人都这么说。我好生奇怪,西施浣纱的浦阳江是上游,相距仅二十公里,为什么同一条河,同一种鱼,味道却不尽相同呢?5 |( k9 ]8 D, l) [; h& L
   治华解释到,姚公埠河段受钱塘江的海潮影响,每天朝夕两潮。鲈鱼溯钱塘江而上,生活在半海半江的环境中。它既没有海鱼的咸味,又没有河鱼的土腥味,当然就奇鲜无比啦。至于诸暨城区,虽然是同一条河流的上游,但由于中途筑了几道拦河坝,截断了鲈鱼上游的道路。姚公埠附近河里的鱼于是就生活在得其天而独其厚的环境里。

IMG_20210419_115340.jpg (45.77 KB, 下载次数: 352)

IMG_20210419_115340.jpg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
 楼主| 发表于 2021-5-2 09:05:1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n: i0 |: T7 s3 N$ a, P/ J
    前不久,我无意中有缘认识了姚治华宗亲。他三十几岁便离开老家诸暨来到上海打拚,十年以前治华携全家在宜春创业,成了一个“进口的江西老俵”。当治华得知我近期计划去一次盐城采访,他应了我的节奏,希望我绕道去一次诸暨,我欣然同意了。

IMG_20210227_160329.jpg (67.98 KB, 下载次数: 365)

IMG_20210227_160329.jpg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
 楼主| 发表于 2021-5-2 09:20: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原计划我从南昌飞盐城,治华驾车从江西到上海办事,再从上海到盐城与我汇合,他陪我在盐城附近转悠几天再去诸暨。就在治华抵盐城的当夜,原本联系好的诸暨姚氏持谱人告知要出差,我们必须第二天赶回诸暨。
3 U& P  x3 H+ C, K. W   二天之内,治华驱车二千公里。盐城正在举行的马拉松比赛无意中把我的行程带进了马拉松的节奏。真是计划没有变化快。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
 楼主| 发表于 2021-5-2 09:31:4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一路上,我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陪着治华滔滔不绝的聊天以缓解他驾驶的疲惫。反正我肚子里的故事多,从姚家聊到陈家,再从陈家聊到田家;从云南姚安聊到浙江余姚,再从余姚聊到上虞,宁波。。。8 i* \* ~' s, |
    适逢路过吴江服务区。我想到这是名士张翰的老家,我又聊到了“莼鲈之思”的典故。记得张翰曾经留下一句名言,“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这个张翰能够深刻地洞察世情人生的真谛,毅然决然走出官场,从世俗功利中超然而脱身,继而理智地对自己的人生道路作出了选择。于是,他以思念家乡“莼羹鲈脍”的美味佳肴为由,辞官而去。从而先见之明地避开一场几乎无可避免的灾祸。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21-5-2 09:43:4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我到达诸暨姚公埠村第一个正餐,治华给我点的第一道菜便是四条鲈鱼。据说他当晚就与老板娘打了招呼,仅仅只有四条。治华还不无遗憾地说,可惜现在不是莼菜上市的时令。我无意中给他讲了一个“莼鲈之思”的典故,治华有心地满足我美食家的口福,真是感动,无比的感动!

IMG_20210419_125608.jpg (82.12 KB, 下载次数: 379)

IMG_20210419_125608.jpg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21-5-2 09:59:5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姚公埠村行政上属于姚江镇。   姚江镇,位于诸暨北部,历来有“小杭州”之称。2019年,撤江藻镇与直埠镇合并为姚江镇。官方的资料上介绍,民国34年,诸暨县曾经设7个区,当中就有姚江区。该名称在其后长期具有相当的群众基础和群体记忆,故两镇合并命为姚江镇。

IMG_20210430_163038.jpg (85.05 KB, 下载次数: 383)

IMG_20210430_163038.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21-5-2 10:07:08 | 只看该作者
关注和期待   2 Z) {" m# N# p
    张英玉的丈夫姚克毅兄,其父辈碾转过福建几个地方谋生,与老家浙江失去了联系。好在大伯弥留之际留下了“诸暨姚江,姚文元”的字据,这实际上为他这一支姚的祖源地指明了方向。! q+
8 v: ]% ?! V( y& B$ ~, N5 e

签到天数: 3644 天

连续签到: 18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9#
发表于 2021-5-2 10:12:48 | 只看该作者
文革时有人问我姓什么,我都是大声告诉他我姓姚,姚文元的姚!
7 k( Z) @% D7 C" C( _0 i2 m8 U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21-5-2 10:13: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上海图书馆保存有《暨阳浣西姚氏宗谱》,该谱修于1917年,保留完整。
' u  g( s1 l0 v% t9 m( \     据该谱记载,暨阳浣西姚氏尊唐宣业公为始祖,明汝翼公为始迁祖。宣业公其五世孙是姚崇(公元650-721年)。自宣业公始,暨阳浣西姚氏几经迁徙,历经吴兴(今浙江湖州)、陕州(今河南三门峡)、曹州(今山东菏泽)、商水(今河南商水)等地。宋高宗期间,御史中丞世显公随宋室南迁至绍兴,后有数世未见记载。世显公后裔亨四汝翼公一支由绍兴迁至暨阳四都渔橹焦坞,汝翼公之孙曾十道高公自暨阳四都迁至浣西桃源曹坞,道高公之子庆二珂公再自曹坞迁至暨阳俞何塔,即今之姚公埠。珂公生于1312年,卒于1393年,姚公埠已有600余年历史。
9 U( b  L; ?" o9 J& {, \

IMG_20210419_095856.jpg (86.47 KB, 下载次数: 377)

IMG_20210419_095856.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8 22:2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