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3172|回复: 6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宋]状元公姚勉留下了一个世系大难题和大公案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7-19 14:40:4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宋]状元公姚勉留下了一个世系大难题和大公案
3 V  I: \$ ~, u
. q* K" f& s$ O. g6 F5 y9 O    晋江钱仓姚庆礼近日代福州姚恩健在姚网转发《南宋状元姚颖姚勉省籍考辨》,引发了我的思考和提出这个标题——“[宋]状元公姚勉留下了一个世系大难题和大公案”
, {, a0 Z4 q! a* V0 H  B* E; B/ K) J! p( E9 l+ j
     我说:[宋]状元公姚勉是个“复杂人”:一、是哪省人?是江西人还是福建人或是浙江人?  二、是思廉公裔还是姚崇公裔或是彦国公裔?" f9 _; n7 K8 v3 u7 ^) C
* Z& J/ n+ O! c& c- ]
     不难考证:姚勉不是福建长乐人,不是浙江新昌人,而是江西新昌人(今江西宜丰县新庄镇灵源)。0 n; g5 `! e* j8 L' u
    我早在2010年前后,已在姚网发表了几个帖,确认姚勉是江西省新昌人。
9 F2 P/ S; S- z/ h0 j9 M
, R- [9 ]0 P$ ~; O. N+ I    难解的是第二个问题——姚勉是思廉公裔还是姚崇公裔或是彦国公裔?5 \) v& C- T5 c1 [2 v
' H% f* _. p. [. x& R! M
     江西宜丰县新庄镇灵源今有二支姚:南垣姚氏(姚克保之族),芳里姚氏(姚建钢之族)。二者都认姚勉是本支的状元,但目前他们的世系分别可谓大矣。& \6 o: ?7 b3 h" w
- p: a9 I- q" `5 x) p
    [明] 良能、良德、良珊三公裔姚氏族谱,比较认从芳里姚氏族谱;细究起来,大体倾向认是姚崇后。南垣姚氏同南昌姚氏,认是彦国公后。然而,姚勉本人,在他自己的著作,多处多次却自认是思廉公后。真是很让人纠结!& o2 q, G3 B! s" `
$ ~4 S. _  G2 q6 {9 l1 r8 H
     提出姚勉自认是思廉公裔,在姚网:前有重庆姚闻闻,历史学博士;后有湖南永顺姚茂勇,三公裔。他们在姚网发表的相关资料真不少。
0 K" y; X1 I8 M2 w/ _0 i1 A; V) k  `! @6 C
    第二个问题要比考辨姚勉是哪省人重要得多多、有意义得多多、也难得多、复杂得多、牽涉面多!6 F, f# B! @2 P$ @2 C
    这个问题将涉及、甚至要改写几大支姚氏的世系和源流,真要命!所以,迄今未见相关者敢于直面和接手这个大问题。
% Y# i6 U  Z% L; ]6 }6 O( d; M( n* d$ L- w2 Z3 J. R
     所以说:状元公姚勉,留下了一个哥德巴赫猜想般的世系大难题和大公案。
/ X* I  `) L! M1 q& o# W0 Q     能解开这个难题吗?3 H: l- ^4 A, m+ L& A* }6 S
7 D. g7 T# Y! H2 ^! z- D* w
     广州姚钟尧立此存案,2018年7月17日于大清曾经的领土贝加尔湖游轮上。& n6 v+ D/ b, Q7 l0 B6 P; S
1 T( d/ ?% B9 w5 s;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8-7-25 21:17:29 | 只看该作者
六合居士 发表于 2018-7-25 17:020 V5 `5 i4 S0 {, \% ]$ d
《伯武墓志》本文所用六个[蓋
9 {0 u  }$ _  ~, N

  i$ I) T& ]6 W- E姚庆礼:: e; l, z* r! x/ n, S0 V8 y+ ?& D+ ~  r
       闲暇之际,行闲暇事,查得“盖”之多义,不甚了了,不明勉公身为状元,是否如今人,用为虚词,则其也尓尔。《辞源》一、苫;二、车盖,蔗阳御雨之具;三、器物上的盖;四、胜过、压倒;五、遮盖、掩盖;六、崇尚;七、副词。疑而未定;八、句首语气词。! ~* f& ]6 |) s  C" ?0 F
       闲暇之余,最好咬文嚼字,现依状元勉公句“家靈源者出自豐城,蓋文館學士思亷之後也。”有方家以“勉公自己都说,灵源姚大概是思廉公之后。可见勉公也只是推测,并未有铁证如山。”本人读小学时,谨记师尊教授“看书、认文、学诗,最要上下文联系,切忌断章取义”因此受用匪浅。现就“家灵源者出自丰城”句读是肯定词。而“丰城”系指丰城公姚思廉,这早有定论,不再赘述。而“盖文馆学士思亷后”以大家认为是“大概、大约”那就是疑问句,以堂堂状元,作出如是自我矛盾,自批面额的诗句,则状元公徒有虚名尔。
: O* d) s  h$ U' ^% ?$ [- J: C
2 Y4 t1 J) D+ ?- z1 P; Y% S
8 L  R* L! x) h) B8 j( O
1 V/ @  q1 \: G6 ?% G+ B+ M7 P8 r$ b9 c3 `# a/ h5 U3 J
姚闻闻:" o9 i) T$ X- r/ j: M2 u+ F5 N  [, I
  首先我指出他引用的《运属姚公伯武墓志铭》中那个“盍”字录入错误。在《豫章从书 集部五》《雪坡舍人集》四百七十一页《运属姚公伯武墓志铭》中是草字的“蓋”,而不是无草头的“盍”。这两字看去相似相近,可在文言文中理解差异甚远。如果不相信大家可找此书去查查,看是不是我所说的情况。
3 A' ]- V% @7 E1 e- e# |! ?
   其次我们说说这两个字在《古汉语常用字典》的情况。  I2 `$ `$ Y1 _( q: e1 y$ I* A
   一、读音:“盍”读HE/合。;“蓋“读GAI/盖。" T. S  ^# N  B9 x  K
9 S5 r+ |& a) [7 V0 d8 S3 Y
   二、字义的解释:, m1 ~3 O; C# b- p+ l2 m: C. }' E' F4 C, ^5 p6 b
   《古汉语常用字典》对“蓋”的释义和例句。1、用芦苇或茅草编的覆盖物。例《左传》”被苫蓋、蒙荆棘”;2、车盖。例《史记晏婴传》“拥大蓋,策驷马”3、器物的盖子。4、遮盖,掩盖。5、副词。大概。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善始者实繁,克终者蓋寡”;6、连词连上一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史记 屈原传》“屈平之作《离骚》,蓋自怨生也。”7、句首语气词。《史记 文帝本纪》“蓋天下万物之萌生,匪有不死也”。8、通盍,何不。《诗经》“蓋云归哉”。
& _) g8 R. o% O* w0 c- J6 X   《古汉语常用字典》对“盍”的释义和例句。何不。《史记楚世家》“为楚患,盍以免其父召之”又何管子戒篇“盍不出从乎”(为什么不跟从去呢?表反问)。0 d7 G# n+ d# e; P) s2 v6 T2 d: F. U
   以上是《古汉语常用字典》对“蓋”和“盍”的释义和例句。我们马上就清楚“家邑郛者,出自潍州,蓋中散大夫恕之后也;家灵源者,出自丰城,蓋弘文馆学士思廉之后也”中的“蓋”字,表句首语气词或连词。因为这两个例句不管是句形或句式最相近或最相似的是6连词连上一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 x) x) k& Q6 E, r3 y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18-7-19 21:27: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用家谱来研究历史,历史会一团糟。用历史来研究家谱,家谱会越来越清晰。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8-7-24 07:13: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8-7-28 06:46 编辑
% _0 C8 |5 g2 Y* E1 v4 p4 ]
姚克保 发表于 2018-7-19 18:00% T! |' Y# D) a, r4 d
族谱在历史研究中,仅仅是参考而已,不作直接证据,姚锡墓志铭和姚勉的文章都肯定灵源姚来自丰城,这是肯定 ...

6 y- z3 w: r* ?" V( f& `+ T+ T( z9 i' `
状元公姚勉不止一处 不止一次地自认是思亷姚公的后裔(之二). I" w1 Q# e7 e9 O

% s+ Q+ K2 S+ I" F         宋状元公姚勉在为出自濰州的新昌姚氏姚公烈(字伯武,号?運屬)撰写的《運屬姚公伯武墓誌銘》中说:“姚之宗為瑞之新昌著姓者二:家邑郛者出自濰州,蓋中散大夫恕之後也;家靈源者出自豐城,蓋文館學士思亷之後也。”——可知姚勉公所在的是新昌靈源姚族,是思亷公的後裔(见:《姚勉集》卷四十九 墓誌銘:  運屬姚公伯武墓誌銘  )。% z& K  a! F" I" I2 D1 E
) D5 y; D" g; p, V( R

8 H; M/ o* w4 j. I: k& u8 `4 b
運屬姚公伯武墓誌銘
姚勉
$ Q* x) Q' h5 c9 \% R* Y6 c# ]. z3 b9 F$ H6 K4 Z
         姚之宗為瑞之新昌著姓者二:家邑郛者出自濰州,蓋中散大夫恕之後也;家靈源者出自豐城,蓋文館學士思亷之後也。族雖異,然得姓自有虞氏則一。凡詢新昌姚氏者,咸以為一族。而二氏子孫亦知柯分同根,派別共源,等百世而上,由耳孫而溯鼻祖,不可以異視,相與講同姓之好甚密,真若出一族者。非若周秦之劉,宋衛之孔,為碏為尚之石,為宋為燕之樂,其始既異,其終卒不可合者也。
# e* x2 y% {( X- u  d      運屬公諱公烈,字伯武。其先濰州北海人,中散在國初仕,至上柱國。傳至銅鍉縣令某者,君之髙伯祖也;初以太學上舍生及進士第,後以忠歿王事。廬州教授某者,銅鍉府君之弟,君之髙祖也。曾大父某,以伯父任得仕,再轉而丞新昌,因家焉;自濰州而為新昌人,蓋自此始。大父某,父某,皆韜英含章,不願仕進。君生而穎悟,弱不好弄。既長,溫而文,簡而有禮。母龔氏,龍圖端之孫。
6 T( S8 B; H! {  }) z/ p      君在褓中已失母,十有二又失父,事繼母栁夫人以孝聞。克自力學,師雕友琢,寒暑靡懈。楊侯大異、晏君大烈,皆所嘗與同幾席者也。習毛氏《詩》,究三百五篇之旨,為舉子,名燁燁震場屋。既命弗偶,則翩然舍去;以詩書燕娯其身心,稼雲于田,花組於圃,詩歌棋酒,日與賓客樂之,蓋不羨名韁之縶、宦轍之騖也。
5 H8 e# Y: O$ H5 l# S      家饒財,累貲至钜萬,然不有其富,輙分以恵貧。嵗每祲,鄉大姓操為富不仁之心,挾災射利,閉糴以翔粟直,一唱百和,無毫髮恵利心,色人於菜,殣人于塗,而不之顧,蓋相望皆是。公獨不為此,遇歉必盡發其廩,減價糴以賑饑,賴全活者不可勝計。童顛兒齒,歡呼擕扶,揭彩為幟,誇誦盛徳,拜其門以謝者,日以百數。
: a0 |' n! ^' o  n3 E' a      荊溪呉侯某將漕江西,邑令趙侯某上其事於台,乞旌以勸。荊溪嘉之,召補寮屬,日與燕接,訪一道利病。時朝家方行和糴。荊溪詢以敷糴事宜,公力言非便,宜聽民自與官為市。荊溪是其說,將請於朝而官之,會去弗果。人為公惜,公曰:吾但欲為當世賢者所知,不計己之官與不官也。既歸,為善益篤。邑計闕,即預輸賦以助。在官在民,皆恃公為命脈。
) g* \  }) e9 h* X( O      喜教子,延名儒以為之師,自講習外,一不以事累。治家肅而有恩,下孝上慈。繼母卒,追慕號痛,有促織飛集幾筵,七日夜不動,人以為孝感。邑令刻之碑,紀其事。' m0 E( o, h# M
      繼母先適醴陵劉氏,有子,公待之等同,嵗時餽問不絶。睦宗族以和,接婣戚以禮,處鄉黨以恭,濟閭里以恵,蓋一鄉善士也。
; t) _% W* o. q1 G2 L* P      荊溪使長沙,公欲往,則疾已革矣。生於壬戌之三月,歿於寳佑癸丑之十有一月,僅五十有二。未歿前一日,夢神人召至一官府,告之曰:“此公治所也”。既寤,為家人言之,翌日而歿。某嘗歎世降俗末,仁義之道微,貪饕之習熾,知欲而不知有理,知己而不知有人。近年以來,有豐嵗無豐民。年穀不登,閉糴之害,如前所云矣。間稔,民宜有自養,富多貲者平價糴而盡之,無圭撮藏於野,深扄固鐍,幸水旱以牟其利。民不問豐歉皆艱食。舊時民以凶年病,今樂嵗亦病矣。造物者憗遺一二如君之人,以蘇吾民,亦可以少厲薄俗,乃不畀之夀而早奪奪焉。冥冥之中,其無天耶?然生則不官之明,死則必神之幽,又不可謂之無天矣。世之嗜利無饜,惟欲自肥者,聞君之風,其亦少勸乎。
4 w4 B2 a9 G; E+ S9 O' F      公娶栁氏,其母之兄子,先一月卒。四子:應興、德潤,皆嘗貢成均;有聲、有俊,亦皆通經能文。孫之英、之秀,女孫一人,皆幼。
+ B* v. ~8 X# S3 Q* ^; C     《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天也,其在斯乎。君歿之明年甲寅,諸孤將以十有二月葬公於邑之大和鄉金印阡。先期來請銘曰:“吾宗也,不可辭”。某遭閔凶,不能文,且先君同以是嵗月歿,僅五日隔。言及公歿之月,又惕焉。重先君之痛,其何能銘。然新昌二姚氏,其子孫相好也久,銘固非禮,辭亦非義。禮有可以義起,斯銘也,不得與他文辭比。8 @2 l0 @, V5 g
       雖不文,姑以不文之辭銘之曰:伯武之賢,邑人之天。胡不夀旃,以為民年。施者益遐,報者必厚。金阡峩峩,尚福厥後。+ L0 I! |9 n* d# e
                         ——《姚勉集》卷四十九 墓誌銘; d' k/ b6 S. s9 L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8-7-25 11:11: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8-7-25 21:23 编辑 : F4 j) v! P9 ?  J3 p- Z9 v* f
姚克保 发表于 2018-7-24 19:11
" }5 |  \: A3 s' B- B) i2 b刚与一教师讨论“或曰"二字,说“或"也能释成“某人.有人”,“或曰"既可释为“有人说”也可释为“也许是” ...
; \7 ]! r) v* L

$ D' j0 `) ]+ |! b
状元公姚勉在他的著作中不止一处不止一次地自认是姚思亷的后裔(之四)

# F+ G9 O- C+ R+ w6 u0 N# ~       状元公姚勉在《發解謝判府蔡寺丞啟》中说::“有如某者,非曰能之。第思方駕於前修,何敢爭衡於時輩。筆硯之生涯甚涸,箕裘之冷緒欲灰。念瀛洲學士疏國爵於豐城,書脈之傳七百載;而江西夫子擢倫魁於汴京,文派至此百餘年。繼之八行之賢,首於三舍之選。”
3 G* u# X5 u7 N1 M4 B                        ——详见《姚勉集》卷二十三 啟“發解謝判府蔡寺丞啟”7 Y4 P7 G9 E6 O4 [& P7 z; {$ s- ^
% @( G, ]& Z7 a3 f( v9 d  r
【尧曰:“瀛洲學士”思廉公封爵於豐城。承重庆姚闻闻指正:“江西夫子”不是是状元公姚勉的自称,而江西夫子指姚子玉,即姚振,又称竹楼夫子】
( @, L8 a7 }; ^2 Z4 s/ e5 e$ ~
3 i5 C  _" ?" i  t! M& E2 H: i9 l——# i3 V: Q! p+ S; z& H4 {" w; b  N
附   《發解謝判府蔡寺丞啟》全文
3 s& u) O5 f3 G: w
/ L( }/ I) x8 h
發解謝判府蔡寺丞啟
姚勉
1 a6 p- D+ e$ P6 W/ f4 ?: D0 O
5 R+ W1 R# m! X2 T" H! X( g
       天爵自修,初不作場屋爭名之想;薦書偶及,聊以娛老親教子之心。方漸溢譽之過情,敢以浮榮而衒俗。輒裁尺楮,祗述寸心。
) g3 `9 p/ y1 [) {+ [
" Z4 D9 P% w  v3 W# T9 d
       自鄉舉里選之道乖,而德進言揚之實泯。糊名圜棘,上之待士者愈輕;負笈踏槐,下之失己者皆是。世俗如此,古風謂何。然不為應舉覓官之謀,無以行致君澤民之志。故英人偉士,亦屑於科舉之學;而名公钜卿,率由乎進士之途。伊川格言,亦曰修舉業以及第;紫陽前輩,且嘗自儒級以發身。雖進以文,無悖於道。況混成一賦,可以覘台輔之器;而削平等語,可以占將相之材。因言以觀,其志斯見。有如某者,非曰能之。第思方駕於前修,何敢爭衡於時輩。筆硯之生涯甚涸,箕裘之冷緒欲灰。念瀛洲學士疏國爵於豐城,書脈之傳七百載;而江西夫子擢倫魁於汴京,文派至此百餘年。繼之八行之賢,首於三舍之選。賦廉頗之童子,幕府泛蓮;志蜀江之先生,文闈擢桂。以至椿庭之老隱,亦嘗槐市之先鳴。其業儒非崛起驟興之家,而在今為任大責重之事。

+ K5 L5 `7 {3 f" r- k) p      蘇之一族,得坡老乃能興味道之文聲;韓之兩世,惟退之若為扶安定之門第地。故夙夜每痛心而疾首,雖夢寐亦刺股而垂頭。此為家謀,猶有國慮。生斯民而覺其覺,敢忘伊尹之心;先天下之憂而憂,每誦希文之語。匪名揚而身立,奚幼學而壯行。遂奮身於詞場,期獲齒於仕版。摶鵬九萬里,銳意圖南;夢翼八重天,每成戰北。屢罷辟雍之群試,遂媒京泮之類申。論士秀升,漸已近長安之日;逐客令下,乃不遇洛陽之春。彈鋏而歸故山,帶經而鋤夜月,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已悟孟軻無益之言。病乎在己,順乎在天,是則陳生速化之術。仰父俯子,讀書著文。衿佩來遊,正其誼不由其利;準繩自律,據於德亦依於仁。知古今之學,所為不同;求聖賢之心,所樂何事。雖亦隨群而就舉,未常決意於求名。豈期豆爆於冷灰,遂作黍生於寒穀。走卒兒童之呼舞,見謂已遲;父兄師友之誨言,未當自足。是蓋功名之軔於此乎發,豈如世俗之器易至於盈。正學以言,尚欲陳敬王之仁義;救時以道,正思拯猶己之溺饑。寵辱不驚,溫飽非志。一簞食,一瓢飲,主有聖亦願輔之;數仞堂,數尺榱,我得志皆弗為也。方將以孔門事業自見於世,安肯效唐人浮薄取嫉於時。然而吹送之上天,必也作成之有地。
6 p3 x* E" M! b0 {- h3 V  N
       判府寺丞,端明世德,御史家聲。明道化以淑澆風,重學校而護善類。刻正心修身之語,用以訓人;揭持志養氣之言,見於勸駕。至如孱瑣,尤辱眷知。青萍登謝氏之門,綠耳入王良之禦。箋曹乏使,亦採其駢花麗葉之文;講席說經,尤賞其劃華根歸之學。甚至主張於義事,到今銘刻於厚恩。既邦君得師師之良,宜歲貢盡能賢之實。不棄菲葑之下體,亦為桃李於公門。某不敢益曆踐修,愈加愛重。奉天人三大對,願櫖董子之忠;作人物第一流,必遂勉齋之志。過此以往,未知所裁。" g/ Q+ ~7 q4 I, x& x- w
                                     ——《姚勉集》卷二十三 啟
. s6 g, V: }! A8 o% i9 _
4 ]9 ]8 N% X9 i6 a* A$ ]  V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8-7-25 22:17:43 | 只看该作者
姚克保 发表于 2018-7-19 21:01$ `2 w+ T8 Z+ d( B3 Z
姚勉在哪个地方确切口口声在谈世系说是姚思廉之后?我看是后人理解的成份远多于他说的成份。其二,谁确定了 ...
" ^  w& S, ]' m4 N; `1 ~* n
状元公姚勉在他的著作中不止一处 不止一次地自认是姚思亷的后裔(之五)
8 W4 O5 S, P3 F, A* a
      状元公姚勉在《发解谢新昌赵判县启》中说:粤自瀛洲之学士,肇开剑水之国封。由子而孙,遂家是邑。南唐仓监当五代之乱世,而避地于灵源。江西夫子以七举而伦魁,益有声于乡郡,为弟子以千数计,而至今日仅百余年。试询竹楼书院之基,犹在梓里故山之侧。继以八行状元之名子,尝都三舍释褐之上游。高传而曾,儒益以世。(详见:《姚勉集》卷二十三 “发解谢新昌赵判县启”全文)
, w8 `( j& J2 U: Y6 G  W6 I2 x 1 j- D  W! p% }) @1 i. _1 r  f( @
【尧曰:江西夫子指姚守玉,即姚振;又称竹楼夫子。】
6 k  ^7 w. e, q' j  i
+ w/ J( l" k" m2 d% T8 t. Q* g————
) ]/ F$ Z/ a( n6 i4 Y3 U- g附   :《姚勉集》卷二十三 《发解谢新昌赵判县启》全文
( a8 ]9 i) I, h' B- F7 }
; ]  g" F) L  ~, J. s4 [: u. |9 V
发解谢新昌赵判县启
姚勉
5 u  E& y6 |( @( i- t: w1 M
        芝亭布政,文星依臨照之光;桂籍浮香,化雨沐沾濡之賜。倘匪作成之有地,誰其吹送之上天。認葉尋根,飲泉知脈。
: }7 c- o  Q* @  L      竊以宜豐之邑,實為多士之林。錦水發源,春動墨池之浪;桂峰拔秀,霄崢文筆之尖。英氣攸鍾,異人間出。至近時之西府,嘗首選於南宮。有若寒宗,尤為著姓。粵自瀛洲之學士,肇開劍水之國封。由子而孫,遂家是邑。南唐倉監當五代之亂世,而避地於靈源。江西夫子以七舉而倫魁,益有聲於鄉郡,為弟子以千數計,至今日僅百餘年。試詢竹樓書院之基,猶在梓里故山之側。繼以八行狀元之名子,嘗都三舍釋褐之上游。高傳而曾,儒益以世。如王大父生三期而失怙,以奇童子十四歲而薦名,官雖初至於泛蓮,文則愈昌而未艾。在我書櫥之祖,方徙附庸;然而天府之名,尚仍故邑。惜以世傳之再,各地安著之拘。兩歧之派既分,一線之脈幾斷。北宗禪析,二兄猶繼捧於鄉書;南阮家貧。諸父乃不收于文效。雖以椿庭之老隱,僅於槐市以先鳴。9 C5 @# b7 F0 B; ~+ |$ s: p; W+ D: [* r+ c7 v/ d# i  \
      某也小生,念此重事。上欲繼六百年之書種,下欲為千萬人之儒英。力加黃卷之功,冀大青箱之學。蘇之一派,得坡老乃能興味道之家聲;韓之兩世,惟退之若為扶安定之門第。每痛心而疾首,至嘗膽而臥薪。作賦擬黃門郎,抱經如玉川子。摶鵬九萬里,銳欲圖南;夢翼八重天,每成戰北。方當丁歲踏槐之始,幾成甲戈鏖敵之功。偶因新昌壯邑之無人,竟以高安小子而敗績。使早仍於本籍,當已策於雋功。人事偶繆於差毫,天意殆嫌其背本。況松楸之皆在,而葛藟之尚蕃。苟不遡源,豈其徼福。噬臍雖悔,強項不回。逮兩科之在鄉邦,如前之失;先二年之居京泮,方舊之思。久塞復通,隨試輒效。雖抱罷公闈之旅進,亦嘗魁天邑之類申。仍舊貫則如之何,人有言而必中;操土風不忘其舊,事雖大以可成。然與其左,親戚去墳墓而遠遊,又不若安鄉井崇孝悌之計得。2 h& e. X6 R+ I# M$ s- Q
       自念充賓之未晚,乃先逐客以來歸。讀書著文,仰父俯子。求之有道,得之有命,奚煩無益之謀;病乎在己,順乎在天,是為速化之術。達則用伊洛諸公之學而及於物,窮則以河汾六世之書而淑諸人。均為無忝於爾生,但欲勿忘其所始。首隨群而應舉,初無意於求名。偶然寒穀之黍生,遂作冷灰之豆爆。或者先祖矜孫枝念舊之意,抑亦造物慰老親教子之心。豈伊鯫生,能取鶚表。人以為快,我則未然。正學以言,尚欲陳敬王之仁義;救時以道,方將拯猶己以溺饑。但此功名之路於是乎開,可如世俗之器易至於滿。獨惟在邑,多號通經。令二士皆以賦而登,此一榜盛得人之兆。先達尊籲俊之舉,將復見之;賢令尹作人之功,自由來矣。茲蓋恭遇判縣公族麟角,帝家龍駒。筆粲五花,燁長庚之絢彩;眼空萬卷,凜太乙之垂青。香名曾滿於杏園,政最今騰於花邑。圭璋儒寶,砥礪文鋒。是雖僑寓於鄰邦,亦若親聆於道韻。愛日容光之必照,景星快覩之莫先。魯有澹台,雖不至武城之室;秦用士會,實舊為晉國之人。終借吹噓,用神變化。某敢不操修愈力,遠大自期。繼鄉樞蘭省之先登,更高一步;進先祖楓宸之獨對,移在正科。不辱大夫之知,是為國士之報。心生欲寫,手跡奚殫。
6 t' U( p+ \, |- A* U# U+ L1 Y              ——《姚勉集》卷二十三 啟1 發解謝新昌趙判縣啟7
6 Q, }, Y( {( O8 v6 N1 X, P: l, ?) U+ {6 A: \6 p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18-7-19 14:45:19 | 只看该作者
晋江钱仓姚请庆礼转发姚恩健欣评论。
$ Y5 d' ^! q. j! Y3 z2 n姚勉是江西新昌人,本不是难题。却因福建省前文史馆馆长丶福建省地方志办前副主任卢美松为文丶主编《福建历代状元》将姚颖姚勉确认为福建长乐姚坑人,《福建省志》“教育志”“人物志”分別列入福建籍,贻笑历史。5 S, e2 M4 Z+ O( D9 @: b+ S5 r+ u
对姚勉,姚钟尧教授直率对长乐宗亲表达“不是福建人”,但对南宋状元姚颖乡籍,却未见表述,不知何故也?0 |, x' [: ^7 p2 `: O
姚勉世系,恩健仅从《姚勉集》认为是姚思廉派系,此诚可以为据并可以确认之重要文献。
' }/ [9 x7 ?" l6 A. _1 Q- g5 h2 u至于良能良德良珊所谓“三公”者,其世系,恩健以为既非姚思廉,尤非姚崇。“三公”出于福建漳州府,其祖“唐初住在漳州””天宝约今漳州郊区,至明永乐十四甫迁江西烂泥湾,再迁徙辰沅。3 @2 G  k3 T0 d- m" m
恩健六月初有对“三公”後裔赴江西认祖,认为姚勉丶姚崇之後,有过一段评论,请庆礼再调出,列此评论之後。我人在夏威夷,全凭记忆,没有资料,但观点如一,今再申述:& f9 @. f3 n% g6 b! S5 ^: }1 Z
“三公”世系,恩健认为既非姚思廉,尤其姚崇,极大可能是姚廉洁或某位姚氏府兵。  E4 H0 n5 m7 k! M; [
我八月下旬返闽,将完整抄《龙溪凹姚氏族谱》以飨“三公”後裔及史学界人士,以期判断。7 |+ e- @% Y- J- _* _6 m  m. M
在夏威夷既资料,又忙于含饴弄孙“俯首甘为孺子牛”,写不成更多文字,权涂数语表白观点,恕鉴谅。9 d9 \, D( M1 C  H3 u5 v0 y
祝姚钟尧教授贝加尔湖游轮观光愉快!$ M% Z* C; g/ _* v) P
请庆礼代上网。作揖!恩健于夏威夷
' f9 g; N" T. Q  Y
, Z) F8 _1 ]9 a8 x( k& e
' y; z2 B: u# H: K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18-7-19 14:47:16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8-7-19 14:45
" o, v! l' U$ ]) n晋江钱仓姚请庆礼转发姚恩健欣评论。
. {' d$ r% J9 k! [. q; U- K% [. B姚勉是江西新昌人,本不是难题。却因福建省前文史馆馆长丶福建省地方 ...

5 A! o4 m8 |. Z6 e: \2 S福州姚恩健轻松地认定南宋状元姚勉是思廉公腐1 k! a, a% ^; x' K; h* J& m9 a

" t1 d" ^; P5 W) H8 q    恩健老对拙文《宋状元公姚勉留下一世系大难题》已有回应:
* M; M9 E! _8 ?3 j$ T+ U: b5 ^     姚勉是江西新昌人,本不是难题。7 i7 F) m, A/ e( P6 p+ O
    对姚勉,姚钟尧教授直率对长乐宗亲表达“不是福建人”,但对南宋状元姚颖乡籍,却未见表述,不知何故也?
  M2 v% w$ }, T    姚勉世系,恩健仅从《姚勉集》认为是姚思廉派系,此诚可以为据并可以确认之重要文献。
- M' F) ^: z6 R
+ `( @# _5 C2 q1 r+ A9 i7 ?# n, R——也就是说,恩健老以姚勉本人自己的著作《姚勉集》为椐,可认定姚勉是思廉公裔!
- i# N( u+ x2 w/ K: d) A( W' M  b% ~. n( a7 R; Y# m
     思健老可以这样轻松地认定,而对于江西省宜丰宜新庄镇灵源姚氏和其他相关几大支姚氏,是何等沉重的话题和大事,谈何容易!
  m$ i( i. x% ^8 k( w# z  k) n/ m
& z/ x1 {/ D# I' E# v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楼主| 发表于 2018-7-19 15:19:41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8-7-19 14:479 D5 e, @# H! m5 i. Q9 N2 `
福州姚恩健轻松地认定南宋状元姚勉是思廉公腐
3 Y3 U9 A2 j& @; U/ @
' O$ O" w# I* D0 Z    恩健老对拙文《宋状元公姚勉留下一世系大难题》已有 ...

7 {  _) G( y( I' U2 @1 F湖南(娄底涟源)姚俊兴 回复
* h: w9 L2 D% ]: E9 r) m0 k+ Z名人,同姓争抢,都想成为其后。[偷笑]7 A, i. y3 f/ g: i4 P

) X  @1 B9 e9 O# H% w+ A@湖南(娄底涟源)姚俊兴 
6 e% R  k% e: h" A) C未必完全如你所言。) a0 M, w9 N; }. I  T5 K
复杂的历史原因和复杂的族际人际关系。
- o  g" F- z7 R2 q$ z" I, A3 ]& Q7 J& O重要而复杂的历史议题和中国姚氏世系问题6 q8 }4 P3 q9 m4 {0 D* b
! T5 g. ^+ @: O$ n4 |

2 v) B! i0 M- v
8 f. c8 R$ R( m" X4 k! Y# a1 X

签到天数: 3635 天

连续签到: 9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5#
发表于 2018-7-19 15:56:11 | 只看该作者
祝姚钟尧教授贝加尔湖游轮观光愉快!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8-7-19 17:39:29 | 只看该作者
没有你想象的复杂,当然,也不是我一句话能说清。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8-7-19 17:51:05 | 只看该作者
姚克保 发表于 2018-7-19 17:39
& T: K3 E0 n6 j; Y' ]0 ^4 W8 r  l" s  I没有你想象的复杂,当然,也不是我一句话能说清。

" l; V3 c$ S+ O2 w1 |$ p! b期待相关者二言三语能讲清。4 W' Z: a' B6 x; Z' c7 o: F, {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8-7-19 18:00:01 | 只看该作者
族谱在历史研究中,仅仅是参考而已,不作直接证据,姚锡墓志铭和姚勉的文章都肯定灵源姚来自丰城,这是肯定证据,但在提到是不是姚思廉的后人时,姚勉用了“盖”,姚锡墓志铭用了"或",都是一种猜断语气,这种猜断也许是真,也许是假,但可以肯定的是,灵源姚的祖 上来自丰城。至于是谁的后人,我们可放下他。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8-7-19 18:19:54 | 只看该作者
姚克保 发表于 2018-7-19 18:004 u, n( e* k3 a' G+ \4 l3 f
族谱在历史研究中,仅仅是参考而已,不作直接证据,姚锡墓志铭和姚勉的文章都肯定灵源姚来自丰城,这是肯定 ...
$ H& u3 t: w; R* y) c3 O. v
尚未涉及状元公姚勉口口声声自称是思廉公裔。
: y* m: H" v* l- Q- m0 t状元姚勉是灵源姚氏哪支的?( f( ~# R$ w8 i$ F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8-7-19 21:01: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姚勉在哪个地方确切口口声在谈世系说是姚思廉之后?我看是后人理解的成份远多于他说的成份。其二,谁确定了灵源有几支姚?只是更多的谈论过,灵源有二支谱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5-31 03:5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