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姚绍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湖北红安麻城行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21#
 楼主| 发表于 2015-6-14 16:56:55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13 19:18/ i  A' g- h% A) Z1 r2 }& t9 d
在红安与麻城,有一句“黄麻一家”的说法。无论是语言还是习俗,红安与麻城是没有区别的。1 P. p2 i# u& U
   红安的 ...
% J' m, X4 V! M2 K0 F0 D
    八。麻城溯源。4 N+ @2 C- A5 q2 c, J4 }! {8 @' o
   对于我的麻城行,红安宗亲会作出了精心安排。姚自琪宗亲知道了我的来意,特意通知了他的大学同学,麻城文化馆馆长的余炳俊专程来陪同我。我于是找到了一位好老师,好向导。; Q6 N6 G! L9 s, L" ^
    麻姑仙女的传说是中华民俗传统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我曾经三次登临过江西南城的麻姑山。没有想到的是,麻姑的老家竟然是湖北的麻城。可见山水相接的湖北与江西有过多少文化上的密切的联系。5 I+ }9 W4 a! w3 K! E

SAM_1718.jpg (103.87 KB, 下载次数: 326)

SAM_1718.jpg

SAM_1724.jpg (85.81 KB, 下载次数: 340)

SAM_1724.jpg

SAM_1721.jpg (108.03 KB, 下载次数: 345)

SAM_1721.jpg

SAM_1722.jpg (54.68 KB, 下载次数: 339)

SAM_1722.jpg

SAM_1723.jpg (79.47 KB, 下载次数: 341)

SAM_1723.jpg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22#
 楼主| 发表于 2015-6-14 21:00: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5-6-15 08:03 编辑 0 Q- Z2 T  n1 I( v' c2 g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14 16:56
& p4 D" b! N& Y! U' Q八。麻城溯源。
6 s9 ~3 ^7 }4 [( t9 k* H   对于我的麻城行,红安宗亲会作出了精心安排。姚自琪宗亲知道了我的来意,特意通 ...

. y9 w6 ]9 W) g# ^. W$ h' W! V" ^: o9 P. `! E- F3 F
    麻姑的父亲叫麻秋,当年是他来到麻城筑城,不分日夜,让民工夜以继日不停地劳作。当时定下的规矩是,以鸡叫为信号,民工才可以休息一忽儿。可是,鸡叫时分天就亮了,又得去筑城。麻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于是,她总是在半夜学鸡叫,让民工早早地得到休息。5 R1 ~4 k) e4 z4 t
    听了这样一个故事,竟然是与众所周知的周扒皮“半夜鸡叫”另外一个版本,十分有趣。) t/ U+ l& v" d& B4 t& c3 ]
    麻姑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体恤了老百姓的辛苦,老百姓一定会铭记在心的。" z  Q5 B9 p2 y- Z5 t2 ]% q7 A" B2 N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23#
 楼主| 发表于 2015-6-14 21:08:48 | 只看该作者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14 21:00( d7 r: ~1 `4 N8 d/ }
麻姑的父亲叫麻秋,当年是他来到麻城筑城,不分日夜,让民工夜以继日不停地劳作。当时定下的规矩是, ...
9 ^) p/ {8 S% _8 U" q
    在五脑山主峰的山腰中,爬过一大片茂密的竹林,就可以看到麻姑仙洞。

SAM_1741.jpg (68 KB, 下载次数: 375)

SAM_1741.jpg

SAM_1727.jpg (95.87 KB, 下载次数: 358)

SAM_1727.jpg

SAM_1728.jpg (105.68 KB, 下载次数: 383)

SAM_1728.jpg

SAM_1729.jpg (123 KB, 下载次数: 384)

SAM_1729.jpg

SAM_1731.jpg (103.23 KB, 下载次数: 356)

SAM_1731.jpg

SAM_1732.jpg (102.01 KB, 下载次数: 382)

SAM_1732.jpg

SAM_1726.jpg (131.61 KB, 下载次数: 375)

SAM_1726.jpg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24#
 楼主| 发表于 2015-6-14 21:14:36 | 只看该作者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14 21:08
: L# {5 s" Y1 O5 W2 K; q) y) M在五脑山主峰的山腰中,爬过一大片茂密的竹林,就可以看到麻姑仙洞。

# \6 G. r5 r$ `1 p0 g9 S2 A    五脑山是麻城著名风景区。山下的几个水库与连绵起伏的山脉形成了湖光山色的景致。
; v+ G7 p4 `2 C6 ~) Z$ y& R; b

SAM_1740.jpg (57.59 KB, 下载次数: 362)

SAM_1740.jpg

SAM_1737.jpg (75 KB, 下载次数: 328)

SAM_1737.jpg

SAM_1738.jpg (74.92 KB, 下载次数: 349)

SAM_1738.jpg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25#
 楼主| 发表于 2015-6-14 21:17:41 | 只看该作者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14 21:14# A, L. r6 o1 I  w  r
五脑山是麻城著名风景区。山下的几个水库与连绵起伏的山脉形成了湖光山色的景致。
% K" |1 q+ |7 o8 L6 u* s
     这就是麻城文化馆的余炳俊馆长。
! z4 C* O* ~* Z, w

SAM_1736.jpg (87.99 KB, 下载次数: 332)

SAM_1736.jpg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26#
 楼主| 发表于 2015-6-14 21:20:08 | 只看该作者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14 21:17
) k0 a7 b/ o* S5 Y这就是麻城文化馆的余炳俊馆长。
' e7 i' K1 f  m9 W
   姚自琪宗亲一直陪同我们来麻城。

SAM_1739.jpg (75.63 KB, 下载次数: 402)

SAM_1739.jpg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27#
 楼主| 发表于 2015-6-15 08:39: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5-6-15 08:44 编辑 9 t8 T% }4 V, H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14 21:20
; |0 e' P" o" Y3 s姚自琪宗亲一直陪同我们来麻城。

/ S3 m3 d! u* }4 f% o& X- Z8 T* V- |* M3 }0 i7 }# T3 G7 j  s
   九。孝感乡与高坎堰。" U9 N) G* F6 u9 f
   姚网上经常看到四川等地的宗亲说到他们的祖先是“湖广填四川”来到四川的。并且还提到一个叫“高坎堰”或者“高杆堰”的地名。
/ X1 E5 a0 m' ~1 T6 c     到了博物馆,听了介绍,才明白了这些事情。原来,麻城县孝感乡位于举水的冲击平原上,麻城境内有三个码头,其中就有二个码头在孝感乡。自古以来,孝感乡就是一个十分忙碌的交通要道。以江西移民为主的移民在元末的战乱以及明初洪武强迫性移民的推动下,麻城是前往四川的中转站。孝感乡的二个码头,一个叫高河岸,一个叫江家堰。博物馆的导游告诉我,麻城话里的“江”读“钢”。我一听,哈哈大笑,江西的土话也是这样读的,分明就是“江西填湖广”的见证与标志。祖籍江西的四川人,到了四川一段时期以后,估计是被四川的花椒把舌头给整麻了。“高坎堰”或者“高杆堰”于是就出现在他们的记忆当中了。$ E; T% H3 r+ ^* Q8 \) y0 @8 r, q) r

SAM_1749.jpg (98.34 KB, 下载次数: 360)

SAM_1749.jpg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28#
 楼主| 发表于 2015-6-15 08:41:52 | 只看该作者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15 08:39
! s* I$ e2 ?4 |# C1 r; h九。孝感乡与高坎堰。
* a$ |- |( F+ H# q7 ]   姚网上经常看到四川等地的宗亲说到他们的祖先是“湖广填四川”来到四川的。 ...

/ J  t$ L  Z" B   麻城一度也叫过“仙居”,当然与麻姑仙女有关系。

SAM_1744.jpg (63.19 KB, 下载次数: 370)

SAM_1744.jpg

SAM_1742.jpg (75.5 KB, 下载次数: 383)

SAM_1742.jpg

SAM_1743.jpg (57.38 KB, 下载次数: 405)

SAM_1743.jpg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29#
 楼主| 发表于 2015-6-15 14:51: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5-6-15 14:55 编辑 ( l- k7 y* s% X6 [1 g* g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15 08:41
6 ?; T6 Z# Q" i+ e$ ~4 m/ J2 s麻城一度也叫过“仙居”,当然与麻姑仙女有关系。

$ ]& X6 d8 G; I1 _) F+ U6 \$ d& Z1 L; K+ x  L' D
  十。为人作嫁的阎伯屿。
3 p$ c1 F+ M+ \    作为南昌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滕王阁”。“滕王阁”的成名得益于王勃写的“滕王阁序”的推波助燃。当然,王勃写下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一下子就殿定了他“初唐四杰”的地位。但是,如果没有“滕王阁序”这篇骈文,王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就要大打折扣了。& ~- q# b/ S5 [% Z
    王勃是偶然来到南昌的,给予他这个机会的是南昌都督阎伯屿。虽然【滕王阁序】里王勃特意感谢了“都督阎公之雅望”,也赞美了阎公女婿“孟学士之词宗”。但是,如果没有阎伯屿重修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哪里又有这样的机会与滕王阁结缘呢?
! p0 x0 x4 A, j! s+ }& X" p& D0 v: j( {   . J. w7 H& e& c- x- O
     江西省府南昌市,一座高楼“滕王阁”,一篇名著《滕王阁序》,一代文豪王勃,还有一位高官阎伯屿,这足以让人浮想联翩。现在是资讯发达的时代,打开“百度——搜索”:阎伯屿,湖广麻城县人(今天湖北麻城市),唐代洪州都督。仅此数语,怎能让读者过瘾?再搜索、再翻阅资料,得知阎公是一位开明的地方官,一千多年来,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和南昌的旅游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我们何不借阎公之盛名来推介一下麻城。    下面就是麻城市权威人士和政府机构记载唐代名人阎伯屿的资料:8 o1 E& _# s! t$ l" O- J
    1、2009年5月,时任麻城市长,现任麻城市委书记开寿在《麻 赋》中写道:“王圆箓现藏经洞,阎伯屿重修滕王阁”。
. F# ?: ?. {5 u9 H* U- Y( a" p0 L    2、麻城官方对外简介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说的,麻城旅游资源亦十分丰富。风景名胜、文物古迹、革命遗址、古战场和古文化遗址随处可见。有三国魏尚书仆射毛玠、晋代名医王叔和、唐代名贤阎伯屿的墓葬,有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与隐士陈季常经常相聚的遗址杏花村,有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著书讲学的遗址钓鱼台“芝佛书院”。9 l6 ^: j6 E9 x- O% T+ h* X. v
    3、阎家河镇这样介绍自己:阎家河镇毗邻麻城市区,版图面积121平方公里,辖28个村,人口46800人,因唐代洪州都督阎伯屿居住此地而得名。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优美,是闻名遐迩的历史名镇。已载入史册的文化古迹有柏举战场、柏子秋阴、桃林春色、钓鱼台等。其中钓鱼台距市区8公里,明代文人李贽曾在此著书、讲学。现在柏子塔、钓鱼台均被列为国家重要旅游景点,每到春暖花开,桃花灿烂,秋高气爽,柏塔姿雄,游人如织。
4 K/ g5 L/ B. x5 [3 k) z  V2 {; `
    4、再说《滕王阁序》一文的由来:王勃的《滕王阁序》本名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正文七百七十三字,字字珠玑,千古不朽。成语“人杰地灵”、“高朋满座”、“萍水相逢”、“临别赠言”、“物换星移”皆出自此篇文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脍炙人口、令人叫绝的佳句。
6 z6 k5 r- A; P. m! q3 Z    雄峙于赣江边上的滕王阁最初由唐太祖李渊最小的儿子,即第二十二个儿子滕王李元婴在洪州(今南昌)任都督时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所建,并以李元婴的封号作为阁名,所以叫滕王阁。
: e: M6 a) S3 E+ x: ^8 V+ D
  公元675年,时任南昌故郡洪州都督的阎伯屿,重修了滕王阁,定于九月九日重阳节在那里宴请文人雅士和朋友,举行一个赞颂滕王阁的“笔会”。王勃是当时有名文士,他去交趾(在今越南境内)探望做县令的父亲,途经洪都,也在被请之列。阎伯屿也是一个有想法的人。他的女婿吴子章很有文才,阎伯屿叫他事先写好一篇经他精心修改的序文,以便到时展露而成名。宴会酒过三巡,正在酒意酣畅之时,都督阎伯屿提出为重修滕王阁作序之事,宾客事先毫无准备,都托辞不作。当阎伯屿请至王勃时,王勃却不推辞,他立即接过笔墨,站起身来,拱手说道:“不才探父路过洪州,有幸赴都督盛宴,不胜感激。都督盛情难却,不才斗胆试笔,尚望都督及诸位先生不吝赐教。”说罢提笔行文如涌,阎伯屿心下虽然不悦,却也不便当众发作。便走出宴所,坐在阁外,凭栏眺望江景,以排解心中的烦闷,同时暗嘱部下将王勃写的句子随时抄来,报与他知。1 V5 X% J$ I3 z' V; c& w
  顷刻之间,一个部下跑来报告《滕王阁序》的开头两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伯屿一听,只冷冷一笑道:“老生常谈,没有新意”。接下去,王勃写了“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都督闻报,慢慢吟味,并开始感到出语不凡,但未置评。待王勃写出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都督突然腾地站了起来,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道:“奇才,奇才,真是奇才!”) H! B- a7 K) N  Z5 p8 z3 z
  听见阎都督的拍案叫绝声,全场皆惊,所有的宾客全都往王勃的席上围了上去,看着王勃即席作出的这么一篇情景交融、才华横溢的序文,都赞不绝口。吴子章那篇先写好的序文,对比王勃的序文,自感望尘莫及,便再也不好意思拿出来了。当然,这只是戏说,既然吴子章的序文没有公开,而且我们现在也没有看到,这等家丑怎么可能外扬呢!
) ^+ g3 Y7 A. t  5、由此可见,一篇《滕王阁序》得以诞生并传诵海内外,虽历千百年而不衰,阎伯屿功不可没。
/ M/ n3 ?9 z4 s- g3 Y5 E: J    在中国历史上,江西和湖北(麻城)有许多不解之缘,民间都是这么说的,家谱书上也是这么写的——我们都是从江西南昌筷子巷迁过来的,正所谓: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江西填湖广是发生在元末明初的一次大规模移民活动。大量江西人迁居到湖广(今湖南湖北两省),影响十分深远。而在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移民中,麻城移民又占据重要地位。现如今,麻城孝感乡的移民文化炒得很热,寻根问祖之人不计其数。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基本满足以后,非常渴望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于是乎,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是人们探讨的热点问题,迫切需要得到答复。
$ X( B# V2 ^+ k- U6 r
0 Q% O7 `/ I, p) e9 T

$ R2 O( m3 C6 F: I7 }1 P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30#
 楼主| 发表于 2015-6-15 15:04:14 | 只看该作者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15 14:51$ l2 B+ O6 d' W& O0 @5 Q
十。为人作嫁的阎伯屿。1 E# y% o' F! d
    作为南昌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滕王阁”。“滕王阁”的成名得益于王勃 ...
. \, O# H% ^" c, S
     看了以上的文字介绍,作为一个了解“滕王阁”历史的南昌人,应该是不能忘记这个为王勃作嫁衣的麻城乡贤阎伯屿,他为南昌作了一件特好的嫁衣。
: Z# K9 Z" p" E) f   
) k- @0 X, _5 ~5 w& K- Q- x

SAM_1748.jpg (80.9 KB, 下载次数: 387)

SAM_1748.jpg

SAM_1745.jpg (63.83 KB, 下载次数: 400)

SAM_1745.jpg

SAM_1746.jpg (70.08 KB, 下载次数: 378)

SAM_1746.jpg

SAM_1747.jpg (76.89 KB, 下载次数: 384)

SAM_1747.jpg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10 01:5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