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pszyya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宋状元姚勉和姚勉撰(姚家人)墓志铭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
发表于 2014-12-28 12:00:55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且灵源姚或许与姚思廉封丰城县公有关
" W- w7 w9 ^, \3 b+ O6 g7 h: Z. t: G7 U6 f8 i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
发表于 2014-12-28 12:33:32 | 只看该作者
回绍峰:尚忠公谱中的尚忠公不是五代时期人,而是北宋初人,其在谱中记为,公元1004年从河南迁灵源。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23#
发表于 2014-12-28 13:20: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14-12-28 14:07 编辑
  k& T4 B- ^0 h! L' j- e; w
姚克保 发表于 2014-12-28 12:33
% {: ^" |( S" B2 b0 G" i4 ?回绍峰:尚忠公谱中的尚忠公不是五代时期人,而是北宋初人,其在谱中记为,公元1004年从河南迁灵源。
7 q2 S. w# U4 R6 Q
谢谢克保兄!那么尚忠公的活动年代又向后推迟了50-90年,也就是离姚勉生活的年代又近了几十年,姚勉公在他的著作中没有提到,却提到了丰城公。4 z! O: S" \/ l* B; n+ b' O' ?
  《锡公墓志铭》中没有记载其是思廉公裔孙,是锡公和他的子孙们不了解,还是忘记了记载?而姚勉公却提到思廉公是其鼻祖,有点令人怀疑。   姚勉撰《菊坪朝奉致政圹志》中, 姚勉撰《菊坪朝奉致政圹志》中
( I  G( T; a0 ~& }, m
! _8 l' \& A; c" N7 ~- }- ?/ x# y
, [  - S* d2 ~4 a" r( `
        “先君子菊坪先生之墓也,姓姚氏讳某字行简,瑞州新昌人,寓髙安。髙大父曰特奏状元进贤府君。曾大父曰释褐状元黄州府君,。大父曰汀州府君。考曰学正存斋先生”这一段的世系记载,基本与《南昌谱》中记载的世系相同。
锡公(17世)是勉公(20世)的曾祖父,《锡公墓志铭》中未记叙的事情,却在姚勉公的诗中出现了,是勉公以姚家名人为己荣,教育鼓舞后代子孙要求他们努力进取;还是写诗需要?亦或是确实其是思廉公后裔?如果确实是思廉公后裔,姚家人一定会感到万分荣耀,那么《锡公墓志铭》中为什么没有记载?是失误或者是遗漏?
7 f: w/ a# j+ p" p4 O+ N% A3 d2 `0 Y) s3 `
, [  f5 V& {! G
4 D4 s2 i8 s' R2 {: X        : M; q% a1 E+ [4 q. U8 U  y
% {6 z% [% w; N* ]( c% B& t( X" ~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24#
发表于 2014-12-28 13:45: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14-12-28 14:04 编辑 9 ]. Z3 N4 i" G. n, k
姚克保 发表于 2014-12-28 12:00
  ?# n" j  V/ L! o且灵源姚或许与姚思廉封丰城县公有关
8 t) _5 G# W- m6 _: |8 w  p$ w
  我也是这么思考的,《虞舜姚公世系大族谱》中记载,思廉公上下四代人被诰封丰城公(男),那影响力一定是非常大的!
* W* r5 @& b8 Z/ P- R+ m& B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25#
发表于 2014-12-28 13:51:27 | 只看该作者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4-12-28 13:45
1 {4 `6 t4 t1 y- B: G我也是这么思考的,思廉公上下四代人被诰封丰城公(男),那影响力一定是非常大的!
9 ^$ ^" S4 }6 o4 l  G  X# s& q
  这里有姚闻闻宗亲的一篇文章,他也认为姚勉公是思廉公后裔。说明:此文系转载姚闻闻的博客,我又转自姚茂勇宗亲的博客
6 z, X6 C- P& K: o6 \

0 Y* w: ]9 i  T( [4 `" w) n宋状元姚勉祖系考疑
姚闻闻
(2012-07-20 14:10:35)
标签:杂谈分类: 史评
, I; j2 F9 {8 o4 \( z/ D
) T6 N1 P2 z/ h" r/ O
     宋状元姚勉《侄阿钟觅字与诗》“阿钟五岁已大奇,从我觅字与觅诗。粟梨不爱爱纸笔,此意岂是寻常儿。吟诗写字非难事,字画是心诗是志。器重充周志气宏,劲笔雄辞皆极致。吾家鼻祖丰城公,庭叱百万无鳩雄。子孙世袭节义风,流传直至江西翁。江西夫子今希有,四经七举为龙首。不学孙弘曲学儒,文章只是宗元祐。祖宗积善源深长,争奇竟秀生诸郎。诸郎更有如钟者,引领丹山群凤皇。晓窗读书肯至午,夜灯浪浪明月芜。只今小年已勤苦,从此读书到十五,贯经穿史包今古。雪坡疑叔未足多,下驽骥子一跃过,河南晁氏曾有样。二十子弟具高科,汝今群从多兄弟,勳业相期各如意。家塾相师学圣贤,朝廷再拜传忠义。羲献帖,李杜诗,遗纵难在不必追。请庚庆历徂徕颂,更立中兴浯水碑。见《豫章丛书集部五》《雪坡舍人集》卷十八 “古风”二百零一页,这是证一。

! i" N; z9 K. k$ l* F5 S   《舍人集》里,姚勉在《乐致语》里,再次说姚“为弘文学士之孙,箕裘不坠;生奕世状元之里,衣钵攸归。”的句子。此在《豫章丛书》集部五《雪坡舍人集》卷四十五《乐致语》《礼席致语邹娶姚,代希圣作。》四百三十七页,这是证二

1 V: u$ X* F4 a3 S3 z8 D    问:证一说是“吾家鼻祖丰城公,庭叱百万无鳩雄。子孙世袭节义风,流传直至江西翁。”,证二说是“为弘文学士之孙,箕裘不坠;生奕世状元之里,衣钵攸归。”当何解?

/ L) }) N( w$ `& U6 I  u& }
    再问:证一、证二不管他是打油诗也好,还是此地不称“阿”的习惯也好,可两证都是《雪坡舍人集》的文献(之所以称文献因它是江西省高等学校古籍整理项目)内容,而且在此文献中多次出现姚勉自己说是丰城公弘文学士姚思廉的后人,在《运属姚公伯武墓志铭》中又说“姚之宗为瑞之新昌著姓者二,家邑郛者,出自潍州,盍中散大夫恕之后也,家灵源者,出自丰城,盍弘文馆学士思廉之后也。”,有的宗亲又说,这个《铭》中的那个“盍”表怀疑,姚勉也在疑问,就按宗亲的此说(这个虚词“盍”维侃先生解为通“盖”当语气词,连词“是”解,我也问过西南大学的古文教授如维侃解说一致,无赘言),可士平宗亲又发现了更有力的证据:证(一)雪坡舍人集第二十三卷二百三十九页《发解谢判府蔡寺丞启》提到当时瑞州知府姓蔡,还有“念瀛州学士,疏国爵于丰城,书脉之传七百载,而江西夫子,擢伦魁于京汴,文派至此百余年。”。证(二)在此卷二百四十二页《发解谢新昌赵判县启》,此文中又知县宰姓赵,《同治版新昌县志》查到了赵时稼为宋朝人,更明确自己的世系来源:“粤自瀛洲之学士,肇开剑水之国封。由子而孙,遂家是邑。南唐仓监当五代之乱世,而避地于灵源;江西夫子以七举而伦魁,益有声于乡郡,为弟子以千数计,而至今日仅百余年。试询竹楼书院之基,犹在梓里故山之侧。继以八行状元之名子,尝都三舍释褐之上游。高传而曾,儒益以世。”。如果丰城公不是姚勉的先人,一个状元,对自己的族史就这样随意,当时的族亲们都随他胡来,要知道几千年的宗族思想,姚勉状元有这个胆吗?

  b) N% j' h4 b* S) o- Q, s
    三问:从文献角度《雪坡舍人集》分析,姚勉状元说是姚思廉的后人全书是一致的,按避讳分析全书也从没有出现“姚思廉”三个字,到是“姚崇”“姚元崇”出现过。哪这是为什么呢?
8 x- h9 v! Y# r. L, E: x' ]! ~  S/ T4 c
    四问:按有的宗亲说胡思敬编的《豫章丛书》不可信,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是研究学问的态度或思想,可史学研究总要找资料或实物考证吧,哪我们拿什么资料来研究呢?(以史料说话,权作学术讨论。)

: p5 o$ s( j3 _+ o' d
    经过上述文献分析判断:姚勉为姚思廉后裔毋庸置疑。绝不是姚崇的后裔,更不会既是姚崇又是姚思廉后裔,因为姚崇、姚思廉在二十四史里已有定论。

: m$ F. M5 F+ u! U  W! H
   说明:此文系转载姚闻闻的博客。
   
2 P$ Z. f3 N& D' W# v

  X. r- G$ z; J) ~2 U- L! ~  h- W+ w0 l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26#
发表于 2014-12-28 14:02:07 | 只看该作者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4-12-28 13:51& Z  @+ B6 b2 l" r5 n- x- s  h8 R
这里有姚闻闻宗亲的一篇文章,他也认为姚勉公是思廉公后裔。说明:此文系转载姚闻闻的博客,我又转自姚 ...

1 [0 ~# r. ^2 f3 W  姚闻闻宗亲问:“姚勉状元有这个胆吗?” 我以为,不是有胆没有胆的问题,而是姚勉对于自己祖辈的事情到底知道多少?文中的江西夫子又是谁?南唐仓监又是谁?姚闻闻宗亲仅凭姚勉文中的内容,就确认姚勉是思廉公后裔,有多大把握?
" J% }! K7 K1 T/ ]6 r
! {4 A! D* _% h5 s. I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
发表于 2014-12-29 16:33:23 | 只看该作者
在《姚勉集•侄阿钟觅字与诗》中,确有 “ 吾家鼻祖丰城公,庭叱百万无虓雄”。这是文学类作品。但在其叙事类作品《姚勉集•运属姚公伯武墓志铭》中则:“姚之宗为瑞之新昌著姓者二:家邑郛者出自潍州,盖中散大夫恕之后也;家灵源者出自丰城,盖弘文馆学士思廉之后也"。为什么要用盖?就算语气词,也是含有不确定的语气。& w5 b* G9 E; H5 e: X

8 V; D7 n' ~6 c% p$ P7 `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28#
发表于 2014-12-29 18:15: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14-12-31 11:47 编辑
% F1 O. ~+ _( G! p5 Q1 _
姚克保 发表于 2014-12-29 16:33. `! `  B% o1 s5 U) A
在《姚勉集•侄阿钟觅字与诗》中,确有 “ 吾家鼻祖丰城公,庭叱百万无虓雄”。这是文学类作品。但 ...

+ |( I2 |* y( }是的,仅凭姚勉公鼓励子侄辈的一首诗和:“家灵源者出自丰城,盖弘文馆学士思廉之后也"这段话,是不能就此得出勉公支系有可能就是思廉公后裔这个结论的,还需要参考灵源姚氏老谱的。    i& U% N8 v. A# C

8 d+ q: F' b. H; O- n# t, s; h5 S$ I庭叱百万无鳩雄---这一句,明显的就是利用了诗文中艺术夸张的手法,来烘托思廉公的忠勇无畏。试想,哪有这么大的庭院能站的下百万大军?很明显,姚勉在诗中称姚思廉为鼻祖等等,都是写诗的需要。
6 r6 S: A: R6 J; T( a; y8 V; ^. S: e' E! y! R9 r
  另外据说姚勉公修过姚氏族谱,那么到底哪一部哪一家的族谱是勉公修的呢?在谱中,他所著的家谱谱头,始祖到底是谁呢?还需要认真的考证。

. s* N. ^8 L0 I* {

9 N  S0 m0 `7 d% y  好像在湖南平江谱中,或者湖北赤壁姚氏谱中有勉公所撰的谱序。
) t- i, o. J! w, f. o% [" y* _. C6 H2 q
# n0 n4 q, U/ a7 x: J9 [
) c* E) |3 F# c0 x- `8 a
# K" h. o' J4 V8 B7 f0 F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29#
发表于 2014-12-30 17:12: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14-12-30 17:40 编辑
4 s- X# k" o( G' O6 K- S3 p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4-12-29 18:15
2 J" Y+ Q/ r2 i1 c- z* }是的,仅凭姚勉公鼓励子侄辈的一首诗和:“家灵源者出自丰城,盖弘文馆学士思廉之后也"这段话,是不能就 ...
/ o- d" M; h- U! t" J3 w, u7 f$ Q
4 C+ F' A: \  e- @3 P, T0 r1 K
/ j2 Y/ w" B" q& s) h# \0 I

+ I! T+ I4 X7 m" h
% }: l; w9 l6 T+ ~) y' U2 H8 j' l0 t; b
0 ?. ?6 Q7 _( w

1 L6 t' }2 L! E% M# F2 H3 q8 [8 H! x0 d
" x0 Y8 X- ?3 Q7 G6 z
在《王智慧帝:貞觀政要 - 品讀 (47)》这篇文章中有一段:
+ N( N5 X9 q+ W$ f  R
" r! t7 h* o+ ]' k$ m: w  思廉忠烈,仁者有勇 $ i, u  U: |1 i$ z, }& r' o
  貞觀元年(627),太宗曾在閑暇時候說到隋朝滅亡的歷史,感慨地嘆息說:“姚思廉不懼怕刀槍,顯示了忠貞的氣節。拿古人與他相比,也沒有什麼人能夠超過他的!”姚思廉當時在洛陽,於是太宗寄贈給他彩帛三百段,並附一封書信,說:“懷想你忠貞的風范,因此贈給你這些東西。”當初,在大業末年,姚思廉擔任隋朝代王楊侑的侍讀學士,到了起義的軍隊攻克京城長安的時候,代王府的官吏大多嚇得四散逃跑,隻有姚思廉一個人侍從代王,不離左右。義軍士兵將要登上宮殿,姚思廉厲聲喝道:“唐公率兵起義,本來是為了匡救王室,你們不得對代王無禮!”眾人被他的話懾服,於是稍稍后退,分布在台階下面。過了一會兒,唐高祖來到,聽說這種情況,認為姚思廉是位義士,允許他扶持代王到順陽閣。姚思廉哭泣著拜辭離去。看到這個情景的人都感嘆說:“真是一位忠烈的人!‘仁者有勇’,說的就是姚思廉這樣的人吧?”
8 N6 i; W& C6 T+ [% g* x' b
  本文来自:
http://book.people.com.cn/BIG5/69399/73592/73593/5064302.html
5 S/ ?$ C" s* E( k& A    这段中讲到了思廉公忠烈,仁者有勇 。而处在风雨飘摇只有半壁江山的南宋小朝廷统治之下的文人们,历经了靖康之耻金人凌虐,蒙元荼毒,南宋文人们更加注重的是气节和忠勇,而姚族之中的佼佼者思廉公,恰恰就具备了这些优点,所以我想,勉公在写给侄子阿钟的信中提到了思廉公,恰是看到了思廉公的这些优秀品质和不屈气节,用以来激励后代,要求他们苦读诗书,忠君报国,驱逐鞑虏,还我河山。而不一定就是认思廉公为直系祖先。而勉公一生忧国忧民,多次与奸相贾似道,投降派丁大全作斗争,也显示了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这一点与思廉公也相同。1 @( @3 k5 z  D" q% a9 ^5 O# p
* ^) J  D* s3 v- m' T0 k' ]8 O0 r

+ U4 U- P$ Y7 K1 \4 ]& f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 13:32: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5-1-3 13:41 编辑 3 A* O( N- w) c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12-27 11:15' m4 M" m; _) R+ ]
我已经注意到这个帖子。
2 ~+ f+ C! I) I# q8 {: L/ f% {- l    十分感谢鄢文龙教授对姚勉状元的研究。, ?4 M  G* P8 R4 q
    下个月,如有可能我会当 ...

5 X9 D8 y- N6 @  X: e8 @. c7 c# h- p9 T4 ?& Z4 v( i
        鄢文龙教授编写《姚勉评传》一书的主要参考文献
$ [+ N5 B& L; b' R
: M5 i8 Y* e; O5 N" r3 j
1 P  \6 E- P% _; T- ~6 |
* `9 s! |7 r0 Z- p4 D/ C5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11 21:3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