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姚先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山东临沂姚先登报到专贴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898 天

连续签到: 2395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1#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3 10:47:57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尚明 发表于 2013-10-13 09:21
. P8 |9 h, n# u中华姚网不仅是全球姚姓宗亲交流与沟通的网上平台,更是一个咱姚氏家族姓氏源流与文化研究的平台.
& ^4 O. x8 _' D2 h9 \6 Q0 A; I欢迎先登 ...

6 a5 x) e- A& h5 d好的,非常感谢尚明宗亲的信任与鼓励,为了咱们姚氏大家族的和谐发展,为了咱们姚氏事业的繁荣昌盛,我一定好好努力!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0 收起 理由
宝贝姚卿 + 20 写得很好,赞!
山东姚群 + 10 写得很好,赞!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3898 天

连续签到: 2395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2#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3 11:02:33 | 只看该作者
姚绍弦 发表于 2013-10-13 09:36* I. f) r7 _* b
临沂,好地方!那里的民歌,民间小调独具特色!
' Z* V! E! K  j5 H     欢迎先登宗亲!
- j# [% w/ t! A2 M' X* q- ]% s
   谢谢绍弦宗亲的关注,谢谢对临沂这个地方的夸赞!临沂,算得上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算圣刘洪等诸多历史名人就出生在这里。临沂的姚家人居住分布也比较广,我要为咱们姚家人多做工作,好好努力,为姚氏家族的紧密团结、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谢谢!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0 收起 理由
宝贝姚卿 + 10 写得很好,赞!
临沂姚先进 + 10 写得很好,赞!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33#
发表于 2013-10-13 11:59:0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欢迎,欢迎,欢迎。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34#
发表于 2013-10-13 16:02:46 | 只看该作者
姚先登 发表于 2013-10-11 10:10
, \! l  P. M" ~! V绍峰宗亲,你好!谢谢你,祝你事业发达,家庭幸福,心想事成!

9 r+ _5 Z" j$ L2 F$ p+ m, V$ z多谢多谢!
* {7 j6 X6 O/ H+ z

签到天数: 3898 天

连续签到: 2395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5#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3 19:08:13 | 只看该作者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3-10-13 16:02
& g/ D% w  X' _2 L多谢多谢!

& M8 S, d( j) L& |/ ?4 T* f: ^6 W7 y枣庄的风光很是引人入胜,那万亩石榴园好优雅好气派!石榴园里面还有一座风格独特的寺庙,叫做青檀寺,对不对?记得青檀寺内有两棵雌雄银杏树,好有意思的。

签到天数: 3898 天

连续签到: 2395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6#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4 00:15:57 | 只看该作者

为祖父和父亲写几句话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3-10-14 02:35 编辑 ( x  X) \# i) l& I

+ Y  ^0 S1 [3 ]& M5 n7 g% [( H    祖父,姚景汉,字金章,号汉文,身材高大,虎背熊腰,自幼习武,精通书法,国学知识深厚,二十多岁即在庄上担任庄长,承担庄上围主职责,战乱中倾力维护全村安全,多次冒险营救我八路军受伤官兵,身背八路军伤员藏于家中,不怕汉奸告密,不畏日寇追杀,亲手为八路军伤员换衣疗伤,精心料理,伤愈后再送其上前线。中年自习中医,医术远近闻名,为中医学做出了毕生努力,一生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挽回了多少人的宝贵生命!他乐善好施,被人尊称为“及时雨”,七十岁方退休,在安享晚年期间,上门求医者仍然络绎不绝。祖父注重养生,八十多岁鹤发童颜,后因怜及我刚离休不久的伯父六十五岁因病去世,祖父长时间不吃不喝不语,身体日渐不支而终,享年八十六岁。
( J; B. ^  R, [    父亲,姚德厚,又名姚溥亭,16岁参加革命,在我八路军后方造纸厂从事会计工作,屡次冒着生命危险为八路军前方运送物资,与战友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曾大病于途中,九死一生,南下期间因病回家务农,在村里做会计工作几十年,公而忘私。坚持读书看报,研习书法,养花种菜,八十多岁耳不聋眼不花,力气赛过青年小伙,每年春节前夕为村民义务书写春联,深受大众敬仰,无意间成为村里五百多姚姓人的族长,主持祭祖、修谱等一概事宜,无论族人大事小事,有请必到,到必化解一切问题。后因感念我娘因病离世,父亲郁闷成疾,别人劝说皆无效果,多方医治均无起色,亦如祖父一样身体日渐不支而终,享年八十五岁。父亲一生以忠厚著称,他的为人,正应了自己的名字:德厚。7 D4 y& _( d5 I& l# X

签到天数: 3649 天

连续签到: 23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7#
发表于 2013-10-14 00:24:26 | 只看该作者
欢迎先登宗亲,

签到天数: 3898 天

连续签到: 2395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8#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4 00:35:14 | 只看该作者
姚小平 发表于 2013-10-14 00:243 o% D* q8 X+ N( i# e- v. v
欢迎先登宗亲,

) G" `9 |) `) l+ L; ?非常感谢小平宗亲,祝你晚上做个好梦,白天梦想成真!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39#
发表于 2013-10-14 02:10:03 | 只看该作者
姚先登 发表于 2013-10-13 19:08
% I9 C( A% x: y3 U' X2 G7 Q枣庄的风光很是引人入胜,那万亩石榴园好优雅好气派!石榴园里面还有一座风格独特的寺庙,叫做青檀寺,对 ...
! Y& g: C) v  a7 O2 D$ r0 O$ L
看来先登宗亲去过“冠世榴园”,到过青檀寺。山东峄县“八景之一”的“青檀秋色”就在青檀寺内,欢迎各位宗亲来枣庄游玩。附:
( f, R) g$ l: m. |! U # V6 U" l; j' Q# y% ~# F' ^
古峄县八景! N9 F+ K6 r" }( J! V: \

/ _3 M/ H3 u/ b. H4 Q6 Q+ O6 R, q2 a+ V" t
: A) ^. N' W, j

8 {3 h" r1 q9 `( Q1 H7 |: q# M6 P$ b  T9 L- d6 h* V

% |1 v) L9 c# Q$ Y3 h3 m$ i" ^" H+ E0 A; H" @

, X5 E2 p' I  O7 _* `4 Z/ k; Q  峄县为兰陵旧疆,位于山东省南部,北依滕县,东傍临沂,南通徐州,西临微山湖,面积相当于今天枣庄市的五分之二。这里没有崇山峻岭,但四季分明,山清水秀,民风古朴。邑人选定的“峄县八景”,体现了峄县文人的审美情趣。清光绪三十年由王宝田主修的《峄县志》,刻有董志、王德陈绘制的“峄县八景”线描画。分别是:仙坛晓翠、仙洞悬云、君山望海、青檀秋色、承水环烟、湖口观渔、刘伶古台、许池绿波。
+ o1 I' G0 ^) ~; ]5 y' ?9 o' n  一、仙坛晓翠
  E2 t# ~% Z8 B) s  \  “仙坛晓翠”指的是峄县城北郊仙坛山晨晓时分的苍翠景观。
* o. F+ q, d, W" I8 N  仙坛山具有“体端峰秀,形如华盖,植被葱郁”的特征。清晨,寂静的林木犹如团团簇簇的翡翠堆在一起,发出水灵灵的闪光。置身县城北门向山坡上遥望,悠然的雾霭缓缓飘移,好似人间仙境。当旭日升起,朝晖映照满山绿云,如烟如黛的山林风情,使“仙坛晓翠”的景观更加绚丽。
: G1 x* z* e2 O& f4 J& s  关于仙坛山名字的由来,在峄县流传着两种说法:一是古代县地方官在山上筑“三坛”,祭祀天地、山川和五谷之神,仙坛因此得名;一是有仙人曾在山上设坛作法,炼出仙丹,乘鹤西去,为这座山峰留下了仙气。仙坛山的山体为海相沉积岩,经过沧海桑田的变化,分三次浮出水面。在逐步抬升的漫长岁月里,海水在山体上冲出三道玉带式的痕迹,所以仙坛山又名玉带山。富有想像力的峄县人把这一形貌称为“坛山三道箍”,有“坛山腰里三道箍,不出娘娘出都督。娘娘是个胡娘娘,都督是个贾都督”的歌谣在民间流传。“胡娘娘”指明代永乐皇帝北伐时伴驾亲征的朝鲜族妃子权氏,她在凯旋途中因中暑薨于薛城,葬在峄县;“贾都督”指明代隆庆年间进士贾三近。万历二十年,宁夏副总兵拜据城反叛,许多朝臣举荐贾三近前去平定。万历皇帝派使臣赶赴峄县,拜贾三近为兵部右侍郎,令其火速进京挂印。不料他因突发背疽(一种恶疮),溘然长逝,终年六十岁。因为“贾”与“假”谐音,后人附会说,“贾都督”不过是个“假都督”。5 a( u  t8 q- K
  仙坛山是峄县城的依托。据县志记载,古代缯国、承县、兰陵郡、峄州、峄县等城池,虽然多次迁址,总是以仙坛山为依靠,仙坛山因此成为县境的标志。2007年,峄城区人民政府在仙坛山下建起了仙坛苑广场,成为城区居民休闲游乐之地。早晨,来广场晨练的人们,可以充分领略“仙坛晓翠”的景观。9 r9 S; ]1 D) F0 Y& _
  二、仙洞悬云
* I" [- i( ?/ M. l( u" I  “仙洞悬云”为古峄县八景之一,位于县城东十华里的桃花山上。桃花山两峰对峙,东峰之阳有一溶洞,名曰仙人洞。相传,古代有一异人在此居住,成仙而去。另有传说,一个卖鱼人途经此地,洞中老人邀他下棋,他放下鱼担,与老人对弈。他一边走棋,一边观看洞外风景,发现树木时而变黄,时而转绿。一盘棋未尽,卖鱼者发现自己的鱼担已经不见了踪影。回到家,方知自己已经离家数百年。
2 B! F9 O" m( S( H0 H# F  仙人洞为石灰岩溶洞,洞口高三米,宽四米,洞中有两个分叉向里延伸。向下的岩洞入口狭窄,侧身越过“瓶颈”之后,里面却别有洞天。另一石洞向上延伸,是通往山顶的“天窗”。洞门两侧,悬崖陡峭,古木幽深。雨后,激流巨瀑,直泻龙潭,滚雪飞花,云蒸霞蔚。仙人洞不远处,还有玉皇洞、八叉洞、滴水井、牛角洞、会真洞、朝阳洞、星星洞等多处洞穴,形成一组溶洞群。从舆名推测,这里最初似为道教圣地,后来被佛家取代。由于峄县城郊无崇山峻岭,仙人洞于是成为文人雅士的郊游之处。明清时期的文学家柴奇、贾三近、李克敬等人,曾到此游览,并留下脍炙人口的题刻。康熙年间的知县仲宏道,每当公务劳神之后,必到仙人洞与僧人谈诗论文,寻求清净。离任前夕,写下《桃花山记》一文,寄托离别之情。; D' h  H$ p! f" o+ ]
  日军侵华战争开始以后,仙人洞遭到连续破坏:先是寺院被焚,古树遭伐;文革时期,无知的理想主义者砸了佛像,毁了碑刻;再往后,灭草开荒,毁林种地,彻底破坏了这里的生态,“仙洞悬云”的景观成为遥远的记忆,探幽访胜之地变成面目狰狞的荒野。
* e0 H) o: D  x, ?) x+ w5 ]   2003年,一位有心人投资整修了仙人洞,开挖了老龙潭,修复了登山路,重建了佛殿,把这里建成了旅游胜地。当春风乍起,杏花绽放,伟岸的青山被染成粉红;夏雨过后,山泉喷涌,飞瀑直下,雪浪落入龙潭,化作湍急的清流;秋风乍起,红枫、黄楝、绿檀三色辉映,把幽静的禅寺装点;冬日雪霁,玉树临风,清幽之地透出高洁的神韵。经过整修后的仙人洞,恢复了高山流水、仙洞悬云、洞天福地、万象森列的景观。* w3 }+ o3 L/ `) w6 k
  三、君山望海  d) F' D" |% ?, z
  君山即抱犊崮,原属峄县辖区,现归山亭区管辖。君山汉代称楼山,魏晋时改名仙台山,俗称抱犊崮。君山之所以为“君”,是因为峄县境内没有名山大川,周围的丘陵皆臣服在君山脚下,所以它就成了“尊长”。抱犊崮的林木覆盖率在百分之九十六以上,从上到下,一绿到底。! F; G. }3 c9 a- S
  崮,是一种特殊的地貌,辞书里对“崮”的解释是:四面陡峭、上端较平的山,如山东有“抱犊崮”、“孟良崮”。抱犊崮的形状是,下面是斜坡山体,山顶上立起一座鬼斧神工的“崮”,成为一种特殊景观。据地质专家介绍,抱犊崮的崮顶由五亿年前的海相沉积岩构成,下部是抗风化能力较弱的砂页岩,在长期的地质作用下,边部岩块逐渐坠落,原山体形成了四周陡峻的崮形地貌。* n) D% w/ }/ y  u# ^5 i) i
  关于“抱犊崮”名字的来历,说起来还有几分浪漫呢。因为崮顶土地肥沃,适宜耕作,许多人渴望到崮顶上躲避战乱和徭役,享受清净。因为山壁陡峭,耕牛无法攀登。有位农人,抱着牛犊爬上崮顶,把牛犊养大,开荒种田,过上了“山高皇帝远”的日子。
* \" P, U2 U1 W1 N7 m9 p  孔子云: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君山,雄踞峄县,东望大海。据说,在秋高气爽的清晨,伫立崮顶,能够看到一轮红日穿云破雾跃出云海的宏伟气象。
. U1 L$ [' [1 e) R  1923年5月,孙美瑶领导的地方武装,在临城劫持了国际列车上的外国政要作人质,押至抱犊崮山顶,作为和军阀谈判的条件,相持了许多天,成为震惊世界的“临城劫车案”。4 w1 _& S3 S- B9 N
  现在的抱犊崮山区,郁郁葱葱,苍翠欲滴,被辟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和4A级旅游景区,是名符其实的天然氧吧,成为人们休闲观光、健身养生的旅游胜地。& b+ t, G& E) @
  四、青檀秋色- b% ^2 O! N  W" p. N
  “青檀秋色”在峄县八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这里有一座佛家寺院,又处在楚、汉两山之间的峡谷中,幽静的地理位置加上茂密的植被,使得这里的景色非同一般。( o  u/ Q% M  {: e
  青檀秋色因青檀寺吸引游人光顾,青檀寺因艳丽的青檀秋色而闻名一方。" k7 v- O; ^1 ~" i* l) b
  据《峄县志》记载,青檀寺原建于唐代玄宗年间,原名云峰寺,因为山谷中长满青檀,后改名为青檀寺。每当秋风送爽,山谷中的枫叶变得火红,银杏树通体金黄,而遮天蔽日的青檀树冠依然碧绿,三种色彩叠映到清澈的青檀湖中,让人分不清哪是湖水,哪是披着彩衣的楚汉山。
9 p; k8 T! A! I+ z. `  青檀峡谷之中,生长着六十多种树木,最令人称奇的当然是千年古檀。
% i0 ~* T9 {* A4 j6 ^. e/ y  青檀树为落叶乔木,系国内稀有树种。它的特点是木质坚硬,可用来制作诵经的木磬,而青檀树皮则是生产宣纸的主要原料,据说,只有青檀树皮制成的宣纸,才算正宗。在安徽的宣州、泾县一带,有着集中栽培的青檀经济林,但很少见到数百年以上的古树。而在这条山谷里,千年以上的古檀比比皆是。这些古木由于饱经风霜,大自然把它们塑成了艺术佳品。那些几人合抱粗的古树,有的像凤凰展翅,向游人默默祝福;有的像蛟龙腾空,陪衬古刹风采;有的像历史老人,静观世态变化。苍劲的树干上,斑痕累累,无声地诉说历史沧桑。令人生奇的是,这些古树不是生在土层里,而是长在山崖的石缝中,靠着有限的营养顽强生存,并用自己的根系撑开石缝,扩大生存空间,青檀树的这种顽强生命力,这种自强不息的坚韧性,被枣庄市新任市长陈伟称赞为“青檀精神”。
6 N6 p. m* m9 U/ \6 P  ^4 q  青檀寺的大雄宝殿前,有两棵雌雄合抱的千年银杏,主干直径两米,高三十多米。每年春天,伟岸的雄树吐出穗状花絮,秋天,秀外慧中的雌树挂满硕果。树下有一眼常年不涸的山泉。相传,青檀寺原先的厨房,就建在泉口旁边,泉水经过客厅,流入青檀湖。来了客人,厨师做好斋饭,放入托盘,再将托盘置于泉口上,喊一声“来了”,泉水就把托盘冲进客厅,代替了小跑堂。于是此泉被命名为“跑堂井”。
! z- ?/ B1 O5 {9 i! Y  y0 ^5 l8 O3 e  因为青檀寺环境清幽,文人墨客常到寺里吟诗作赋。明代文学家贾三近,还成立了青檀诗社,定期邀请好友来此一展诗才。贾三近有多首咏青檀寺的诗,其中一首写道:) ?0 |  B( |4 Q; V) k; j
  秋风古木前朝寺,僧屋如巢自在栖。% r: L% T+ h6 |  e+ `
  黄叶拍天丹灶冷,青檀绕殿碧云齐。- M5 m) @, ^) V! M( P
  幽人到处鸟鸣谷,樵子归时鹿饮溪。$ z! e" _4 h9 H' G
  尽日烟霞看不足,买田结社此山西。, u" t! T$ ~- M" ]
  在寺院后面,有一座建于宋代的“金界楼”,当地人称作“岳飞养眼楼”。相传,岳飞在与金兵作战时害了眼疾,曾到这座楼上养眼一个月,康复后重返战场。养眼期间,填过一首《小重山》的词,表达了他当时的复杂心情:
: }9 P' z: t& c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窗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树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8 K; G: V1 t5 z9 i- l  岳飞养眼楼东侧,有一条向北延伸的蝴蝶谷,每年春夏秋三季,这里都飞舞着成双成对的蝴蝶,演绎着浪漫故事。# C1 H) Y5 g. w/ C/ \8 K
  1985年之后,峄城区人民政府多次投资对青檀寺进行整修,把这里建成了与“冠世榴园”融为一体的旅游胜地。5 t; W% O. f% V6 w9 I3 o% z' e" d* E
  五、承水环烟
9 t! w  A+ n) C$ X+ K  “承水环烟”即峄县城西承水河上如烟如雾的水文景观。
6 |- y7 }5 U! u( Y4 C3 p  承水河,今称西沙河,发源于枣庄以北的梁子河、沧浪渊、牛鼻泉和税郭河一带,河水自北向南,汇入台儿庄运河。西沙河水量丰沛,常年不涸,河上建有一座石桥,邑人称“孺子桥”。桥身为元宝形,长九十米,宽六米八,高两米六,汛期山洪到来时,大水漫桥而下,不给泄洪带来障碍。据《峄县志》记载,该桥建于明代弘治年间,嘉靖和崇祯年间进行过扩修。
/ K9 C5 b! M! g/ ~, q8 M: w  明清两代,县城西门称“迎恩门”,与迎恩门相对的孺子桥一带,是观赏“承水环烟”的最佳位置。这里,绿树成荫,芳草繁茂,河面上水气飘渺,如烟如雾,城墙上面似乎披了一层轻纱。雨后,蓝湛湛的流水穿过桥洞,掀起急湍的浪花,团团蒸气浮在水面,形成层层烟环。清晨,到河中汲水的城里居民,挑着陶罐水担,由城门出出进进,形成一条游走的长龙。早饭过后,来河边浣洗的丽人,把承水河装点得更加妩媚。2 ]0 T. U3 M& |: w5 y  ]
  197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车轮滚滚》,曾经把孺子桥作为外景地之一。那时候,西沙河水还是城区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1980年之后,河水受到污染,一度成为污水河。1987年,为泄洪需要,水利部门将蜿蜒曲折的河道取直,河床改道,孺子桥废弃,承水环烟的景观发生变化。进入新世纪之后,峄城区加大了承水河的治理力度,重修和新修了三座公路大桥和一座步行桥,对新河两岸进行了绿化美化,建成了滨河公园。随着上游污染源的有效治理,承水河又恢复了昔日的清澈,新的“承水环烟”更加迷人。
8 g/ S) K" p6 N  T) H$ G5 C  六、湖口观渔
" \6 E8 W- A0 _  n0 ~0 Q2 Z, ?% o" L  “湖口观渔”在峄县八景中属于动态景观。$ Q: Y& z  E8 e9 k9 l% E
  湖口位于微山湖东畔的韩庄镇(今属微山县),是京杭大运河穿越微山湖的出口,也是台儿庄运河“峄县八闸”(韩庄闸、新闸、巨梁桥闸、万年闸、丁庙闸、顿庄闸、侯新闸、台庄闸)的第一道闸门。韩庄湖口闸在航运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它处在“三分迎天子,七分下江南”的咽喉水段,因为从微山湖到骆马湖的水位靠着湖口闸调节,过往船只又以官船为主,所以湖口闸在建造过程中下了一番功夫,使这座船闸气势雄伟,功能齐备。置身湖口之上,西面是波光荡漾的微山湖,向东是通往江淮的大运河。在这连接南北交通的标志性建筑上观赏渔帆点点,别有一番感受。9 z1 {5 [! h3 w' h0 d( V, e
  微山湖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这里鱼虾肥硕,水生植物繁多,夏季的无际荷花,秋季的茫茫芦荡,形成气势恢宏的壮美景观。因为物产丰富,微山湖有“日出斗金”的美称。适逢鱼汛的暖春,游人伫立湖口,披着朝阳,向西眺望,波光如镜,水天一色。清粼粼的湖水里,鲤鱼、鲶鱼、鲢鱼、鲫鱼跳跃游动,组成了一幅动态的水墨大写意。待晚霞升起,游人可以饱览渔船在夕阳余辉里沉稳靠岸,把满舱鱼儿送往鱼市的喜悦场景。/ \' X. u7 ?) g2 U9 ~$ R  F/ E
  相传,公元1765年,乾隆皇帝沿京杭大运河南巡,船队经过湖口船闸,当朝天子见到这固若金汤的工程,喜不自禁,为督建这一工程的官员题诗加勉:) G( z0 ^9 `/ C5 N" D& f
  韩庄实泄微湖水,# m3 d% l6 J( S$ I3 v5 ^3 d
  筹涸金鱼闸建新。( L# x% f7 C9 w! o0 x
  济运利农期两益 ,
$ x  ]; J8 `+ r; u/ j# W, x  每因触景忆贤臣。9 q8 i' G7 @- P/ [7 O4 d
  20世纪60年代,韩庄镇划归微山县管辖,虽然不再属于峄县,但“湖口观渔”的景观依然存在。9 \5 D9 I; v  r( ~1 R& h
  七、刘伶古台
  h, \! R% Q) ~- k! l, v  在峄县城北十八里的寨山北麓,刘曜村旁,有一个东西长六十米,南北宽四十米的封土堆,邑人称作“刘伶古台”,为峄县八景之一。《太平寰宇记》和《齐乘》等古代权威地理著作称,刘伶墓即在古台附近。9 r: l8 J( t) ]* u3 a% \
  刘伶,字伯伦,西晋时沛国(今安徽宿州市)人,官至建威参军,为“竹林七贤”之一。他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性情豁达,喜欢郊游,有斗酒之量。文章写得精美绝伦,有《酒德颂》传世。晋武帝年间,刘伶在一次聚会中,力陈无为而治的主张,触怒了当权者,不久被罢官。晚年,他乘鹿车携酒出游,命家人拿着铁锨之类的工具跟随,嘱咐说:“我醉死在哪里,就埋在哪里好了。”后来,刘伶来到峄县,在一处山青水秀的地方钓鱼饮酒,自得其乐。有一次,他喝下一坛杜康酒,长醉不醒,刘曜村成了他的人生归宿之地。! ~& n. \, C! J; h; I9 Z
  刘伶古台坐落在青翠的峰峦之中。古时候,这里山光岚影,松涛阵阵,流水淙淙,紫烟如织。附近有大小山泉数十眼,四季喷珠吐玉,飞溅的泉流,顺着蜿蜒的山溪注入承河。县城中的文人雅士,经常携酒箪食,到泉水边纪念这位伟大的酒仙。
% J$ l: U: Z: ]4 y6 R  明代文学家贾三近曾为刘伶撰写过碑记,赞叹刘伶的《酒德颂》“气排山河,襟麾宇宙”,称刘伶是“达人而非酒人”。对他“吞吐烟霞,沉酣风月,掀髯长啸,云吞应声”的潇洒充满着由衷的向往。贾三近写道:“乃今埋骨空山,糟醑谁荐?颓墙芜莽,断碣不存。一弃鹿车,竟成千古……公之英风爽气,谅日游十洲三岛间,此时化鹤归来,俯瞻旧陇,必将冁然发笑,谓千载之后,何幸有此会心人也。”/ x6 t+ T' t- A  F/ k; S
  千百年来,刘伶的豪放性格一直为世人称道。邑人在他饮酒垂钓的地方筑台,纪念这位清醒的豪饮酒星,使这里成为峄县境内的一处胜景。现在,刘伶古台依然保存完好,吸引着一批批游人。6 J+ N, l3 d6 h0 K2 R
  八、许池绿波% r  R; Y: h7 R8 v/ @, C' Y
  “许池绿波”源自许池泉。许池泉在峄县城北十华里,又名十里泉。
" Z1 y2 m* Q& a% A+ o+ h: r  十里泉有大小泉头十二个,比较有名的有水珠喷涌的“珍珠泉”、底色灰蓝的“罐口泉”、状如开锅的“沸鼎泉”、与日争辉的“金花泉”等。十二个泉头皆从平地喷水,以不同的姿态营造着异彩纷呈的水文胜境。主泉与周围上百个星罗棋布的小泉汇成一泓长九十米、宽六十米的水池。池水如镜,垂柳倒映,绿波千层,有“风接滩声晴亦雨,云移潭影晚疑秋”的美誉。池中有一条用石板搭成的九曲桥,跨越水面,连接湖心亭。池水四周有“神龙庙”、“关帝庙”、“大佛殿”、“荀卿祠”等建筑群,以众星捧月之势,烘托着“许池绿波”这方“大地明镜”。成群的野鸭、白鹭、灰鹤游戏水中,“时有嘉鱼,巨目长尾,游聚亭下”。即便是三伏炎夏,依然是清凉世界,成为人们避暑消夏的地方。
- a5 @; ^0 y$ @, v  据《峄县志》记载,元代峄州知州王天祥最早在这里“开田浚渠,灌溉四郊”,让泉水造福百姓。明代嘉靖年间,县令许宪在此基础上修建了殿宇,使单纯的水利设施衍生出观赏的功能。清代康熙年间,峄县知县张玉树又作了扩建,清淤扩池,调河挖渠,使许池的自然美与艺术美有机结合,成为地方名胜。
8 R2 k. j& \2 p2 e  W  K  在许池绿波景区中,最著名的建筑当数泉边的荀卿祠。
" L) p6 u% O# ?  Q1 B- {  荀卿祠是邑人为了纪念兰陵令荀况而建。荀况,赵国人,是继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学大师,也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战国时期,楚相春申君任他为兰陵令,他先后在此执政十八年之久。去官之后,在兰陵著书立说,教书育人。韩非、李斯等著名政治家皆出自他的门下。可以说,兰陵(峄县)已经成为荀况的第二故乡,后人为纪念他,便在这山清水秀的许池泉边为他建祠。
7 M7 Q. e8 g! x5 ~  明代诗人赵衙在《春日许池泉》一诗中写道:
& {. I; e; e$ O8 C( x7 F  春日许池上,春风嘉树林。
( A8 ^( _0 b# l  繁花茅屋映,高柳鹭塘深。
6 }# k2 C" w1 o0 j2 O/ R  炯野烟花腻,乱山空翠阴。+ d% T% `9 ^$ c* g) d2 ?- J) D
  坐来频啜茗,幽兴独能禁。
  V% z/ G" ~; p" E# [5 E) y- [& [& D  1966年以后,十里泉一带逐步建成了工业区,使这一景观让位于经济目的。随着枣庄市人民政府对环境建设的重视,许池绿波的风光将得到恢复,重新焕发勃勃生机。6 t! K9 n, O, ?  D' V0 C8 D

6 A. B3 w9 N5 Y" t  现在的台儿庄运河古城更是名满天下!
! s0 M/ V/ M* D# p( a1 @4 A. N; \) U

( v+ {; @6 }+ I1 V! e& I+ P5 ^3 y# ], O
. m2 j( C, ]- D% p  S8 c$ }
% O" I1 M5 s+ k
1 z4 ~2 [3 H- t0 u. z

签到天数: 3898 天

连续签到: 2395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0#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4 02:58:47 | 只看该作者
姚克毅 发表于 2013-10-10 10:02
3 S" b) Z5 l; Y教授先生您的到来使我们蓬荜生辉!
' l! o5 f# K0 ^+ o+ U
非常感谢克毅宗亲的关注,祝您幸福快乐每一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14 06:4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