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姚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姚廷明旅行摄影集【一:西藏】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98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81#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09:54:44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本帖最后由 姚廷明 于 2013-9-5 10:13 编辑 + y! r) {$ \2 k( H9 J  V. z6 I* H

  [$ C- B+ d. A. ]3 ^& x' k
2.双湖无人区
×月×日,一场大雪覆盖了整个藏北大地。次日一早,我们在一望无际的雪原上沿着时隐时现的车轮向西北,向可可西里进发。
在茫茫的雪原上行驶了130公里以后,我们进入了藏北无人区。从地图上看,无人区在西藏的西北部,面积有6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5000米。这片地方除了高山、湖泊、草原和野生动物,几乎荒芜人烟。历史上,曾经有一些人去探险,可是不是因为缺吃,就是因为迷失方向,很少有人生还,“无人区”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个荒凉、恐怖的世界。
    近些年来,西藏的汉藏地质工作者,对这块世界地质史上的空白进行了多次多学科的考察,填补了这项空白。其他的一些人士,也通过各种方式对“无人区”进行了各种考察和探索,“无人区”神秘的面纱逐渐地被揭开了。
    我们的车继续在这翠绿透黄的草原上进发,我眼中的“无人区”给人的感觉首先是自然风光的美丽,这里蓝天和大地的色彩对比强烈,没有任何空气污染,空气透明度很高,一切看起来都很清晰,往往在距离上给人以错觉。这里的美是一种粗犷的美,美得超出你所有的想像。
汽车在没有公路的大地上自由自在奔驰的时候,我还常常可以看到成群的藏野驴和羚羊群,其他如:鹿、野牦牛甚至狼、熊等等也常常出现在视野里,然后消失在远方。“无人区”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天然野生动物园。这里的草原很宽广,只是青草生长期短,但更多的还是大片的戈壁。
据说,“无人区”虽然荒无人迹,自然环境恶劣,但地下矿藏却十分丰富,迄今为止,地质工作者已经发现了40多个大型矿体。其中有铬矿、多种金属矿、锂矿、石膏矿、沙金矿、油页岩矿等。这些矿有很大的开采价值和经济价值。另外,还发现了很多中、小型矿体。
    “无人区”生存条件很恶劣,这里空气中的含氧量很低,气候变化反复无常,湖泊虽然很多,但都是盐碱水。近些年来,在政府的组织下,一些牧民迁往“无人区”,所以“无人区”已经不再无人,但我还是有一点紧张,毕竟,这里曾经是人类的“禁区”。
我们的车一路北上,天黑时分我们到达了位于可可西里的“双湖特别行政区”,这里是“无人区”的腹地,给人的感觉就像不在地球上,这里的景色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以往的审美经验。
双湖特别区设有人民政府和党委,是西藏最北部的一个县级政府机构所在地,双湖原本是无人区,自从成立了双湖特别行政区后,这两年发展较快,这里已经铺设了两条水泥马路,路两边有太阳能的路灯,其中一条主干道长约1500米,48个太阳能路灯竖立在马路的两侧,一到夜晚便灯火通明。新建的诺拉岗日藏式宾馆很像样,一座现代化的加油站也即将投入使用。我们到的那天还看到来了大约20车的藏族民工,说是来双湖修路,可见双湖还是大有发展的。
到双湖的第一晚,尽管住进了双湖区政府招待所,但条件还是非常艰苦:房间的门破烂不堪甚至没有插栓,只能用桌子顶住;被子脏兮兮气味难闻;上个厕所要在冰天雪地里走300多米;共处一室的两位同伴鼾声如雷……听说区上还有个新招待所条件比较好,只是这两天有地区来的重要客人,我们就只好住进了这个老招待所。今天看来睡个好觉就谈不上了,我只希望第二天能够顺利。
其实第二天更苦。
清早起来就发现昨夜又是一场大雪。大雪覆盖了整个羌塘自然保护区。我们继续北上向普诺岗日冰川进发。出发时天空还飘着雪花,本来就不是路的路面已经完全被淹没了,车只能凭着向导的印象在茫茫的雪原中向着可可西里腹地前行。雪足足有10厘米厚,车爬行得十分艰难,还要翻越3座山。在翻越第一座山时,车就爬不动了,我开始紧张起来,但又毫无办法,只好默默祷告。2小时后,雪停了,还露出了太阳光,我开始有了快乐,我们抱着成功的希望向更高的地方前进。
但天气并未就此转好。车在能见度不足500米的状况下勉强前行,车子再次翻山,随时有可能前功尽弃……这时我反到坚定起来,我想万一今天不成功我明天一定会再来,我一定要拍好这张片子。
中午12点我们终于到达了普诺岗日冰川,我不顾一切地沿着堆满一尺厚雪的山坡登上了冰川的半山腰,大约有6000多米高,开始用135的相机拍摄,大约拍了一卷多片后天渐渐亮了,我又登上另外一个山坡,背上了我的林哈夫617和哈苏两套相机连续拍了5个胶卷之后下了山……这样上上下下工作了整整3个小时。
回到双湖已经是晚上7点多了。
第二天早上醒来,觉得脸上火辣辣地痛,原来是昨天在双湖冰川拍摄没有戴护面工具,结果面部被冰川反射的强烈紫外光晒伤了。再过了两天后,我的脸开始脱皮了。
我并不介意,这是双湖留给我的纪念。

签到天数: 198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82#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10:05:02 | 只看该作者
天葬,死亡并不虚无
在拉萨,我体验到的不单只是天人合一的恢弘建筑和如梦似幻的美景,我还体验到了生死的意义——在拉萨东北的墨竹工卡县的直贡寺天葬场。
传说,世界上最出名的天葬台有三个,一个在印度,叫斯白天葬台,由密宗大师龙树开辟,举世闻名的“神奇尸体讲述的故事”,便是以斯白天葬台为背景产生的;一个在西藏山南,叫青朴天葬台;另一个在西藏拉萨,叫直贡天葬台,由直贡葛举大师觉巴.纪登贡布开辟。这三个天葬台中,直贡天葬台最高、最大、有“直贡曲佳”之称,意思是“永生永恒之地”。藏胞们还相信,直贡天葬台是四位空行仙女从印度斯白天葬台搬来的,四只神鹰也跟着飞到这里停落在葬场四周。离天葬台不远的6座佛塔是直贡活佛圆寂的灵塔,还有许多刻有经文的小石片,是人们为超度而刻写的。据说,印度斯白天葬台和直贡天葬台之间有一丝阳光联结着,死者的灵魂可以顺着这一丝阳光活动于印度和西藏之间。
我是在一个下雪的清晨来到直贡天葬台的,白茫茫的山坡上到处可以看到鹰,初看到鹰我还联想到了飞行,空中霸主等很阳光的内容,后来在西藏的经历使我明白,在西藏,看到鹰,特别是这种食人骨肉的鹰(秃鹫),就只是意味着死亡就在附近。
这就不能不讲讲天葬的来历,据史书记载,西藏最早并不实行天葬,而是墓葬。山南琼结县的藏王墓就是最生动的说明。据说,公元11世纪,印度著名僧人唐巴桑杰来到西藏创立了葬传佛教希解派。他竭力鼓励民众进行天葬,亲自率领信徒围绕天葬台念佛超度死者的灵魂,贱视肉体,认为灵魂已经脱体,留下的只是一副皮囊没有什么用处,用来喂鹰鹫就是一种功德,有利灵魂转世。佛教徒还认为天葬台周围的神鹰是比丘的化身,本身就有通神的魔力。凡人把自己的尸体供养,就能赎回生前的罪孽,他的灵魂将被神鹰驮上天堂或投胎到好人家。因此,尸体如果被鹰吃得一点不剩,头发由天葬师焚烧干净,死者的亲属便认为死者的灵魂已经进入了“三善趣”,即转生趋向天、人、阿修罗。反之,灵魂将坠入地狱。
直贡天葬台是西藏最繁忙的天葬台,有的尸体从拉萨、山南,甚至从林芝、那曲等地运来。
还是说说那个下雪的早上吧。
天葬台被铁丝网围着,大约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但真正实施天葬的地方大约只有半个篮球场那么大,这地方下面铺垫着石板。
石板上放着一个个白色的人形“包裹”。一片肃穆而死寂。
这些包裹就是要进行天葬的尸体了。这些尸体用哈达包裹,天不亮就由死者的家属运到直贡寺,再由孝子将其背到大殿左前侧的石板上。几十个喇嘛开始念经,以超度死者亡灵升天。这个程序结束后,再将尸体运上天葬台。
我,就在天葬实施地几米远的地方,第一次如此清晰真实地看到了全面的天葬过程:天葬师解开尸体的包裹,开始切割头皮和人肉,带发的头皮是要烧掉的,其余的肉一块一块地割下喂鹰,不容易剔的肉就连同人的骨架一起拖入鹰群,让鹰剔啄,然后再将骨架拖回石板上用斧头剁成小块,再用石锤砸碎,做成粘粑继续喂鹰,总之吃得越干净越好,直贡天葬台的鹰很多,我去的那天有300多只,听说最多时有2000多只。
天葬师们很敬业,他们费力地砸着骨头,血汁四溅,甚至溅到了我的脸上、身上和镜头上。那一刻,我并没有害怕,只是觉得诧异,大概只有在这雪域圣地,只有心怀虔诚,才能有面对这赤裸白骨的勇气。否则,每日操作与“死”相关的营生,拿什么来作为生的动力?
也许,我对死亡的理解层面太过单一。就象唐巴桑杰所信仰的那样,死也是生,永生的是灵魂,腐朽的是皮肉。
我从来不对临终的痛苦感到恐惧,它是可以理解的,因而也是可以接受的。真正令人恐惧的是死后的虚无,那是十足的荒谬,绝对的悖理。而且,恐惧并非来自对这种虚无的思考,而是来自对它的感觉,这种感觉突如其来,常常发生在夜间突然醒来之时。我好像一下子置身于这虚无之中,绝对地消失了,永远地消失了。然后,当我的意识回到当下的现实,我便好像用死过一回的人的眼光看我正在经历的一切,感觉到了它们的虚幻性。好在虚无感的袭击为数有限,大多数时候我们沉溺在日常生活的波涛里,否则没有一个人能够安然地活下去。
从天葬台回来,我突然觉得死亡后也许并非虚无,波伏娃的《人总是要死的》想说明什么呢?是的,不死也是荒谬的。没有死,就没有爱和激情,没有冒险和悲剧,没有欢乐和痛苦,没有生命的魅力。总之,没有死,就没有了生的意义。
普罗米修斯把这也算作他的功德之一:“我把盲目的希望放在人类心里,使他们不再预料着死亡。”
是的,尽管人人都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可是没有一个人愿意预先知道自己死亡的确切日期。
但这又有什么用呢?我总能指出一个我肯定已经不在人世的日子,而当我置身于这个日子去想现在的一切,我、我所爱的人、因为我而遭受幸福和不幸的人都已经不复存在,这一切的追求、选择、激情、苦恼是多么无稽。

15''_2.jpg (288 KB, 下载次数: 186)

直贡提寺是白教(直贡噶举派)的主寺在这座寺院的后面有著名的直贡天葬台它是世界三大天葬台之一

直贡提寺是白教(直贡噶举派)的主寺在这座寺院的后面有著名的直贡天葬台它是世界三大天葬台之一

1268多多卡骷颅墙.jpg (211.38 KB, 下载次数: 207)

西藏唯一尚存的骷颅墙

西藏唯一尚存的骷颅墙

Scan030-1.jpg (151.5 KB, 下载次数: 207)

西藏唯一尚存的骷颅墙

西藏唯一尚存的骷颅墙

1007直贡提寺是白教(直贡噶举派)的主寺在这座寺院的后面有著名的直贡天葬台它是世界.jpg (161.94 KB, 下载次数: 186)

直贡提寺是白教(直贡噶举派)的主寺

直贡提寺是白教(直贡噶举派)的主寺

签到天数: 198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83#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10:19:15 | 只看该作者
  3、格拉丹东的孩子
西藏安多县雁石坪镇格拉丹东二村33号。
这是一个让我毕生难忘的藏民之家。
我曾在这里度过了一个特别的夜晚,和一些特别的人。
那是2004年3月27日。
早上8点我从那曲出发,目的地就是长江源头――格拉丹东。
10点到安多县,找了一位能说汉话的向导西布,他是养路段的退休干部,对格拉丹东很熟悉。
当晚我们就住在格拉丹东的脚下,西藏安多县雁石坪镇格拉丹东二村33号,藏族牧民图丁老人家里。这里是长江的源头,是绝对的净土,在来此的路上你会看到如藏羚类的各种动物,还有雪山、草地和一条条流入长江的水曲,但来此不容易,不仅仅是海拔高,更重要的是路难走,如果你的车况不过硬,如果你没有向导最好不要冒然进入。
图丁老人今年68岁了,家里有五口人,妻子、两个儿子,还有一个女儿,老人家养了近百头牦牛,数百只羊是很富有的,但是家里十分简陋,房子是土墙、土顶而且矮小,内外没有任何粉刷,两面墙下用土砌了三个“床”,白天是座位,晚上是床,有床的墙上钉了一块布,正面的墙下堆放着被和粮食,家里五口人,晚上三个人睡在床上,两个人睡在地下,那天我们去了,床全都让给了我们,图丁夫妇和三个孩子全都睡在地上,地下铺一张羊皮再垫一床被子,然后脱去藏袍,便以藏袍当被席地而睡。
家中位子最突出的是屋里的一个牛粪炉子,放在房子的正当中,所有的人都围炉而坐,我们到老人家时,家中只有老俩口,太阳落山时,牛群、羊群都回来了,老人的孩子也回到了家,坐在了炉前,这里的人吃饭更简单:酥油茶,糌粑和肉,不做饭,酥油茶随喝随打,炉子上茶是不断的,粘粑就是炒好的青稞面粉,食用时放些酥油茶用手边拌边吃,肉是天天都有,大块的羊肉放在锅里煮,5000多米的高原肉是煮不熟的,煮了几开半生不熟就可以每人拿一块用随身的藏刀吃了,其实肉是为我们而煮的,平时他们都是吃生肉,他们不知道我也已经算是吃惯了生肉的人了。图丁老人的牙掉了许多,但仍是吃得津津有味,墙边还靠了一个放了许久剥了皮的牦牛腿,那也是他们的主食。
图丁家的一个约莫6岁的小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有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透着可爱与聪明。他显然对我这个生人很好奇,对我和他截然不同的穿着、语言充满了疑问。我的相机在他的眼里也变成了奇怪的家伙,他显然很怯生,并没有向我发问,只是用那迷惑而又天真的眼神望着我,仿佛看一个天外来客。
事实上我对于他,的确是个天外来客。其实下了青藏线向西向北就几乎都是无人区了,到这里是从青藏线上雁石坪以南15公里地方的一条季节性乡村路向西方向85公里,在地图上这里表示为青海省而实际上是属西藏安多县行政管辖,这里居住的都是藏族牧民,且住户极为稀少。
他也许从未见过和自己、家人不一样的人。
他穿着和所有的藏族小孩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完全没有上学的概念,他让我想起我儿子象他这么大的时候,我忍不住走近他:“小朋友,你想不想跟叔叔去上学?”他不说话,只是瞪着我。那眼神纯净透彻,象冰川下的溪流,让人心疼。
“他去上学,牦牛谁放?”向导西布代他回答了我的问题。
是啊。环境,任何真理,都只在合适的环境中才有意义。
在这廖无人烟的高原,牦牛就是活下去的基础。
其余任何事情,离开这一点就毫无意义。
但在我眼里,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样的,他们理所应当地有更幸福的权力。
但是,什么是幸福?统一这个认识不知需要付出几代人的努力。
我知道,这个孩子变成图丁老人在他们看来未必不幸福,可我还是忍不住遗憾。
“他上学,牦牛谁放?”我又联想到,他们都上学了还有牦牛吗?他们都进城了谁务农呢?我想不明白了……
我又回到了我的镜头后面,把镜头对准了那孩子,我无法说出什么理由,也许这个格拉丹东的孩子,能让我将这种遗憾定格,让所有的人珍惜已经得到的幸福。
或许,只是因为由这孩子产生了我要拍他的冲动。
照片出来后,几乎所有的朋友都喜欢这张照片,也无一例外地喜欢这个孩子。
是的,时隔近半年,我再拿起这张照片,他眼神里的未知和探寻仍然让我心疼,那蒙昧善良的神情已经如此清晰地刻在他稚嫩的小脸上,让人禁不住叹息。
我用镜头记下了他,就像他用天真震撼了我。
我在照片上写下那个和他共处的夜晚,2004年3月28日。

16-6.jpg (213.75 KB, 下载次数: 177)

16-6.jpg

16-26.jpg (206.76 KB, 下载次数: 160)

16-26.jpg

19-15.jpg (231.78 KB, 下载次数: 144)

19-15.jpg

19-30.jpg (180.54 KB, 下载次数: 153)

19-30.jpg

21-31.jpg (180.98 KB, 下载次数: 161)

21-31.jpg

140-2-1.jpg (233.42 KB, 下载次数: 176)

140-2-1.jpg

1093格拉丹东冰川.jpg (105.81 KB, 下载次数: 154)

1093格拉丹东冰川.jpg

1096生活在藏北牧区(海拔5500以上)的孩子.jpg (107.33 KB, 下载次数: 187)

格拉丹东的孩子

格拉丹东的孩子

1097藏北牧区的藏民.jpg (193.05 KB, 下载次数: 166)

1097藏北牧区的藏民.jpg

1102-1生肉是进入藏区腹地的主食.jpg (217.32 KB, 下载次数: 165)

1102-1生肉是进入藏区腹地的主食.jpg

1103在格拉丹东牧羊.jpg (141.84 KB, 下载次数: 160)

1103在格拉丹东牧羊.jpg

1117阿里牧羊.jpg (106.22 KB, 下载次数: 163)

1117阿里牧羊.jpg

1223仙境牧羊女.jpg (198.21 KB, 下载次数: 154)

1223仙境牧羊女.jpg

1237格拉丹东人家.jpg (211.75 KB, 下载次数: 157)

1237格拉丹东人家.jpg

1260青藏线上的昆仑山口.jpg (112.63 KB, 下载次数: 155)

1260青藏线上的昆仑山口.jpg

X018长江源头格拉丹东全图06722-15-P119-121.jpg (87.8 KB, 下载次数: 158)

X018长江源头格拉丹东全图06722-15-P119-121.jpg

签到天数: 23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四品道员

84#
发表于 2013-9-5 10:53:44 | 只看该作者
太美了,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又感觉那么的不真实,实在美

签到天数: 198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85#
 楼主| 发表于 2013-9-10 00:21:46 | 只看该作者
六、 康巴中心昌都
1、沉醉昌都
康巴地区俗称康区,包括四川、云南、青海的大部分藏区和西藏昌都地区的东侧。人们这们描述康巴区:“这是彩虹升起的地方,这是天籁齐鸣的地方。这里群峰竞秀,百川争流;这里碧草如锦,万木冲天;这里旌旗猎猎,桑烟袅袅;这里歌声朗朗,舞步翩翩。造物主借这块土地展示着它的艺术才华。”
我向康巴的中心——昌都进发。
昌都历来被康巴人视为康巴的中心,昌都地处西藏东部三河一江地区。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是5460米,最低海拔是3100米。
我的路线是这样的:拉萨—林芝—波密-然乌-察隅—左贡—芒康—德钦—中甸—丽江—泸沽湖,再回中甸—入川到乡城、稻城经理塘、塔公、甘孜、德格、江达到昌都。从林芝经波密到察隅是摄影家的天堂。正当我陶醉在这不可多得的拍摄天堂里的时候,高原的大雪给了一个我巨大的考验。
那天我计划从察隅出发到左贡。刚出县城开始下雪,越走雪越大。转瞬天地洁白,万物空灵,此情此景让我如同置身异境,如梦似幻。我闭上眼睛,听到的是来自天国的召唤和宽恕的声音。
随着汽车的行进,我真的感觉我们在靠近那让心灵得以净化的天堂,仿佛近在咫尺,所有困惑忧伤的事,都化作一缕轻烟,风一吹就飘走了。一切都变得可爱也可不爱,一切都没有应该和不应该。亲近天国才有的这种发自内心的洒脱,让我觉得我们存在的世界就是一个游乐场,我们是游乐场里玩耍的孩子,所有事情都还原到它的本质,没有多余的包装和粉饰,快乐是那么原始,一切都象在游戏。
人离自然越近就越快乐,离天国越近就越从容。
正当我沉醉其中时,司机告诉我:已经看不见路了!
这时我们的车子走到了第七道班,雪厚30厘米。我们停下来问道班的养路工,他们说雪是昨夜开始下的,往上去可能雪更大;从昨天夜里到现在没有车从这里经过,可能前面过不去。我们又问雪几时能停,他说4月份的雪说不清,十天半月的可能都有……而且他们只在雪停时才会铲雪。
我的心也一下子像这冰雪一样冰凉,大雪随时可能阻挡我们的车轮。但我们还是决定冒险闯一下。
山越来越高,路也越来越险,前面没有车辆,我们的车摸索着在4500米以上的雪山上爬行,时速15公里,车就要到山顶了,但雪太大,车子已经走不动了。于是我们就退十米冲两米,步步为营,一边是云雾飘渺的悬崖,一边是眼看就要俯冲而下的冰石混合物。这时候,远处的景物却美得惊心动魄。胆颤心惊地过了4523米,才觉得这跟人生有着那么多的相像——越是险峻风景越好啊!
就这样冲了五六次,在一次倒车时因为打滑,车子冲出了路面,滑下了路基,我吓出了一身冷汗,待好不容易车子重回到路面,我们只好调头回去了,就这样几经周折又回到了道班,本想就住下等天气了,突然对面来了一辆大卡车,紧接着又来了一辆,我们抓紧再调头继续前行,沿着人家的车辙走,终于到了然乌回到了川藏线主干道。这170公里走了8个半小时。川藏线上也是大雪压路,但我们还是摸索前进。晚上7点到达八宿,八宿藏语意为“勇士山脚下的村庄”,八宿始建于1694年,民国初改为八宿宗,1959年改为八宿县,然乌湖是八宿县的著名风景区,八宿县内还有八宿寺,距今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现有僧尼350人。
夜留八宿,回想白天的经历,感受良多:极至的快乐和极至的险境瞬间交替,令人绝望的自然之力和神奇之美共生一体……像极了人生,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的人生,到死都无法结论的人生。人最大的悲哀和幸运即在此:你根本无法预知你会遇见什么,遇见谁,会怎样,仿佛这一路旅程。
也是在这一刻,我意识到,摈除西藏之行不论,我的人生,何尝不是在进行一样颠簸莫测的旅行?苦到极至乐到极至,爱到极至也痛到极至……我承认了我以前从不愿意承认的人生状态:无奈。如果说还有什么不变,那就是从未放弃。
无论是自己,还是这旅程。
无论是被烈酒灌醉还是被变故痛击后,我都有一样清醒:一切都不是容易的,无论是自己,还是这旅程。

4.jpg (247.75 KB, 下载次数: 171)

4.jpg

8.jpg (143.05 KB, 下载次数: 157)

8.jpg

8-12.jpg (275.91 KB, 下载次数: 178)

8-12.jpg

13-12.jpg (223.65 KB, 下载次数: 165)

13-12.jpg

13-36.jpg (259.08 KB, 下载次数: 171)

13-36.jpg

20-9.jpg (109.72 KB, 下载次数: 140)

20-9.jpg

1163昌都强巴林寺是康区最大的黄教寺院.jpg (152.91 KB, 下载次数: 169)

1163昌都强巴林寺是康区最大的黄教寺院.jpg

1164强巴林寺.jpg (147.46 KB, 下载次数: 168)

1164强巴林寺.jpg

1170西藏唯一的基督教堂.jpg (184.15 KB, 下载次数: 140)

1170西藏唯一的基督教堂.jpg

1174类乌齐寺的查杰玛大殿.jpg (161.57 KB, 下载次数: 167)

1174类乌齐寺的查杰玛大殿.jpg

签到天数: 198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86#
 楼主| 发表于 2013-9-25 09:44:17 | 只看该作者
与之媲美,那就是康巴人。后来,野心勃勃的希特勒竟想出绝招,派遣党卫军专程到喜马拉雅山区寻找纯种的雅利安人后裔,准备从克什米尔的米纳罗人和康巴人中选择部分英俊魁梧的男子,带到德国与金发碧眼的雅利安女子结合,培养最优秀的雅利安人种,以满足法西斯德国统治全世界的需要……
  此说法,多半是野史的穿凿附会。因为史载,1938年前后,德国的一名叫沙佛的博士确曾在希特勒作后台的基金会的资助下,带人在西藏和康区等地进行了数次考察,并和西藏地方当局建立了联系……但上述传闻广为流传,以至于直到当代都有人言之凿凿地声称,他们见到年轻美丽的欧洲女人类学家或风流热烈、金发碧眼的时髦女郎们到康区寻觅“夫婿”云云。
  前文已述,很久以前,西北游牧民族沿中国西部游牧走廊南下,在吐蕃民族的文化熏陶下,他们已成为藏民族的一员。但由于横断山的千沟万壑和艰苦环境的磨练,他们不仅拥有了自己的康区方言,还更多地保留了西北羌人那奔腾的血液——作为藏B型藏族的故乡,他们拥有武士般的骠悍和山一般伟岸的身躯。同时,同是横断山的千沟万壑和独特区位使他们没有成为茹毛饮血的原始人类,而能以开放的心态游走四方。近代土司制度的家族管理,使他们没有象“文明人”那样变得中规中举——对藏政府而言,他们多是些不服管教、不讲文雅的“野人”,但在他们中,却产生了大量能和英军对阵的勇士和刺杀吐蕃赞普的侠客,更有能横扫高原的起义斗士,因此被人赞誉为以勇武著名的“哥萨克人”;他们不仅有外在的强悍,也有精明的头脑,有时他们像噶玛拔希开创活佛转世那样充满创意,而从近代邦达昌的赫赫威名到当今八廓街的经商群落,有人又称他们是“西藏的犹太人”;在朝圣路上,他们时而象吉普赛人那样的自由不羁,时而又象圣徒一样的执着和虔诚……他们是人们对藏族感到迷惑的原因之一,同时又成为西藏的活力和创造之源,屡屡吸引世界的目光。
总之,纵贯无碍的康区大地在赋予他们豪迈刚直气概的同时,也给了他们游走不辍的心。浪漫而炽热的康巴人所到之处,必痛饮狂歌,必爱恨难挡,必引起争议,必传说流芳……
我在康区见到的康巴汉子,质朴忠厚,英气逼人,迥异于常见的都市男子。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们的目光,如此干净刚毅的目光,像他们身后的雪山般忠贞不二,无须怀疑。
虽然始终并未和他们多交流,但我固执地相信,他们可以做最好的朋友。
$ K7 X; j5 L, t% W+ T' d  V

X032康巴汉子-06722-18-p142.jpg (273.25 KB, 下载次数: 231)

X032康巴汉子-06722-18-p142.jpg

X067藏北小伙-06722-23-p184-2.jpg (208.5 KB, 下载次数: 240)

X067藏北小伙-06722-23-p184-2.jpg

1216理塘藏民服装.jpg (205.06 KB, 下载次数: 228)

1216理塘藏民服装.jpg

签到天数: 3641 天

连续签到: 15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87#
发表于 2013-9-25 10:10:24 | 只看该作者
看到这美丽的景色和人物.多想去一趟西藏!可年纪和身体不允许了.

签到天数: 198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88#
 楼主| 发表于 2013-11-6 01:47:02 | 只看该作者
2、康巴汉子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文学史上,有我最为欣赏的男人形象:“稽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  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没错,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一个容颜清朗的男人,一个才华横溢的男人,一个重情重义的男人,一个刚柔并济的男人……他成全女人对于优秀男人的所有期望,他的完美甚至超过男人的想像。
我在康巴就看到了这样的男人,他们就是康巴汉子。
他们盘头结辫,挂银带金,脸黑亮得如同墨玉,无头饰者头戴威武的毡帽,各式腰刀或横跨或斜插,两眼看人,目光直且深邃,拒人千里之外。个头大多在一米八左右,走在街道上,象山峰一样移过来,稳重且严峻;说话大声,手势较少,目不旁视,不苟言笑,一副男子阳刚之气,咄咄逼人。而女人则身体健壮,身材婀娜,长长的辫子上一串红珊瑚早早映入眼帘,她们穿金戴银,风吹银饰和着略带野性的爽朗笑声,很远就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和目光……康巴人——男人过来是一座冷峻的山峰,女人过来是一座金银的宝库。
  “哦,我心中的康巴汉子哟/额上写满祖先的故事/云彩托起幻想,托起幻想/胸膛是野性和爱的草原/任随女人和朋友自由飞翔/血管里响着马蹄的声音/眼里是圣洁的太阳/当青稞酒在心里歌唱的时候/世界就在手上,就在手上……”
  这是一首近年来一直传唱的《康巴汉子》,这首歌是康巴人美朗多吉作词作曲的,以青藏高原特有的粗犷和纯净,展现了奔驰在马背上的康巴汉子们的群体魅力和英雄畅想,他们充满深厚历史感的古铜色面庞和雄伟身影,不仅占据了少女们的青春和渴望,也雕塑般地升起在当代中国男人的心上……
  其实,康巴汉子的声名远播不只在今日,他们历来广受关注并名扬四方。
  据说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率马其顿军队东征,用短短4年时间就征服了叙利亚、埃及和整个波斯。公元前326年,他又挥鞭直指印度。铁骑越过印度河,大败波罗斯携带象群的军队。数次征战,马其顿的军队抵达印度最富庶的恒河流域。这时,热带的潮湿闷热、毒蛇蚊虫,使远离家乡的马其顿战士吃尽了苦头。怨声载道的士兵拒绝东进,而此时亚历山大的斗志亦锐减。想当初,他征服了埃及,欲往东去,是漫无边际的沙漠;向南,又是浩瀚的大海;现在东征印度,虽然一路所向披靡,但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脉却又横亘在眼前。伟大的亚历山大竟然以为自己已征服了人类居住的所有地区,遂寂寞地抚鞭而叹:“世界怎么就如此之小呢?”
  据说马其顿大军西撤时,在印度的北部山区留下了一支纯种的雅利安人,他们后来分为三部分:一部分留在了恒河平原,一部分北上,在克什米尔地区定居,现在那里的米拉罗部落的人,还保留着马其顿人古老的生活习俗;还有一部分随着季节,沿喜马拉雅远徙,在西藏东部的横断山区定居下来,渐渐演变成现在的康巴人。
  又据说,当年以亚历山大自居的希特勒,认为除了他的日尔曼人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人种之外,还有另一支人种可以与之媲美,那就是康巴人。后来,野心勃勃的希特勒竟想出绝招,派遣党卫军专程到喜马拉雅山区寻找纯种的雅利安人后裔,准备从克什米尔的米纳罗人和康巴人中选择部分英俊魁梧的男子,带到德国与金发碧眼的雅利安女子结合,培养最优秀的雅利安人种,以满足法西斯德国统治全世界的需要……
  此说法,多半是野史的穿凿附会。因为史载,1938年前后,德国的一名叫沙佛的博士确曾在希特勒作后台的基金会的资助下,带人在西藏和康区等地进行了数次考察,并和西藏地方当局建立了联系……但上述传闻广为流传,以至于直到当代都有人言之凿凿地声称,他们见到年轻美丽的欧洲女人类学家或风流热烈、金发碧眼的时髦女郎们到康区寻觅“夫婿”云云。
  前文已述,很久以前,西北游牧民族沿中国西部游牧走廊南下,在吐蕃民族的文化熏陶下,他们已成为藏民族的一员。但由于横断山的千沟万壑和艰苦环境的磨练,他们不仅拥有了自己的康区方言,还更多地保留了西北羌人那奔腾的血液——作为藏B型藏族的故乡,他们拥有武士般的骠悍和山一般伟岸的身躯。同时,同是横断山的千沟万壑和独特区位使他们没有成为茹毛饮血的原始人类,而能以开放的心态游走四方。近代土司制度的家族管理,使他们没有象“文明人”那样变得中规中举——对藏政府而言,他们多是些不服管教、不讲文雅的“野人”,但在他们中,却产生了大量能和英军对阵的勇士和刺杀吐蕃赞普的侠客,更有能横扫高原的起义斗士,因此被人赞誉为以勇武著名的“哥萨克人”;他们不仅有外在的强悍,也有精明的头脑,有时他们像噶玛拔希开创活佛转世那样充满创意,而从近代邦达昌的赫赫威名到当今八廓街的经商群落,有人又称他们是“西藏的犹太人”;在朝圣路上,他们时而象吉普赛人那样的自由不羁,时而又象圣徒一样的执着和虔诚……他们是人们对藏族感到迷惑的原因之一,同时又成为西藏的活力和创造之源,屡屡吸引世界的目光。
总之,纵贯无碍的康区大地在赋予他们豪迈刚直气概的同时,也给了他们游走不辍的心。浪漫而炽热的康巴人所到之处,必痛饮狂歌,必爱恨难挡,必引起争议,必传说流芳……
我在康区见到的康巴汉子,质朴忠厚,英气逼人,迥异于常见的都市男子。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们的目光,如此干净刚毅的目光,像他们身后的雪山般忠贞不二,无须怀疑。
虽然始终并未和他们多交流,但我固执地相信,他们可以做最好的朋友。
* g1 c/ c, w$ U+ j5 S& _

151.jpg (211.6 KB, 下载次数: 262)

151.jpg

168-16.jpg (232.39 KB, 下载次数: 278)

168-16.jpg

171-17.jpg (203.81 KB, 下载次数: 252)

171-17.jpg

X002康巴人-06722-11-p83-1.jpg (270.05 KB, 下载次数: 251)

X002康巴人-06722-11-p83-1.jpg

X032康巴汉子-06722-18-p142.jpg (273.25 KB, 下载次数: 279)

X032康巴汉子-06722-18-p142.jpg

X053朝圣-19-p152.jpg (216.07 KB, 下载次数: 282)

X053朝圣-19-p152.jpg

签到天数: 198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89#
 楼主| 发表于 2013-11-6 01:51:14 | 只看该作者
七、神秘的阿里
1、世界上只有一个玛旁雍错
阿里,拥有喜马拉雅、冈底斯、喀喇昆仑这些气势高峻的山脉,平均海拔都在4500米以上,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也是我新藏线的重点。
出萨迦县后,219国道在冈底斯上和喜马拉雅山的之间向西北延伸,左侧雪山下出现了大片的水草地和牧区的账房,进入普兰县不久,就到了世界上最高的淡水湖——玛旁雍错。她湖面海拔4587米,湖水深77米,水域400多平方公里。
这个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在雪山脚下静静等着我。
我来到玛旁雍错是一个清秀无比的清晨。
毫无理由地,我觉得玛旁雍错好似一位母亲,有着湛蓝的眼神,温柔、圣洁而又温暖的眼神。这眼神里是无边无际的包容和悲悯,让站在她身边的我刹那间有一种无忧的安全。
是的,母亲,每个人都只有一个母亲,就象世界上只有一个玛旁雍错。她的涟漪仿佛母亲的怀抱,让我这个游子洗净所有的缤纷和伤痕。她必然知道我所有未及诉说的历程,她理解了我这一路的艰辛,她明白我终究还是会回来,她更比我要了解自己,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她还是唤我为儿子。
是的,母亲。但玛旁雍错不是普通的母亲。在佛教经典中只将一处湖泊称为“世界江河的母亲”,所有的信徒都明白,所指的就是旁玛雍错。她所孕育的,所抚慰的,所包涵的,肯定是超越我所想像的喜和悲、对与错,她所理解的,肯定是我还未曾思考的自然与生命……她超越了湖本身。
事实上,藏语的玛旁雍错就是“不可战胜之湖”。相传由于米拉日巴与纳若本为争夺冈底斯山在此斗法,后米拉日巴取胜而命名。佛教经典中把玛旁雍错称为“玛追错”,意味冰冷之湖,传说古时候有一婆罗门教徒把祭祀的圣水泼到了这里形成了湖水,后来称为龙王领地。大唐高僧有感于这里动人的传说和山川湖泊的秀丽,将玛旁雍错称为“西天瑶池”。
我找到了玛旁雍错“母亲”感的证据:苯教尊旁玛雍错为生命湖,视其为是生命之源,具有无穷的财富和功德,称之为玛旁雍益措姆,即母亲怀抱之碧玉湖,认为用其沐浴能清净所有的污垢,消除灾难恶缘,成就一切事业,转湖朝圣、饮用亦是功德无量。
水,让人想到清洗;母亲,让人想到怀抱。这两样,都充满了回归的意味,灵魂的回归,回到最初时候。
玛旁雍错的不同,在于佛教还认为她能洗净人心灵上的贪、嗔、怠、嫉。湖的四边有四个洗浴门,东为莲花浴门,南为香甜浴门,西为去垢浴门,北为信仰浴门,朝圣者绕湖一周到每个浴门去洗浴,便能消除所有罪过。
人当真有这么多罪过吗?
说是欲望更合适吧。贪、嗔、怠、嫉,人一样也不少,被欲望牵扯,就靠近了魔的一面,远离了人的神性,所以犯错。这错误伤害的往往是自己——痛悔永远都是沉重的。越是沉重,越无法逃脱;越是无法脱逃,越是想要逃脱。越走越累,越逃越无处可逃。
人生就是这样的迷局。
站在玛旁雍错的面前,我遗忘了自己,只剩下灵魂的盒子和正在远逝的清晨。
仿佛只是一秒的光景,玛旁雍错的上空泼下无数橙色的霞光,仿佛倏忽响起的交响乐,瞬间染透了雪山和水面,牛头和玛尼堆,也染透了我,一个疲惫的游子。
我将永难忘记,玛旁雍错,给了我一个华丽的清晨。

$ _1 Q+ |+ m; Y- N; O6 a9 {+ N

=86.jpg (229.27 KB, 下载次数: 231)

=86.jpg

=259.jpg (210.05 KB, 下载次数: 211)

=259.jpg

=1072-1冈仁波齐主峰.jpg (155.19 KB, 下载次数: 217)

=1072-1冈仁波齐主峰.jpg

=1107阿里的圣山神湖.jpg (45.79 KB, 下载次数: 222)

=1107阿里的圣山神湖.jpg

=1108纳木那尼峰、马旁雍错x.jpg (126.99 KB, 下载次数: 250)

=1108纳木那尼峰、马旁雍错x.jpg

=1109圣山冈仁波齐.jpg (140.57 KB, 下载次数: 215)

=1109圣山冈仁波齐.jpg

=1109秀丽的纳木那尼峰.jpg (119.35 KB, 下载次数: 241)

=1109秀丽的纳木那尼峰.jpg

=1279圣山神湖.jpg (257.34 KB, 下载次数: 225)

=1279圣山神湖.jpg

28玛旁雍错.jpg (182.98 KB, 下载次数: 252)

28玛旁雍错.jpg

32.jpg (206.42 KB, 下载次数: 248)

32.jpg

69朝圣者扎营x.jpg (193.49 KB, 下载次数: 257)

69朝圣者扎营x.jpg

1180朝圣人.jpg (144.28 KB, 下载次数: 215)

1180朝圣人.jpg

签到天数: 198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9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08:15:59 | 只看该作者
  2、神山冈仁波齐
东方人和西方人对待山的态度不一样,东方人说“智者乐山”,讲究的是享受山带来的乐趣;西方人说“为什么要登山,因为山在那里”,需要的是征服的快感。我自己呢?这个问题在我一路的西藏途中不断想起。
我没有答案,但这并不能说明我是盲目的。
直到我来到冈仁波齐峰。
只要进入普兰地段,如果天气不坏,远远就能看见冈仁波齐。如果说冈仁波齐东南面的玛旁雍错是慈爱宽容的皇后,那冈仁波齐就绝对是不可一世的君主:他那巍峨高大,不怒自威;峰顶晶莹的白雪使他显得更为冷漠骄傲,不可侵犯。更令人称奇的是,山的向阳面终年积雪不化;而山的阴面常年无雪,即便是被白雪覆盖,等太阳一出,雪随即而化,刚好与大自然的规律——背阴积雪,阳面没雪相反。
当然,海拔6656米的冈仁波齐至今也无人能够登临,不是因为高度,而是不敢触怒神灵。冈仁波齐被藏民们称为“神山”。表面上看起来,他的外形似园顶金字塔,峰顶终年积雪,由峰顶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一横向岩层构成的一个巨大的佛教的万字符号,称为他神圣的标记;从佛教的教义上而言,其所述的须弥山就是指这座山,被称为世界的中心,相传是佛祖释迦牟尼的道场,当佛祖释迦牟尼尚在人间时,守护十方之神,诸菩萨、天神、人、阿修罗和天界乐师等都云集在神山周围,聆听佛祖讲经。
西藏最原始的宗教——苯教,也发源于冈底斯山地区,苯教徒认为地为八瓣莲花,天为八幅伞盖,冈底斯山就是伞柄和莲花之根,为世界的中心,有360位神灵居住在此。
印度教和耆那教教义中也将冈仁波齐奉为神山,这使得冈仁波齐成为“万神殿”,东方的奥林匹斯山,有了九九归一的意味。
就是这个神秘君王,每年每月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信徒匍匐在他脚下,奉上无与伦比的虔诚。
在冈仁波齐,我没有理由不匍匐而下,即便只是被信徒们令人吃惊的虔诚所感染。后来看得山多了才明白,能够让人条件反射般屈膝跪拜的山,这个世界上,只有几座。冈仁波齐,绝对是其中之一。
他存在了数千年,他和圣湖一起成为亚洲四大河流的发源地,发源于此的4条以动物的名字命名的河流,在与神山圣湖相距不远的地方同时出发,却朝着不同的方向流过不同的地域,蜿蜒数万里,最终汇集到一个共同的归宿地——印度洋。狮泉河是印度河的上游;象泉河流入印度洋境内成为萨特累季河;马泉河是雅鲁藏布江的源头,在进入印度后成为布拉马普特拉河,经孟加拉境内与恒河相汇;孔雀河,则是恒河支流格拉河的上游。所以,在信徒们心中,冈仁波齐,是万山之祖,百川之源。
任何人为的骄傲,都在冈仁波齐的面前褪下面具,面对他的神圣容光,没有人不会汗颜。当然包括我。
我当然是应属强者之列,我战胜了人生中种种困境,我坚持努力我想要的,我成功并且享受它;我拥有我自己并不十分清楚而别人十分嫉妒的天赋;我主宰自己……我当然有成就,这个成就就是我自己——一个真正有力量的人,一个经得起摔打的人,一个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条汉子的人。
但面对冈仁波齐我无法骄傲。我发现,原来我以为已经到手的东西便是属于自己的了,一旦失去就会觉得蒙受损失;其实一切皆变,没有一样东西能真正占有——得到一切的人,死时交出一切。人生其实是得而复失和失而复得的过程。或者,对一颗有足够接受力的心来说,没有什么能真正失去。
面对冈仁波齐我发现,人生的大限制其实如雪山般亘古存在。我被物质的、社会的、世俗的苦恼所牵绊,无暇有存在的、哲学的、宗教的苦恼,我不知道这值得庆幸,还是值得哀怜。
很显然,我对山的态度既不是享受也不是征服,而是感悟。在肃穆的虔诚里倾听内心的虚妄,用皑皑白雪洗净忧伤。
  d& F$ u# Y$ v+ N

28玛旁雍错.jpg (182.98 KB, 下载次数: 207)

28玛旁雍错.jpg

32.jpg (206.42 KB, 下载次数: 227)

32.jpg

61阿里转经人.jpg (297.02 KB, 下载次数: 246)

61阿里转经人.jpg

155-15.jpg (191.97 KB, 下载次数: 240)

155-15.jpg

157-21牧羊女.jpg (258.12 KB, 下载次数: 260)

157-21牧羊女.jpg

157-23阿里羊x.jpg (193.88 KB, 下载次数: 246)

157-23阿里羊x.jpg

171喜马拉雅.jpg (212.87 KB, 下载次数: 244)

171喜马拉雅.jpg

1108纳木那尼峰、马旁雍错.jpg (101.71 KB, 下载次数: 225)

1108纳木那尼峰、马旁雍错.jpg

1109圣山冈仁波齐.jpg (140.57 KB, 下载次数: 228)

1109圣山冈仁波齐.jpg

1109秀丽的纳木那尼峰.jpg (119.35 KB, 下载次数: 228)

1109秀丽的纳木那尼峰.jpg

1118阿里仙境牧羊女x.jpg (196.47 KB, 下载次数: 235)

1118阿里仙境牧羊女x.jpg

1119去阿里的山路.jpg (142.42 KB, 下载次数: 247)

1119去阿里的山路.jpg

1125阿里神韵.jpg (68.38 KB, 下载次数: 230)

1125阿里神韵.jpg

1141神秘的阿里x.jpg (122.19 KB, 下载次数: 260)

1141神秘的阿里x.jpg

1279圣山神湖.jpg (257.34 KB, 下载次数: 221)

1279圣山神湖.jpg

X153高原大漠里的来人-06722-22-P175.jpg (194.71 KB, 下载次数: 200)

X153高原大漠里的来人-06722-22-P175.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6 09:2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