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0016|回复: 4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张北姚 无事莫撩” 萍乡武术百年传奇揭秘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8 19:35:3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蓬安姚波 于 2013-1-8 19:42 编辑 : a/ I* G2 k: W2 c0 J
7 J  Q/ c- M" W; O; \
武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特别是在民间广为流传。虽然没有少林寺和武当山,但江西的“字门”和“五百钱”等绝技却同样在中华武术中留下了不朽的传说。
: S1 @; m* e& Q1 T' ^; g+ u' w: V5 \  本期《探索江西》,记者将带您进入充满了传奇色彩的萍乡民间武术世界,共同领略它的百年传奇。2 L, R+ z. x$ |2 ^: a
  A 一句民谣:“南张北姚 无事莫撩”
/ ?# s: O2 ~9 Z7 u  春节后,一段武术视频在全国各大网站热传,视频里的内容就是萍乡民间武术高人的表演。说到萍乡武术,如今流传最广的一句话就是“南张北姚,无事莫撩”。+ T5 K" v7 `, y. a9 J4 ?
  即便是现在,民间仍有不少人知道这么一句民谣:“南张北姚,无事莫撩,姚家喊打,张家喊舍,张家要告状,姚家死大半。”从当时流传的歌谣里,可见南张北姚两大姓的显赫。相传两家都在国民党军队或民国政府中有人担任要职,故而两家互不相让,经常争斗。萍乡市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旧时这两家夺地盘、扩势力、打架斗殴是经常的事,特别是正月十五至正月三十的耍龙灯、闹花灯的喜庆日子里,只要张家的龙灯花鼓队到了衙门前的凤凰街道,紧接着姚家的龙灯舞狮队马上就会来闹场子,两家都好比试,爱出风头,看谁耍得好,看谁技艺高,谁家玩时喝彩声多,如果两方有谁说了对方不吉利的话,立即就会大打一场。这种争强好胜好勇斗狠,在耍狮、舞龙显势力的过程,每次都以姚姓人取胜而告终。这正应验了“姚家喊打,张家喊舍”的民谣。5 e; ]& [" C1 \# u! @: K5 M
  据江西省武术协会委员、萍乡市德高望重的武林前辈黄贤海说,“南张北姚”一说确有其事,说的是民国时期的张家和姚家两大家族的故事,那时萍乡北路的姚家、南路的张家是萍乡城内的两个大姓,其中,姚家以武功见长,张家则财大势大。“无事莫撩”则说的是这两个大姓都非同小可,杂姓一般不敢惹他们。在古代,大户人家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和维持家族地位,都会聘请武师来教徒护院。- K, ^) @3 P. x8 h3 C! i+ X: m* W
  B 一个武术之乡:“上栗人人有打”
$ H1 V+ I7 }* ~; J0 B0 b  江西武术界的人都知道一句话:“上栗人人有打”。“打”即“武功”的民间俗称,这话说的就是上栗这个武术之乡,几乎人人都有武功。. }6 q4 z+ g) \9 b
  据萍乡老一辈人回忆,民国的时候,上栗叫“上栗市”,有个知名打师叫郑西楼,最爱打抱不平,对看不惯和不顺眼的事,经常会主动上前惩强扶弱,在萍乡留下了不少美谈。
7 Z1 }9 d7 M' s/ }. [2 [  上栗自古以来尚武之风盛行,因此萍乡各地包括姚、张两家请的武师都是上栗出生的。据说,民国时期,姚家鼎盛的时候,专横跋扈,有一次姚家10多个青年挑担来到了萍乡市北门桥,本来路就窄,10多个人一挤,硬生生把路给全占了,可他们也不急,就在路中歇了起来,过路的人知道他们是姚家的也是敢怒不敢言,只好站在一边等着。这时,来了一个挑猪仔到萍乡卖的上栗青年,因为赶时间,再加上也不知道都是些什么人,于是便礼貌地请他们让路,哪知这就惹恼了姚家人,10多个青年呼啦啦便把青年给围住了。说不上几句,姚家人就先动起手来,谁知没几下,10多个操着扁担的姚家人便被上栗青年给放倒了。当时在姚家担任武师教头的人闻讯也赶了过来,结果三五拳过去,便知道自己不是对手。为了保护名声,这个教头借故直奔东门吃粉去了。直到姚家人过来请他出手,他还一个劲地说自己是有身份的人,不能对乡下野小子动手。; e. w% }7 x3 d& z! B. `
  姚家出动了几批人,还是打不过上栗青年,于是童谣就传开了:“萍乡城里有座北门桥,姚家桥上拦路头,上栗市,猪仔客,拳头硬,真本事打赢姚家全姓人。”如今这个童谣,在萍乡和上栗不少人都知道。
- Y3 Y9 h/ r- t. _  黄贤海说,上栗靠近湖南浏阳和醴陵,而浏阳是知名的武术之乡,习武之风盛行,上栗在两省交界处,自古不太平,因此很多人都学了武术防身,高峰时期,上栗的青壮年七成都会武术。在萍乡一带,有武功的人都称为“打师”,“上栗人人有打”也就是说上栗当时有很多打师。
, i$ v2 |; N5 Y/ L0 Q) o  C 一位传奇人物:李德和勇闯广东
+ c/ }2 s) r% W0 Y" x5 b  黄贤海告诉记者,萍乡的武术与南拳的渊源颇深,南拳泛指中国南方,特别是福建及广东,于明末清初后形成的武术门派。
; l# X9 U, G& T; K# q% S1 T; R+ @; I  说到萍乡的南拳,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传奇人物李德和。李德和是萍乡市湘东上官岭人,相传他自幼习武,长大后来到广东拜访名师。广东当时有个教头,有数百弟子,力大无穷,一身武艺,平常仗着自己的武艺经常欺侮乡里。这个教头有个喜好,他只要将一座数百斤的大石狮搬到哪个人家门前路间,那家人就得用好酒好菜将他伺候好。李德和初来乍到,不知何故,看到一座大石狮摆在路间,便一脚将狮子踢开。教头闻讯,大怒,放风说要杀李德和。李德和当时武功并不如这个教头,于是躲在客栈里很害怕,此时客栈有个卖灯芯的艺人,看不惯教头的所为,便欲替他出头。* @  s# C' b) D! h5 j
  第二天,教头摆下擂台,要李德和来比武。这时“灯芯佬”跳上擂台,称自己是李德和的徒弟,师父生病了,由他来代比武。教头于是飞跃起来,拔地三丈,到屋顶取了一片青瓦下来,摔在地上,向“灯芯佬”示威。没想到,“灯芯佬”眨眼间,便取了一片青瓦下来又送回了屋顶。教头不服,还是要比试,结果三两下被“灯芯佬”像撕活猪一样撕成了两半。
: d6 E' V" B8 l5 F% k! p  徒弟都这么厉害,师父还得了?此后,李德和的名声便在广东不胫而走,他自己也开馆收了不少徒弟。李德和则借着这个机会,广交武林人士,学习各派武功,最后学到龙门教主宗万法归总的真传后回萍乡传授。
- K" F" u3 ?0 I6 g' y6 M5 ~, ~  龙门教主宗万法归总的拳术套路刚劲有力,手法步法变化奇快,有四两拨千斤之技。李德和回萍乡后,带了罗增源等弟子,罗增源又带了谢远泉等弟子,谢远泉再将生平所学系数教给了黄贤海。上个世纪80年代,萍乡市东门有卖鱼的父子三人,经常欺负人,有次正欺负一个憨厚的小伙子时被黄贤海看见了,他便说了两句公道话,没想到引得卖鱼父子围攻起他来,黄贤海用万法归总的拳法快速打倒了他们,由于动作太快,围观者还以为是他们自己冲上去之后重心不稳摔倒的。
, j3 {5 M- H) s$ |' a% |  X  D 一个原则:习武须有德4 a' F4 q6 A+ y/ ]+ A* m
  黄贤海告诉记者,学武之人要集大成,一定要经过三个阶段:硬功、推拿和“江湖”。硬功指的是拳术、腿法等等武功招数,推拿就是运气、点穴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内功,“江湖”则是走南闯北的规矩及拉帮结派等等。
  t/ D8 u( Y% g* [  首先要做的就是拜师了。一个好师父是一辈子的财富。按照萍乡的传统,拜师先要封一个红包,里面装有333元3角3分钱,孝敬给师父。在拜师之前,师父还要拿出卦来卜一下,看能不能收,如果卦象不符,那就不能收徒。拜师当然还有一系列的程序,如磕头等等,拜师之后,徒弟在最初的七七四十九天里,早晚都要到师父跟前磕头,一年三节(端午、中秋、春节)都要去看望师父。硬功需要每天多练,黄贤海从8岁开始习武,练了50多年,至今还每天都练一个小时。硬功非常了得的他,舞起一对重达10公斤的锏来虎虎生风,丝毫不觉辛苦。
' k- c8 ?8 R& q$ S6 X" f: R7 j; n, M  学硬功要看缘分,还相对好学一点,可要学推拿,则不是那么简单了。黄贤海说,以前教徒都有一个说法,叫“十手留一手”,意思就是说,师父教徒都会有所保留,不会倾囊相授,以免“教会了徒弟,饿坏了师父”。要学推拿,就得先过师父这一关,只有品德好的人,师父才肯教。此外,“软从硬出”,硬功的基础不好,推拿也学不成。
2 o* q9 j1 Q5 @0 a; n, Y  学了硬功和推拿后,就要走“江湖”了。“江湖”有“江湖”的一套特殊暗号和行事方式,这也是最难学到的。学会了“江湖”后,不仅要保密,还得保证不滥用。有句古话叫做“江湖一点血,妻子面前不能说”,意思就是,即便自己会“江湖”,也不能对任何人说。学会了“江湖”后,就叫“通了江”,行走江湖的时候,遇到困难只要用了“江湖”的暗号,便可向“江湖”的人求助。很多到处卖艺的人,每到一处都会打出“江湖”的手势,与当地的江湖豪客通融。
6 i# e( w" M5 s  黄贤海认为,不管是学武功还是走江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德,不能恃强凌弱,不能恣意妄为,这才是习武之人所必须具备的。黄贤海还认为,学了武功特别是推拿之后,就应该尽自己所能帮助人,如治病救人之类,造福人类,并不计报酬。正是踏踏实实地做着这些,今年59岁的黄贤海也因为惠人无数而被誉为“黄药师”,在萍乡市受人尊重。(黄浦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
发表于 2013-1-8 20:46:2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蓬安姚波
! n$ N+ R2 I  O* p) w6 y3 ~
: \% y( s$ V8 G  U; G( @) U) H( R8 G) A6 q9 r9 \
    波波太厉害了,在那挖出来黄浦江的文章,他是我小老弟,我们经常玩在一起。找机会陪同他来你老家玩玩。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8 20:48: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蓬安姚波
2 M" J: f1 Z, f/ A" g% E/ t/ H2 H5 R* U7 E* J0 H( m% z9 L& i
' @* p0 n7 H( k8 S
    波波太厉害了,在那挖出来黄浦江的文章,他是我小老弟,我们经常玩在一起。找机会 ...
' p8 s0 a# D7 s# t/ G! \姚绍弦 发表于 2013-1-8 20:46
7 I( N7 N5 ]& t6 m5 Z# i  Y

3 ]5 G+ _: C$ F' y& q/ N
0 F2 o/ `% s: p6 L; T& S2 K, @, h    喜欢家史罢了.无意中看到的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
发表于 2013-1-8 20:58: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蓬安姚波
0 e9 _! S3 O1 Q1 X2 r
1 m8 v4 t. M: g7 D# E/ z/ v
& F9 x6 {7 i( [3 o; l$ T/ ?    去年,他们约我去四川广元,没有错开时间。地震时,我们的朋友参加了医疗队,救了许多人。其中有一个青川唐雪梅,截肢后参加了中国残疾人排球队,拿了奥运会冠军,我们一伙朋友都喜欢她。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8 21:05: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蓬安姚波   e! P6 P7 V% b  q

; w$ q% i7 j% q& l' S7 ?) \4 t, O7 D+ K. N( Q" w  q1 y) Z
    去年,他们约我去四川广元,没有错开时间。地震时,我们的朋友参加了医疗队,救了 ...( R+ L9 c, n- i3 }& ~. [
姚绍弦 发表于 2013-1-8 20:58

; G2 i* r' ?  Q# c7 ^8 y7 E& W
8 E' |! r* W. r# H& h) b- K0 j" g  Q( W7 |* r9 f  h
    四川感谢你.四川欢迎您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
发表于 2013-1-9 17:02:3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蓬安姚波 6 O; b- G. d0 `$ T  D0 s
4 }+ v# ]% o; b# a; Y

: @  y1 H9 Q8 T  C    谢谢波波!谢谢!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1-9 17:57:18 | 只看该作者
童谣:“萍乡城里有座北门桥,姚家桥上拦路头。上栗市,猪仔客,拳头硬,真本事打赢姚家全姓人。”——此童谣是指挥拳的姚姓年轻人不是。习武须有德!

签到天数: 3644 天

连续签到: 18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8#
发表于 2013-1-14 16:48: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小平 于 2013-1-14 16:50 编辑 ; u+ T/ V" y& y, w

' }! q6 Y+ x! o: N4 N9 X“萍乡城里有座北门桥,姚家桥上拦路头。上栗市,猪仔客,拳头硬,真本事打赢姚家全姓人。”——此童谣是别姓编来踩我们姚家人的吧.我这里有个老师乱编民间故事踩姚家人.姚家有些人说要和他打官司呢!:lol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9#
发表于 2013-1-14 17:37:0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姚小平 / }4 ]# G8 z9 `6 K: \9 n4 Q

5 d4 R8 K6 M- R2 n6 b! u8 S, P1 T" Y8 U/ N7 e7 h+ [2 z
  ‘  南张北姚,无事莫撩’已经写入萍乡地方党史的丛书,我看过这本书,从人口看,姚姓仅仅排前10位。但名声数一数二。出的武将多。从上文可见,张姓打不过姚姓,他们只是‘舍’,萍乡土话玩的意思,动真的,还是姚姓厉害。萍乡姚姓比较团结是有传统的。如果不团结,没有立足之地。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3-1-14 17:38:24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就是一段故事。拜读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8 17:3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