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235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广州姚钟尧《甘肃姚氏知见录》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7-3 22:43: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21-7-4 16:49 编辑

甘肃姚氏知见录
广州姚钟尧
2021-04-19始编  2021-07-03编完
        甘肃是《中国家谱总目》的姚氏家谱空白省。实际上甘肃姚氏不单有多部族谱,还有多个祠堂:39本姚氏家,2个姚氏祠堂。
兰州市(永登县,榆中市,皋兰县)

兰州姚氏概况
       所知兰州姚氏几支系情况列于下,实际上所知不多不详;目的还在于求助求知:特别求知兰州市永登县龙泉寺镇姚氏情况,求知兰州市兰州市七里河区木先沟姚氏更多情况。
兰州城区和西郊姚氏【姚网会员姚来睿,来字辈,13693199450,QQ 2240087539】
         父亲说我们的祖籍是山西省永济县。大约1920年,偕其兄续定字辈“来维济世、春继新昌”8个辈序字。续修时应该都在兰州城区居住。西郊也就是10华里之遥。
        曾祖父文辈,清道光年间(公元1840前后)就在兰州西郊。
        祖父是泰字辈,其大兄、二兄在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失散。
       父亲是玉辈。大约1920年,偕其兄续定“来维济世、春继新昌”8个辈序字。
       我等是“来”辈。上世纪70~80年代,使用“来”及其后字辈的大约有20多人。记得在上世纪70年代兰州还有“维”、“济”辈在世。
       我家续修后的族谱油印件,在文革中被焚毁了。但我亲眼看到过,也清清楚楚的记得十二个字【字辈:#文泰玉,来维济世,春继新昌。】。
       Y陇001[甘肃兰州] 兰州西郊姚氏族谱  姚来睿的父亲和伯父于1920年续修,油印本。姚来睿的在文革中被焚毁了,其他族人的应该还有留存的。
兰州七里河西果园村姚氏【姚万坤】(姚天林提供4谱页)
        字辈,原有16字是:同高(?)广治,文正堂建,如国泰乐,万代昌盛;又续30字:乾坤永兴旺,光明登发崇,元培占鸿儒,仁德进学仲,天开增龙维,延寿立荣华。
        Y陇002[甘肃兰州] 兰州七里河西果园村姚万坤家谱  封面书“宗谱三房  公元一九八七年农历三月初八日立”。姚天林提供4谱页,封面可读,谱序不全,其他2页不清楚。
兰州市七里河区木先沟姚氏【】
        明洪武年,始迁祖是哥【什么名字?】,兄弟俩从庆阳平凉逃荒到兰州土门墩;哥对弟说:你就在此定居,我再去找其他地方,否则我们都会饿死。于是,哥到兰州山区木楸沟,登山开荒。后裔分布于兰州南部:绸绵镇,大煤山、和高铺;河平镇,陶陆家沟、赵家洼、李家洼、沙家沟、向阳咀,宋家沟,李家沟一带。
        字辈【自几世起】是:尚广治,文正堂建,汝国泰乐,万代昌盛。
        兰州市南部山区木楸沟,是兰州姚家人的老庄。既重建祠堂又重修族谱。
        木先沟姚氏宗祠怀远堂YC陇01,2017-10-29落成暨晋主庆典之日,来自十六个村庄的宗亲和亲戚们前来祝贺,诸如:岘子,溫家山,沙家沟,白草岺,向阳咀,赵家洼,李家洼,汤家咀,宋家沟,陆家沟,杜家岺,草原,吴家咀,关子岺,西坪,大约1000多人前来参加。
        Y陇003[甘肃兰州] 兰州木楸沟姚氏族谱一厚册(在宗祠落成暨晋主庆典报道中,有宗亲查阅族谱图)其他情况不详。  
      【尧曰:此姚字辈姚与兰州七里河西果园村姚氏字辈同,后者的族谱Y陇002兰州七里河西果园村姚万坤家谱是不是Y陇003谱的一部分?】
        ——来源:https://www.meipian.cn/vlbs7lh;也见:
        姚网,姚尚明,甘肃兰州木先沟姚氏大家族,怀远堂,落成庆典。
http://www.yaogens.cn/porta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5040&fromuid=17165
永登县龙泉寺镇姚氏【】
       我是甘肃省永登县龙泉寺镇姚。我们这儿姚氏生活大约30多辈子,有家谱记载的有十辈子。现在想追源,我们是从哪儿迁移来的。有谱
       Y陇004[甘肃永登] 永登县龙泉寺镇姚氏族谱(情况不详)
金昌市(永昌县)
永昌县姚氏(不知详况。参见武威凉州区永昌镇姚氏)
       只知姚占伟(武威凉州区永昌镇人)说过:武威有很多姚姓,凉州区五和乡有一支、我们永昌镇有一支。金昌市永昌县有一支。好像张掖也有。
白银市(白银区,平川区,靖远县,景泰县,会宁县)
白银姚氏概况
        白银市产铜,铜里含金,曾是全国最大的露天铜矿及贵重金属基地。当地姚家人不是很多,大约上千人。
据姚昌才介绍,景泰县姚家人不是很多,大约有3支:大多是姚昌才和姚玉泉他们这一支(源自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仁和镇及其周边地区);另外有河南迁来的一支,现在也有上百人;还有红水一支。
景泰县姚氏【“姚诗雨”姚昌才;姚玉泉】
      “传闻,先祖住兰省窑巷口,继迁县治西之菓园。越历年,至某公又移姚家漩。生子三,长次二公即漩之二始祖也,百龄公即三房之始祖也。”先祖名讳失传,原籍浙江仁和,明代来兰。
       百龄(景泰一世)公后至九世祖守顺公,生子三:长三田,次三苗,三三长。田苗二祖仍居于漩,惟三长公又迁于永泰堡到龙山遂托业焉。三长公生子四,长佐相,次佐科,三佐举,四佐宰,自此分为四门;而族谱订为四本,联成一套【推算三长公应该是乾隆年间出生,大约是在嘉庆年间居住景泰。】
       字辈,自二世起是:“贵荣钧淇,国应登守,三佐大帮,成存生添,开昌毓学”
      【我姚昌才出生于甘肃白银市景泰县,从小在这里长大。祖父到我辈,我们是兄弟八个,亲兄弟姐妹七人,我是最小的,但也半百了。
据我家百年家谱记载,我们一脉四房姚氏,其中3个房派因为那时比较富裕,被土匪追赶全部殉难。现如今我们这一房支四代百多人,也是自我父生六子,自此人丁兴旺,家风淳朴,家父94高龄,前年去世。
         因为我们家谱的字辈到我孙辈没排行了,我们现在开始计划修谱,我也计划周边考证,以后了解更多,一定介绍给我们的姚网。
景泰县姚玉泉说:清同治三年的谱序是完整的。分页的各始祖名讳,生卒年那些没拍。我属于姚氏大族谱“行四相举房”。其它三房,都在同治年间回民起义中惨遭灭门,殉难地是老家很偏僻的一个山沟里。一个土山半山有四个洞口,据老人说,那里面殉难的姚氏男丁有一百多人,那个避难场所遗址还在,里面已坍,只有四个一两米深的洞口。我们这支人是,一个女先祖带几个孩子去了离龙山十来公里外的灰圈堡,那是当年景泰唯一的没被回民攻破的城堡,才得以留下了我们这支人!】
       族人:姚网会员“姚诗雨”,实名姚昌才;可能是十九世昌字辈。姚玉泉,QQ 1432263701,电话15097132240。
      Y陇005[甘肃景泰] 景泰姚氏族谱  手抄本,清同治三年十二月修。十四世姚成功、姚成仓等修谱;姚成俊公婿王意诚撰并书谱序。
       Y陇006[甘肃景泰] 景泰姚氏族谱四册  四册谱封面书“姚氏行大(或行二、或或行三、或行四)族谱。清宣统三年十三世国邦、国玉,十四世成让、成功、成俊等15人,十五世存志、存衷等10人谨修。
      【尧曰:姚玉泉所谓景泰县“行四相举房”是哪一世?永靖县姚家漩姚氏今况如何?】
附录    甘肃景泰姚氏族谱序
窃思人之有祖,犹木之有本,水之有源。根深者叶茂,源远者流长,其理固然。
余亲姚氏,自始祖迄今已十数世矣,族大丁繁有明徴焉。然叙其祖而不追及始之所自出,叶虽茂不知根之所由兴,流虽长不知源之所由发。询及姚亲,有父老传闻,原籍係浙江仁和县人也。自明初始祖某公来兰之由,世远年湮,碑碣残断,无所考据。
第相传闻,先住兰省窑巷口,继迁县治西之菓园。越历年,至某公又移姚家漩。生子三,长次二公即漩之二始祖也,百龄公即三房之始祖也。
爰是聚族于斯,遂成土著。后至九世祖守顺公生子三,长三田,次三苗,三三长。田苗二祖仍居于漩,惟三长公又迁于永泰堡到龙山遂托业焉。而三长公生子四,长佐相,次佐科,三佐举,四佐宰,因此分为四门,订为四本,联成一套.但篇页有数而人丁之多寡不同,倘某本之篇页有余,即移于不及之处,后世子孙不可较量短长,待谱告竣,另请族谱。
斯时居于漩者百余家,自漩而迁于平番碾  伯海石湾;有居城内,有居城南焉,家山并临洮等处者,不可枚举。苟非修族谱,以联疏远,则一本之亲,有奕世而莫知谁氏者矣。
今姚君成功、成仓等修谱成,藏诸家庙,春秋拜掃,俾合族仲叔季弟﹑幼子童孙启而观之,详支派,辨昭穆。于先代松楸,不令如白马东楼之无徵,憂(忧)五郭公之无据,则承先启后洵足。谓善继善述者歟,嗣是子若孙暨散处于四方者,倘能因兹谱而思首邱之仁,桑梓之敬,于以笃宗族昭雍睦,油然生孝弟之心,是固诸君子深幸,亦余之所厚望也夫。
       是为序。
                                                 时同治三年十二月上浣
                                                 成俊公婿 王意诚 顿首拜撰并书
天水市(秦州区,麦积区,武山县,甘谷县,清水县,秦安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天水市姚氏概况
         一、麦积山石窟和后秦皇室
         天水市城区冠“姚”的地名:
         秦州区:天水市秦城区华歧乡姚宋村,天水市秦城区牡丹镇姚家团庄。
        麦积区:天水市麦积区利桥乡姚坝,天水市麦积区新阳镇姚家沟村,天水市麦积区凤凰乡姚沟。
        我不知这些乡村是否有姚姓人或姚族。下文将介绍甘谷县和秦安县姚氏概况,所以这里省略这两个县的冠“姚”地名。
        天水市的另2个县也有冠“姚”地名:武山县马力镇姚峰村,清水县白驼镇姚黄村。
        同样,我不也知上列2县的乡村是否居住姚姓人或姚族。
        然而,必须说说天水市东南约35公里处的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位于秦岭西段北麓,周围群峰环抱,孤峰突起,山高142米,山形奇特犹如麦垛,因此被称之麦积山。麦积山石窟始创于五胡十六国羌人后秦王朝(姚秦,公元384 ---417)。经历代不断开凿或重修,洞窟开凿在悬崖绝壁上,密如蜂房,栈道凌空穿云。现存洞窟221个,泥塑石刻造像7000余件,壁画千余平方米,北朝崖阁8座,素有东方雕塑艺术博物馆之称。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麦积山石窟研究所夏朗云,在《麦积山石窟中早期的皇家石窟》指出:
       “在中国石窟中,皇家曾供养开窟,麦积山石窟就有这方面较早的例子,时代在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后秦。麦积山石窟中的第98、90、165、74、78、51窟分布在今麦积山西崖,为后秦皇家所供养而开凿。”
       “麦积山西崖无量寿佛大佛塑像,其旁五个大龛为四个佛龛和一个菩萨龛。这也符合后秦历史上,其统治者为四个皇帝称号和一个摄政王称号的事实。其中,四个佛窟当为四个皇帝所造功德窟,一个交脚菩萨窟当为一个摄政王所造功德窟,其佛窟和菩萨窟自上而下,自左而右的排列顺序,也符合后秦五帝王的排列顺序。”
        甘谷县新兴镇姚庄村姚天林,撰《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姚氏与景元皇帝姚弋仲碑记》(见:《中国姚氏祠堂续集》P233~234)采用了上列夏朗云的说法:“从姚家村顺渭河向东南走100公里即到麦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为后秦皇家所供养而开凿。其山五个大龛为四个佛龛和一个菩萨龛。此五龛命名"姚秦五龛",分别对应姚弋仲 姚苌 姚兴 姚襄 姚泓共五位统治者的依次排列顺序; 在具体细节上也与他们的特殊身份相符合:即为皇帝造佛窟,为准皇帝造菩萨窟。这是中国皇家石窟的初祖。”
       【尧曰:开凿麦积山石窟与后秦(姚秦)皇室崇佛和开发有密切关系,我自己在山中石窟旁还能看到含"姚秦"字样的明代石碑。史书记载后秦只有3个皇帝:姚苌、姚兴和姚泓3人;姚弋仲不过是追谥的皇帝。而夏氏云有四个皇帝还有一个摄政王;姚天林则肯定五龛是"姚秦五龛",分别对应姚弋仲、姚苌、姚兴、姚襄和姚泓共5位统治者。因此,我质疑:姚秦有哪4个皇帝和1个摄政王?姚襄摄政王?第98、90、165、74、78、51窟分别对应姚弋仲、姚苌、姚兴、姚襄和姚泓的供养而开凿?姚襄是摄政王?姚襄对应哪号窟?】
甘谷县姚氏概况
       甘谷县,古称冀。《史记 秦本纪》载:“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 甘谷置县迄今二千七百余年,是华夏第一批县(或“华夏第一县”)。汉晋时期,冀曾是汉阳郡治、凉州州治、天水郡治,当时是陇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据姚天林介绍,1999年,甘谷县姚姓四千余人,占全县人口0.65%,排名第26。甘谷的姚氏基本是土著,主要在甘谷县姚庄。
       甘谷姚谢家坪上有姚弋仲墓遗址。传说甘谷县姚庄村和姚家山姚氏是当年守护姚弋仲陵园的五百户人家的后代。
       在甘谷县,以姚姓冠名的地名甚多,例如:新兴镇姚家庄、姚家坪,西坪乡姚家山村,大象山镇姚家巷,金山乡姚家咀,八里湾乡姚家湾,康家滩乡姚家沟,武家河乡姚家湾。——我只知前2个乡镇村有姚姓人或姚族,其他乡镇村有吗?
附录1    晋末羌猷姚弋仲
       姚弋仲(280—352),十六国时羌族首领,原籍南安赤亭。西晋永嘉六年(312)率部众数万,自称护羌校尉、雍州刺史、扶风公,建城于陇上。姚弋仲乃姚苌之父。东晋明帝太守元年(323)投赵,屡立战功,拜安西将军、六夷大都督、豫州刺史。东晋咸和八年(333)率部迁于清河,后赵石泓拜为奋武将军、西羌大都督,封平襄县。后赵亡归晋,东晋永和七年(351)封为使持节六夷大都督、轼骑大将军、大单于、高陵郡公。有42子,随其南征北战于甘肃、陕西、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一带,为建立后秦基业打下基础。
姚弋仲殁后,其灵柩为前秦苻生所得,以王礼葬于冀之狐槃(今甘谷县新兴镇姚谢家坪)。后来,其子姚苌称帝,建都长安,追谥父为帝,庙号始祖,墓为高陵,“置园邑五百家护陵。”
据说1989年4月,甘谷县人民政府公布姚弋仲墓葬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墓在姚庄村北一长60米、宽45米的沟地里,四周为居民宅院所围,北距散渡河200米,南距甘大公路100米,墓冢于1958年整地时挖掉,现地表有塌陷痕迹,墓室结构不明。据传现姚庄和姚家山姚姓村民系当年所留500名守墓人后裔。地图中黄颜色标注的赤亭和姚弋仲墓,两者之间不过80几公里。
附录2    媒体报道过的甘谷县姚氏名人——姚天基和姚宝林
       姚天基,高级农艺师,甘肃甘谷县实验月季园经理。现为中国花协会员,甘肃省花协理事,市花协副理事长,甘谷县花协理事长,天水市工商联常委,天水市政协委员,甘谷县工商联副会长,甘肃省优秀专家。因为热爱花卉事业,30年如一日辛勤耕耘,钻研科技,积极与国内外花卉园林高级专家,教授保持交流,学习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培育新品种,并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花卉产业,走脱贫致富之路,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姚宝林,甘谷县新兴镇姚庄村农民,天水黄土地工贸有限公司经理,甘肃省十佳青年农民。积极赞助各项社会公益事业。
      【尧曰:姚天基和姚宝林都是甘谷县新兴镇姚庄村人。Y陇007《甘谷姚庄姚氏家谱》为姚天基立了“记”】
甘谷县新兴镇姚庄村姚氏【姚天林。姚成林】
         姚庄位于渭河北岸,南距县城5里。姚庄在甘谷有着重要地位。自古就是渭河古渡口,为南北通衢要道。建国后,姚庄成为全县工农业发展的排头兵。后来,又有火车站建于此地,极大地带动了甘谷经济的发展。几十年来,姚庄成为甘谷经济发展的引擎。
        姚庄与陇西南安赤亭羌猷姚弋仲墓有密切关系。姚弋仲殁(晋永和八年,即公元352)后,其灵柩为前秦苻生所得,苻生以王礼葬于冀之狐槃(今甘谷县新兴镇姚谢家坪)。后来,姚弋仲之子姚苌称帝(史称后秦,白雀一年,也是东晋太元九年、公元384),建都长安,追谥姚弋仲为景元皇帝、庙号始祖、墓称高陵。“置园邑五百家护陵”,“传今姚庄和姚家山姚姓村民系当年所留500家守墓人后裔”
        今姚庄姚氏自认是护陵五百家的后裔,认为姚庄始建于公元4世纪末,因安葬景元皇帝姚弋仲的高陵而兴起。
      “姚庄姚弋仲墓”    姚天林介绍:1988年4月甘谷县人民政府公布该古墓葬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墓在姚庄村北一长60米、宽45米的沟地里,四周为宅院所包围,北距散渡河200米,南距甘大公路100米,墓冢于1958年整地时挖掉,墓室结构不明,旧样不复存,现地表有塌陷痕迹。村中八九十岁老人记得曾有一大一小的两土堆,俗称大故堆、小故堆,故堆顶部有古柏数株。两故堆相隔不远,绕其走一圈将近百十余步。【尧曰:今姚庄已无原样姚弋仲墓,仅存传说的两故堆遗址。群友姚志行告知:“这是甘谷县姚庄积庆寺所立。据我所知,目前没有“甘谷姚庄姚弋仲墓”和甘谷县人民政府公布该古墓葬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碑。”】
        姚庄“景元皇帝姚弋仲碑”亭     为纪念姚氏先祖姚弋仲建,改革开放后(公元2009年4月)立。碑身色石,碑正面隶书阴刻“景元皇帝姚弋仲碑”8个大字,碑背面阴刻姚瀛撰并书的姚弋仲传略。立碑之处是原姚氏祠堂大门处,文革破四旧时祠堂拆除,改为姚家庄小学。姚廷明拍了姚庄姚弋仲碑亭,见祠堂续集P233~234,姚天林供稿《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姚氏与景元皇帝姚弋仲碑记》。
       据说“甘谷姚氏自开基姚家庄以来,从未编修家谱,故宗序难寻”。主编姚成林、张京旨于2009年创谱(《甘谷姚庄姚氏家谱》),虽然只是甘谷姚庄姚氏二房支谱。
        Y陇007[甘肃甘谷]甘谷姚庄姚氏家谱  主编姚成林、张京旨。封面书“姚氏家谱  姚家庄姚镇乾之系谱”。扉页书“甘肃甘谷姚家庄姚镇乾公支系谱  姚氏家谱  《姚庄姚氏家谱》编委会  二零零九年九月十六日”
        此谱实际上是姚庄姚氏二房的支谱。因为姚庄姚氏无什么旧版本的族谱(“甘谷姚氏自开基姚家庄以来,但从未编修家谱,故宗序难寻”),姚镇乾属姚庄姚氏二房,是主编姚成林(又名姚天福)的曾祖父。因此,新编谱奉姚镇乾为一世祖。
       姚镇乾生于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殁于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五月初一。同治十二年中武举,授武略骑尉。有二子:长姚廷俊,次姚廷杰。此谱仅仅编写3世系表:镇乾公长子廷俊支系世列表,镇乾公次子廷杰支系世列表,姻亲世列表;“涉及:时限170年,族人6代、姻亲2代共298人;族人次序不论在殁,编委主编不分姓氏,均以岁齿为序。”
       此谱为“家族杰出人物”姚镇乾、姚汝琪、姚汝崇、姚汝诚、姚天增(又名姚德林)5人列传,为“家族优秀人物”雒乐(姚天增之妻)、姚德辉(又名姚天禄)、姚天基3人立记。
       姚汝崇(1912—1941),抗日民族英雄。黄埔军校十期毕业生,任国军八十军一六九师四九四团第二营少校营长。1940年10月~1941年1月,随军率领该营前往在中条山平陆县抗击日本侵略军,激战中壮烈牺牲。1941年年6月,烈士归葬于姚家庄北姚家祖茔。根据遗孀甄九如(1984年过世)申请,甘肃省民政厅于1985年5月17日追认姚汝崇为革命烈士;在抗战胜利70周年时在姚家庄立了纪念碑。
       姚庄姚氏二房字辈12字,自一世起是:镇廷汝天;——2009年创谱时,姚天禄(又名姚德辉)、姚天福(又名姚成林)、姚天一、姚天基4“天”字辈人,商量和续定以下8字:元亨利贞,永世荣昌。【尧曰:这字辈12字,姚天林说“‘镇廷汝天’都是自立的”。是否整个姚庄姚氏都采用和使用这字辈12字?】
     【尧曰:中国姚氏只有2个望出之郡:吴兴郡和南安郡;因此便有吴兴姚和南安姚之分,今时之中国姚氏多是吴兴姚。我一度曾以为南安姚在后秦被刘裕灭亡后,便消散、潜底而难得一见。十年前在姚网得知姚天林和姚天福(姚成林)及其姚家庄姚氏自认是南安姚后,当然引起我的兴趣和关注。后来终于读了姚成林主编的Y陇007《甘谷姚庄姚氏家谱》,和近日读了姚天林撰《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姚氏与景元皇帝姚弋仲碑记》后,有一点点失望:仍然只有“置园邑五百家护陵”、“传现姚家庄和姚家湾姚姓村民系当年所留500家守墓人之后裔”;不见相关的方志史料,不见姚弋仲墓遗迹,不见甘谷县政府公布该古墓葬为文保单位碑。”】
秦安县姚氏概况
       秦安县高崖片姚发茂提供了秦安县郭嘉镇高崖村姚氏情况(见下文)。
       秦安县冠“姚”的地名:秦安县中山乡姚沟村,秦安县王尹乡姚沟村,秦安县莲花镇姚洼村,秦安县千户乡姚沟村,秦安县云山乡上姚村。这些村有姚姓人或姚族吗?
秦安县郭嘉镇高崖片姚氏【供稿人姚发茂】
       郭嘉镇的郭嘉,并不是三国曹操的部下郭嘉,是由“郭家嘴头”等转化而来。高崖村片,共和国初期及其之前属甘谷县管辖;民国时在甘谷县参议院、甘谷渭河以北二区区长、姚庄首富姚汝琪的管辖之下;土改时期被划分为秦安县辖区。
       高崖村片姚氏家族来自甘肃甘谷县姚家庄。相传甘谷姚家庄弟兄俩最先于清同治年间移居。遗留下来的残存祠堂挂幅(神帐)上书有“男姚福祥  孙姚得娃”字样,两者并不是最早定居的祖先。
      高崖村片姚氏家族,今大约有八九百至一千人口,分布于郭嘉镇高崖、姚家河滩、韩家沟、杨家洼、康家窑、宋家马咀、邵咀等自然村庄。其中:高崖村,约四十户二百三四十口人;姚家河滩村,四十六户二百六七十口人;韩家沟村约十几户五六十口人;杨家洼村约五六户、三四十口人;康家窑村有五六户三四十口人;宋家马咀村约有六七户三四十口人;邵咀村有两三户十几口人。另外,从高崖片迁徙、入赘至甘肃成县浪沟门乡附近的姚氏家族,也有七八户、四五十口人。
      【尧曰:姚发茂也说高崖村片姚氏是南安姚。甘谷县姚庄村姚成林等也说“传现姚家庄和姚家湾姚姓村民系当年守护姚弋仲墓500家人之后裔”】
嘉峪关市    空白
定西市(安定区,岷县,渭源县,陇西县,通渭县,漳县,临洮县)


(1)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21-7-3 22:47: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21-7-4 09:05 编辑

嘉峪关市  空白
定西市(安定区,岷县,渭源县,陇西县,通渭县,漳县,临洮县)
通渭县榜罗镇姚氏【姚月圆】
        姚月圆,80后,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人,现在四川成都。自认是南安姚,自称出生地陇西县。姚网会员和世姚会网会员,姚氏宗族活动包括甘肃姚氏活动的积极分子。电话 18081962625,QQ 116549487。姚月圆于2013年清明回甘肃老家上坟。
       先祖于清初从陕西咸阳槐树庄搬迁到现在的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由于年代久远,加上祖上一直较穷没留下族谱。先祖7弟兄落脚榜罗镇后,老七是秀才,因祖坟出杀屠匠也出秀才而赌气远走甘肃省榆中县高崖镇。其余6弟兄,后来留下妻儿老小,又回了陕西咸阳。
      姚月圆认为“从现在祖坟的辈数算起(不完全准确)近10辈人;按40年一代人近400年,也就可以说是明末清初搬迁的。”
    【尧曰:应改为“按30年一代人”算,其祖是清初清初搬迁的。姚月圆扫墓后在姚网发帖,急于寻找到甘肃省榆中县高崖镇先祖老七的后人,希望从中得到线索,以便后面去陕西咸阳寻祖;希望甘肃省榆中县高崖镇和陕西咸阳槐树庄的姚家后人与他取得联系。】
平凉市(崆峒区,灵台县,静宁县,崇信县,华亭县,泾川县,庄浪县)
灵台县姚氏概况
        要说灵台县姚氏,应首先说灵台县西屯乡南头村人姚玉甫。
       姚玉甫,已于2021年1月19日(庚子岁腊月初七)凌晨因心肺功能衰竭于平凉家中与世长辞。逝世。“离休前任崇信县公安局局长、政委,一级警督警衔。离休后,习字作画著书,擅年画,所画钟馗名扬四方,常有贤良淑德上门请画。先后著有《姚姓氏族考》、《平凉春官诗选编》、《姚玉甫札记》三本书。“最重要了不起的是,玉甫爷为族人做了一件大贤大德之事。一一查阅地方史志,走村串户,询亲访友,核对家书家证,历经数年艰辛调研考证,编撰《南头姚氏五房家谱》。近期又出了《南头村姚姓人文轶事》。”
       我只读过姚玉甫《姚姓氏族考》(2003年3月,(北京)九州出版社,ISBN 7-5059-3463-5 / 1.2640)。正是主要利用这本书的相关资料来编写《灵台县姚氏概况》。
       灵台县因境内有灵台而得名。在殷商为姞姓的密须国,公元前1139年周文王伐密须作灵台。秦始皇(公元前220)置为鹑觚县,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分安定县置灵台县。灵台原位于县文化馆内,县志谓“筑于周,而县以台名则始于隋” 1966年文革中被拆除,1985年已重修。
       据顺治年和民国年县志记载,元代姚脱银任灵台县尹。姚姓人祖传"先有姚家坆后有灵台城" 姚姓的老坟就在县衙院内。过去每年清明节,灵台姚姓人都集中在灵台县城敲锣打鼓唢呐声鸣,浩大的祭祀队伍去老爷大堂扫墓祭祖。据说这种祭祀活动直到民国张东野任县长时(19333--1936)才停止。
姚玉甫认为姚脱银是灵台姚氏之祖,是唐相姚崇的后裔。因为灵台姚姓的老影正中有一位宰相的画像。这个老影,文革前是县城姚世统家保存。见过的人不少,诸如文革前原任灵台农牧局长姚浩儒,灵台县文卫局长姚保诚(南头村人,姚玉甫的堂兄)。老影在文革中失传。
       姚玉甫认为灵台县城是姚姓人的发祥地。姚脱银的后裔多是沿河近水分布,繁衍发展满布灵台县各地。
       姚玉甫否定灵台姚氏是明代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移民的说法:“灵台县姚姓人的祖先姚脱银从元代就进入灵台境内,说明灵台姚姓人早在明洪武年移民之前就是灵台县的望族大户。”
       灵台全县姚姓人有1296户6391人,分布在12个乡镇37个村委会:
       西屯乡,5个村委会,471户2111人:南头村301户1370人;大社村77户313人;北庄村67户345人;上孙村9户34人;郭杨村17户49人。
      新开乡3个村委会(底庄村,姚家湾村,寨坡村),304户1457人。
      上良乡4个村委会,188户1283人:姚家庄村,88户503人;合集村,64户633人;杨家庄村,21户84人;西门村,15户63人。
       中台镇4个村委会(城关村,三教村,康家沟村,胡家店村),112户514人。
       吊街乡3个村委会(姚李村,南社村,告王村),70户327人。
      什字镇6个村委会55户238人:韩家湾村,8户41人;西郊村,7户33人;姚家沟村,4户21人;饮马嘴村,3户4人;丁家沟村,6户27人;姚家河村,27户112人。
       邵寨乡2个村委会,42户212人:雷家河村,34户186人;东坪村,8户26人。
      百里乡4个村委会(石塘村,稔沟门村,古城村,观音村),42户198人。
      梁原乡2个村委会,6户28人:干沟桥村,5户22人;官村村,1户6人。
      龙门乡2个村委会,3户13人:仇家崾岘村,2户8人;代家庄村,1户5人。
       星火乡1个蔡家原村委会,2户8人。
       朝那乡1个樊家嘴村委会,1户3人。
灵台县著名姚姓人物(仅录2名)
      姚显儒(1927~),中国人民志愿军起雷英雄。灵台县新开乡底庄村人。1949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起雷,扫雷,在师团和朝鲜人民军中“教雷”和改造地雷反击美军。志愿军为他记一等功,授予“二级起雷英雄”称号。金日成主席为他授 “二级战士英雄”勋章。1952年10月在中南海怀仁堂受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接见,和上天安门参加国庆庆典。姚显儒的事迹入了《志愿军英雄传》第二集,连环画册《扫雷英雄姚显儒》,巴金为他撰《起雷英雄的故事》。
1955年转业到灵台县工作,1987年离休。
      姚乐林,中台镇人。曾任兰州军区后勤防备部部长,副师级。病故后追认少将军衔。
灵台县西屯乡南头村姚氏【姚崇钧,姚玉甫的长子,13519034505】
       西屯乡姚姓人数之多为灵台县姚氏之首,5个村委会有姚姓471户2111人:南头村301户1370人;大社村77户313人;北庄村67户345人;上孙村9户34人;郭杨村17户49人。
       灵台县西屯乡南头村,位于西屯乡以西2公里,泾灵公路线的南北;东起中山村,西至周家沟圈,总长8里,接连5个自然村,统称南头,均是姚姓,人称“南头姚家”。南头姚是清乾隆年(公元1735年后)从吊街的南社咀分流大社后居南头。
      南头村所占耕地山原各半,山地平整向阳,原地土质肥沃,只要天顺人勤,就有好收成。即使在生活最紧困的1960年,有外乡人到南头要饭吃,但没有南头人出外村乞讨。全村人勤劳诚实,本分谋生。平时谁家有紧急之事,都能互相帮顾,和睦共事。
      Y陇008[甘肃灵台] 西屯乡南头村姚氏五房家谱    公元2000年岁次庚辰,时年68岁姚玉甫纂编,2002年腊月23日在家乡举行了颁发仪式。【未读谱】
       南头村姚氏人才辈出,仅选录小部分于下。
       姚氏,系南头姚建璧姑奶,出嫁西郊为曹存周妻(曹生瑞母)。十五于归,恬静寡默,颇守妇箴。全家既无妯娌,又鲜姐妹,相夫事亲,人无闲言。生子三,四十七岁夫逝,持躬以仁,教子以义,家庭和睦,未闻绮语闲言。享年七十一岁,乡里亲族赠以"德垂闲箴"匾,民国廿四年县长张东野又追赠"懿德永垂"匾,以旌表姚氏之贤淑。
       姚贯三,姚化均之父,灵台县民团团长。
       姚尊士,南头庄初级小学校长,后考入黄埔军校毕业,为国民军中尉连长,参加中条山抗日战役。
       姚建璧,南头保保长。姚聚贤,南头保保长。
【以上民国时期5名,以下新中国时期4名】
         姚仕杰,1950年入伍,天水步兵学校毕业。曾任某部排长、、连长团长、副师长,铁道部工程局战备处处长,已退休。
         姚小成(1972~),全国劳动模范。中共党员。1991年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学校毕业。灵台县农机修造厂副厂长,农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经营公司副经理,助理工程师。
        姚志峰,全国优秀教师。198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现任西屯学区校长、党支部书记。致力于教学实践和学校管理研究,成绩显著。
        姚义(1936~),荣获长庆石油管理局“奉献杯”一等功。1960年7月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大半生从事教学工作,高级讲师,中共党员。著作诗词选《行吟集》、文学评论选《析技集》,撰《长歌一曲赞舜帝》,被宁夏中卫市海原县周堡-舒湾姚氏族谱采用。
姚玉甫说:西屯乡姚姓,至今辈分未乱。以我为线,分辈辑录于下【选录小部分,毎代3名】。
        姚玉甫的父辈:姚兴儒(姚建平的祖父),南头村地下共平凉产党员第一人。共和国后历任灵台县检察署副署长、交通局副局长、泾川县工交部副部长。1976年9月车祸因公牺牲(姚建平的祖父)。    姚步文,曾在平凉市、华亭县工作。后任灵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县人大办公室主任、县监察局长。其妻陈秀芳曾任灵台县妇联主任、县商业局副局长、卫生局副局长。    姚重民,甘肃省立高级农校毕业。解放前曾为国民党陆军第十一军一团一营营部少尉书记长。解放后曾任灵台县水利局技术员。退职回家后,又被聘为民请教师。
        姚玉甫的同辈:姚尊圣,1949年前在国民党军队任文书。1949年10月和平起义,集体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二十师山炮连排长农八师驻克拉玛依市红旗商场主任。    姚保诚,陇东师范毕业。曾任灵台县、泾川县科委主任,龙门卲寨公社主任,灵台县文教卫生局局长教育局副局长。姚俊哲,姚建平追忆父亲《抗美援朝建功勋身残志坚谱新篇》,‘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病危的父亲自愿缴纳特殊党费,还鼓励支持正在上学的孙子们在校捐款。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重四团某连任班长,7月入朝后在志愿军后勤部工作, 1953年3月在小仑里顽强阻击美军飞机轮番偷袭油库的保卫战中,英勇作战,不幸身受重伤失去了左臂和右眼,回国治疗。1957年转业,曾任西屯乡农具厂厂长、崇信县孤儿院院长、灵台县独店、西屯、上良税务所所长。
        姚玉甫的子侄辈:姚建平,长沙矿业学院毕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工程师。   姚崇钧,姚玉甫的长子,甘肃省财政学校毕业。曾任崇信县财经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现任崇信县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    姚崇平,姚玉甫的次子,甘肃省人民警察学校毕业,曾任平凉检察院反贪局科级检察员平凉检察院检察院渎职侵权处处长。    姚凌,姚玉甫的三子,西安机械学院毕业,广西岩滩水力发电厂工程师。

灵台县中台镇胡家店姚氏【姚培杰。姚宏远。】
胡家店位于中台镇柳河川,是明开国将军常遇春大战柳河川和安营扎寨的地方。
胡家店村委会,全村270户1069人,其中姚姓86户354人(33.2%)。
族人
       姚凤仪,清咸丰年间任陕西三原县知县,任期8年,为官清正廉明,为百姓称颂。死后葬蒲窝乡任家坡大原坳中(胡家店姚氏家族祖坟地)。
       姚富才,工商行灵台县支行副行长,支部书记。姚丕璋,任村支书25年。姚培杰,高中毕业,胡家店初小校长,小学高级教师。姚宏远,兰州航空工业职工大学毕业,红崖沟小学教师。
Y陇009[甘肃灵台]灵台柳河川姚氏家录    2000年,姚培杰姚宏远纂编。记述胡家店姚氏家族演变史和明常遇春大战柳河川的历史。【未读此谱】
灵台县上良乡姚家庄【姚孝萱。姚进堂】
        灵台县南头村姚玉甫介绍:上良乡4个行政村有姚姓人(188户1283人):姚家庄,88户503人;合集村,64户633人;杨庄村,21户84人;西门村,15户63人。上良姚姓人是由中台镇上河村迁移来的,也是灵台境内姚姓集居大户。以姚家庄为发源地,繁衍增口,分布在周边杨家庄、西门、北张等地。人口众多,房份庞杂,但和西屯姚姓的辈分至今仍然清楚。姚家庄原任党支书姚进堂,他的堂祖父姚重华在西屯行医盛有名望,姚家庄姚进堂、姚存爱与我南头姚玉甫、姚俊仕是同辈。
        姚家庄位于上良镇东3里之遥,是姚姓人聚居之地,古时便称姚家庄。合作化时期称“涝池社”,原因在于原畔有一池塘,有一眼清泉质纯味美,长年储蓄水不枯,人畜饮用。与姚家庄毗邻的是合集社(合集村),有姚白王3姓,居住庄头,面南成湾,古称“河堤湾”,“合集”是“河堤”的谐音。公社化时期2社合并为合集生产大队,能反映姚姓地名的只有姚家湾、姚家河生产队,姚氏大姓望族和古老的姚家庄似乎匿迹销声了。后来地名普查,姚进堂等据理力争,才将划分的半个村庄命名姚家庄,半个村庄仍叫合集村。
       族人
       姚重华,字金山,上良姚家庄人,清授庠生。历任麟游县白昆山营军需文书、北沟新庄堡教员。精中医,擅针灸,有起死回生之誉。民国年麟游县长任甘臣和崇信县长朱成坤分别赠“岐黄妙术”匾和“和缓高风”匾。
       姚孝萱,姚家庄下原人,是姚重华的幼子。幼读父书,自学成才,精通中医,喜爱书法地理周易,为善好施。现在上良同仁堂药房坐诊,主治疑症。
       姚进堂,姚家庄党支书,撰《上良姚姓的故乡—姚家庄》(见姚玉甫著《姚姓氏族考》P352~354)。
       姚存爱,姚家庄人,任教30年,汉王殿五年制学校校长,得“优秀教师”称号。
       姚得忠,姚家庄人,姚存爱之子。大专毕业,西屯乡政府计生站副站长。
       姚五义,姚家庄人,大专毕业,灵台县公安局副局长。
       Y陇010[甘肃灵台]灵台县上良乡姚家庄姚氏家谱    2001年姚孝萱纂编。【未读此谱】
静宁姚氏
       静宁县,古代静宁州。元初改德顺州置,治今甘肃省静宁县,属巩昌等处总帅府,辖境相当今甘肃省静宁、庄浪及宁夏隆德等县地。明初改属平凉府。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所领隆德县改属平凉府,辖境仅有今静宁、庄浪二县地。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省庄浪县,地属隆德县,辖境仅当今静宁县地。1913年改为县。
      我不知静宁县姚氏,只知静宁明代进士姚爵其人,他的后裔还在静宁县城和静宁县
姚爵其人
       登明武宗正德辛未(1511年)科状元杨慎榜,为二甲第81名进士,首创甘肃静宁举子中进士记录。
姚爵,字汝修,静宁州城阜民坊人,河南都司经历姚瑾长子,明武宗正德辛未科二甲第81名进士,首开静宁举子荣登“皇榜”的记录,改写了自隋唐科举以来静宁进士空白的历史,极大鼓舞了落后闭塞地区士子登科的信心,是一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州志·选举表”上正德嘉靖以后,以举人贡生出身而出仕的人数明显增加,静邑文风丕变,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不归之于姚爵考中进士所产生的激励效应。
      姚爵初授刑部广东清吏司主事,后转任浙江、湖广司郎中、河南开封知府等官职。“州志”说他“公明果断,廉正自持”,“理冤伸枉,尤多平反”。卒殁“舆榇归里,唯图书数卷而已,清白之声传于远迩”云云,可以看作是姚爵官德政声的概括,然而更令后人注目的,则是他抗疏累谏武宗巡游,因而冒犯龙颜,“廷杖几毙”的经历。
      明武宗朱厚照,年号正德,是明朝第十位皇帝,也就是戏曲上唱的那个专好“游龙戏凤”的风流天子。武宗一生,贪杯、好色、尚兵、无赖,所行之事多荒谬不经,为世人所诟病。这不,存世至今的一幅正德十二年的圣旨上,朱厚照刚在夸奖姚爵“器识宏深,性资端厚”,“ 精于折狱”,“ 笃于奉公”,破例特进姚爵“承德郎”,特封姚妻石氏“安人”,备极恩宠。覆手之间,又差点要了姚爵姓命——正德十四年,武宗下诏说想要南游,引起群臣上疏劝谏风潮,很伤了这位“潇洒皇帝”的自尊。于是朱厚照全然不顾“汉官威仪”,传旨将上疏的官员揪于太和殿下,棍棒齐加,血肉横飞,哀号凄厉,惨不忍睹。武宗前后两次廷杖,被打的重臣共一百六十八人,当场击毙十一人。静宁的首名进士姚汝修(姚爵)不幸跻身其中,饱尝了一番皮肉之苦。
       姚爵以他的铮铮铁骨,朗朗正气,赢得了家乡人民的景仰,嘉靖十五年,入祀乡贤祠。姚爵的宗族后裔在州城东街建起了“姚氏宗祠”,与西街纪念永乐朝乡贤马襄的“马家祠堂”遥遥相对。文革前姚祠前门犹存,为四角拱斗悬垂,中间彩绘雕花的小门楼。四百多年的风雨侵蚀使它略显苍凉,却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溯其历史,它比西边紧挨的近邻,迁建于嘉靖21年的静宁文庙历史还早,作为民俗建筑,很有代表。姚氏宗祠内张挂着身着朝服纱帽的祖先遗容,历代牒譜,岁时祭拜,历久不辍。这些弥足珍贵的文物在族人的精心保护下,躲过了同治兵燹,民初地震,却没有躲过“文革”浩劫,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叫嚣声中,统统被付之一炬,扫地出门。
泾川县茘堡镇任高坪姚氏【姚迎玺】(参见:姚玉甫《姚姓氏族考》P241,P279)
        泾川县茘堡镇是今泾川县金明乡。
        姚俊明姚俊杰的曾祖姚廷棋(一世),清同治年生员;兄弟仨,公是老二,孟季之事实未详;原配白氏生四子;继配史氏生四子。史氏于清同治五年(公元1865)率三子从灵台县西屯乡南头村移居泾川县茘堡镇东区任高坪村落业。史氏经营家务教育子女,家道畅盛,田连阡栢,子孙绵延,丁财两旺。
姚迎玺(1943~),祖籍灵台县西屯乡南头村,现住泾川县金明乡任高坪。1964年平凉卫校毕业,从事骨科临床医疗37年,副主任医师,副教授。载入《中国专长医师名录》、《中国专家人才库》、《医界精英词典》。
        Y陇011[甘肃泾川]泾川县茘堡镇任高坪姚氏族谱   1954年旧历10月29日,姚俊明姚俊杰主修(计数七户人家),手抄本。(亲戚)甘肃平中毕业曾任荔堡区第四乡初校校长傅良智撰序。泾川县医院大夫姚迎玺收藏。
【尧曰:此姚是灵台县西屯乡南头村姚的衍派,后者有清同治四年恩贡姚廷薦也是一证据。】
庆阳市(西峰区,庆城县,镇原县,合水县,华池县,环县,宁县,正宁县)


(2)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21-7-3 22:55:48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21-7-3 22:47
006定西市(安定区,岷县,渭源县,陇西县,通渭县,漳县,临洮县) 定西市(安定区,岷县,渭源县,陇西 ...

庆阳市(西峰区,庆城县,镇原县,合水县,华池县,环县,宁县,正宁县)
镇原县姚氏概况
广州姚钟尧
2021-06-01定稿
好不容易编写了《镇原县姚氏概况》,却是不满意的,实在有好多读不懂。欢迎批评指正。
镇原县姚氏概况
镇原县地处陇东黄士高原,南以泾河为界,东以蒲河为界:东与甘肃宁县、西峰、庆城,南与泾川、陕西长武等地交界。据说镇原县的方言、风俗习惯等方面有一定特殊性,与周边区域相比差异很大。
镇原县地邻北方少数民族居聚区,其北为关中重要军事防御之萧关,也是游牧民族之秋后大掠劫多发地,明代以来套虏犯扰屡发。迄清代同治年间影响尤烈,陕西回民三次攻克镇原县城,知县遇难,乡间堡寨,被攻陷无遗;全县人口由26.9万人剧减,劫后余生仅剩3.5万人,造成十室九空,家谱遗失的惨状。
据调查,1985年县内姚姓人口5506人,2010年为4989人。
镇原县姚氏有一大一小2支系:小者是镇原县新集乡王寨村姚氏,大者是同祖同支的镇原县姚家川、姚家河和姚家塬姚氏。此前曾以为后者是唯一的镇原姚氏。
一、镇原县新集乡王寨村姚氏【姚治平】
始迁祖姚文登,生于清咸丰年,祖籍四川成都岳池县黄统汫,清光绪十三年行医到镇原,落居镇原县新集乡王寨村(古称“甘肃省庆阳府安化县邑西乡蒲川里七甲王寨西流原”)。这一支今60余丁。
姚文登有二子:姚先安,姚先定。姚先安有二子:姚昶山,姚昶海。
自三世昶字辈分五房:姚昶山,姚昶海,姚昶荣,姚昶华,姚昶富。
在四川岳池是七字派"再正通光昌胜秀"。到镇原后新定了字辈10字,自一世起用是:“文先昶志永 荣辉万世亨”。
Y陇012[甘肃镇原] 镇原县新集王寨姚门家谱  1963年癸卯岁端月,“姐夫昶山未读书咏经丐余陈修家牒”,余即是“甘肃省 陇东自治协进支会会员 镇原县立国语学校毕业 愚姻弟李良弼”纂编并撰序,“甘肃省 任华池县第三中学校长 庆阳县立师范速成毕业 外甥石生福”毛笔手书。
用每一代人的神主牌位表示世系录,一世文字辈到四世志字辈的神主牌;实际是到五世永字辈,因为志字辈的神主牌上署“孝男永正 永流叩祀”。
【尧曰:始迁祖姚文登应是是三公之一的[明]良珊公的后裔,因为姚文登在四川岳池县是用良珊公裔姚氏的七字派“再正通光昌胜秀”。】
二、镇原县姚氏最大支系【姚网版主镇原姚家河姚杰,永字辈。】
镇原姚氏大支系是指镇原县平泉镇姚家川姚氏、新集镇姚家河姚氏和孟坝镇姚家塬姚氏及其衍支。这是镇原县最早最大的姚氏,因此也称之“镇原姚氏”。
传说先祖2人是同母异父兄弟,于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相携移民到镇原。按大明移民规定,不许兄弟同住一地。因此一人保留姚姓,始住洪河川[今镇原县平泉镇姚家川(应该确切,因本地有“二年张”)];一人改姓安,住姚家川附近,始有“安大庄”之名。二人本是血亲,所以镇原县姚、安两姓人是本家,直到1980年代之前,两姓还不通婚,近年来才有人冲破这一藩篱。
姚姓人从始居地姚家川,分一支至其40公里处北塬姚家塬(今镇原县孟坝镇王湾村姚家塬),另一支至以北50公里处姚家河(今镇原县新集镇姚家河)。或说姚氏分四房,老茔在姚家川(今平泉镇姚川小学院址),后各支派迁居县域及邻县各处,聚居区为姚家川,姚家河、姚家塬(明初迁出),至民国初年,阖族还坚守每年清明节回老户姚家川老坟烧纸祭祖的传统。
字辈    镇原大支系姚氏虽是是同祖同支,可是字辈却不统一,只是罗列各支派的可考的派字于下。特别说明,这里各支派各村的“一世”,不具可比性和关联性,因为不知以谁为一世。用姚杰的说法是:“若以明洪武年移民时迁始祖为一世。世系至今盖29代人。由于各支谱编修考证祖源有远近之分,所以暂始祖(一世祖)不同。”
姚川:克万周禄(维)生廷(志)世(学,国)启(一世至八世)。
姚塬:福发(文,金)国(廷)吉善(桂,维)义(儒,娃)兆(丰,奉,奎,魁,述)广(鸿,世)(二世至九世)。
姚河:继万周有文成(天)望启(兆)永正(一世至十世)。
环县合道支,上世纪三十年代从镇原新城乡迁出:吉禄(生)述(平)明(成)轩(元)(四世至八世)
环县姚前滩支,于清同治元年由姚塬迁出,可考用字:全长登振志元(怡)(三世至八世)。
姚杰、姚治禄和姚志锋正组织编纂《镇原姚氏族谱》,尚未完成,新字派也尚未拟定。
不知“镇原姚氏”何时创谱,只知最早的老谱是清乾隆二年,老谱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毁了。姚杰说:“镇原姚氏新支谱现有近二十部,大都在我处收集到了。新旧谱之间有数十年空白,信息没有流传下来,源流断档大,考证困难,且姚家川老户与姚家河和姚家塬两分支居住地有近百里之遥,名讳用字差异越来越大。”
【尧曰:要读懂“镇原姚氏”不容易,要读懂“镇原姚氏”的新支谱不容易,要读懂“镇原姚氏”的三房头(或四房头)和新三房头也不容易,要读懂 “镇原姚氏”各支系的字辈也不容易,要读懂 “镇原姚氏”的祖源也不容易。不容易归不容易,下文列出有联系人有谱的“镇原姚氏”几分支,有助于理解“不容易”和读懂“镇原姚氏”。】
●镇原县平泉镇姚家川姚氏【姚治禄】
镇原县平泉镇姚家川是镇原姚氏的发祥地,被称为“老户”
始迁祖自明洪武年迁居镇原姚家川已有600余年,后裔还分布于镇原县新集镇姚河、镇原县孟坝镇姚塬、环县姚前滩、环县合道。今人口愈万;至民国初年,阖族(包括姚家河和姚塬姚氏)还坚守每年清明节回平泉姚家川老坟烧纸祭祖的传统。
Y陇013[甘肃镇原]镇原县姚家川姚氏族谱  2016年11月29日,以处级退休干部姚治禄先生为首成立了《重修镇原姚氏族谱》编委会,联系人:姚志峰(镇原博物馆),13321232992,0934-7122523;姚杰,13993485821。镇原姚氏宗亲网群, qq号365011842。镇原姚氏文化研究会(重修镇原姚氏族谱组委会)群,微信号17709342915
族谱编委会表示:“先修族谱,次树墓碑,再量力修祠,力争两年内实现我族鸿愿。” 镇原姚氏族谱还在编纂中(2021-05-20)
●镇原县新集镇姚家河姚氏【姚网版主姚杰】
始落居平泉洪河之北滨而得名姚家川的姚氏,估计不过三代人,便有一分支移居蒲河,是为姚家河姚氏;另一分支移居孟坝塬之东,是为姚家塬姚氏;三者奠定了镇原姚氏之基,进而散居镇原、环县、庆阳县等地,并外迁其它地域。
镇原姚氏现已在籍可稽者,聚居镇原姚家川、姚家河、姚家塬者数以万计,散居方山、三岔及新集者当有数千人之众,暨环县、武威、新疆等处定居者概愈千人。
姚家河本有家祠、家谱,俱毁于清同治末年回民之乱;人口也由乱前三百多减至仅有11人;其后四十余年,社会创伤都没有完全医治。
姚河现在知名的唯一一世祖名叫继勤(为书法家姚天佑支),我们断定用字为继。接下来知有名讳的先祖是姚万选。万选公之子当为“周#”,其孙曰“有鹏”,曾孙“文斗、文礼”等5人。
姚杰说:“我的高祖是姚文礼,姚文斗是我族高祖,亲如兄弟,亲疏已不能确考,二人合理家计。清同治年间,文斗公的家人几十口人遭回民杀害,全部遇难,并燃麦秸垛焚尸;文斗公兄弟二人外出新疆淘金而躲过一劫。  因为文斗公的曾祖姚万选,是清乾隆五十一年丙午科(公元1786)武举,后充堡总,赐五品衔”(《镇原县志》载)。家境殷实,曾为亲人墓前置石案,香炉等祭祀设施。万选公墓于1974年修渠时遭毁,官衣顶戴如新,补服强度如初,有四方墓志,可惜其文未被记录,后不知所踪。”
字辈:继万周有文成(天)望启(兆)永正(一世至十世)。
Y陇014[甘肃镇原]镇原姚家河姚氏支谱  公元2014年,公推启宝、启平、启升、启琳、启本、姚杰等人成立“姚氏家谱编写组”,姚杰为主编并撰序。暂定高祖姚文斗为姚家河姚氏始祖。“新修姚家河支谱,因周字辈祖名讳失考,有字辈祖名讳存疑,故断姚文斗为始祖,以便修成新谱。”
本以为下文2谱是镇原姚家塬姚氏家谱,而姚杰说是镇原姚家河姚氏长房家谱;
Y陇015[甘肃镇原] 镇原姚河蔺家塬姚氏家谱【姚维桢和姚旺生之族】  公元1962年壬寅岁古正月,五世孙姚维兴经理,五世孙姚维桢纂修,六世孙姚韶华编辑,姚清华校对,姚希华筹备,姚光华、姚荣华、姚治华、姚正华、姚仪华、姚常华、姚富华仝拜订。陇东自治协进会会员席铨撰序,历任庆镇小学校校长李圆丰书。
姚维桢是席铨的堂妹丈,1980左右已作古。姚杰认为:这一支曾在姚家塬居住,现居地为太平镇俭边村,是姚家河大房人。
席铨谱序摘要:余从堂妹丈姚君维桢,吾乡之愿谨人也,今岁新春与其姪中学毕业韶华暨群从子姓等,修订姚氏家谱。  姚氏本贯邑西姚家川,至明代有曰某公者始迁居姚家原。清初君之高祖公以三房苗裔出继姚家河长房。后光绪三十有一年,君祖父例授登仕郎,步贵公始置产于蔺家塬之塘坊庄。自同治兵燹后,旧谱散遗,其始祖之名字坟墓无从征考,故世系断。  自一世生汉公考妣自此以下,凡某公某氏之生卒年月,丘陇山向,详著于谱,历历可考,后世子孙庶不至数典而忘其祖。谱成属铨序其端,余感姚君叔姪能于浇淳散朴,荒经蔑古之余,孜孜焉急于先务,抑亦空谷之足音也。故乐为之序,以答其请,因以勋世之为人子孙者。
Y陇016[甘肃镇原]镇原姚家塬姚氏支谱   公元1984年甲子岁腊月廿九日谱成。族孙姚韶华纂编、书写并撰序。四世姚儒发、姚儒春、姚儒斌、姚儒林、姚儒龙、姚儒文、姚儒芳、姚儒福、姚儒正、姚儒贵参与。
以镇原县姚家川为老户。明清以来,因人口浩繁,迁分孟垻东乡姚家塬及蒲河流域姚家河等地。其分居房头有三。大房分居姚家河。二房分居姚家塬南庄。三房係居姚家塬北庄。今谱一世讳步举,係此庄三房人氏,所生四子,长富家,次成家,三治家,四先家,皆余之族祖也。因成家出嗣三房。老号油房姚公生某志其谱中。三治家嗣于麦子名号某房。因人亲门疏,不得共谱而祀之。由斯而分谱,另立谱牒各奉祭祀。自此而坟墓遗失。代远年长名讳无所稽者盖阙如也。
自富家公而下著录世系。
Y陇017[甘肃镇原]镇原县新集镇唐塬村南洼山姚氏支谱  未知出版时间,第十世姚正旭及其子姚鹤卿纂编。此谱被认为是镇原姚家河二房姚永清支姚氏支谱,是镇原姚氏辈份最低的一支,第十三世即将出生。
Y陇018[甘肃镇原]镇原姚河三房姚氏宗谱   公元1995年古历二月初四谱成。倡修人:四世姚望举、姚望玺、姚望吉。承修人姻亲李廷芝并撰序。
“姚氏有大房二房三房之称。镇原唐家坑的张湾张山、闫湾、枣林山、姚河、老娃山等地百余户近千口人族众,系我三房之苗裔。
曾祖廉发公是清末慈禧太后时人,因吸鸦片而破产,将新集北柳树崾岘慕家庄坷之祖业田产败失。
一世姚亷发。二世姚文才、姚文茂。三世姚忠堂、姚孝堂、姚治堂。
迁居野蒲东之吕家坑、朝洼、郭家山三处。三房三处四世十四户百余人。文兴祖同宗另房,承丁立嗣。
字辈,自一世起是: 廉,文堂望光永,鸿瑞英韬祥。
镇原县孟坝镇王湾村姚家塬姚氏【甘肃庆阳姚有民,有字辈。姚韶华】
姚有民说:庆阳市镇原县孟坝镇王湾村,我那个地方叫姚家塬,有2000多人。我家的族谱是十年前修的。我记得那时候修了好长时间了,修了一个月了。旧的已经好像烧掉了。
下文2谱已排放在前面《镇原县新集镇姚家河姚氏》中,因为姚杰认为是镇原姚家河姚氏长房家谱。
Y陇00*[甘肃镇原]镇原姚河蔺家塬姚氏家谱【姚维桢和姚旺生之族】    公元1962年壬寅岁正月,五世孙姚维兴经理,五世孙姚维桢纂编,其姪中学毕业生姚韶华编辑,姚清华校对,姚希华筹备,姚光华、姚荣华、姚治华、姚正华、姚仪华、姚常华、姚富华参与;陇东自治协进会会员席铨撰序,历任庆镇小学校校长李圆丰手书谱。
五世姚维桢是席铨的堂从妹夫,已于1980左右作古。七世姚旺生和九世姚杰收藏此谱。姚杰是永字辈,属姚家河姚氏二房,认为此谱是镇原姚家河姚氏长房支谱;现居地是镇原县太平镇俭边村。
蔺家塬姚氏,籍贯镇原邑西姚家川,至明代有曰某公者始迁居姚家原。清初,姚维桢君之高祖公以三房苗裔出继姚家河长房;后光绪三十有一年,君祖父例授登仕郎,步贵公始置产于蔺家塬之塘坊庄;自同治年(回民)兵燹后,旧谱散遗,其始祖之名字坟墓无从征考,故世系断。
新修谱断以生汉公为一世。自此以下,凡某公某氏之生卒年月、丘垅山向详著于谱。
席铨谱序摘要:余从堂妹丈姚君维桢,吾乡之愿谨人也,今岁新春与其姪中学毕业韶华暨群从子姓等,修订姚氏家谱。  姚氏本贯邑西姚家川,至明代有曰某公者始迁居姚家原。清初君之高祖公以三房苗裔出继姚家河长房。后光绪三十有一年,君祖父例授登仕郎,步贵公始置产于蔺家塬之塘坊庄。自同治兵燹后,旧谱散遗,其始祖之名字坟墓无从征考,故世系断。  自一世生汉公考妣自此以下,凡某公某氏之生卒年月,丘陇山向,详著于谱,历历可考,后世子孙庶不至数典而忘其祖。谱成属铨序其端,余感姚君叔姪能于浇淳散朴,荒经蔑古之余,孜孜焉急于先务,抑亦空谷之足音也。故乐为之序,以答其请,因以勋世之为人子孙者。
Y陇00*2[甘肃镇原]镇原姚家塬姚氏支谱   公元1984年甲子岁腊月廿九日谱成。族孙姚韶华纂编书写并撰序。四世姚儒发、姚儒春、姚儒斌、姚儒林、姚儒龙、姚儒文、姚儒芳、姚儒福、姚儒正、姚儒贵参与。
以镇原县姚家川为老户。明清以来,因人口浩繁,迁分孟垻东乡姚家塬及蒲河流域姚家河等地。其分居房头有三。大房分居姚家河。二房分居姚家塬南庄。三房係居姚家塬北庄。今谱一世讳步举,係此庄三房人氏,所生四子,长富家,次成家,三治家,四先家,皆余之族祖也。因成家出嗣三房。老号油房姚公生某志其谱中。三治家嗣于麦子名号某房。因人亲门疏,不得共谱而祀之。由斯而分谱,另立谱牒各奉祭祀。自此而坟墓遗失。代远年长名讳无所稽者盖阙如也。
自富家公而下者著录世系。
Y陇019[甘肃镇原] 镇原县新集镇唐塬村南洼山姚永清支之谱
Y陇020[甘肃] 镇原新集镇姚新庄姚氏家谱(2017年版)
Y陇021[甘肃] 镇原姚河支三房枣林山支家谱(1982年版)
镇原县三岔镇赵坡口姚氏【姚生田。姚清秀。】
“赵家坡这支姚姓,历史大约只有二百年时间,不算太长,人数很少。我们赵家坡姚氏的老祖宗,据老人们说在镇原姚家川。后来分出一支迁徙到孟坝姚家塬,再后来又分出一支迁徙到赵家坡。”
“原来是有家谱的,并有完整的老祖宗影(族影,或神帐)。但是,族中的人因为上老坟闹矛盾,把家谱和家影焚毁了;这一事件发生在民国初年。”
第五代裔孙姚生田老人,在无家谱的情况下倡议重修家谱;从历史典籍收集资料,回忆和收集祖辈们的和族中故事,着手撰写出前九个问题;断断续续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拿出初稿,为编写家谱奠定了基础。例如:清同治年间回民暴乱,曾祖父外出逃难远走陕西渭南许家寨(庄),姚氏家谱烧毁过程,清末民初农民破产、土匪丛生绑票抢劫,以及民初如何修董家渠堡子,等等,全靠回忆先祖们平常讲的故事集成。
Y陇022[甘肃镇原] 镇原赵家坡姚姓家谱    2003年成立以第五代姚生满为首、由第六代姚清秀、姚清海、姚清虎、姚杰等组成的修谱小组,经过三年余艰辛努力,2005年已成型。姚生田撰家谱序、家谱修改序和镇原姚氏源流考。
姚生田字苗青,号杏树山人,1929年12月28日生,镇原三岔镇石咀行政村人,第五代裔孙。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亲历了解放西北、华北、西南,进军西藏,抗美援朝及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等重大战役。原广西武警总队副总队长,退休住兰州甘肃省干休所,著有《苗青反思》两部,撰序时已90岁。
【尧曰:主修姚生田提出了镇原姚氏祖源问题,“有几种传说:一种传说是来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第二个传说是来自陕西;第三个比较广泛的传说是镇原姚姓采自灵台县” 并且论述了镇原姚氏先祖来自灵台县。
姚网版主姚杰认为:“姚生田高祖考证不充分,许多记述不够精准。我与他交流过,他承认有误。由于老谱(大概是清乾隆二年修)遗失。居住分散,人丁繁多,导致派字混乱,无法辨序,这也是我辈重修家谱意义所在。”
我也认为姚生田的祖源考证没有多少足以服人的依据。因此,在前文中采用了多数人说的“明洪武年移民 先祖兄弟俩”的说法。必须提一提另一严重祖源说法,正宁县纪村堡姚氏认为镇原姚氏是其衍支,灵台县西屯乡南头村姚玉甫之族也是其衍支。姚杰的响应是:建国初庆阳姚氏曾论祖几次,有许多人熟知家史的先辈,没有一致意见。大概十年前,宁县姚生歧调查结果说是“一家子”,大家再没有改口,也没争执,出现了您见到的说法。】
镇原县屯字镇姚氏【族谱主修之一姚志敏,六十五六岁。】
此分支现世人口约70多口。族人分别居住于屯字镇阳宁村、屯字镇屯子村和上肖镇姜曹村朱咀小村。
五世祖姚生利兄弟于民国二十三年前后,迁居上肖乡义封村、朱咀村,屯字镇阳阴村(万冢)(今阳宁村)、肖咀村等地落业,人散各地却是一支。
屯字镇姚氏于上世纪大约50年代修过谱,是从老谱中分修支谱,“即按房头拆谱”,含有老谱的内容。乾隆年老谱上世纪六十年代遗失了。1985年姚志敏抄录后,谱也找不到了,只留下抄稿片段记录。上世纪50年代应该他们原先保留的家影文革被毁,后因逢年过节拜祭先祖才重修家谱。此次按家影修,尊奉太公克顺为一世袓【姚杰后来找到资料,认为其上还有8世,于三年前另整理了姚志敏分支世系,产生了姚志敏支世系图。上溯的世系来自流传的部分手抄乾隆五年集资修的老谱,应溯祖源至姚尚春(推算应出生1610年左右),距离始迁祖有九代人。】姚志敏为七世,与姚家川志字辈六世不符。世系录到其子辈(八世)。
五世祖生杰公于1964年发心追修家谱,临终前嘱其孙姚志敏(七世)在适当时候完成修谱。故姚正兴、姚正福和姚志敏等于1987丁卯岁清明节追修支谱一册,是嘱托外姓人李生芳等陈修家谱。
Y陇023[甘肃镇原]镇原屯字镇姚氏家谱    公元1987年古三月,姚正兴、姚正福和姚志敏等主修【姚正兴、姚正福、姚正华、姚正睛、姚治民、姚军发率姚志林、姚志敬、姚朱江、姚志桐、姚等第 等沐手敬立】,主编李生芳撰序,夏林儒敬阅,李馥斋敬书。李生芳,甘肃省立泾川中学毕业士。夏林儒,镇原县中学毕业士 侍戚生。李馥斋,甘肃省立泾川中学毕业士。【姚杰认为:他们先修家影,后修家谱。修谱人以家影世系为底本编修,没有采用老谱世系,导致老谱大量信息没有传下来。】
三、镇原姚氏杂谈
在编写《镇原姚氏概况》过程中与姚网版主姚杰有密切的微信联系和交谈,在《概况》完成之后他又传送了[甘肃镇原]3本族谱:镇原县新集镇唐塬村南洼山姚永清支之谱,Y陇020[甘肃] 镇原新集镇姚新庄姚氏家谱(2017年版),Y陇021[甘肃] 镇原姚河支三房枣林山支家谱(1982年版)。
因此,添加了此节。
●镇原县平泉镇文洼村姚氏【姚林会】
我得悉主流媒体报道:村民姚林会,由贫困户变为养猪专业大户,变成“姚百万”。姚杰确认:文洼村与姚家川村同在平泉镇,两者是邻近村。是后者的衍派,有姚姓人70户,300多囗人。
●镇原姚氏分房和姚家河姚氏分房
镇原姚氏为明洪武年移民。据保留下的他姓早期家谱记载,移民时间为洪武二年。姚氏祖坟在姚家川。姚和安2姓为血亲,先祖分别是铁匠和皮匠。
镇原县姚氏的发祥地是今平泉镇姚家川。经过二三代人,有分别移居蒲河流域的今新集镇姚家河和孟坝镇姚家塬的2支。再后来,这3地姚氏又各有迁居本县和外地的。各分支都说到镇原姚氏有三房头。
姚杰认为:
姚河支应当属镇原姚氏之大房,姚河支内部又分3房。
镇原姚氏新支谱现有近二十部。老谱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毁。家影民国初年被仓促抢埋于姚家河老茔月亮岘子。
姚家塬现同时也为先祖在五十亩塬塬修建衣冠冢。以后姚家河支与姚家塬支家人再不回姚川老户拜祭迁始祖了。
从姚家河出土了明嘉靖初年姚奉刚坟墓。与姚家河月亮岘子老坟(从姚川迁居姚河的第一世祖)相比,姚奉刚属无名小辈,没有人知晓他。嘉靖初距洪武年大约120年。可推知姚河支大概从镇原姚氏始祖后一两代就迁出。
姚家塬支迁出时间,大概与姚河支同步。姚河支分三房,世传其中一房先祖外任,病危,一路抬回。上轿前就嘱托人,一旦卒于途中,把他埋在姚家塬为愿。当夜行至姚家塬时,轿上铁链断了。他回问路,人说到姚家塬了。他说那就到家了,不用走了。死后就地埋在姚家塬北庄。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每年清明节多由姚家塬代烧纸。这也是姚塬迁出的一个时间证据。
Y陇00*[甘肃镇原] 镇原县新集镇唐塬村南洼山姚永清支之谱   此谱是镇原姚河二房姚氏支谱  第十世姚正旭及其子姚鹤卿纂编。未知出版时间。姚杰说:
“教授,这是姚河支二房支谱,图片我试着上传到姚网几次,没有成功。最后上传到你的微信里了。新集镇唐塬村南洼山姚永清支是姚河二房,是镇原姚氏辈份最低的一支,第十三世即将出生。由是可以判断姚河支应当属镇原姚氏之大房。姚河支的长房现居地为太平镇蔺家塬,是姚维桢支。
Y陇020[甘肃] 镇原新集镇姚新庄姚氏家谱  2017年开始编写,2020年谱成。编辑(主编)姚永新,委员:姚永仓,姚正乾,等等。修谱基础:
1998年分房谱,2017年资料表。谱含:世系图,世系行实(却不标世序),为族谱捐款名单。提及1962年谱
姚杰说:“此谱是镇原县新集镇姚新庄三房分谱。姚文宫是姚河三房新集镇新庄村这支可考一世祖。听说老谱(上世纪50年代左右)被埋。2017年重修。姚文宫属五世,姚永新与我同属九世。”
Y陇021[甘肃] 镇原姚河支三房枣林山支家谱  1982年,姚望财和姚望玉纂编,省立师资培训班新集中学校长###撰序。
镇原有族影入土风俗
族影,或称神帐,或称堂谱等。从姚杰处听说了甘肃省镇原县有族影入土的风俗:通常满五代后,随第一位卒人埋葬入土。
姚杰说老族影原在姚家川,后被姚家河趁机抢来。因此,姚家川和姚家塬姚氏宗亲在清明节时,便得到姚家河祭拜先祖。——我认为此举倒是姚家河支是镇原姚氏长房的一个旁证。
姚杰说镇原庄姚氏祠堂
陇东祠堂多为窑洞式。祠堂在北方的建设规模有限。
镇原新集镇姚家河姚氏祠堂在清同治年间被毁,现在遗迹尚在。窑洞坍塌只剩不足一丈洞,人站淤泥面可以摸窑拱顶。壁画依稀可见,两壁壁画内容是田家弟兄哭紫荆、姜氏兄弟共被故事。顶画为平(瓶)升三级、五福(蝙蝠)临门。传说先祖木牌位被回民烧了。因为陕西回民长驻董志塬,食物和柴禾等物资匮乏,几度力争突破左宗棠率部的拦截,欲返回陕西而不能,总靠民间劫掠而获,破坏面广量大。回民过境犹日寇之扫荡,十室九空。
姚家川和姚家塬的家祠我还不能确定,如有,与姚家河家祠同样遭遇。
北方人修庙观热情似乎浓于修祠堂。从实用性和作用来看,有寺庙就可以定期举办香火庙会,进行物资交流,有社会性。而家祠的功用远不及寺庙,所以寺庙较多,祠堂则居其下。
“三有”姚氏,时下在镇原只有两有:有派字,有家谱;却无祠堂。我们在修总谱,另有一项就是树一世祖碑。
关于正在编纂的《镇原姚氏族谱》
镇原姚氏历史,新旧谱之间有数十年空白。但清同治年以后基本清楚。再早资料,部分源于地方志,部分源于出土遗存,部分属口耳相传。
镇原姚氏族谱将把各支谱的世系全部录入,老谱序也是录入的内容。
镇原姚氏可考一世用字为克字。
姚塬一世祖派字无法考证。
可能有部分镇原姚于请雍正二年移民酒泉,还未外调。
迁播外乡的镇原姚氏在邻县或外地很多地方,未完全统计结果。
关于庆阳姚氏
您想知道的庆阳市内姚氏分布及源流,我们曾做过调查。庆阳市内其它县姚氏有两支:一支为明朝移民姚邦建,一支为灵台县移民;详见《中国姚氏祠堂》相关处记述(路明《中国姚氏祠堂》P162:庆阳市正宁县宫河镇纪村姚氏宗祠)。
合水县肖咀姚家沟圈、庙华姚氏【姚生奇】(参见:正宁县宫河镇纪村姚氏)
合水县肖咀姚家沟圈、庙华姚氏是正宁县宫河镇纪村堡姚氏的衍派。
Y陇024[甘肃合水]合水县肖咀姚家沟圈、庙华姚氏宗谱》 2011年,姚玉贵、姚明虎、姚秉长、姚怀贤、姚生轩、姚生纲主持修谱,姚生奇主笔重修。【尧曰:未读到谱】
环县姚氏【姚振健。姚少文】(见:镇原县姚氏概况)
据姚网版主 镇原县姚家河姚杰介绍,镇原县姚氏大支系有迁移到环县的衍支:
环县车道姚家前滩支,于清同治元年由镇原县姚塬迁出。可考用字:全长登振志元(怡)(三世至八世)。
环县合道支,上世纪三十年代从镇原县新城乡迁出。字辈是:吉禄(生)述(平)明(成)轩(元)(四世至八世)
Y陇025[甘肃环县]环县车道姚家前滩姚氏家谱    公元2010年,姚振健等续修。
Y陇026[甘肃环县]环县木钵姚氏家谱    公元2010年,姚少文等续修。
宁县九龙川姚氏【主编姚世有】(参见:正宁县宫河镇纪村姚氏)
始祖姚邦建。始迁祖姚协华是第十二代孙,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迁宁县九龙川姚家村。
第一代姚邦建,生于明代正德四年(公元1509)。配柳氏,生长子允守(字俊秀);配程氏,生次子允中。
第二代,允守、允中。
第三代~第十二代,均在真宁县(今正宁县)纪村老户,资料遗失。
姚邦建的高祖父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从山西蒲州府永济县(今永济市)西迁陕西布政使司红崖子河畔(今陕西省彬县西坡乡境内),洪武八年北迁陕西布政使司庆阳府宁州纪存堡至今。
字辈,自十三世起是:禄登清辑明,华宏(世)永庆,忠孝贤良慈,仁义礼智信,修齐平德强,荣兴和盛。——2008年已繁衍到22代忠字辈。
清代办有宁县九龙川姚氏文武学院。历代人才辈出,见于府州县志和国省志近百人。第18代姚继成(姚世有的四叔)被周恩来总理任命为甘肃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Y陇027[甘肃宁县]宁县九龙川姚氏家谱    公元1989年11月,第18代姚锁财、姚建华、姚登诠、第20代姚官升主持修续,第19代姚世友主笔纂编。正宁县纪村姚氏第19代姚自昌作序。姚自昌是庆阳市文联副主席、正宁县西坡乡五畔南头大柳树村人。族人 姚网会员“醉卧沙场”,二十世庆字辈,收藏族谱。【尧曰:未读到谱】
Y陇028[甘肃宁县]宁县九龙川姚家纪事    公元2015年,正宁县纪村堡姚氏第18代姚登诠撰。【尧曰:未读到谱】
宁县石鼓姚氏【姚禄印、姚世甲。】(参见:正宁县宫河镇纪村姚氏)
始祖姚邦建,于明洪武三年从山西洪洞县迁陕西省彬县红崖河,住5年;洪武八年迁甘肃真宁县纪村堡。清同治七年姚辑律迁高寺村,光绪三年再迁石鼓村。
Y陇029[甘肃宁县]宁县石鼓姚氏家谱    公元1984年甲子岁正月,第18代姚禄印、第19代姚世甲主持续修,第19代姚世友主笔纂编。第18代姚继承作序。
宁县金村庙窦家梁姚氏【姚兴文】(参见:正宁县宫河镇纪村姚氏)
宁县金村庙窦家梁姚氏与宁县九龙川姚氏一样,同是正宁县宫河镇纪村堡姚氏的衍派,但两者又是什么具体的世系关系?
Y陇030[甘肃宁县]宁县金村庙窦家梁姚氏家谱    公元1989年,纪村堡姚氏第18代姚兴文主持续修。【尧曰:未读到谱】
正宁县宫河镇纪村姚氏【姚生奇。姚牛(姚树美)。姚世有】
古宁州纪存堡,即是今正宁县宫河镇纪村:2012年被命名为2个行政村:南堡子村,北堡子村。2014年,南堡子村有8个村民小组(生产队),姚氏348户,1670口人;北堡子村有6个村民小组,姚氏320户,1240口人。
先祖姚邦建(新立一世祖)。其高祖父于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从山西蒲州府永济县西迁到陕西布政使司红崖子河畔(今陕西彬县西坡乡境内),洪武八年北迁到陕西布政使司庆阳府宁州纪存堡。至今640年,已繁衍24世,人口2910人,属正宁县大户望族。后裔历代又散迁到甘肃正宁、宁县、合水、庆城、华池、环县、西峰等地,以及陕西旬邑、淳化、泾阳县,约3万人囗。
各地各分支的字辈不一。宁县九龙川姚氏字辈(姚世有分支)的字辈,可见:《宁县九龙川姚氏》
村中姚氏家庙YC陇Y02,位于纪村堡东南,始建于明天启六年三月。昔时每逢祭祀之期,族人聚集此地祭祖。1966年文革“破四旧运动”中被拆毁,改建为正宁县纪村初级中学。今有纪村姚锦文绘制的纪村明清时代姚氏家庙记忆图。2008年成立纪村姚氏家庙重建委员会,2013年由纪村姚发发(正宁县金泰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等族人及分迁各地姚氏捐款重建,耗资25万元,姚发发斥资12.5万元。
2013年祠堂一期工程初具规模,建成正殿3间,东西厢房各2间,临时庙门一座,碑5通;其中一碑是明天启六年的誥敕——覃恩嘉誉翼城县丞姚俊秀之父姚邦建,赐仕佐郎鸿胪寺序班。
纪村姚氏家庙不仅是正宁县纪村堡标志性建筑,而且是正宁县、庆阳市和平凉市两地区唯一的姚氏祠堂,成为分迁各地姚氏子孙向往的地方。姚氏家庙已入《中国姚氏祠堂集》P162~163,撰稿人姚生奇、姚世有。
族人,历代人才辈出,例如:姚继成,1961年被总理周恩来任命为甘肃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姚克敏任西北师大党委书记;姚文仓任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见于国家省市或府州县志的有百余人。
自明洪武三年至公元2015年,多次修建家庙、修续家谱、家影。今尚存有以下5家谱:
Y陇031[甘肃正宁]真宁纪村姚氏宗庙家谱
Y陇032[甘肃正宁]正宁县纪村堡北堡子、西沟圈姚氏家谱
Y陇033[甘肃正宁]正宁县纪村堡西园子姚氏家谱
Y陇034[甘肃正宁]正宁县纪村堡北庄姚氏家谱
Y陇035[甘肃正宁]正宁县宫河镇纪村姚族八顷分支家谱
Y陇036[甘肃正宁]《正宁五畔南头大柳树姚家纪事》,公元2014年11月,纪村堡姚氏第19代姚自昌撰。
Y陇037[甘肃正宁]《正宁上南姚氏家谱》,公元2015年,纪村堡姚氏第21代姚晓峰主笔修续。
【尧曰:均未读过】
Y陇033[甘肃正宁]正宁县纪村堡西园子姚氏家谱    该谱先由姚世杰执笔修编。他去世后,又选姚世贤、姚正存、姚扣印、姚选印、姚正海、姚牛等人于2001年组成班子,由姚世俊执笔,姚树美(姚牛)总负责续编。时间跨度,上限是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下限是2001年8月;覆盖第十五代到第二十代。主要记载了姚姓的由来、演变、分布、郡望、堂号、堂联、宗祠、家庙、家祭、家训、家规、迁徙、遗志、轶事、先贤诗文等。由文字、绘画、表格三部分组成,约3.2万字。2003年底内部出版。姚氏族人保存。
武威市(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天祝藏族自治县)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楼主| 发表于 2021-7-3 23:01: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21-7-4 08:47 编辑
pszyyao 发表于 2021-7-3 22:55
庆阳市(西峰区,庆城县,镇原县,合水县,华池县,环县,宁县,正宁县)镇原县姚氏概况广州姚钟尧2021-0 ...
陇南市(成县,礼县,康县,武都区,文县,两当县,徽县,宕昌县,西和县)  空白


武威市(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天祝藏族自治县)
武威姚氏点况
       武威应有有很多姚姓,但我所知甚少。
       姚网会员甘肃武威姚虎,在姚网寻根说:我现居武威市凉州区东河乡。
      姚网会员姚占伟说:这位姚虎,不知道你现居武威什么地方。武威有很多姚姓,我们凉州区永昌镇有一支、凉州区五和乡有一支。金昌市永昌县有一支。好像张掖也有。姚占伟,出生地武威,书法家,手机13919891719。
武威市凉州区永昌镇姚氏【书法家姚占伟】
       我知道的只有永昌镇马珣村我家和张兴村的姚家(不知道来自何处),人口也就五六十口。
       我们这一脉,据说来自凉州区丰乐镇五和乡。根据我家的祖坟推断,是我们曾祖父辈迁移到永昌镇马珣村的。爷爷、父亲和我本人的辈字,分别是“万生占”,后面就各自为政了。
      邻近的(武威市)古浪县有一支姚。我和他们聊过,可能和我们是一脉,也是来自凉州区丰乐镇五和乡。据说五和这一支姚来自山西。
      邻近的永昌县、景泰县(过去属武威市)也有一支姚,他们都是几户人家,来源不详。
     【尧曰:姚网会员“yaohonghao”姚宏浩, 80后,武威市凉州区人,手机号18193579580,微信号y18793521789。我爷爷辈是姚万,其他不清楚。姚宏浩与姚占伟是同辈本家。    据姚占伟的介绍,肯定有武威市凉州区丰乐镇五和乡姚氏和武威市古浪县姚氏;可惜不知这两支姚氏情况】
民勤县蔡旗乡姚家庄和金家庄村姚氏【姚精昀】
       我是新疆乌鲁木齐的姚精昀,是精字辈。目前从事苗木种植行业。上三代籍贯甘肃民勤,再往前就不知道了。听老辈人说,也是从山西洪洞县迁徙的(姚多林伯,13565811132)。
        近十代字辈是:善多精发华,天下文可开。
     【尧曰:世姚会网会员“甘-敦煌-姚忠文(3300726)”说是“武威市民勤县姚忠文”,持有什么谱。】
古浪县姚氏【姚磊】
      姚网会员“yaoei1009”姚磊,1989年1月9日出生,现居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2013年3月18日在姚网发帖寻根后,迄今再也没露面。
300年前祖籍在山西甄城,感兴趣的请加我。
     【尧曰:古浪县姚氏(姚磊之族),是前面武威凉州区姚占伟所指的古浪县姚氏?】
张掖市(甘州区,民乐县,山丹县,临泽县,高台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张掖姚氏情况点滴
       张掖,古称甘州,是甘肃省辖地级市。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商贾重镇和咽喉要道,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命名张掖,甘州即甘肃省名“甘”字由来地。
      截至2019年末,张掖市辖1个区、5个县(甘州区,民乐县,山丹县,临泽县,高台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有汉、裕固、藏、蒙、回等38个民族,其中分布于祁连山区的裕固族是全国独有的少数民族。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张掖市常住人口为1131016人。
张掖市内有大佛寺、木塔寺、土塔寺、西来寺、马蹄寺、镇远楼、山西会馆、民勤会馆、黑水国遗址等名胜古迹。
张掖市大佛寺姚氏尼姑本觉法师
       而今大佛寺藏经殿外树立了一座汉白玉莲座姚氏尼姑(本觉法师)雕像,莲花基座上镌刻着《姚氏尼姑简介》。
姚氏尼姑,1901年出生在甘州(今张掖)一贫农家庭,史料上没有记载她的名字,只知姓姚,家中排行老三。1918年姚氏嫁给梁姓丈夫,婚后,夫妻恩爱,孝敬公婆,操持家务。然而不久,丈夫却因病无法医治故去。丈夫死后,她为夫守节,誓不改嫁。年仅18岁的姚氏手持名念佛。
   1946年,45岁的姚氏在永昌一家寺院削发为尼,法号本觉。1952年,五十二岁的本觉受命到甘州大佛寺看护佛经,住在藏经殿旁边土塔以北的一个土木结构的小屋内。1975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夜,姚氏尼姑因小屋失火在火中圆寂,时年74岁,骨灰葬于马蹄寺。
       为什么要为姚氏尼姑本觉法师塑像?
       大佛寺里有座卧佛,建于西夏时期,是亚洲最大室内卧佛,佛像的一根中指上就能躺下一个人。大佛寺今还有《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等经籍共1621部、636函、5795卷,至今完好无损。这是继1900年敦煌莫高窟发现藏经洞之后,我国目前发现数量最多、最完整的佛教文献;完全有赖于姚氏尼姑守寺护经。她保护的这批佛经,震惊了佛教界,是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
       1941年,西北大军阀马步芳部欲进驻大佛寺。为护佛经免遭损坏,国民党张掖县书记张声威与大佛寺住持妙显,把存放《北藏》的经橱全部秘密地用土坯砌在藏经殿东的围金柱后面。藏经的秘密,仅有几人知晓,并由寺中住持一任任传给最亲信的弟子。
       姚氏尼姑自受命守护佛经,自甘孤苦,雨更雪更,护持不怠。尼姑本觉作为佛经下落的最后知情者,在十年浩劫文化革命时期,默默承受着难以想象的风险和压力,不受红卫兵造反派威逼恫吓和诱惑哄骗,坚守着护经的使命。
     【尧曰:这里大写姚氏尼姑的另一个原因是:旁证张掖有姚姓人有姚族。】
附录    雕像《姚氏尼姑简介》
千年古刹,历经沧桑,寺貌依然。万卷佛经,稀世之宝,旷日弥久,珍藏如初。若言功德之臣,当推僧尼本觉。本觉者,俗姓姚,1901年初生于甘州,1975年初火化圆寂,骨灰葬于马蹄寺,年七十有四。
觉尼自少茹素,十八岁持名念佛,四十五岁受具足戒,严习毗尼,净念相继,日夜不旷。因之恩师道心法师托其赴永昌参禅,嘉其勤勉。四年后,法幢寺方丈谛贤委其代守张掖普门寺,其间,纤毫不犯,以至诚感信上师,年届五十二受命看护甘州大佛寺佛经至命终升西。
姚尼自受命守护佛经,自甘孤苦,雨更雪更,护持不怠,使《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等经籍共1621部、636函、5795卷,至今完好无损,其守寺护经之功绩令人颂扬,兹勒石以彰。
民乐县未明地姚氏【“姚网宗亲”】
        祖坟挺大。
        字辈:前面的3排已经不知道名字。知道的字辈是“###万作天兴正”(知道的字辈有:姚万(音)*;姚作(音)*; 姚天*;姚兴*;姚正*。前后的就不知道了。)
      【尧曰:姚网会员姚正杰于2013-12-29简单地发了“张掖民乐县姚正杰报到了”,迄今再也未露面。他是此姚的八世正字辈吗?】
张掖未明地姚氏【QQ715734092,中字辈】
        我是甘肃张掖的,据说祖上从山西大槐树下迁到此地。
        辈排字“大中文怀”。——我是中字辈。以上的不知道,以下也就乱了。有相同排辈的姚姓同仁请同我联系。
酒泉市(肃州区,玉门市,敦煌市,瓜州县,金塔县,阿克塞族哈萨克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酒泉姚氏点况
       酒泉为汉代河西四郡之一,丝绸之路的重镇,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古称肃州,是甘肃省辖地级市,截至2020年11月,辖1个区、2个县级市、4个县(肃州区;玉门市,敦煌市;瓜州县,金塔县,阿克塞族哈萨克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有汉、蒙、哈萨克、回等40多个民族。
       酒泉市境内有敦煌莫高窟、安西锁阳城、酒泉公园、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等旅游景点。
       几乎不晓得酒泉姚氏情况。下述的Y陇038[甘肃敦煌]姚氏宗谱,也没有明确的了解。
敦煌静远堂姚氏【甘肃敦煌姚忠文(3300726)】
       Y陇038[甘肃敦煌]姚氏宗谱    残破谱,手写本。清乾隆三十六年辛卯创谱。封面书“历代世系总谱(下面小字体注)静远堂汇集  (右上角小字体注)清乾隆三十六年辛卯创 世系第一本宗盛祖分派” 版心书姚氏宗谱。乾隆三十六年辛卯六世孙佾生姚虞焕和七世佾生姚虞璋分别撰创谱序。传闻先祖是“陕西杨安府扶#县人”,明末迁居西乡张八沟。甘-敦煌-姚忠文(3300726)可能是持谱人和提供者。
       ——来源:世姚会网,姚波,甘肃敦煌姚氏历代世系总谱静远堂汇集。谱页


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临夏县,卓尼县,康乐县,永靖县,广和县,和政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永靖县盐锅峡镇下铨村姚氏【姚昌文】(闽南姚斌提供)(参见景泰县姚氏)
      永靖县下铨村原称姚家漩。
     “传闻,先祖住兰省窑巷口,继迁县治西之菓园。越历年,至某公又移姚家漩。生子三,长次二公即漩之二始祖也,百龄公即三房之始祖也。”先祖名讳失传,原籍浙江仁和,明代来兰。斯时居于漩者百余家,自漩而迁于平番碾、兰海石湾、河口一带;有居城内,有居城南焉,家山并临洮等处者,不可枚举。
       我们家族的家谱毁于文革,现在的家谱是一九九六年重新谱写的。据家谱记载,姚家漩姚氏先祖自浙江经商来兰州,后裔现分布于甘肃兰州、永靖、临洮等地。我们这一支现居甘肃省永靖县盐锅峡镇下铨村。
      字辈是:信桢铸化国,应登守三佐,大万蕴文建,天开长毓学,积善效忠诚,明德惟立本,克复勤享泰,春发生祥云。(转姚昌文姚网空间)
       Y陇039[甘肃永靖]永靖县姚家漩姚氏族谱  1996年。【未读此谱】
     【尧曰:姚网会员姚昌才(姚网会员“姚诗雨”)说:我是甘肃景泰姚姓,族谱保存完好,始祖为百龄公。据家谱记载,姚家漩姚氏先祖来自浙江仁和县。我这一辈为“天开长(昌)毓学”的长字辈。因此,姚昌才和姚昌文是同一支姚。景泰姚氏在清同治年间与永靖县姚家漩姚氏应有联系。】

(4-完)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21-7-3 23:10:40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21-7-3 23:01
武威市(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天祝藏族自治县)武威姚氏点况武威应有有很多姚姓,但我所知甚少。姚 ...

        广州姚钟尧编写和发表了《甘肃姚氏知见录》http://www.yaogens.cn/porta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6669&fromuid=17165  
       全文A4纸19页(宋体小四), 32000字符。一个省姚氏的知见录,可反映《中国姚氏知见录》全书的特点。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21-7-4 08:32:32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21-7-3 23:10
广州姚钟尧编写和发表了《甘肃姚氏知见录》http://www.yaogens.cn/portal/forum.php?mod=viewthr ...

广州姚钟尧《甘肃姚氏知见录》

甘肃省   全省共14个地级市和单列市

嘉峪关市  空白
陇南市(成县,礼县,康县,武都区,文县,两当县,徽县,宕昌县,西和县)  空白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21-7-4 22:30:44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21-7-3 23:10
广州姚钟尧编写和发表了《甘肃姚氏知见录》http://www.yaogens.cn/portal/forum.php?mod=viewthr ...

与甘肃姚天林交流

甘肃姚天林:@广州姚钟尧号老头子, 教授辛苦!群里有几个陇南的,我把文章转甘肃群让大家补充补充,如何?

广州姚钟尧: @甘肃  姚天林    转。 
       以下2个地级市和单列市是空白:
             嘉峪关市  空白
             陇南市(成县,礼县,康县,武都区,文县,两当县,徽县,宕昌县,西和县)  空白
        以下3个地级市只知点滴情况:
              金昌市(永昌县)
              张掖市(甘州区,民乐县,山丹县,临泽县,高台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酒泉市(肃州区,玉门市,敦煌市,瓜州县,金塔县,阿克塞族哈萨克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5-18 23:1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