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2-7-15 21:20:42
|
只看该作者
“有一个机会,不知你愿不愿意去?”一天晚上,李竹林试探性地问秦怡。, w# J" `& H; U: R/ J
! o. a2 f3 K# i8 Q* h 秦怡瞪大了眼睛,问道:“机会,什么机会?”: a' R3 h- o4 g7 o
: d( B* o" M J! Y
“有人想送你去英国念书!”) |, x2 H/ Q' G9 o& Q' E! |) C
6 i* A# d; ^# Z D5 m9 K8 @2 U “到英国去念书?”秦怡有点不信自己的耳朵。上大学继续深造,她倒是想过,问题是钱呢?至于到英国去留学,她连想都不敢想,谁肯为她花那么多钱?秦怡一脸狐疑。1 _9 U. `" d0 P
/ s2 b1 y7 J& M h3 O1 u& W3 W3 d 李竹林说出了真情:“教育部音乐司的一个人看到过你,他叫我问问你,愿意不愿意去。”$ K* S7 I. b8 U; C5 q. P
9 ]% i* }$ `' A8 e# J F2 j
李竹林这么一说,秦怡想起她和李竹林去教育部取刻蜡版的卷子,一个三十来岁、长得挺神气的男子老是盯着她看,看得她面红耳赤,很不好意思。. @; @2 J& o3 F `) F. C
* {, h8 q& W' B$ r 对有些人来说,能有人资助出国,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但秦怡却没有动心。少女的本能使她怀疑对方的热情和动机。一个素不相识的男人,凭什么肯花钱送她去英国留学?说穿了是看中了她的年轻和美貌。秦怡从没想过拿这些作为条件,去换取自己生存状态的改变。她离开上海是为了抗日,不是为了做富人的太太;她宁愿忍饥挨饿,也不愿这样摆脱困境。4 ]0 j ~- C4 m3 T7 g
: \8 b/ v# b; T3 u' D9 z; M
秦怡婉言谢绝了李竹林的好意,不久,刻蜡版的事跟着吹了。0 }9 d7 i! g! I9 L: N
1 l3 m0 L6 B' D8 X' w 生活虽然艰苦,但精神是愉快的。女青年会住着形形色色的人,有革命者、党派名人和政府公务员,也有教授、学者和新闻记者,还有从豪门家庭中逃出来反抗包办婚姻的小姐。人员杂居,每天都有些新闻,每天都可以交许多朋友。对秦怡来说,女青年会是她了解社会、认识人生的一个窗口,也是她学习、锻炼人际交往的一个舞台。2 x6 f+ d. a- Q% r o9 D
/ G4 N2 H8 z1 T+ n9 n 在这里,秦怡认识了胡子婴女士。当时她与章乃器关系不好,带着两个孩子暂住女青年会。秦怡三天两头到胡子婴住的房间去,胡子婴夸她,小小年纪就自力更生,给了她很大鼓励。# T) r2 C0 U% |5 ^. P" x
+ [4 c! y2 [' D, m
秦怡和一位从香港来的记者相处得也很好。那位记者是广东人,很有学问。秦怡和她聊天,话题涉及时事、政治、抗战和人生哲学。她喜欢谈这些问题,偶尔还会冒出一些新的见解。9 J/ h5 z H8 Z# k3 X
+ a8 c) n {1 k, a 女青年会住着一位交际花,个子高瘦,人长得漂亮,旗袍外面披件披风,潇洒迷人。整个女青年会差不多只有她一个人化妆,化的是浓妆,眼睛上画了蓝眼圈,嘴唇上涂了口红。过于出格的打扮,许多人都在背后议论她,不愿搭理她,一些教会的信徒甚至提出不许她再住在女青年会。由于年龄太小,秦怡不理解交际花的含义,觉得这个人并不讨厌,对她很感兴趣。女交际花知道别人对她有看法,所以一回到女青年会,她就在走廊的拐角处停下,拿出小镜子照照,擦掉蓝眼圈和口红。看到女交际花这么做,秦怡心中滋生出一丝同情。有时女交际花碰到秦怡,和秦怡打招呼,秦怡很和气地给予回应。
9 p* q W; C; d ?/ J
$ Q3 T" \6 f1 B& {' K7 R 一次次碰到困难,一次次得别人的帮助,不知不觉中秦怡养成了对人、对事讲宽容和同情弱者的美德,这一美德贯穿了她的一生。
. S& U6 ?& t2 K# O
' U8 C7 n0 I. z4 q6 u 偶遇名导演
) U* v; p# S( H8 Y* L7 G; c% w
& v( R/ u; E, I. `" L. Z. t 一天晚上吃完晚饭,秦怡跟朱嘉蒂去看中国万岁剧团的新戏《八百壮士》彩排。看完演出,走到场外,朱嘉蒂上卫生间,秦怡在剧场门厅边等候。场内走出两个气度不凡的中年男子,见秦怡站在门厅前,不由自主地朝她看了看,然后从她面前走过,可走过去没多远,两人忽又转身朝她走来。3 I- s- X$ \. d) @. A) F$ U/ F$ B
# q. P7 Y4 q- ?( E& F" B “小姑娘,你在等人吧,在哪里工作?”两人中一位面容瘦削,梳着中分式西装头的男子开口问道。另一位双眼盯着秦怡上下打量。
# b6 l+ b( A4 v/ N$ r4 }; @2 f
. u4 r% ?7 P7 \ z/ z 秦怡见两位中年男子儒雅有礼,不像是坏人,腼腆地说:“我刚到重庆,还没有工作。”. n. t @7 W* B, Q7 s. f9 b* X# b9 l
! B! z( N5 W- j! R) M- G1 X( H “是不是在念书?”
1 F5 z8 S" n1 O4 P8 b3 ]: e: |3 @4 [- J) U
“也没有念书,刚到这里,还不知道怎么办呢。”) ~4 \9 {" G0 V! p' @, N! ]# E, X
8 W7 ?6 I1 M, {( \7 E+ j
梳中分头的男子一听,乘机发出邀请:“那到我们这里来吧!”, C7 {7 Y# F4 y( M4 ?( E% ?. R
( O: A& P- b/ R6 W& g “你们是哪儿呢?”秦怡的脸涨得通红,她正为找工作发愁,现在有人肯提供机会,显得有点激动。' G+ k4 ?, F" R: H$ Z8 F6 P p
4 M) x- C# L2 D% a# j) t
“我们是演戏的,你来演话剧吧。”
2 y. q; `! K5 E4 A6 s+ D' D& A# K% t/ `; [
刚刚冒出的一丝希望,顷刻间破灭了:“当演员……我……做不来的。”秦怡连连摇头。她热爱艺术,学生时代上过台,但她从没想过要当演员。“不会可以学,你会学会的。”梳中分头的男子笑吟吟地鼓励着,和蔼的目光里透出友善的期待。秦怡依然推辞。眼看劝说无效,两位中年男子不再坚持,道别一声转身走了。; _, k: r. p" D7 b: ~
) ^* Z/ d8 l) x' ?1 w
秦怡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次偶然的相会,决定了她今后的一生。“你认识他们?”从卫生间出来,朱嘉蒂看见应云卫和秦怡说话,指着两个远去的背影,惊讶地问秦怡。秦怡摇摇头,说是那两个中年男人主动和她说话,要她参加他们的演出。朱嘉蒂告诉秦怡,他们是大名鼎鼎的导演应云卫和史东山,和她说话的那个叫应云卫,能被他看中,参加他们的演出,不容易。得知和自己说话的两个男人是应云卫和史东山,秦怡也大吃一惊。她虽然不是文艺圈中人,应云卫和史东山的赫赫大名她还是知道的,特别是应云卫,她看到报上刊登电影《桃李劫》的上映广告,他的名字足足有乒乓球那么大。重庆这地方真奇怪,看到大明星和艺术家是这样容易。要是在上海,今天的奇遇,秦怡能和同学们谈上好几天。
+ |2 @% W5 H6 ~
- T0 L* |. b% ~/ D2 Q 生活是现实的,刻蜡版的活没有了,为谋生,秦怡急于找到一份工作。救人之急,朱嘉蒂介绍秦怡和在女青年会俄语夜校上课的许珂认识,并托许珂帮忙。许珂是中国电影制片厂的装置,认识许多人,他认为凭秦怡的形象,完全可以成为一名很好的演员。“我没有演戏的才能,不能当演员,而且普通话也说得不好。”一听又要她当演员,秦怡忙不迭地往后退缩。“普通话不好可以慢慢练,先做见习演员,演演群众角色。”听说大导演应云卫和史东山看中秦怡,许珂尽力劝说,“那就先进合唱团唱唱歌,这总可以吧。”朋友们这样热情,秦怡不好再说什么了。不当演员,在合唱团唱唱歌,她自觉能够胜任。再说,古人不也有滥竽充数一说嘛。& T' g3 E: a: H( w
% T6 P) `* m, l5 I& F7 ~7 z
有了秦怡的默许,许珂立即积极奔走。% A" p, A" `% l# @0 H* v4 Z. e
2 d6 a- c, s! B( t 当时,中国电影制片厂从武汉迁到重庆不久,正在招兵买马,很需要演员。团长郑用之听许珂介绍秦怡外表秀丽动人,应云卫和史东山也从旁推荐,说姑娘气质不错,便同意收下秦怡。5 j8 R4 I! D: U! R& `/ N
7 Y$ r T( F0 j 几天后,许珂通知秦怡,中国电影制片厂同意要她,要她填一张表。他特意补充说,应云卫和史东山先生欢迎她加入中国电影制片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