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39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亲爱的宗亲们,清明节好!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396 天

连续签到: 2893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5 09:21: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4-4-5 12:59 编辑
0 T# K* V, Y6 r/ F1 C' H3 J: }3 h" A! E( f; O
宗亲们,上午好!今天是清明节,祝各位亲爱的宗亲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7 f. f1 g, p( f: q  K$ c# ?+ M& i' f

% A' F: c: ]5 q0 D3 I
& ?' g  Y  i3 S, N0 ?* s3 w) a( ~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先祖、缅怀先人的日子,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一个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等举行各种休闲的春季仪式的节日。2 m2 C0 }* G3 }# E5 v+ k6 h
+ _& G# C. S- _. N: Q2 |- J

; s# D% D  ]. T6 N
5 Z$ E9 r9 `5 Y( |5 r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4396 天

连续签到: 2893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09:41: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4-4-5 11:00 编辑 ( |. F* ^- u, `

  H$ H# M4 R/ }. P: J/ ~, r2 F清明节的由来# t7 t. r6 E, p/ Z# P) G1 [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实在没有东西吃了,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万般无奈之下,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救了重耳一命。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y! o; M2 e/ a: W8 l% i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亲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K/ g' ~% _8 ~+ ]; M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X6 f/ i2 n" u# [2 v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 k, `, I5 r/ t9 \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8 S3 s; |( o9 v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3 `8 E. W5 u2 P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X% L) i# J# c! l7 T* R3 N! M/ X& R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O. X: y0 |: b5 j: i3 [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1 y8 S0 |# d" P8 @, |) ]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右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6 Y2 Y6 a; n# Q. k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 r+ v5 V' o! S! f: e, T" s2 {' n

( m$ W2 G7 x4 H2 u1 R/ T

签到天数: 4396 天

连续签到: 2893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09:53:55 | 只看该作者
姚先登 发表于 2014-4-5 09:41
5 K' |" ?% Y% v! J- [1 \节日由来
" f& w, b( J9 t% V/ x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 ...
! D7 Q# S: Q) E7 e: n
清明节习俗的起源
0 k/ }& w" {) t% v+ W0 o0 U
  b$ c/ j8 ~+ O2 U; j, h$ d; S    清明节有关习俗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 q, d* S+ R" C9 S: d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3 t, K7 p% q% J$ X6 ]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 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n8 Y; Q  @0 c, y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认可,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3 Z2 \2 s0 p& X9 [5 h% G+ p5 j3 ]    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4月5日前后几日,民俗于此期间扫墓。9 X8 E- Z( t6 f( Y2 M
    由于中国广大地区有在清明之日进行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逐渐演变为华人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为冬至之后106天,寒食节的后一天。扫墓活动在节前后可延续十天左右。$ c2 F, m: g4 }& j3 M8 T. h: `
3 g0 k. g2 O5 y' C

签到天数: 4396 天

连续签到: 2893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10:08:46 | 只看该作者
姚先登 发表于 2014-4-5 09:530 H/ c% S2 X# {$ H  D2 S6 D
清明节习俗的起源
& L: @) W; p/ ~2 L3 a
9 R/ l& _! A& S% r    清明节有关习俗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 ...
/ R* C, b# p. k4 C
清明节节日习俗
2 y3 \, N9 I  J/ j8 @
; ]2 |( a7 {+ J" N, i1 x0 O8 M/ P
6 ]/ I- G' A! Y& Z3 z5 a8 u    扫墓祭祖( Q% [! r! u# `! X, n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t+ y+ p! j" y, B% N5 L0 g5 A

$ [6 F2 X3 ~3 h) R8 r

3 u: A1 B# w' ~3 }1 m7 z    踏青
8 T' r+ t1 v* J% t8 V; ?    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2 }- F% Y: \2 l7 f# \) b" V9 L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 h# ?7 M( w1 l. _$ T- z# u- {: }  N6 Q; |
    插柳
1 r6 K9 @# {- y5 D" g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习俗。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过去寒食节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习俗有关。今天看来,随意折取柳枝是对树木的一种损害,是不宜提倡的。8 L& M' v% T3 M# j2 u
清明节插柳植树的风习,据说是纪念发明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并曾"尝百草"的神农氏;另一说是介子推死时所抱的柳树后来复活,晋文公赐名为清明柳,并折柳成圈戴在头上,此习俗后传入民间。虽然有着不同的典故源流,但这些风俗仍不离人们对春回大地的喜悦。. z. M! N" v9 G; D  I  e! A

2 c3 [0 b1 P# V3 w# Z
. l, `5 H0 D0 V2 q8 G+ t
    清明游乐! {7 K7 k. @2 V
    清明节除了上述扫墓祭祖、踏青插柳的习俗之外,还有大量纯属游乐的风习,千百年来,倍受人们的喜爱,如延续至今的牵钩、放风筝和荡秋千等,也还有曾盛行一时,惟今已不复见的射柳和蹴鞠(音:cù jū)。
! T! L5 S2 |  T6 y9 D& e( D4 g    牵钩4 d* r$ X( [, |5 Y
    “牵钩”是古称,其实就是现代的拔河运动。据说春秋时,楚国为了进攻吴国,以牵钩这种运动来增强人民的体质。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绳,两头分为许多小绳,比赛时,以一面大旗为界,一声令下,双方各自用力拉绳,鼓乐齐鸣,双方助威呐喊,热闹非常。
2 u2 n- D1 k8 o* y1 t+ @: Y) P+ s- a$ F$ y) ~! j9 B. C+ |8 a0 u8 D
    放风筝" O  {, U7 p' A2 u2 N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 h! U+ M  O
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8 u- E# z3 P& S/ L* S/ B* X3 n3 H% ]5 H; L4 Y! W: o. Y0 u5 `
    荡秋千
0 a' @8 H7 I; {3 o    据说秋千最早叫“千秋”,相传秋千为春秋时齐桓公从北方民族山戎所传入,汉以后成为清明及其它如端午节、寒食节等节日的民间游戏。秋千最初是用一根绳子,以手抓绳而荡,后发展成于木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而成。
0 K  o( T; d0 q# u6 D+ @0 E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 Y  Q+ c' A9 _6 _6 p/ B
今日的公园和游乐场仍然有秋千,供儿童玩耍。( J, [. T" [, m) K# u: }$ {
  W( Z1 O; y' |; O' P% R
    射柳
  m5 K  x& I% D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3 ^2 e: X! C6 ~; U
0 L# E' l8 R1 w/ a" m9 b! r    蹴鞠
! G& U+ j/ @! t    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户外活动,像踏青、郊游、荡秋千等等,在祭奠追思的感伤之余,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在这些活动中,“蹴鞠”就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活动。蹴鞠,就是现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相传蹴鞠早于商代已有,战国时期流入民间,至汉代更成了军中用以练身习武,并列于兵书。
# _+ A; ]% z- j“蹴鞠”就是用脚踢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情景。杜甫的《清明》诗中写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也说明了当时蹴鞠活动的普及。在讲求“中庸”的传统文化背景下,蹴鞠逐渐由对抗性比赛演变为表演性竞技。到了清代,在史籍上有关蹴鞠活动的记载,就寥寥无几了。
# ^, ]* T' H* Y3 _蹴鞠的发源地山东淄博又兴起蹴鞠热,许多市民参与其中,既锻炼了身体,又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民俗。
9 X4 W% M# o) D* P- I: @5 c: {
8 w  E, \& g- Z4 t    斗鸡$ i+ f" h  V+ I7 h$ _* h& t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1 @& d' F$ T4 j  q9 p# j" y

3 D* Y; k" D5 d, R    蚕花会
3 c# L/ U$ j7 p    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尤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近几年乌镇香市活动中的蚕花会,仅有迎蚕神、踏白船、翘高竿等几个项目,大有潜力可挖。6 s6 v) s8 ^, u
% i  K( u/ ], R; B: F

4 D  f2 c5 L- r5 K. Q

签到天数: 4396 天

连续签到: 2893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10:26:27 | 只看该作者
姚先登 发表于 2014-4-5 10:08# i+ S2 d# [* \/ T9 t) o
清明节节日习俗

# J' o  _. g* P: v' Q) P8 l0 I清明节相关诗词- Q6 B- E; L1 k

( r6 M6 z- t  Q; `" K) u6 k《清明》 (唐)杜牧3 M8 b: r/ `9 D9 B0 G

' K+ R5 A  p& k3 H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8 k' q* }/ ^3 j3 {) o& S4 S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X/ `3 ^% ~8 T9 j3 N8 F$ |
7 `1 ^( v; Q1 t! w  r% x/ L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C8 m, B$ O) v, ~% K; J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 ]' P; U! T5 L, z8 Q, s$ G' q& C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9 o  N: `/ K5 Z1 X; O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y6 y& s1 ?' T$ l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0 X. B  d4 _8 {, b( }/ x% o% W# q& s) {
《寒食》(唐)韩翃
- X4 q+ W9 T  q- [6 {0 u+ h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1 U4 ^. K2 G8 e- @% A4 d* ?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6 K0 l+ X, `) \

$ f7 W4 C; {2 R* N+ N《闾门即事》(唐)张继; g2 Z& n2 Y$ ~+ V* d* M/ B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4 L! \. x' U; b4 p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 t  I3 t( Y; C  O% X6 Z: P7 m: b% v5 i, p
《清明》(宋)王禹
; [5 F; r  |+ l4 W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E' {% _* ?( b% x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7 G& p! v& R! M/ c, E
' v, d1 u$ l$ R3 |% e-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e0 {3 g+ M; D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 u) l& a' w. o  e8 C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O2 o: B: G" ?( Y( J; S
4 K0 {1 p8 K, ~" x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 H9 _* Y9 e9 I0 V# h3 X% U9 j0 y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 L+ t; j: j5 O9 ~) a6 ~3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8 V( Y% Y8 W& p* [9 @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 k: G" F7 ~8 o. n1 T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a" p$ @6 Y3 S, V+ Q

: Z, ~8 z" |$ i2 C《郊行即事》(宋)程颢; `1 j0 A0 M% v( Y9 n& m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9 D/ U- a2 I0 x" ~) E/ `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0 K- z9 ~7 k. Z. O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 R& |4 t7 H$ O! z7 E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 a. @0 ~+ k1 D# W
8 a9 C8 w, y  {( J6 g* k: p, O《清明》 (南宋)高翥
& N7 M! `* ^. U* o( @" l. b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 v9 X+ ^# ~5 V, Q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o- ]2 S: c- Z; o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6 B0 f$ J  V- n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9 c2 l1 s# V6 s
6 s0 m8 }& K6 J《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u/ o6 w1 ^- ?+ U$ {3 s+ R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L4 L% n, c. l' M  K  d; R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 I% J& r; @% b. z  N7 V8 B
, B9 {5 c/ k" b8 T- o# f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W' Y- d. V3 }8 n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c) L0 m: }( S+ n3 r( T
绿野晴天道。, T4 \' i' y0 d( [4 K' ]9 H
马穿杨柳嘶,
6 I: K! k, q, m2 Z人倚秋千笑,
! s' L( P% S( R( ?9 R- f!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 f5 c0 v% j+ D* `( j% d/ Z1 n6 P4 N8 x
《 长安清明言怀》 (唐)顾非熊
2 Z8 T3 a- g, r9 J+ {7 i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0 r0 r7 y! ~8 J, x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雨初晴。; Q3 C* Y# R  ]8 S- t; C1 q
客中下第逢今日,愁里看花厌此生。/ B' B% G- D3 z" g4 |. G
春色来年谁是主,不堪憔悴更无成。' t% k. H4 d% t% {) X0 Z

) G3 U! q- c8 R《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唐)贾岛
3 r( v4 ?. l6 o! V!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 w8 L- s7 q% _7 B0 b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 t6 m# H! }  [* Y* z5 K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K1 u; _; b  \# @8 D5 Q9 n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9 U( k7 {# H' h* C
) j( _  ~& Z7 G- k7 [9 ]$ R1 s《 清明日与友人游玉粒》 (唐)来鹄$ E& [. R7 ?1 r; P/ A2 \. ^' W
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
6 f1 j6 D, d( o6 ^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
, [6 ~+ w" d& T风急岭云飘迥野,雨余田水落方塘。 " @5 ^/ F  }' |* S5 U& K
不堪吟罢东回首,满耳蛙声正夕阳。) E7 j. h% F7 h$ M, |& m, |

; ?7 ], W- G% _0 t5 F: K: }3 \, V2 S《洛阳清明日雨霁》 (唐)李正封
2 m0 n2 r% J- Q晓日清明天,夜来嵩少雨。 ! `- U3 u! x9 y2 ^) A$ a
千门尚烟火,九陌无尘土。
* C! Q" w/ A$ p0 `1 q酒绿河桥春,漏闲宫殿午。 0 c  J$ G8 X4 z$ W. w2 e
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
3 f: Y3 m. o* @$ p# X) Z
6 w; M/ m! X! S

签到天数: 4396 天

连续签到: 2893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10:52:29 | 只看该作者
姚先登 发表于 2014-4-5 10:266 o! w- r, q3 J6 z
清明节相关诗词& v- x4 e% ~: I9 L, N' @
4 c( R# F% b5 G2 h4 I1 |7 v4 M3 o/ V
《清明》 (唐)杜牧
! a6 {" D  f( J3 o
清明节相关禁忌2 D3 n- \+ y* Y/ x
    1、清明祭祀为何说“清明拜山”?
3 i% ?6 ^; |' t$ i7 d7 ]: D    此处的清明拜山指的是扫墓的意思,江南及南方诸多墓园在山上,故称为拜山。, C& P' i; \& B; C9 b
北方通称为扫墓或上坟。含义都是一样的,即祭祀逝者的一种活动。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在中国,祭祖是和孝道绑定在一起的。若是不参加祭祖,就是一个不孝顺的人,一个忘记祖先的人。
1 O, `: O- v) d    2、清明节扫墓有民族之分吗?! x7 O$ @4 _: h/ Q7 {0 z! `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是我国最大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因此我国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也有些民族会在其它日子里进行类似活动。  Q1 D6 I5 B9 M, u# m* T6 ?" g
    3、清明扫墓的通常程序如何?
$ U& H4 A& d% f7 j+ W- @, {+ g    按照习俗,祭扫的顺序是首先要先扫墓,就是将墓园打扫干净。
: k" y) u1 B9 S& A1 `' [其次是祭祀,这一程序很关键,一是寄托哀思,二是与先人相感,因为山有灵而无主,先人有主而无灵,与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灵气。这就是风水。: U+ f. W5 y/ |5 c
扫墓时,人们携带供品、财帛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将财帛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 Y/ ]; ]' e6 E  c/ t
也就是:修正墓地—上香—上供—敬酒—拜祭—放炮-撤供。
8 |+ r  q- {$ E0 L% N* C8 X    4、清明扫墓越早越好吗?
7 |0 x' T7 B/ j0 ~+ z, A8 r    这是不一定的,一般来说早上七点到下午四点前完成扫墓山活动,因为阳气已逐渐消退,阴气逐渐增长,若是时运低的人,很容易会招惹阴灵缠身或骚扰。0 S" M4 D8 o) M8 d
    5、怀孕的妇女能清明节去扫墓吗?# i1 E" d- b7 o) \7 ^7 x
    通常来说怀孕的妇女要避开清明扫墓活动,不仅如此。严格说来,女性来例假,最好也不要参加此类活动,特别是不能在下午三点后参加清明扫墓活动。
$ x3 `) Z( H0 [% j3 X& `+ l    6、清明节可以在家拜祖先吗?1 A; q9 _9 ^+ K+ R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墓地去举行,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不能回乡参加清明拜山活动,那么也可以在家拜祖先。方法是在家里阳台或客厅,朝家乡方向,摆上祭拜用的供品,烧上三支香,鞠躬三次,默念相关词语。然后,再烧财帛。
* P# T6 O7 I& g* b& N    7、清明节悼念逝者买什么花合适?
1 K+ K/ D' @* }3 N    通常是菊花,因为我国古代把菊花当作寄托之花,有思念和怀念的含义。白色菊花是最适合的,也可以搭配一些绿草,如百合,绿叶,康乃馨等,会更漂亮。黄色菊花有长寿菊之称,比较适合看望病人。
% E) u/ x9 G! T" s: i5 f8 {7 m    8、清明节早上为何要看看自己的额头?+ q6 o7 B$ r, b4 ?# H1 o
    扫墓的当日早上,洗漱之前,先照镜看自己的额头,看看有没有乌黑的气色,如有则表示时运较低,尽量当日避开扫墓为宜;若一定要去,可随身佩戴玉器(古玉更好),来作为化解。* U# U, l& @! z' t: l) ^
    9、扫墓之前需禁食吗?
( X) ?4 _) ?8 K    扫墓之前最好禁食:当你动身开始扫墓,就最好不吃食物或食素了,衣着整齐,以表示对先人的礼貌和尊重。& J+ B2 X- O3 i" p8 j( d
    10、扫墓为何需要奉香给山神土地?
( }: K3 P. |* ]" J8 g9 ?! n% @, a    扫墓时,除了将带来的香烛炮、鲜花果品、财帛、酒等物及先人生前喜欢吃的东西(祭祀礼品多寡随意),摆放在墓前外,还要燃点香烛,奉香给看管墓地的山神土地,因为山神土地是墓地的守护神。此后才是恭敬地向先人叩拜上香献花,然后烧化金帛,奠酒(即将酒洒在地上,这代表向先人敬酒),后即可撤供离开。
' p6 U! N2 o) [& y    11、扫墓时为何不得嘻笑怒骂?
, P* j7 h. K4 t  L    因为墓地是阴灵的安居之所,故不可跨过坟墓及供品,大声喧哗、嘻笑怒骂,污言秽语,乱跑乱碰,随处小便,这样做不单只对自己的先人不尊敬,更且对附近的灵体构成滋扰。更不能践踏别家坟墓或对墓穴设计评头品足,会被视之为亵渎,遇到不好的气场,那便惹到一身麻烦回家。( k. f' j2 ^/ `; w  G3 J: e
    12、为何要谨慎在先人墓地照相?; D8 M: C" h) g4 H( i. y
    在中国,祭祖并不只是纪念祖先,而是明显得带着向亡灵敬拜,祈求的意思。谨慎在先人墓地照相,无论是扫墓者自身合影,还是扫墓者与墓地合影。更忌讳照相时将其它坟墓拍进镜头。否则,你的运势很可能下降,各方面失衡。
; X" b  L3 ~! K    13、清明节忌讳探视朋友亲人吗?
- [0 C- F/ w# p* J7 F  D    最好不要清明节当天去探视亲朋好友,隔天去探视为宜,因为清明节是祭奠的特殊时候,此时去探视亲朋好友很说不过去的,或者说不吉利。当然,你也可以请亲朋好友在外面吃饭为宜。4 o+ R; t5 i8 c4 o9 G7 S
    14、选择清明时期结婚好吗?" ?7 F0 o6 ~; C$ F
    同上理,结婚是人生大事,最好避开选择清明节时期结婚。当然,结婚的择日讲究还很多。
" @! u7 X8 }( m4 k3 M    15、清明节可以出去旅游吗?' S% Z$ H4 v' j4 k+ W
    清明节的重要活动就是去踏青,春暖花开的时候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好,无可厚非。但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去别人祭扫比较多的山!不要说不吉利的话,更不能说对亡者不敬的话,晚上活动要谨慎。因此,清明节休假出去旅游不能说是对不起列祖列宗。
5 r; B+ J8 M2 ]* ~' R    16、清明节穿衣配饰有讲究吗?3 d2 q" a2 ~" h* e+ L- ]7 j& e
    如果是去给先人扫墓、拜祭等,则忌穿大红大紫的衣服,应穿上素色的服饰比较合适。但倘若是出去踏青、游玩等,就没有什么禁忌了,特别是女孩子即使打扮得靓丽一些,也是理所当然的。3 n$ X' u' g$ r" Z% Z- o' C  V+ x
    17、清明节拜祭辈分有讲究吗?
5 H1 U; L4 Q3 }9 R    当然需要讲究,拜祭要分先后次序。依次为:父亲、母亲、长男、长女、次男、次女……余此类推。拜祭完毕后,祭品让祖先祝福过,众人可食取祭品。最后当然要注意防火安全,待香烛点完后可离开。
2 F' [- W+ S/ C! v" d    18、清明节拜祭会将阴气带回家吗?% W3 }6 s; i3 _& K0 A7 e
    这种事情不一定会发生,不过当你运势低落时,就有可能遇上这种状况,当然我们可以佩戴一些佛像、护身符。其实只要你做人厚道,同时怀着尊敬先人的心情,对四周的亡者亦予以尊重,应当不会有问题。拜祭回家后,必要时可以进行净身仪式,可除去因时运势较低时,拜祭所招惹回来的气场入宅。
. z6 @8 w( Y% B1 J4 d$ p    19、丈夫去世妻子能去扫墓吗?
5 `# f/ \' B8 s- e    坊间有一说法:丈夫去世前3年,妻子都不能去扫墓。这个是习俗问题,只要尊重当地的习俗即可,如果当地有此习俗,那么,最好回避之,否则日后会带来诸多的心理麻烦。如果当地没有此习俗,则无关此禁忌。; A/ M( B* O& X( \0 w
    20、能陪朋友去扫墓吗?
2 X0 E) @& t% y" ~6 D# _    因为各种原因,许多人可能会碰到是否陪同朋友去扫墓的问题,比如女友陪男友去扫墓,下属陪同上司去扫墓,甚至生意场上陪同客户去扫墓。外人最好不要陪同去扫墓,因为各自的气场是不一样的。如果实在不能避免,那么这需要佩戴避邪吉祥物,如桃木手珠等,否则会犯了禁忌。1 F4 s# ]5 b. M) D0 p
    21、为何清明节前会梦到逝去的先人?
6 Q( j9 s5 ~4 g- U    一些人几乎每年清明节前一段时间总会梦到自己已经逝去的亲人或者朋友,甚至在梦中还跟他说话聊天。其实,这已经很明显地告诉你该去给他们扫墓了。. U1 V7 P! x6 t' b! }) n
    22、为何清明节前忌买鞋?& d" w$ M4 P2 Z
    一些人恰巧是清明节过生日,或者出于其他各种原因,有时难免就在清明节买件衣服买双鞋。岂不知“鞋”与“邪”同音,故而通常不在这个特别的日子买鞋。真有需要也要错开时间购买。你只要留意鞋店为何清明节生意不好就明白了。& Z5 R7 K9 W, I# x# A
    23、老寿星清明节忌过生日吗?5 ^) \; c5 J8 w3 b6 a! _
    如果恰巧是老寿星在清明节过生日,那么禁忌会更多。比如当日不要接受鲜花,同时生日蛋糕自己不可以当天吃。坊间认为,这样老寿星一定会过一个平安吉祥的年,会更加长命百岁。' J% f  {5 N3 R7 [4 M. x

% f% R9 }5 N, w$ B

签到天数: 59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7#
发表于 2014-4-5 15:42:25 | 只看该作者
先登宗亲提供的好资料.让我们长见识了!

签到天数: 4115 天

连续签到: 6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8#
发表于 2014-4-6 10:12:58 | 只看该作者
姚先登 发表于 2014-4-5 10:52/ a9 e$ d2 q' J5 B# @3 d
清明节相关禁忌1 s/ ~% e5 U  n/ S! n; y7 p
    1、清明祭祀为何说“清明拜山”?) K" V2 d: f. t+ v2 ^, V# j
    此处的清明拜山指的是扫墓的意思,江南及南 ...
# R' s3 ^' _# R% @) F* o2 J
好资料!学习了!

签到天数: 4396 天

连续签到: 2893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16:45:33 | 只看该作者
姚小平 发表于 2014-4-6 10:125 H: t2 c2 X/ b# X6 d0 s1 L  C
好资料!学习了!
0 V) j2 @5 d  }8 x  {4 z
谢谢芳老、平老对这个帖子内容的关注!我觉得这些关于清明节的文字资料挺有趣的,就略加整理转发上来了。能引起二老的兴趣,让我很知足。呵呵!
% ?; W/ t. O8 C7 v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10-25 19:1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