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众香国里最壮观 ——记黄山新安画家姚来友 : a R6 W' _8 f Y5 u, E$ S2 |) @ j
7 e( ?; O3 y+ p
黄山新闻网2月10日讯(文/图 张联辉)“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啊!牡丹,众香国里最壮观……”日前,在杭州一次书画迎春会上,黄山青年画家姚来友的牡丹画成为活动中欣赏焦点,所带的力作被换购收藏一空。姚来友收获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艺术价值,更让黄山和名城歙县的享誉度有了新提高。
4 L! W/ H+ V6 o3 W1 F5 {古人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对在2001年下岗的歙县徽墨工艺厂工人姚来友,我确有类似的感受。每隔一两年,总会在他的国画新作中,发现一些新的艺术追求,尤其近几年,他的中国画境界有了大幅度的升华,不禁使我吃惊。
9 F% a6 O! c7 \7 @* {
( y" U& m7 G3 p+ |
: g5 y O* x- h9 K: ?7 f9 H姚来友,皖南歙县人,1957年出生,笔名姚啸,号朴石。工艺美术师。安徽新安画派研究会理事,黄山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代书画家联谊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黄山书画院及北京群众艺术馆特约画师。从师于中国现代著名画家汪观清先生及中国现代著名书法家任政先生,任政先生欣然挥笔为其题写“见笑斋”斋名。他擅画山水、梅兰竹菊等,尤其以牡丹画在当地首屈一指。
, Q7 V! z$ a P) `2 k% H9 f
4 y, c5 W% {7 G) a6 E2 f ) x0 H8 s6 `( @# e* R: Y- s
几十年来,姚来友醉心于牡丹艺术,他的牡丹画,打破了传统同类绘画题材的藩蓠,画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在立意、构局、用笔、用色、用墨上,都有自己独创性的探索。广收博采,融会贯通,综诸家之长,结合个人感悟,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生动、清新向上、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他力求在保持文人画高品位审美价值的同时强化时代气息和个人情感的表现,使脱离世俗的文人画有了更多的生活实感的关照。# X, J8 L4 }2 \# }: ^% [# \
他的画笔墨活泼,泼辣奔放,韵味十足。因此他的画追求一种气势、一种神韵,表达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性和一种积极向上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作品形神兼备,气韵生动,意韵飞扬,生机盎然。充满诗情画意,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他个人心灵的写照。! s. I: j9 c2 Z+ z/ a2 O. X
; W+ [) P9 |# ?5 m7 V6 X
$ V7 b- \; n3 n) G& F `. @2 d& T4 ^# g他笔下的牡丹,用色清丽不俗,于淡雅中显现雍容华贵之神韵;上海一位名家看了姚来友的作品认为:他的牡丹画刚柔相济,豪放粗犷,典雅高丽,具有一种包容天地万物的雍容大度。他笔下的牡丹,在表现牡丹花头和枝叶上,变幽静为动势,借牡丹的‘春兴、枝粗、叶茂、花艳、形美’和展翅盘旋的蜂蝶,寓意我们事业的甜蜜和祖国的繁荣昌盛,还牡丹以风骨和飘逸,体现了花呈人意国色天香的意境。”的确,姚来友的牡丹画,尤其是亲自看到他笔下流出的牡丹,无疑是一种难得的艺术享受。' e. ?/ T5 Z' ^
+ k* k) t; l3 H3 L5 h# v. k, |' f
1 V0 V( V, {; x$ @, Q; H早在1992年,他以朴实清新的笔墨,创作的一幅幅山水花鸟作品,展现在书画界新老朋友面前,赢得书画界同仁的好评,画家汪立信看了姚来友的画展后说:“姚来友的作品,独出新枝,基础扎实,笔墨清新,耐人寻味……”。从此,这个默默无闻的青年工人在县城这个弹丸之地,得到了书画界的关注。
# r+ E: D. f1 Q4 ?/ I
3 e& U2 G* L1 o5 ~ Z1 p4 T) S ' X+ K! O6 I7 K/ V* j- l! c- ]
说起姚来友的艺术道路,并不平坦。他出生在黄山脚下,新安江畔的小山村,记得小时侯,县城来了工作组到村里,居然是两位画家,他们走家窜户一边工作,一边画画。每当空闲他们常常在村边路口写生,这引起了山村孩子的好奇,从那时起,姚来友每当在河边放牛,就模仿画家用树枝在沙滩上涂涂画画。进入中学后,他对书画的爱好,得到了老师的培养。1980年,姚来友进入歙县徽墨工艺厂工作,见识到了历代书画名家的墨宝,坚定了他从事书画艺术的志向。一次出差到上海,从旧书店中购得一套石印的《芥子园画谱》,他如获至宝,每当工作之余,就如饥似渴地临摹,初次尝到了书画艺术的滋味。
2 o# G% x$ @9 n! N4 I9 I( L
$ \0 S4 p( G3 A4 W4 v! H3 n! | T
1 @) k) H. |9 F2 q9 o针对自己从事徽墨工艺技术的特点,姚来友将自己擅长的书画艺术溶入到徽墨工艺设计中,制作了一件件高雅别致的徽墨工艺品,并在全国工艺美术行业中获奖。为此,在1988年,被黄山市工艺美术评审委员会,评定为“工艺美术师”。
: i# C; _7 o q! X: M
; V3 f& G6 N5 o8 e7 z * [8 e2 A; B0 C7 }$ H0 e
歙县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新安画派之乡,历代文人墨客荟萃之地。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全国许多著名书画家来歙县徽墨工艺厂参观,现场挥毫泼墨,留下件件墨宝,这给喜爱书画的姚来友以艺术的启迪。他一边向名家讨教书画技法,并心摹手追,一边吮吸现代书画的精髓,努力把它化为自己的东西,创立面目。
3 R! v% W% v8 v) c
9 |' B) C. J8 j 6 u2 z5 O; ^4 r
2001年,由于徽墨工艺厂工厂改制,他和大多数工人一样下了岗,然而他在书画艺术道路上的追求,并没有因此而止步。为了生活,他自学了书画的装裱技术,在县城开了一家书画装裱店。在为名家书画装裱中,吸收百家之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书画水平。# G. d5 h( f' \1 i5 I& N
/ v- M* ]' z8 H# s2 n4 x; }- Y
: C( e( O& ~& E7 R/ j8 n“师古人,不如师造化。”姚来友深刻懂得古人思想内涵,他常利用工作之余,背着画夹走入大自然,当望着自然界那种原始、宁静、纯洁的美,他激动地挥动画笔。记录大自然的雄姿。9 W3 H' s! ?4 p- i/ u
W0 v8 [1 L, q* |/ M
4 Z9 P$ h- v0 P6 D' ?3 e阿姚来友性情随和,待人热情,装裱技术精湛,许多书画名家多喜欢将自己的作品送往他的店中装裱。他经常参加一些全国性、地区性的书画活动,虚心好学,眼观手摹,心领神会。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创作的《荷香千里》、《葡萄》、《牡丹图》、《江南何处不绿春》等书画作品分别在《歙县文艺》、《黄山日报》、《安徽日报》、《新安晚报》、《中国青年报》、《书画报》等发表20余次。其作品在省、市县级参展30余次,并获奖或被收藏。曾在县市举办个人画展。1992年6月作品《牡丹图》、《红梅》、《牡丹神》等被选送泰国参加东方国际书画展,获得嘉奖。传略辑入《中国民间名人录》、《世界华人书画篆刻家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跨世纪著名书画家大辞典》。不久前,几位新加坡的游客来黄山旅游,在他店中看到他的作品后,大为赞叹,出高价购买收藏。
N. }" r( r0 W) {+ Y/ s1 E
9 C! Q3 M' D; y& O5 X
, _) A! p) U- N }- T, n姚来友有两方印章“心随笔运”、“朴实不华”,这反映了他的艺术追求和艺术格调。面对当前各种美术思想的冲击面前,姚来友坚信自己创作路子的正确性,决心继续捕捉和发现时代、社会、群众的审美理想,通过绘画语言传达出来。他还建立了个人书画网站,将自己的作品展现在互联网上,与大家共同交流书画艺术。前面的路还还很长,我们期待看到他冉冉升华的书画新作诞生。% _# o7 ?5 I5 e" [% h0 N6 x. `
( x: Y1 Y' w+ a5 r* \4 ?
, f! }2 g* s2 a* c3 `) i6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