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04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姚思廉撰:《陈书》姚察列传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8-9 07:39: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8-8-9 07:42 编辑

      [唐]姚思廉,《陈书》 卷二十七 列传第二十一 江总 姚察

      姚察列传


《陈书》简介

     《陈书》是南朝陈的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记载了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被隋文帝灭国首尾三十三年间的史事,由姚察及其子姚思廉两代人撰写的。《陈书》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陈书》中的帝纪六卷,列传三十卷,共三十六卷,无表志。

# C卷二十七 列传第二十一 江总 姚察——即是《江总列传》 和《姚察列传》。

, T 姚察姚思廉父子书撰陈梁双史,却是成于姚思廉。因此,《姚察列传》子为父立传。

     周书有《姚僧垣附姚最列传》,《陈书》有《姚察列传》,《唐书》有《姚思廉列传》: 姚僧垣一家,姚僧垣-姚察/姚最-姚思廉,父子兄弟祖孙三代在正史有列传。

姚察列传
$ O0 d$ f5 I) o8 T

      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也。九世祖信,吴太常卿,有名江左。察幼有至性,事亲以孝闻。六岁,诵书万馀言。弱不好弄,博弈杂戏,初不经心。勤苦厉精,以夜继日。年十二,便能属文。父上开府僧垣,知名梁武代,二宫礼遇优厚,每得供赐,皆回给察兄弟,为游学之资,察并用聚蓄图书,由是闻见日博。年十三,梁简文帝时在东宫,盛修文义,即引于宣猷堂听讲论难,为儒者所称。及简文嗣位,尤加礼接。起家南海王国左常侍,兼司文侍郎。除南郡王行参军,兼尚书驾部郎。


  值梁室丧乱,于金陵随二亲还乡里。时东土兵荒,人饥相食,告籴无处,察家口既多,并采野蔬自给。察每崎岖艰阻,求请供养之资,粮粒恒得相继。又常以己分减推诸弟妹,乃至故旧乏绝者皆相分恤,自甘唯藜藿而已。在乱离之间,笃学不废。

  Z# L7 n1 \" F- D8 y

  元帝于荆州即位,父随朝士例往赴西台,元帝授察原乡令。时邑境萧条,流亡不反,察轻其赋役,劝以耕种,于是户口殷盛,民至今称焉。

. j3 U% D- M# X" x+ }2 `4 m" W

  中书侍郎领著作杜之伟与察深相眷遇,表用察佐著作,仍撰史。永定初,拜始兴王府功曹参军,寻补嘉德殿学士,转中卫、仪同始兴王府记室参军。吏部尚书徐陵时领著作,复引为史佐,及陵让官致仕等表,并请察制焉,陵见叹曰:"吾弗逮也。"太建初,补宣明殿学士,除散骑侍郎、左通直。寻兼通直散骑常侍,报聘于周。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馀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臻谓所亲曰:"名下定无虚士。"著《西聘道里记》,所叙事甚详。

! @5 ?# K, K: L" _) s; L6 z

  使还,补东宫学士。于时济阳江总、吴国顾野王、陆琼、从弟瑜、河南褚玠、北地傅縡等,皆以才学之美,晨夕娱侍。察每言论制述,咸为诸人宗重。储君深加礼异,情越群僚,宫内所须方幅手笔,皆付察立草。又数令共野王递相策问,恒蒙赏激。


  迁尚书祠部侍郎。此曹职司郊庙,昔魏王肃奏祀天地,设宫县之乐,八佾之舞,尔后因循不革。梁武帝以为事人礼缛,事神礼简,古无宫县之文。陈初承用,莫有损益。高宗欲设备乐,付有司立议,以梁武帝为非。时硕学名儒、朝端在位者,咸希上旨,并即注同。察乃博引经籍,独违群议,据梁乐为是,当时惊骇,莫不惭服,仆射徐陵因改同察议。其不顺时随俗,皆此类也。

/ ~4 i$ I- C; k) s

  拜宣惠宜都王中录事参军,带东宫学士。历仁威淮南王、平南建安王二府咨议参军,丁内忧去职。俄起为戎昭将军,知撰梁史事,固辞不免。后主纂业,敕兼东宫通事舍人,将军、知撰史如故。又敕专知优册谥议等文笔。至德元年,除中书侍郎,转太子仆,馀并如故。


  初,梁季沦没,父僧垣入于长安,察蔬食布衣,不听音乐,至是凶问因聘使到江南。时察母韦氏丧制适除,后主以察羸瘠,虑加毁顿,乃密遣中书舍人司马申就宅发哀,仍敕申专加譬抑。尔后又遣申宣旨诫喻曰:"知比哀毁过礼,甚用为忧。卿迥然一身,宗奠是寄,毁而灭性,圣教所不许。宜微自遣割,以存礼制。忧怀既深,故有此及。"


  寻以忠毅将军起兼东宫通事舍人。察志在终丧,频有陈让,并抑而不许。又推表其略曰:"臣私门舋祸,并罹殃罚,偷生晷漏,冀申情礼,而尫疹相仍,苴緌秽质,非复人流,将毕苫壤。岂期朝恩曲覃,被之缨绂,寻斯宠服,弥见惭靦。且宫闼秘奥,趋奏便繁,宁可以兹荒毁所宜叨预。伏愿至德孝治,矜其理夺,使残魂喘息,以遂馀生。"诏答曰:"省表具怀。卿行业淳深,声誉素显,理徇情礼,未膺刀笔。但参务承华,良所期寄,允兹抑夺,不得致辞也。"俄敕知著作郎事,服阕,除给事黄门侍郎,领著作。

" t$ X9 }1 Z' }6 w% t* _1 J

  察既累居忧服,兼斋素日久,自免忧后,因加气疾。后主尝别召见,见察柴瘠过甚,为之动容,乃谓察曰:"朝廷惜卿,卿宜自惜,即蔬菲岁久,可停持长斋。"又遣度支尚书王瑗宣旨,重加慰喻,令从晚食。手敕曰:"卿羸瘠如此,斋菲累年,不宜一饭,有乖将摄,若从所示,甚为佳也。"察虽奉此敕,而犹敦宿誓。

, ~5 K! V2 |$ c3 n7 J9 S

  又诏授秘书监,领著作如故,乃累进让,并优荅不许。察其秘书省大加删正,又奏撰中书表集。拜散骑常侍,寻授度支尚书,旬月迁吏部尚书,领著作并如故。察既博极坟素,尤善人物,至于姓氏所起,枝叶所分,官职姻娶,兴衰高下,举而论之,无所遗失。且澄鉴之职,时人久以梓匠相许,及迁选部,雅允朝望。初,吏部尚书蔡徵移中书令,后主方择其人,尚书令江总等咸共荐察,敕答曰:"姚察非唯学艺优博,亦是操行清修,典选难才,今得之矣。"乃神笔草诏,读以示察,察辞让甚切。


  别日召入论选事,察垂涕拜请曰:"臣东皋贱族,身才庸近,情忘远致,念绝修途。顷来忝窃,久知逾分,特以东朝攀奉,恩纪谬加。今日叨滥,非由才举,纵陛下特升庸薄,其如朝序何?臣九世祖信,名高往代,当时才居选部,自后罕有继踪。臣遭逢成擢,沐浴恩造,累致非据,每切妨贤。臣虽无识,颇知审己,言行所践,无期荣贵,岂意铨衡之重,妄委非才。且皇明御历,事高昔代,羽仪世胄,帷幄名臣,若授受得宜,方为称职。臣夙陶教义,必知不可。"后主曰:"选众之举,佥议所归,昔毛玠雅量清恪,卢毓心平体正,王蕴铨量得地,山涛举不失才,就卿而求,必兼此矣。且我与卿虽君臣礼隔,情分殊常,藻镜人伦,良所期寄,亦以无惭则悊也。"

  察自居显要,甚励清洁,且廪锡以外,一不交通。尝有私门生不敢厚饷,止送南布一端,花綀一匹。察谓之曰:"吾所衣著,止是麻布蒲綀,此物于吾无用。既欲相款接,幸不烦尔。"此人逊请,犹冀受纳,察厉色驱出,因此伏事者莫敢馈遗。


  陈灭,入隋,开皇九年,诏授秘书丞,别敕成梁、陈二代史。又敕于朱华阁长参。文帝知察蔬菲,别日乃独召入内殿,赐果菜,乃指察谓朝臣曰:"闻姚察学行当今无比,我平陈唯得此一人。"十三年,袭封北绛郡公。察往岁之聘周也,因得与父僧垣相见,将别之际,绝而复苏,至是承袭,愈更悲感,见者莫不为之歔欷。


  察幼年尝就钟山明庆寺尚禅师受菩萨戒,及官陈,禄俸皆舍寺起造,并追为禅师树碑,文甚遒丽。及是,遇见梁国子祭酒萧子云书此寺禅斋诗,览之怆然,乃用萧韵述怀为咏,词又哀切,法俗益以此称之。丁后母杜氏丧,解职。在服制之中,有白鸠巢于户上。


  仁寿二年,诏曰:"前秘书丞北绛郡开国公姚察,强学待问,博极群典,脩身立德,白首不渝,虽在哀疚,宜夺情礼,可员外散骑常侍,封如故。"又敕侍晋王昭读。炀帝初在东宫,数被召见,访以文籍。即位之始,诏授太子内舍人,馀并如故。车驾巡幸,恒侍从焉。及改易衣冠,删正朝式,切问近对,察一人而已。

/ g+ B; t, P0 O0 V8 x; E

  年七十四,大业二年,终于东都,遗命薄葬,务从率俭。其略曰:"吾家世素士,自有常法。吾意敛以法服,并宜用布,土周于身。又恐汝等不忍行此,必不尔,须松板薄棺,才可周身,土周于棺而已。葬日,止粗车,即送厝旧茔北。吾在梁世,当时年十四,就钟山明庆寺尚禅师受菩萨戒,自尔深悟苦空,颇知回向矣。尝得留连山寺,一去忘归。及仕陈代,诸名流遂许与声价,兼时主恩遇,宦途遂至通显。自入朝来,又蒙恩渥。既牵缠人世,素志弗从。且吾习蔬菲五十馀年,既历岁时,循而不失。瞑目之后,不须立灵,置一小床,每日设清水,六斋日设斋食果菜,任家有无,不须别经营也。"初,察愿读一藏经,并已究竟,将终,曾无痛恼,但西向坐,正念,云"一切空寂"。其后身体柔软,颜色如恒。两宫悼惜,赗赙甚厚。


  察性至孝,有人伦鉴识。冲虚谦逊,不以所长矜人。终日恬静,唯以书记为乐,于坟籍无所不睹。每有制述,多用新奇,人所未见,咸重富博。且专志著书,白首不倦,手自抄撰,无时{斩足}辍。尤好研核古今,諟正文字,精采流赡,虽老不衰。兼谙识内典,所撰寺塔及众僧文章,特为绮密,在位多所称引,一善可录,无不赏荐。若非分相干,咸以理遣。尽心事上,知无不为。侍奉机密,未尝淹漏。且任遇已隆,衣冠攸属,深怀退静,避于声势。清洁自处,赀产每虚,或有劝营生计,笑而不答。穆于亲属,笃于旧故,所得禄赐,咸充周恤。

  `& P  {+ ^4 h; F5 e$ Z; @) a

  后主所制文笔,卷轴甚多,乃别写一本付察,有疑悉令刊定,察亦推心奉上,事在无隐。后主尝从容谓朝士曰:"姚察达学洽闻,手笔典裁,求之于古,犹难辈匹,在于今世,足为师范。且访对甚详明,听之使人忘倦。"察每制文笔,敕便索本,上曰:"我于姚察文章,非唯玩味无已,故是一宗匠。"

. X, n" L& g2 r& C: l

  徐陵名高一代,每见察制述,尤所推重。尝谓子俭曰:"姚学士德学无前,汝可师之也。"尚书令江总与察尤笃厚善,每有制作,必先以简察,然后施用。总为詹事时,尝制登宫城五百字诗,当时副君及徐陵以下诸名贤并同此作。徐公后谓江曰:"我所和弟五十韵,寄弟集内。"及江编次文章,无复察所和本,述徐此意,谓察曰:"高才硕学,庶光拙文,今须公所和五百字,用偶徐侯章也。"察谦逊未付,江曰:"若不得公此制,仆诗亦须弃本,复乖徐公所寄,岂得见令两失。"察不获已,乃写本付之。为通人推挹,例皆如此。


  所著《汉书训纂》三十卷,《说林》十卷,《四聘》、《玉玺》、《建康三钟》等记各一卷,悉穷该博,并《文集》二十卷,并行于世。察所撰梁、陈史虽未毕功,隋文帝开皇之时,遣内史舍人虞世基索本,且进上,今在内殿。梁、陈二史本多是察之所撰,其中序论及纪、传有所阙者,临亡之时,仍以体例诫约子思廉,博访撰续,思廉泣涕奉行。思廉在陈为衡阳王府法曹参军,转会稽王主簿。入隋,补驻王府行参军,掌记室,寻除河间郡司法。大业初,内史侍郎虞世基奏思廉踵成梁、陈二代史,自尔以来,稍就补续。


  史臣曰:江总持清标简贵,加润以辞采,及师长六官,雅允朝望。史臣先臣禀兹令德,光斯百行,可以厉风俗,可以厚人伦。至于九流、《七略》之书,名山石室之记,汲郡、孔堂之书,玉箱金板之文,莫不穷研旨奥,遍探坎井,故道冠人师,晋绅以为准的。既历职贵显,国典朝章,古今疑议,后主皆取先臣断决焉。


——来源:姚网,姚尚明,江总 姚察(2018-08-08)

       未知哪个出版社哪年出版的《陈书》。


6 n" d# X+ _4 {. S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18-8-9 07:44:36 | 只看该作者
1#姚察列传,是哪个出版社哪年出版的《陈书》?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18-8-9 08:24: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8-8-10 06:49 编辑

在此陈书中,是僧垣,不是僧坦。
姚察的九世祖信,吴太常卿。


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也。九世祖信,吴太常卿,有名江左。
——在莆田舜姚百世世系表中,吴太常卿姚信是姚察的五世祖。这可说明:一是百世表有误;一是百世表不是姚思廉编写的。


父上开府僧垣,知名梁武代,二宫礼遇优厚,每得供赐,皆回给察兄弟为游学之资。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楼主| 发表于 2018-8-9 21:25:59 | 只看该作者
    武康姚(姚建国) 发问:姚怀珍是南朝梁太医姚僧垣的祖父吗?

    你应读过我在姚网公布的韶溪派莆田姚氏族谱的2个舜姚百世世系表(或称为:姚察—姚思廉系的京兆姚,姚宣业—姚崇系的陕州姚)。按这2表,僧垣公和宣业公共祖父汾公。汾公又名姚怀珍?
    姚学谋考证过陕州姚和京兆姚共有的一段世系,与上述2表有些不同,其中有姚怀珍?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8-8-10 07:37:32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8-8-9 21:25
武康姚(姚建国) 发问:姚怀珍是南朝梁太医姚僧垣的祖父吗?

    你应读过我在姚网公布的韶 ...

@闽晋江姚庆章13506941429 ,
@礼记(闽南姚庆礼):

    我在姚网公布的韶溪派莆田姚氏族谱的2个舜姚百世世系表(或称为:姚察—姚思廉系的京兆姚,姚宣业—姚崇系的陕州姚),应是迄今我所见的“最好的姚氏百世表”,但是,它们是有缺点和错误的。

我说
——
@礼记(闽南姚庆礼) @闽晋江姚庆章13506941429 :
   姚思廉的《陈书》所撰的《姚察列传》:“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也。九世祖信,吴太常卿,有名江左。”——在莆田舜姚百世世系表中,吴太常卿姚信是姚察的五世祖。这可说明:一是百世表有误;一是百世表不是姚思廉编写的。
    你们晋江的凤公派族谱和韶溪派族谱的舜姚百世世系表与莆田的相同。
——
       是提醒你们注意这个问题。许多人,包括恩健老,都以为思廉公编写了姚氏百世源流表。
       此外,这2表,僧垣公和宣业公共祖父汾公。汾公不是又名姚怀珍;即姚怀珍不是僧垣公的祖父。
       姚学谋考证过陕州姚和京兆姚共有的一段世系,与上述2表有些不同。这也说明2表有缺点有错误。然而,2表的主体和主流仍然是“迄今最好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5-16 02:0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