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2-7-28 11:27:26
|
只看该作者
女兵们剪辫子、剃光头,拒绝佩戴有“W”标识的臂章
+ ^6 t( [/ b: r- v. d: [
7 m" l. M' k7 T* d. l* F6 C1 A, B 通过复试,准备入校的女生们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剪辫子。女子剪短发在当时的民众看来,仍是另类的作为。不少人不敢在家里剪头发,相约在外面一起剪。女生中也有不舍得剪头发的,也有最另类的,像是湖南的黎树蓉,索性剃了个光头。, w4 B* f0 M+ U, }' x
3 }0 o! C e1 {+ m3 m4 c 来自四川的赵一曼、游曦、陈德芸剪了辫子之后还一起到武昌黄鹤楼照相馆拍照留念。入校的女生们统一换上了灰布军装。游曦还照了一张穿军装的照片,在照片背后写道:女扮男儿装换,你看好笑不好笑?并把照片寄给了母亲。后来成为徐向前夫人的湖北江陵女孩黄杰,也拍了一张军装照寄回家,可家中伯父大骂,说她是“家族的败类”,“太伤风化”,她的叔伯姐夫甚至觉得她以后没办法见人。世俗的偏见没有阻挡住这些女生前进的步伐。2 R, [, E7 L. B. \
K) v: n i q4 f' r 据史料显示,女生队每日三操两课,早操、上午两堂术科(军事教练),下午两堂学科(军事教程和政治教程)。术科教以制式训练、实弹射击、战斗教练(持枪、刺杀、射击要领,匍匐前进)以及行军、宿营、战斗联络等军事技术。军事课学科主要是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野外勤务令和战术学、兵器学、交通学、筑城学四大教程等军事理论。女生队的政治课拥有强大的师资阵容。开学之初学校正式委任恽代英为政治总教官,政治教官有李达、樊仲云、区克昌、袁振英、董光孚、施乃铸、吴文祺、吴企云、周佛海等。但是日后又陆续来了一些政治教官,也因需要而调离了不少。据女生队队员们回忆,她们的政治教官还有李汉俊、许德珩、章伯钧、谭平山等。特约讲演员有毛泽东、周恩来、谭延、郭沫若、李立三、张太雷、陈独秀、瞿秋白、陈潭秋、陈公博、何香凝、吴玉章、宋庆龄、董必武、孙科、唐生智等。武汉分校根据女生队的特点,还专门面向她们开设了妇女解放运动一课,由茅盾主讲。
) W. `+ _; e: H+ k: t- d5 c
! t% o' h7 }9 D 艰苦的训练中,这些觉醒的女性一直用行动追求男女的绝对平等,尽管大部分人还裹过脚,但她们不接受任何特别照顾。很快在各方面训练上都不输给男生。/ J8 Q# ~7 I3 M- R
! ^7 J; Y; [- b/ y2 m 后来成为女少将的黄埔女兵胡兰畦,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记叙了女兵们抗议戴“W”标识的臂章的事。校方给每个女兵一个打上英文字母“W”(WOMAN的意思)的红布臂章。女生来例假时,只要戴上一个标记就可以不出操。女兵们对这种刻意的区别意见很大。认为这根本就不叫男女平等。在生活会上,女兵们纷纷要求拆掉这个字母。在西征前线上,校方终于拆掉了这个区别符号。
9 l1 f% B! \8 Y5 M! ]- C& o3 L4 I/ m
斯大林传话索要女生队合影
: e0 {6 [: v$ Y2 ]! k% t; q
% l$ \" g# t/ S. R+ \- z0 H& ?( | 1927年的“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黄埔军校女生大队全队拍了一张大合照。很多人不知道,之所以有这张合照,其实跟斯大林有关。
, M* L, _# @: K. h
+ w* g" J7 n. C7 `4 \1 h 黄埔军校女生队的声誉传到了莫斯科斯大林耳中,他表示嘉许的同时,传话想要全体女生在“三八”妇女节前拍张合影送给他,以作纪念。3月5日,武昌显真楼的摄影师拍下了这群女兵宝贵的影像,成为军校女生队辉煌时期唯一一次集体亮相。据说,照片不久以后,也被送到了莫斯科斯大林的办公桌上。1 V3 T" G% `/ ?& k4 r+ U* k8 {3 n
0 X# R& }1 b$ v8 r: j: B1 n$ Z! e5 p, K3 z “稻田七兄弟”' h: v" D9 f4 \5 L& O9 M( ~( ?% s
) f; f# D7 d& i i' O% q
1927年5月,讨伐夏斗寅、杨森的西征之战打响,女生队编为救护队和宣传队开赴前线。7月,等她们从战场上凯旋,武汉发生“7·15”分共事变,武汉军校被迫解散。在提前举行的毕业典礼上恽代英发言称,希望每一个同志都是一颗革命的种子,不论撒在什么地方,都要让革命到处开花结果。这番话也成为大革命时代这群不平凡的女性不同人生轨迹的真实写照。
+ i* F: a* a" a- T1 l2 o# [
( Q- d9 E% k( z 不称姐妹称兄弟8 F) M, s( A! U7 x; j+ D, H/ Z3 u
3 J6 L; u w0 A0 X2 g6 F) i! t
受校长徐特立影响,不少湖南稻田师范的女生报考武汉军校。周铁忠、周有德、谢冰莹、王蓉箴、谢翔霄、谭珊英、黎树蓉,这七位同是稻田师范考进军校的女生甚至结为了“七兄弟”,不以姐妹,而以兄弟相称。5 w9 i% n% G" d' k# X- l
9 K2 b: b1 M$ D f “三伢崽”谢冰莹从小就反叛倔强,8岁反抗裹脚,10岁为争取读书绝食,她为逃婚考入军校。谢冰莹在西征期间写下《从军日记》,成为第一个女兵作家。罗曼·罗兰称她为“努力奋斗的新女性”。女生队解散后,她先后入上海艺大、北平女师大学习,后赴日本留学。因坚拒出迎伪“满洲国”皇帝溥仪访日,而被日本特务逮捕,饱受酷刑。抗日期间,她在火线上从事救助、宣传工作,被授予少将军衔。1948年赴台湾后在学校任教,后移居美国旧金山终老。3 G' p/ d) K$ L$ p) I% }- ^
# B1 @$ Y* E; ]+ y8 t0 _ ?
“黄埔四女杰”% {8 L$ h" s* M5 O* S
' I. A; [5 J7 r5 @ 武汉分校的女兵中,有四位经常被提及,被称为“黄埔四女杰”。分别是胡筠、赵一曼、游曦和胡兰畦。
: E4 k/ ` a, ^+ A; o
8 K4 f4 z p( ^ 闻名湘鄂赣的红军女将胡筠
1 T' {, G/ U; d6 R S1 ? H9 P" O- T" k) r( T6 _
胡筠是湖南平江人,从小饱读诗书,冬闲习武。她进入军校前就参加了共产党,支援叶挺独立团入平江作战。军校解散后,胡筠回平江,成为闻名湘鄂赣苏区的女游击队长。1928年平江起义后任平江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后任红16军独立团团长。1934年被“左倾”分子秘密杀害,1945年,中共七大追认她为烈士。' Y0 }$ m( S+ B2 [) F2 P
* Z: v# c0 B8 Y- l, m! Y
抗日英雄赵一曼和游曦、胡兰畦都是要好的四川老乡。考入军校时,赵一曼还叫李淑宁。, p e' y% q4 ~9 Z
# H. @/ \1 B5 R- m" k7 A# ~: [
牺牲在天字码头的游曦
$ x2 A; x) D( Y J! h
+ q# ^* o+ G! {( @' o: m+ a 广州人最熟悉的恐怕要数游曦。她在重庆中法学校四川分校读书期间就加入了共产党,进入军校前就筹备重庆妇联,在女工中办夜校、建工会。1927年西征中,游曦孤身一人捉住了逃跑的土豪。当年12月游曦参加广州起义,12月13日,与珠江南岸反扑的国民党军在天字码头附近激战牺牲,时年20岁。% ~& i) s& }; X) Z
z' C8 h& O( N I
和陈毅相恋多年的女将军胡兰畦
( A. ^3 H. g7 i
( T7 b7 v4 f7 S5 R: { 四川美女胡兰畦,军阀杨森曾想娶她做小妾,被她断然拒绝。茅盾的小说《虹》里娇美而刚毅的女主人公梅行素的原型,就是胡兰畦。1923年发起成立四川妇女联合会,后在广州结识周恩来、邓颖超、何香凝等人。1930年,胡兰畦在德国秘密加入共产党,并成为宋庆龄的挚友。为了不使其党员身份暴露,她和陈毅虽然相恋多年却最终没能结合。1939年,国民政府军委会授予胡兰畦少将军衔,她利用这个头衔为党做了很多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她多次受到运动冲击,1994年去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