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2-7-31 12:35:55
|
只看该作者
蒋介石解除龙云权力
( y, Q' Z( X7 U& j" [5 f+ L: s8 @; `
抗战胜利时,蒋介石命令卢汉率滇军主力前往越南受降,同时为数众多的中央军被留在了昆明。龙云不知道,此时重庆方面早已部署好一切,只待一声令下,就能让龙云无家可归。1945年10月2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免去龙云所任一切职务,当晚杜聿明就出动军队控制了昆明。
0 a! Q3 I- W6 Y' n& O' s
, k: {* G2 E z 午夜时分,龙云接到电话:“龙主席,事情不对,不知有什么意外,市区已戒严几分钟了,是防守司令部戒严的,电话怕中断……”这人话音未落,电话就真的被切断了。随后杜聿明派人送来信件,言明发生的一切。龙云知道大事不好,当即从公馆后门出逃,穿过几条街巷,在杜聿明大军的眼皮底下,躲入了五华山上的省政府。其子龙绳祖和亲信张冲也随后赶来,龙云宣布拒不接受解职令,他要像十八年前受困突围那样,坚守等待卢汉回师救援。为拆散龙云与卢汉的联盟,蒋介石任命卢汉为新的云南省主席。
1 [7 t# s5 v9 D: u' l5 j3 h' Q3 Y% V, k% F( b- B
滇军迟迟不回,龙云心下焦急。此时他的结义兄弟胡瑛携蒋介石手书上山,龙云见信大怒:“妈的,老蒋说老子拥兵自固,日本投降后叫我派龙永衡(卢汉)去越南接收……等我的人调空后,他便叫杜光庭(杜聿明)对我下手。好嘛!老子今天就是不走,五华山是他老蒋的昆明行营,我是行营主任,要死,我也死在这个岗位上……”胡瑛给他讲明情况,云南早在中央军的掌控之中,他们已没有力量与之一搏。最后还是宋子文亲自上山劝降,答应了龙云的一些条件,才让龙云死了顽抗到底的心。
+ n4 w( m7 _7 l% O& Y; w$ `/ n- v) d7 m% c! {& k% @
10月6日晨,龙云将与宋子文、何应钦飞往重庆前,他还忍不住大骂杜聿明:“杜聿明你这个滥狗,我是委员长的行营主任嘛,他不要我干,只需一个电报就行了。你半夜三更率领部队包围昆明,进攻行营,以下犯上,形同造反,你搞啥子?”杜聿明奉命而为,对此自是不便回答。这次,杜聿明固然是立了大功一件,但毕竟是以非常手段解决龙云,外界对此多有非议。蒋介石顺势让杜聿明背了黑锅,名义上将其撤职查办,其实却是派往东北,予以重任,为即将开打的内战做准备。8 j- v5 k$ C2 u3 H8 R+ G
7 c- o4 \+ g) E* q 龙云离开云南后,出任军事参议院院长,位高而无权,且处于被软禁的状态中。为了削弱云南地方势力,龙云的嫡系部队都被从越南派往东北参加内战,但后来云南军在战场上也大都投降了共产党。
4 X/ J3 w3 x9 G* H
" [0 p) P4 p% j 此路走不通,去找毛泽东% E+ S0 `% ]% p1 V
1 }2 H/ g/ S# B 龙云与蒋介石原本就是貌合神离,他被政变赶下台后,对蒋介石自然更是憎恶,终于倒向中共。国共和谈期间,龙云每天命人把《新华日报》读给他听。当从《新华日报》上得知共产党对蒋的批评后,龙云就忍不住连声叫好:“独裁者最愚蠢、最卑鄙、最无好下场。”当然,龙云站在“民主”立场上反对蒋介石,也仅仅是借用那样一套话语而已。按理说,中央政府要恢复在云南的地方行政,本无可厚非;而且,龙云终究是将个人权力放在首位的地方军阀,其实际行动同民主还有相当距离。在重庆那一阵,龙云一见着老朋友,首先就问:“看了《新华日报》没有?”接着说:“你们必须多看新华社的消息,新华社的报道正确、可信,不像中央社是个造谣社。”龙云在重庆还有一句口头禅:“此路走不通,去找毛泽东!”
5 C7 q5 |5 i) H9 q1 H* F) M
+ u/ `$ G- r3 c; k( R2 _% a& G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还都,龙云也随之来到南京,但行动依旧不得自由,就连送女儿到火车站都不被允许。他每天只能读《资治通鉴》,试图对历代政治得失做一点研究。1949年初,龙云得知蒋介石有意挟持他去台湾时,他知道南京已不可久留,否则就要落得同张学良一样的下场。
b! f, _0 w5 e* F w0 ^/ ]# x) o) N B- Y
为逃离南京,龙云求助于在昆明时多有合作的老朋友陈纳德。陈纳德对龙云的要求并没有怀疑,只是问:“蒋总统有无命令不准龙将军离开南京?”在得到否定的答案后,陈纳德随即派飞机将龙云送往广州。龙云再从广州乘船赴香港,脱离了蒋介石的控制。同年8月13日,龙云与黄绍竑、刘斐等四十四人在香港联名发表《我们对现阶段中国革命的认识与主张》,公开宣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r0 g8 X# u5 G; n5 T" a- p3 ^, E- S/ ^2 \$ g+ u
在龙云看来,共产党在内战中把国民党打得丢盔弃甲,相当于给自己报了仇,加之他与共产党早有渊源,因而立意要帮助中共,推翻蒋介石的统治。龙云最直接的举动就是催促卢汉响应中共,他曾对身边亲信说:“你回去应该告诉他(卢汉)积极准备起义,才能自救云南……在外面找共产党的组织关系和各党派联系,我(龙云)负完全责任。起义时间愈早愈好,总以解放军渡江以前为好,太迟了搞成马后炮,政治意义就谈不上了。”后来又多次去信,希望卢汉“醒悟”。
0 o7 N5 {* Y* I2 B; y- v# m/ G6 y* f& O0 m* G g) l" O) f' V. t
但云南早不是龙云的云南,他那位昔日下属当然也有自己的打算。卢汉既不相信共产党能那么快席卷西南,也不愿看到龙云回来夺自己的权。一直到1949年12月,云南注定守无可守的情况下,卢汉才宣布起义。所以后来,龙云对云南起义很不满,认为卢汉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z. ^: a2 q7 d* I, g/ h
7 }; w6 V1 \( K
习仲勋称龙云“爱国者”
, S/ Q! N/ N2 J B% {( A6 L. j) g
) k4 e1 k( P8 S U. h2 @ 龙云的速度要比卢汉快得多,云南起义前,他就已被任命为新政权的政府委员和军事委员会委员。1950年1月,龙云北上进京,先后出任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和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共产党新政权给龙云在北京安排了豪华讲究的住处,配给司机、警卫、秘书、服务员、勤杂工、厨师,还有每月五百元的工资,相当于副总理的待遇。
: o9 M+ i) h, E. L: g+ q+ B2 g: G# s. i) J. j' F) \
表面上的尊荣,并不能掩饰昔日“云南王”的失落。亲信赵鼎盛随他一同从香港返回大陆,但却因是青年党党员,而被以“从事反革命活动”的罪名劳改十三年。对此,龙云说不上一句话。
' S( o4 x4 C8 X+ f7 h& v$ Q
/ ]/ _( Z7 Z0 F 时间很快到了1957年,龙云以为到了给共产党政权提意见的机会,于是在会议上坦率地谈了几点对时局的看法:苏联固然是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但苏联以高息贷款给中国,就是欺负我们党和国家……云南经受了连年战乱之苦,应当休养生息……龙云自己曾经生活的凉山彝族地区,当时还处在奴隶制阶段,一下子过渡到社会主义实在很难,因此不妨循序渐进……9 \3 y2 R& c; k; I- n
% ?5 `! \7 C% k 当时张冲也在座,听过龙云的发言后不由为老领导揪心:“唉,你发言为什么不事前找我商量一下?你对于当前的形势一点也不明白,现在正是运动开始的时候,怎么可以泼冷水呢?”卢汉回家后也说:“老主席(龙云)太孟浪,他说的话虽然在情在理,但是在‘反右’的风头上,怎么能说这些话呢?要挨,要挨!”; f% d+ k3 J. C; w8 ~' p) z5 g
! c# r" h; e5 l( R 后来发生的一切,正如他们预感的那样——龙云被扣上“反党”、“反社会主义”两项罪名,成为大右派。昔日的部下、如今的少数民族干部也都落井下石,说龙云是“土皇帝”、“家天下”……! m& g! d4 s1 B1 I1 `
7 A$ R5 p* H, f7 h0 ^+ _
1962年,龙云在北京逝世,中共中央破格摘掉了他“右派”的帽子。周恩来、彭真等前往吊唁,让这位“云南王”风光地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路。1980年,龙云恢复名誉。又过了四年,纪念龙云百年诞辰的大会上,习仲勋称赞龙云“一生是一个光荣的爱国者的一生”。一路拳打脚踢、割据一方的强人,终于获得了这样的盖棺论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