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50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纵贯线』〈转〉图文]毛泽东看透诸葛亮:隆中对犯大错不自知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3 12:17: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8 i" b# Z' W7 T8 A# U
  毛泽东在召开会议时喜欢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方面说明他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不以为然,另一方面说明他非常重视集体的智慧。9 P7 j6 Z4 g2 c4 }* V, `; x- J6 X& O& l
  在那个人们对诸葛亮敬若神灵的时代,毛泽东能将诸葛亮的缺点看得一清二楚,体现了一位军事家足够的智慧。当人们感叹诸葛亮“得其主,不得其时”,并且纷纷为诸葛亮的失败寻找借口的时候,毛泽东心中已经非常明白:诸葛亮之败怨不得天时,怨只怨诸葛亮自己还不够聪明。" _9 Z9 v! `2 {+ N
  在分析诸葛亮的失败原因时,毛泽东说:“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 \: m0 L/ z5 k8 z  毛泽东之所以说诸葛亮“其始误于隆中对”,是因为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到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乍一看,荆州、益州两路出击是一个颇有诱惑性的方案。但毛泽东却很清楚,荆州离益州千里之遥,两地分兵的做法必然让刘备军团更加失去兵力上的优势。“隆中对”实施的结果便是,关羽所镇守的荆州被孙权军团偷袭得手,而且关羽父子也命丧孙权手中。可以说,蜀汉衰亡的祸根在于“隆中对”。" b4 O* E' l# Q' H$ w0 F
  毛泽东所说“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指的是关羽之镇守荆州、刘备之进攻东吴、诸葛亮之北伐中原。这“三分兵力”依次展开,前两次分兵都失败得很惨,导致蜀汉元气大伤,而诸葛亮的北伐本钱也便所剩无几。所以,毛泽东叹道:三分兵力,安得不败。1 \- T6 C- P/ D* Z4 G6 ]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借用“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巧借东风”、“华容道”等故事情节,使得诸葛亮几乎成了赤壁之战的头号功臣。而实际上,赤壁之战的头号功臣应该非周瑜莫属。% _$ o# k# Z; `( R4 B) r5 E
  翻开《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04页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有这样一段话:“中国战史中合此原则而取胜的实例是非常之多的。楚汉成皋大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等有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在这段话中,毛泽东把赤壁之战定义为“吴魏赤壁之战”,说明他并不认为刘备、诸葛亮对赤壁之战有多大贡献。
, q, g8 {! F; ^4 E# r, h$ f3 d  一九五三年,毛泽东在《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中说:“曹操带领大军下江南,攻打东吴。那时,周瑜是个‘青年团员’,当时东吴的统帅,程普等老将不服,后来说服了,还是由他当,结果打了胜仗”。这段话表明了毛泽东的立场,他认为赤壁之战的头号功臣是周瑜,而并非诸葛亮。# `9 f0 G7 x7 a; C4 _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督军马谡违背诸葛亮的节度,举动失宜,结果被曹魏大将张颌所破,导致街亭这一重要关口失陷敌军之手。诸葛亮不得不败退汉中,演出一幕“挥泪斩马谡”的悲剧。
1 I- D: a2 w( K( [  历代评书、戏剧在表现“失街亭”事件时,都把重点放在马谡如何违背调度,以及诸葛亮如何执法严明之上。毛泽东对此则有独到的见解,他评论到:“初战亮宜亲自临阵。”在毛泽东看来,街亭能否固守,关系到整个战役的成败,如此重大的任务怎能交给一个没有实际作战经验的人去执行?而且即使派人去防守街亭,也应该不断派军去增援,假如街亭危急,甚至诸葛亮本人也应该前去亲自指挥,与敌军展开大决战。' T2 L& c) K! ]5 Z/ m6 g' \% P. }5 q
  尽管在传统戏剧和小说中曹操一直是个“反派人物”,但毛泽东对曹操却有着相当高的评价,毛泽东曾说过,曹操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还不是了不起?
$ Q" D8 Z1 x' j# m  毛泽东曾和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议论曹操时说:“曹操结束汉末豪族混战的局面,恢复了黄河两岸的广大平原,为后来西晋的统一铺平了道路。”! C  D4 p  ~% f5 j% n; l# k' g3 O
  有一次,毛泽东听到自己的随行医生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他马上反驳说:“屁话!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写,剧里这么演,老百姓也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笔杆子杀人哪,那些反动文人垄断了文化,写出东西又愚弄毒害了老百姓,这个案我们要翻过来!”6 M( j. V8 r. p2 W% ~/ u7 ?
  毛泽东非常喜欢曹操的诗,他认为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在和他的子女们谈话时,他也说过:“曹操的文章诗词,极为本色,直抒胸臆,豁达通脱,应当学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
发表于 2012-8-3 19:44:22 | 只看该作者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o. |; \- C( f# ^* e

$ i2 {" u+ |9 G' P2 e4 D拜读学习。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12-8-4 12:18:4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总版主指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8-20 15:1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