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宣汉的李依若 世界的康定情歌 文/欧阳鹤龄
2 }) ]3 {" f8 _1 W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
4 o) p @( m+ y9 L0 x# U 一首优美动听的《康定情歌》唱红了康定,唱遍了全国,唱响了宇宙。一九九六年康定人悬重奖寻找此歌的词曲作者。全国各地不同的观点陆续见诸报端,关于作者的讨论众说纷纭各执其是。
8 G: I6 }" b% L# I 几年来笔者多次深入宣汉城乡和自贡、绵阳、富顺、成都、达县及重庆等地进行广泛的调查,终于弄清了《康定情歌》的产生背景及其作者李依若的来龙去脉。
D, ~! e& @& H' E0 D7 o情歌王子李依若和《跑马歌》% L! g* l6 z" \5 z0 `
李依若原名李天禄,一九一一年出生于宣汉县马渡关一个富豪之家,三十年代就读成都岷江大学,受地下党影响参与进步学生运动,后因该校太红被国民党政府停办,又转入志诚法学院就读。期间发表小说、散文、杂文,抨击反动统治,如《杨杏佛之死》、《反法西斯蒂》、《恐怖线下》等作品。在白色恐怖笼罩四川的时候为隐蔽自己又考入警监学堂就读一年。
1 D, [* b$ F, W c- N& E3 O 李依若在成都求学期间与康定李家溜溜的大姐同学相爱情深,假期曾多次同到康定游玩采风。他们骑着高大的骏马在跑马山(以前叫“仙女山”)上任情地渲泻爱恋之情并创作了情歌《跑马溜溜的山上》。之后李依若又带李大姐回到宣汉马渡关向父母提出了完婚请求。他的父母和李氏族人以同姓不能通婚为由坚决阻止。他为婚姻的挫折与父母大吵大闹被断绝了经济来源。李依若的后期学业全靠李家大姐的帮助才得以完成。
3 _: i' K0 a3 s9 P6 h 查他生前的自述档案也谈及在成都读书期间生活浪漫、风流潇洒。三十年代后期在重庆市府任秘书科员和重庆《新蜀报》文艺副刊编辑及成、渝、达、沪各地报章、杂志、月刊、画刊特约撰述、编辑。( H- d( P/ x* M% d
时值抗战期间全国各地不少大学迁川。其中中央音乐学院迁到重庆青木关。一些诸如江定仙之类的音乐家亦因学识爱好相近与李依若多有往来,在文学艺术方面互相交流,李依若很自然地就把他和康定李家大姐的爱情悲剧向江定仙等朋友倾诉并把他向李家大姐表达爱意的情歌《跑马溜溜的山上》唱给音乐家们听,(情歌名称的改动即来源于此)并很快轰动重庆及川东北。
z6 o% f" {3 m. ~9 z# {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喻宜萱四七年在南京首次演唱《康定情歌》获得巨大成功并不胫而走风靡全国。之后喻宜萱又到国外演唱并极力向国际教科文组织推荐,引起了世界轰动。! C+ C9 k& ~- ^2 M
在父母安排下李依若与本乡农家女子赵莲芝结婚成家。据赵莲芝讲《康定情歌》以前并不是这个名字,原叫《跑马歌》当地人也说叫《跑马歌》或是《跑马溜溜的山上》、《康定城歌》。$ ~1 Y0 W- b9 @: [3 T
李依若在一九三九年由重庆回到宣汉马渡任乡长期间与当地一位小家碧玉一见钟情,缠缠绵绵。省府拟让他任开县县长,李贪恋此女而婉拒。他想娶此女作妾又遭女方族人的阻扰未果,在婚姻爱情上又一次遭受挫折。(该女人尚在,因涉及隐私不便署名)。4 u2 k6 S, ~7 h8 d' [, P( o
李依若解放前曾在任庆云、马渡、隘口三乡联立高小校长和在宣中任教期间,除收集、整理、创作山歌、民歌外还创作了两首振奋师生抗日民族精神的校歌,至今他当年的学生仍能全文演唱。还有爱情民歌《牡丹歌》、《二嫂》等也在马渡传唱经久不衰。
& w' c* |& y; Y# V0 B5 [ 他还在县城和马渡街道组织青少年搞川剧票友活动,并主唱生角和司鼓。还修改过多本川剧折子戏。李依若身材修长,一米七八的个头、长方脸、五官清秀、白净面皮、文质彬彬、风流倜傥。马渡人形象的说:“戏台上文小生是啥样子李依若就是啥样子。”解放前一个约三十岁左右姓刘的人打扮成货郎(地下工作者)在李依若家神秘地住了一段时间。后因有人向反动当局告密,李依若掩护他离开了马渡关。4 B* r- a1 w/ ?5 `3 `8 ~& ^3 h, C
李依若的乡邻欧安邦讲:五十年代初,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张澜(民盟中央主席)因公由南充到通江路过马渡关,在李依若家住了一个晚上,相谈甚欢。4 X3 C) C2 r2 Z' C
解放前李依若还任过宣汉县民教馆主任。在达县期间,曾掩护过地下党员达县《今报》社社长潘广德安全转移,被国民党达县专署委员会审查,因见李有国民党老党员证件作罢。(白色恐怖时以李天禄名字入党)。
) P4 F9 ?: u5 y6 X& ?! m" f 解放初(五零年)李依若因与地下党的关系受专署公安处苟司令(解放初达县城防司令,解放前从事地下斗争受到李依若不少帮助)介绍其找地委第二书记、宣传部长魏文引安排工作,因魏部长出差而被宣汉县县长王家棣留下选为宣汉县首任宣传队队长,后又任文联主委,文协主委,剧协委员等多个职务。五零年八月参加川北区音乐戏剧工作者代表座谈会,他在会上即席清唱了他创作的民歌《苏二姐》不胫而走,传唱全川、全国,(后被收入全国中师音乐教材)得到川北区胡耀邦等领导和文联的嘉奖。李被选为川北区文联和民歌研究会委员,又多次被川北大学请去演讲,得到师生们一致好评。: K4 r# a3 s; t4 D7 _1 \- ~
一九五七年宣汉民歌《苏二姐》被达县地区文工团专业歌手郝羽霞唱到前苏联“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获金奖。五十年代被著名音乐家时乐蒙全曲引用到《英雄们战胜大渡河》里。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李依若的音乐天赋得到了尽情的发挥。正当他文艺创作屡获丰收的黄金时代却因雷雨苍的叛党反共历史牵连被政府收审,本欲重处,因其解放前对革命有功和解放后的贡献而轻判两年,在监狱里任总学习组长。李依若在服刑期间受达县地区文工团委托创作宣汉本县历史剧《王三槐造反》和《袁廷蛟闹粮》受到有关领导表扬。不满两年提前释放回马渡养病。县委拟重新恢复他的工作,终因病未履职,一九五六年病逝于马渡关百丈岩。
# d' p/ g v- g }" U# [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