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11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康定情歌》词曲作者李依若系列报道〈之二〉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15 17:45: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宣汉的李依若   世界的康定情歌
文/欧阳鹤龄
   
2 }) ]3 {" f8 _1 W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
4 o) p  @( m+ y9 L0 x# U    一首优美动听的《康定情歌》唱红了康定,唱遍了全国,唱响了宇宙。一九九六年康定人悬重奖寻找此歌的词曲作者。全国各地不同的观点陆续见诸报端,关于作者的讨论众说纷纭各执其是。
8 G: I6 }" b% L# I    几年来笔者多次深入宣汉城乡和自贡、绵阳、富顺、成都、达县及重庆等地进行广泛的调查,终于弄清了《康定情歌》的产生背景及其作者李依若的来龙去脉。


  D, ~! e& @& H' E0 D7 o情歌王子李依若和《跑马歌》% L! g* l6 z" \5 z0 `
   

    李依若原名李天禄,一九一一年出生于宣汉县马渡关一个富豪之家,三十年代就读成都岷江大学,受地下党影响参与进步学生运动,后因该校太红被国民党政府停办,又转入志诚法学院就读。期间发表小说、散文、杂文,抨击反动统治,如《杨杏佛之死》、《反法西斯蒂》、《恐怖线下》等作品。在白色恐怖笼罩四川的时候为隐蔽自己又考入警监学堂就读一年。
1 D, [* b$ F, W  c- N& E3 O    李依若在成都求学期间与康定李家溜溜的大姐同学相爱情深,假期曾多次同到康定游玩采风。他们骑着高大的骏马在跑马山(以前叫“仙女山”)上任情地渲泻爱恋之情并创作了情歌《跑马溜溜的山上》。之后李依若又带李大姐回到宣汉马渡关向父母提出了完婚请求。他的父母和李氏族人以同姓不能通婚为由坚决阻止。他为婚姻的挫折与父母大吵大闹被断绝了经济来源。李依若的后期学业全靠李家大姐的帮助才得以完成。
3 _: i' K0 a3 s9 P6 h    查他生前的自述档案也谈及在成都读书期间生活浪漫、风流潇洒。三十年代后期在重庆市府任秘书科员和重庆《新蜀报》文艺副刊编辑及成、渝、达、沪各地报章、杂志、月刊、画刊特约撰述、编辑。( H- d( P/ x* M% d
    时值抗战期间全国各地不少大学迁川。其中中央音乐学院迁到重庆青木关。一些诸如江定仙之类的音乐家亦因学识爱好相近与李依若多有往来,在文学艺术方面互相交流,李依若很自然地就把他和康定李家大姐的爱情悲剧向江定仙等朋友倾诉并把他向李家大姐表达爱意的情歌《跑马溜溜的山上》唱给音乐家们听,(情歌名称的改动即来源于此)并很快轰动重庆及川东北。
  z6 o% f" {3 m. ~9 z# {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喻宜萱四七年在南京首次演唱《康定情歌》获得巨大成功并不胫而走风靡全国。之后喻宜萱又到国外演唱并极力向国际教科文组织推荐,引起了世界轰动。! C+ C9 k& ~- ^2 M
    在父母安排下李依若与本乡农家女子赵莲芝结婚成家。据赵莲芝讲《康定情歌》以前并不是这个名字,原叫《跑马歌》当地人也说叫《跑马歌》或是《跑马溜溜的山上》、《康定城歌》。$ ~1 Y0 W- b9 @: [3 T
    李依若在一九三九年由重庆回到宣汉马渡任乡长期间与当地一位小家碧玉一见钟情,缠缠绵绵。省府拟让他任开县县长,李贪恋此女而婉拒。他想娶此女作妾又遭女方族人的阻扰未果,在婚姻爱情上又一次遭受挫折。(该女人尚在,因涉及隐私不便署名)。4 u2 k6 S, ~7 h8 d' [, P( o
    李依若解放前曾在任庆云、马渡、隘口三乡联立高小校长和在宣中任教期间,除收集、整理、创作山歌、民歌外还创作了两首振奋师生抗日民族精神的校歌,至今他当年的学生仍能全文演唱。还有爱情民歌《牡丹歌》、《二嫂》等也在马渡传唱经久不衰。
& w' c* |& y; Y# V0 B5 [    他还在县城和马渡街道组织青少年搞川剧票友活动,并主唱生角和司鼓。还修改过多本川剧折子戏。李依若身材修长,一米七八的个头、长方脸、五官清秀、白净面皮、文质彬彬、风流倜傥。马渡人形象的说:“戏台上文小生是啥样子李依若就是啥样子。”解放前一个约三十岁左右姓刘的人打扮成货郎(地下工作者)在李依若家神秘地住了一段时间。后因有人向反动当局告密,李依若掩护他离开了马渡关。4 B* r- a1 w/ ?5 `3 `8 ~& ^3 h, C
    李依若的乡邻欧安邦讲:五十年代初,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张澜(民盟中央主席)因公由南充到通江路过马渡关,在李依若家住了一个晚上,相谈甚欢。4 X3 C) C2 r2 Z' C
    解放前李依若还任过宣汉县民教馆主任。在达县期间,曾掩护过地下党员达县《今报》社社长潘广德安全转移,被国民党达县专署委员会审查,因见李有国民党老党员证件作罢。(白色恐怖时以李天禄名字入党)。
) P4 F9 ?: u5 y6 X& ?! m" f    解放初(五零年)李依若因与地下党的关系受专署公安处苟司令(解放初达县城防司令,解放前从事地下斗争受到李依若不少帮助)介绍其找地委第二书记、宣传部长魏文引安排工作,因魏部长出差而被宣汉县县长王家棣留下选为宣汉县首任宣传队队长,后又任文联主委,文协主委,剧协委员等多个职务。五零年八月参加川北区音乐戏剧工作者代表座谈会,他在会上即席清唱了他创作的民歌《苏二姐》不胫而走,传唱全川、全国,(后被收入全国中师音乐教材)得到川北区胡耀邦等领导和文联的嘉奖。李被选为川北区文联和民歌研究会委员,又多次被川北大学请去演讲,得到师生们一致好评。: K4 r# a3 s; t4 D7 _1 \- ~
    一九五七年宣汉民歌《苏二姐》被达县地区文工团专业歌手郝羽霞唱到前苏联“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获金奖。五十年代被著名音乐家时乐蒙全曲引用到《英雄们战胜大渡河》里。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李依若的音乐天赋得到了尽情的发挥。正当他文艺创作屡获丰收的黄金时代却因雷雨苍的叛党反共历史牵连被政府收审,本欲重处,因其解放前对革命有功和解放后的贡献而轻判两年,在监狱里任总学习组长。李依若在服刑期间受达县地区文工团委托创作宣汉本县历史剧《王三槐造反》和《袁廷蛟闹粮》受到有关领导表扬。不满两年提前释放回马渡养病。县委拟重新恢复他的工作,终因病未履职,一九五六年病逝于马渡关百丈岩。
# d' p/ g  v- g  }" U# [  k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12-5-15 17:46:45 | 只看该作者
民歌之乡养育了《情歌》作者李依若
1 D0 U) p2 q9 F0 m
/ J6 L8 |" r, D# U0 ]. K
# v& h- R1 I0 l7 O4 I    李依若生长在素有民歌之乡美誉的大巴山——宣汉马渡关百丈岩下鲁班河畔。此地海拔四百一十七米,小寨、欧家寨孤峰突起,林木苍翠,山不高而险,水不深而幽。古时建县340年。当地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民风淳朴。他们多在栽秧、薅秧等劳作的时候由男女歌手专门演唱民歌以减轻劳作之苦、增加工效。李依若即是当地民间歌手的代表人物。
- D+ o9 `9 h% O6 C2 D% e    一九八四年宣汉县文化馆收集了一千多首民歌挑选六百多首汇集成《宣汉县民歌选》,其中马渡及附近几乡即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五十年代西南音专教授徐杰在宣汉十天即收集到了两百多首。  i, S/ u& x* W' B
    宣汉民歌象雨后的山菌真是俯拾皆是,汤鲜味浓。当地众多的老人讲,李依若解放前经常教他们唱他改编的川戏和民歌,包括《跑马歌》、《苏二姐放牛》、《石头歌》等数十首,并常在马渡关和县城进行表演比赛。
& r, O! K  h% U! I5 \; m    《康定情歌》的词句完全采用了宣汉地方方言土语,诸如:端端、溜溜、一来、二来(没有三来四来)看上、人才好、会当家、月亮弯弯、世间……等等。
$ t: {% K  X0 G据史料记载,三国时蜀汉桓侯张飞在今渠县八蒙败魏将张邰追至宣汉境破瓦口隘(今隘口)濛败退巴州,张飞追邰飞渡碑牌河故“马渡”得名。清嘉庆年间巴州(现巴中)白莲教元帅罗其清败居此地李依若家附近酢鱼洞,被清统帅德楞泰擒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此地即为红四方面军与四川军阀争战之地,现保留了数十首红军歌曲,丰富了当地的民歌文化。
6 G9 x% E' [5 e$ i) a9 u    李依若创作“跑马歌”(即《康定情歌》)的调子基本上是在宣汉民歌(主要是《十把扇子》)的基调上进行改编的。《十把扇子》也属爱情歌曲,歌词从一至十把扇子借喻一年的一至十月时令节气以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恋之情,歌词分为十段而每段的衬词都是“溜溜”、“连连”。宣汉民歌用衬词“溜溜”达数十首之多,而《康定情歌》里“溜溜”的音调高低都是和《十把扇子》一样。附《十把扇子》民歌词曲三段于下:
5 z! ^8 T/ G' n, e& M% v十 把 扇 子
; P/ B+ S# O( |5 j; q1=F2/4 四川宣汉民歌2 {# L& J  H1 \% P+ f
2.3 535 2 3 3.5 3.5 6 6 : Z5 o: W! [2 l4 _3 M
一  把  扇子嘛 (连 连)独 独  齐 哟 (溜 溜)6 t5 V, }* \9 g$ y& l# v+ k1 r8 `
二  把  扇子嘛 (连 连)龙 抬 头 哟 (溜 溜). f1 W1 r, S# {3 F- Z. Y  u
三  把  扇子嘛 (连 连)三 月 三 哟 (溜 溜)- U3 O. V3 p1 M9 t! p
5535 653 2 3  66 365 53 2: & o& I9 g/ `0 r* q4 i+ v
两面(那个) 画的嘛 哎 哟 鸳鸯 对 嘛 干哥 嘞!
  @- T) T  h. ^$ c9 q- b1 p我送(里个) 郎君嘛 哎 哟 过桥 河 嘛 干哥 嘞!* W. S. l- r& {) y" k4 C
看个(里个) 日子嘛 哎 哟 好过 门 嘛 干哥 嘞!
+ `1 ]8 w. C- X4 C( A* N6 Z  Y( f2 C2 \2 d- v* z$ s
6 r0 ]0 A4 q3 f5 W) B' r
《宣汉民歌选》对《情歌》作者早有定论
- k( K' _1 e+ H: |
3 ^; ~) D& u; d" u" _& D* k6 Q) S& s/ N/ \+ V
    原县科协主席、解放初新华书店首任经理龚汝强讲:五零年九月份,李依若同文化馆长符风和宣汉师范音乐教师冉永纪来找我,协商出版《宣汉民歌选》。此书是三十二开本,用的化连纸,红黄红黄的封面,字是扇形排列,桂卓煦手写石印的,共三十多首民歌。其中《跑马溜溜的山上》和《苏二姐》的作者署名均为李依若。此书共印五百本,书店外销三百本,李依若在文联内部发行两百本。当年的音乐教师和爱好音乐的人们诸如刘梓权、余泽雷、向本林等也绘声绘色地指证看到过这本书。
8 q$ O/ _* o/ Z* U. W5 P  A+ `6 [    《康定情歌》是李依若和其恋人李家溜溜的大姐悲壮传奇的爱情故事孕育出来的,创作于三十年代末,被他们分别在川西康定和川东的重庆、宣汉大巴山传唱后被戴爱莲、江定仙、喻宜萱、吴文季等著名歌唱家、舞蹈家,四处传唱而流行全国,并唱出世界,飞向太空。
. `9 X5 \& G3 _7 H7 U6 d+ c$ m" T
& c9 L4 a- o2 E$ _
关于作者的争论
& f& t6 _2 t" C! ~$ q- i0 e, C4 Q4 d4 c$ h( k

1 N* U2 Y( x6 @% x2 f9 N( w0 z7 B* @    《康定情歌》词意内涵丰富、形象生动。作者李依若在第一段把自己比喻成天上的彩云,从川东大巴山飞到川西康巴藏区,越过跑马山(仙女山)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头。这里,康定城就是李家大姐的化身。李依若这朵霞光四射的彩云就象爱神丘比特的神箭端端儿的照射在(而不是有人说的应为“罩”在)康定溜溜的城。歌词的最后两句“世上溜溜的女子任我溜溜的爱哟,世上溜溜的男子任你溜溜的求哟”充分表达了他(她)们对自由幸福的爱情是多么的渴望,渴望冲破封建门阀和宗族的束缚。此两句歌词是李依若引自三十年代前后我国著名诗人吴方吉(江津人)的白话诗《婉容词》,此诗是作者任北大教授时创作。吴芳吉三十年代前在成都川大作教授,李依若其时正在成都读大学,该诗句被李引用当属自然。这又有力的证明《情歌》的创作,非李依若这样风流浪漫的文人莫属。$ C" D) x0 x3 `2 z
    情歌曲调为中腔,人人能唱。词句内容爱意绵绵,情真意切,充分表达了人们求爱的生理本能,代表了大众的心愿。其旋律轻柔舒缓、优美婉转、流畅抒情、雅俗共赏,明显突出了宣汉民歌的特色,极少康巴藏区粗旷豪放的风味(即使是有人说的是康巴藏区的汉人所作也应有藏区地方文化的特色或者具有藏汉文化交融的特色)。
9 c- L* c" [" W% s3 M    以前的《康定情歌》均署名四川民歌,从未见江定仙有异议。江定仙(原中国音协副主席已故)早在一九四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在为《中国民歌》第一集作序时即写到“编者要我为各曲校定,同时要我将最近编的一首《康定情歌》也加入凑热闹……”。这就说明音乐家江定仙是此歌的编者而不是作者。更何况江定仙从没到康定和大巴山去过,他又是一个见了女人就脸红的音乐家,怎么会创作出明显具有宣汉民歌风味并十分风流浪漫的《康定情歌》呢?+ ]. K3 Z8 t* Z7 ^: f! z
    还有人说此歌系西部歌王王洛宾修改过的。我认为此说更没有有力证据来证明。王洛宾是写西部民歌的,他从未到过康定和大巴山。《康定情歌》如经他修改就不会是现在巴山民歌的风味了。(难道一首经典的民歌就非西部歌王修改么?时乐蒙全曲引用宣汉民歌《苏二姐》即证明了李依若的音乐才华绝不在王洛宾之下。)7 P# S! _8 o5 s! ~  @3 a
    近年关于《康定情歌》作者的说法较多,暂无定论。于是又有人说“是康定本土自然产生的,没有具体的作者”。此种论点更显苍白乏力,与九六年康定人悬重奖寻找作者更是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引自宋方信教授语)一个经典的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歌曲和好的文艺作品能够流芳百世大多与作者丰富传奇的生活经历分不开。其作品的深刻哲理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往往会流露在他的字里行间。没有一个具体的生活原型该作品就等于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是没有生命力的。# U* |6 K) d! X- R
    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在流传过程中,也会出现各方人们根据他们的需要对词句进行改动。如“端端溜溜的照在朵洛大姐的门”(因为康定有位美丽的藏族姑娘叫朵洛,是卖松光的,当地人称松光西施)。宣汉马渡乡也有人,如:欧明学等唱“张家大哥劳动溜溜的好哟”我认为这些词句的变动并不是作者的原句,而是流传过程中被人们以各种不同心态各取所需进行了改动。现已有多种修改该歌词曲的情况出现,我想今后还会有不少改动,这些现象是很自然的,也是必然的。
9 E$ z; g* {5 B( s* _: J( B: `5 P    据马渡乡一些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们讲《跑马歌》原来是“李家溜溜的大哥”而不是后来“张家溜溜的大哥”。作者根据自己的经历考虑地方宗族观念“同姓男女不能通婚”的情况,只好改为“张家溜溜的大哥”;第二层含意是:李依若的生母姓张,他改张家大哥也有纪念生母的意思(其生母是达县青宁乡人)。根据以上丰富的材料证明,《康定情歌》的真正作者非李依若莫属。行文至此,心潮浪高,赋诗一首结尾。3 H8 H  u* w3 K/ U1 o* \
昔时兵家争战地,民歌之乡马渡关。' d' B8 H8 ?% i& S: W: r- |, A
千古绝唱苏二姐,情歌王子李依若。
' Z! c" m" `! T' g3 B作者电话:13778345137

签到天数: 54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3#
发表于 2012-5-15 18:38:18 | 只看该作者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楼主| 发表于 2012-8-17 13:48:51 | 只看该作者
转发的帖子内容绝对真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8-22 00:1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