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唐中宗复位以后,让他的妻子韦后掌握政权,重用武三思,把朝政弄得混乱不堪。公元710年,中宗死后,唐睿宗的儿子李隆基起兵杀了韦后,拥戴睿宗复位。过了两年,睿宗把皇位让给李隆基。这就是唐玄宗。
! M2 }4 H7 t# b( c 二十多岁的唐玄宗刚即位的时候,一心想恢复唐太宗的事业。他任用姚崇为宰相,整顿正在玄宗励精图治的时候,河南一带发生了一次特大的蝗灾。中原的广阔土地上,到处出现成群的飞蝗。那蝗群飞过的时候,黑压压的一大片,连太阳都被遮没了。蝗群落到哪里,哪个地方的庄稼都被啃得精光。, |/ `- V3 j: {3 M& Z& f+ }
那时候,人们没有科学知识,认为蝗灾是天降给人们的灾难。再加上有些人有意搞迷信宣传,于是,各地为了消灾求福,都烧香求神。眼看庄稼被蝗虫糟蹋得这样惨,人们拿它一点没有办法。
6 Q1 b5 \$ Q2 f$ K0 ~4 m9 x7 b& U; T; F1 F 灾情越来越严重,受灾的地区也越来越扩大。地方官吏不得不向朝廷告急。" {; b/ \* C5 `& H C2 C( T
宰相姚崇向玄宗上了一道奏章,认为蝗虫不过是一种害虫,没有不能治的。只要各地官民齐心协力驱蝗,蝗灾是可以扑灭的。
) L2 r0 q) `6 e: K$ f 唐玄宗十分信任姚崇,立刻批准了姚崇的奏章。姚崇下了一道命令,要百姓一到夜里就在田头点起火堆。等飞蝗看到火光飞下来,就集中扑杀;同时在田边掘个大坑,边打边烧。
7 f4 g3 S# \" L 这个命令一下去,汴州(今河南开封)刺史倪若水拒不执行。他也写了一道奏章,说蝗虫是天灾,人力是没法抗拒的,要消除蝗灾,只有积德修行。
* `# S) ]9 v3 s6 }0 O 姚崇看到倪若水的奏章,十分恼火,专门发了一封信责备倪若水,并且严厉警告他说,如果眼看蝗灾流行,不采取救灾灭蝗措施,将来造成饥荒,要他负责。2 Z' `+ q7 X& p4 M4 o
倪若水看宰相说得很硬,不敢不依。他发动各地官民,用姚崇规定的办法灭蝗,果然有效。光汴州一个地方就扑灭了蝗虫十四万担,灾情缓和了下来。
- P3 ~* h' H4 B: k0 z$ z$ u 倪若水在事实面前服输了,可是在长安朝廷里还有一批官员,认为姚崇灭蝗的办法,过去从来也没人做过,现在这样冒冒失失推行,只怕闯出什么乱子来。
~: M2 ?. ^+ v" K+ p 唐玄宗听到反对的人多,也有点动摇起来。他又找姚崇来问,姚崇从容不迫地回答说:“做事只要合乎道理,就不能讲老规矩。再说历史上大蝗灾的年头,都因为没有很好扑灭,造成严重灾荒。现在河南河北,积存的粮食不多,如果今年因为蝗灾而没收获,将来百姓没粮吃,流离失所,国家就危险了。”4 ?, ]3 O1 ~) z9 R
唐玄宗一听蝗灾不除,要威胁国家安全,也害怕起来,说:“依你说,该怎么办才好?”6 }. _. P" n9 x+ N# y
姚崇说:“大臣们说我的办法不好,陛下也有顾虑。我看这事陛下且别管,由我来处理。万一出了乱子,我愿意受革职处分。”4 F+ }( N/ L4 m7 A
唐玄宗这才点头同意了。4 s, P4 }3 ~' o& X2 b
姚崇出宫的时候,有个宦官悄悄扯住他的衣袖,说:“杀虫太多,总是伤和气的事,希望相公好好考虑一下。”* v# J- q* p) B" H
姚崇说:“这件事就这么定了,请你不必再说。如果不杀蝗虫,到处都是荒地。河南百姓,统统饿死,这难道不伤和气吗?”- Y t1 C+ }* J* |3 Y# d
由于姚崇考虑到国家的安全、百姓的生活,不顾许多人反对,坚决灭蝗,各地的蝗灾终于平息下来。
3 q( c& y T) e" A" w 姚崇办事干练是出名的。有一次,姚崇家里有丧事,请了十天假,朝廷的公事就积压了一大堆。另一个宰相卢怀慎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急得团团转。过了十天,姚崇回朝,没有花多少时间,就把案头的积件处理完了。旁边的官员看了,没有一个不佩服他。姚崇自己也有点得意,问一个官员说:“我这个宰相,能跟古代什么人相比?能不能比得上管仲、晏婴?”
' a1 O0 v! ^) X! k 那官员说:“跟管仲、晏婴似乎比不上,但是也可以称得上‘救时宰相’了。”
4 o6 E. u6 C) R! o- f' P( y: b 唐玄宗在他即位以后的前二十多年里,除了姚崇以外,还任用过好几个有名的贤相,像宋璟、张说、韩休、张九龄等,他还比较肯接受宰相和大臣们的正确意见,采取了一些有利经济发展的措施。9 n& X' Y2 {0 d& j. |5 S
这个时期唐朝国力强盛,财政充裕。据说,当时各州县的仓库里都堆满了粮食布帛,长安和洛阳的米和帛都跌了价。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开元之治”(“开元”是唐玄宗前期的年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