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2-9-2 16:47:17
|
只看该作者
这次谈话之后,为了有理、有利、有节的进行斗争,刘华清同洪学智副秘书长、迟浩田总参谋长,以及总后张彬副部长,海军张连忠司令员和李耀文政委等进行了多次研究,把一切可能发生的困难都作了预想,一切应该采取的措施都进行了周密筹划,最后形成了一份建议,以总参谋长名义呈报两位军委副主席。1988年2月29日,军委主席邓小平阅后批示:“同意。”# v9 \ y) E. o
/ ^/ _0 |4 S( U 根据军委领导的意见,刘华清等人又一次研究调整了建议内容。3月10日,迟浩田总参谋长代表军委向中央政治局常委请示,并得到了最终批准。
; R) e! o- s: y( d# T/ v6 v9 ~! l) o/ |' D C" B2 f
关于西沙机场的建设,刘华清同海军的领导同志几次交换意见,拟出了一个初步方案:在西沙的永兴岛,建立一个平时可以担负运输任务、战时可以执行战斗任务的机场。
4 e, }/ d& ^ i' K) k, x
3 ]& J' X* }/ @& Y% `; A' | 永兴岛北距海南200多公里,南距永暑礁800公里,西距越南400多公里,位置适中。它的建成,使解放军海空作战能力向南推进几百海里,对防护西沙和支援南沙作战,无论从政治上、军事上,还是从经济上讲,都有大陆机场无法比拟的重要意义。; n4 Y) U4 @2 O! d# D4 y
8 E5 B4 h7 ?/ Q! M" f. g 很快,这个机场的建设工程上马了。
( k" M5 w) ]% x; v; j: q3 J W1 a# W$ ?7 s
在西沙建机场是一项很艰难的任务。经测算,这个机场共需要沙石200万吨,如果从海南送到西沙,每吨约需70元。这可是一笔不小的经费。施工部队采取炸礁填海,就近挖取沙石的办法,节省了大量建设资金,减少了工程的运输量,缩短了施工周期,而且在建设机场的同时,还利用炸礁取石之机,扩大港湾面积,改善巡逻舰艇的停泊补给条件,一举两得。西沙机场的修建得到了刘华清的赞赏。& f; {1 ^0 J9 z
/ o+ }# d& T1 e A. P
1991年5月,西沙机场建成通航。海军航空兵部队立即进驻,解放军空战能力向南推进了几百公里。
( y5 _) D& O$ |3 C0 o/ u
+ i6 J6 F. G/ U 解决解放军飞机“腿短”的技术难题2 p# p. u2 k+ i4 T
* V/ b0 m# d" K 在修建西沙机场的同时,刘华清积极推进空中加油机的研制,以解决解放军航空兵远距离奔袭时空中加油的技术难题。 y2 N0 M# U$ w& M+ o) Y; w
: j: A9 {! b( O) b 由于南沙距大陆1000多公里,当时中国飞机的作战半径有限,难以在那里执行作战任务。用刘华清的话说,我国的飞机“腿短”啊!油料问题,成为制约解放军在南海执行保卫国土任务的一个瓶颈。' T6 e( f& I3 x- d
: ]0 P6 X# k6 H& ~: h1 H) }3 R4 Q( Q
刘华清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真有战事,我们的飞机鞭长莫及,保证不了海空优势,保证不了战斗的胜利,无法向全国人民交代。发展航空装备的工作,刻不容缓。”3 n& z6 _! _, f
- Q7 d4 i! e! k- O
1988年3月29日下午,刘华清召集航空工业部、海军、空军、国防科工委、总参装备部多家领导,以及飞机研制厂家的专家、技术人员,就如何使解放军航空兵装备适应南沙斗争的需要进行了专题研究。特别是上马空中加油机工程,这是从解放军装备的实际出发,解决歼击机去南沙作战的最实际、最有效的办法。5 D5 e# U. q" b7 Z7 m1 H/ n
0 [- D# R5 x$ H/ q/ ?
刘华清说:“关于这个工程,过去议过多次,一直没搞成,现在不能再拖了。不论花多少钱,花多少时间,哪怕挤下别的项目,这个工程也要上。它不仅可以加强南沙斗争,而且可以解决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机动作战问题,战略意义极大。”+ _* W* l5 C1 n. h9 G4 T
5 J7 N- F& f1 G9 ?8 o$ A 这项工程,从1989年1月开始启动,1994年11月全部通过设计定型审查。加油机的研制成功,结束了中国国产飞机不能进行空中加油的历史,标志着中国已经掌握这项技术,填补了中国航空技术的空白,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为解放军航空兵远程作战提供了技术基础,实现了解放军航空兵装备的一次飞跃。
, w- W$ Q; e M# N6 x9 ]2 H# k- @% V! I* X
回忆起上述两项工程,刘华清曾经说过,已经记不清和有关方面打过多少电话,开过多少次会。对西沙机场的工程进度、工程质量,以及那里的气象情况,施工人员的生活情况,他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他也记不清多少个日日夜夜,和航空专家们一起研究航空技术的突破。这两件事情落实以后,他如释重负。
9 r6 p: R' p# C8 b% j; s. o9 k1 f
1 C0 ^) D2 H& |9 ]4 ?' T# v! w 意义非同一般的赤瓜礁之战: ]0 r/ B5 o+ A
( ^ l# D% V* q& J/ E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在中国南沙群岛建立第74号海洋观测站之后,中国便派驻专员在永暑礁准备建造一个有人驻守的海洋气象观测站。这时,越南外交部突然宣称:“要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建立海洋观测站进行干预。”
}6 v$ V) I! j" p; _. r* _& S8 L/ l/ n- s G$ @
1988年2月2日,中国施工船编队的九艘船从湛江起航,7日晨抵永暑礁施工现场。为防止意外,海军派出了三四艘护卫舰担任周围海域的巡逻警戒。4 O& W0 q* j; z6 ~) C' F8 v
$ k9 s. a- o2 ` ` 2月18日15时,中国海军五名官兵登上南沙华阳礁,插上了中国国旗,驻守该礁。
+ k, Y& c p! m2 M5 }% U6 t' o3 x4 q0 R1 [8 ` n
随后,越南当局无视国际组织的要求和中国的严正立场,多次派船抵近永暑礁侦察、骚扰,并企图派人登礁与中国海军对抗。 Q; o7 F( e, a, M
9 ?2 d: m3 \: L" e7 F
3月13日下午,在赤瓜礁西北10海里处发现三个目标向中国军舰驶来,确认是越南505号登陆舰、604号武装运输船和605号运输船。越南三艘舰船到达赤瓜礁后,在附近海域抛锚。
4 h! r9 Q7 ~$ X% O9 u, |. f) C$ j6 A2 Z- z. G$ ~7 B
中国海军编队指挥员当即向越军喊话:“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你们立即离开!”同时立刻向中央军委报告。- U" f5 K* b! z/ p
9 x9 Y1 _6 O7 i- s
刘华清得到报告后,对海军指挥员说:“只要对方先开第一枪,就坚决歼灭他!”( \. c* L5 B* ]% v
) \7 @4 k+ o1 ?( c- W0 j8 |
双方一直对峙到14日清晨,越南604号武装运输船见中方人员已经登上赤瓜礁,不顾中方一再警告,悍然派出几名特工人员,携带绳索,游到礁盘上。. c1 a, \, D. _1 U+ P: P% }
+ V1 Q, L: k2 v. V
既要将敌方侵礁人员驱赶开,又要坚持不开第一枪的原则,中国登礁人员反复进行喊话:“这里是中国领海,你们立即离开!”越军士兵非但不听劝告,反将越南国旗插到中国官兵面前。面对挑衅,反潜班长杜祥厚一步跨上前去,一把将越南国旗拔起扔进海里。敌方护旗人员挥拳朝杜祥厚打来,由于动作过大,身体前倾,被杜祥厚顺势卡住脖子,按倒在水里。1 D5 g, y) ]* ~3 ?
1 d" z( Q- {/ z/ n9 A' z, ] 旁边的一个越军士兵端起枪,瞄向杜祥厚,就要开枪时,502舰副枪炮长杨志亮一个箭步冲上前去,将其枪管猛地往上一托。这时,另一个越军士兵开枪将杨志亮左手手臂的骨头和动脉打断。
. I, z: q+ q" ~' N* ?
2 n: _- b ~& v1 v; {, i1 ~ 枪声一响,中方礁上人员立即开始反击。 ?7 G. M3 s* l
' k) k' x& f" J- v$ P 同时,双方的舰船也开枪、开炮。越南604号船很快中弹起火,其余两舰中弹后逃走。中国海军击毙敌登礁人员20余人,俘虏9人。战斗只进行了28分钟便告结束。
" P z( c+ v9 f/ U G: i% d: E/ C& r
海战过程中,刘华清一直与海军张连忠司令员电话连线。刘华清一再强调:“能上的岛、礁、沙、滩都要上,没有人的礁也要上,不能仅仅满足刚夺回来的6个岛、礁。咱们夺得越多,就能为今后解决南沙问题增加更多的筹码!”+ t) F. x# e; _
( R# B; O5 j, t+ G# B- E
3月15日,中国海军官兵夺回了东门礁;3月25日,又夺回清碧礁。至此,中国海军在6个礁上进驻了部队,打破了中国在南沙没有立足之地的局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