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70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红袖添香】:中国文学史上耀眼的青楼文化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31 17:16: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作者:望星空 | 来自:望星空; q  ]7 M" R( b/ R5 n: y. @% k
[url=][/url]$ ]4 l$ T$ x* W  S8 v4 V

1 i8 z" @2 i+ e# }; A3 ~
1 s( @; I2 L/ s            中国自魏晋以来,青楼文化开始逐渐兴起,到了盛唐两宋,开始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鼎盛时期。应该说中国青楼文化兴起于魏晋,鼎盛于唐宋。青楼文化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它是随着唐宋文化的发展而风声水起,空前繁荣,同时青楼文化的风声水起,也丰富和促进了唐宋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一部唐宋文学的发展史,同时也是青楼文化的繁荣史。3 j8 A+ b5 A6 I. z' S9 g' ~: R" u

$ T6 W* e5 C2 m/ t3 W3 v     唐宋时期,从京都到地方,从城市到乡镇,青楼妓院的大量出现,不仅汇聚了一批琴棋书画了然于胸的才女,为城乡构筑起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同时也为当时的文人士子提供了诗词歌赋文学创作的素材,使青楼文化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尤其是文人士子与青楼歌妓的结合,进一步拓展了青楼文化的崭新境界,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最耀眼的亮点。2 p' @; A9 T$ J) D( e

: O3 \4 ]4 E$ n1 A" H     唐代文化以中唐的唐玄宗时期为最,开元盛世为唐代的青楼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当时李白、白居易、杜甫以及后来晚唐的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一批文坛大家的青楼作品的出现,不仅为青楼文化增添了光彩,同时也抬高了青楼文化的历史地位。
$ a, z' ^4 f4 D. u% e9 H7 D* o) M7 U( o# S5 R% \
      在这些名震华夏的文坛大家中,被世人称为诗仙李白竟有十八首诗歌与青楼有关。如《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梁王已去明月在,黄鹂愁醉啼春风。分明感激眼前事,莫惜醉卧桃园东。”再如李白的《邯郸南亭观妓》:“歌妓燕赵儿,魏姝弄鸣丝。粉艳烁月彩,舞衫拂花枝。把酒顾美人,清歌邯郸词。”这些诗歌不仅色彩绚丽,而且透露出一代诗仙无尽的情思。: ~" Z4 |! i5 r( T* S
* }( y" J, m& [; K: k. Q5 {
     白居易一生共有青楼诗三十首,除了“何处春深好,春深妓女家”、“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李娟张态一春梦,周五殷三归夜台。虎丘月色为谁好,娃宫花枝应自开”等名句外,值得称道的是他的拿手脍炙人口长诗《琵琶行》了,青楼歌女的哀怨凄婉的琵琶声,使白居易泪水潸然,竟然湿透了他这个江州司马的青衫!
/ r7 Z$ _8 F8 \, d! M+ X4 x
  ^* @3 y4 A, |: p; S     杜甫一生很少写青楼诗,但他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在《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中写道:“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越女红妆湿,燕姬翠黛愁。”杜甫的这首诗,与他的“国破山河在,群情尽望春”的忧患意识几乎达到异曲同工的地步,因此后世文人傅乐成就曾说道:“唐代的社会,充满色情,歌台妓馆,到处林立。文人士子,大都风流自赏,有不少韵事,流傅于后代。以杜甫的严正,也有挟妓的诗篇,其余概可想见。”1 `: W) P4 n( w: {, ?) u/ O3 L' i

5 k  z; g7 t" x& T     晚唐诗歌多写是民生疾苦,也追求绮艳清丽的诗风 ,并向往淡泊情思与致远境界。这一时期青楼诗写得最好的当推诗人杜牧。他的豪放浪漫更是无人能比,《遣怀》之作“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而在《嘲妓》中,他吟道:“盘古当时有远孙,尚令今日逞家门。一车白土将泥项,十幅红旗补破裩,瓦官寺里逢行迹,华岳山前见掌痕。不须惆怅忧难嫁,待与将书问乐坤。”他的生命虽然与娼妓紧密相连,却也忧伤自己的命运竟如同歌女一般凄苦。当然他的传世的得意之作应属《泊秦淮》一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岸犹听后庭花。”杜牧途径金陵,夜泊秦淮,看到岸上歌舞升平昼夜不息,想到国家内忧外患,一腔忧国忧民之情油然而生,于是便发出“商女不知亡国恨”的由衷感叹。
1 k8 L- o# T" Y# e, h7 Y% T$ F/ W# r* r: j8 L) ?
     如果说唐代是诗的鼎盛时期,那么宋代便是词的鼎盛时期。因而到了两宋时期,赵宋秉承李唐的遗风,声妓之乐。盛况不衰,只不过把诗换成了词。“诗言志词言情”、“词为艳科”已成为宋词创作的主流。宋词的题材集中在伤春悲秋、离愁别绪、风花雪月、男欢女爱等“艳情”方面。检索《全宋词》人们发现,大凡两宋时期有些名气的词人,大多与青楼有着直接的关系,因而一部宋代词史也就暗含了一部宋代青楼女子的生活史。欧阳修、苏轼,秦观,周邦彦、张先等文坛大家的青楼词无不是写得酣畅淋漓,至于柳永就更用不着说了,一部《乐章集》十之八九写的是青楼风光。倘若宋词离开了青楼,没有了婉约派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只剩下豪放派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那么宋词就会顿失耀古烁今的风采了。
, _5 w7 r; g+ D/ T
) V" W  N! ?: r' E9 Y     宋代的文人士子常有许多游赏活动,如琴书之乐、清谈之乐、山水之乐、纵饮之乐、品茗之乐、博奕之乐、流觞曲水之乐,总是携歌女纵游为伴,因此宋代的著名文人如欧阳修、柳永、晏几道、张先、苏轼、秦观、周邦彦、贺铸等都与青楼歌女过从甚密。可谓是名士美人,相得益彰。先说一代宗师欧阳修,他在扬州作太守时,巧遇汝阴两名美貌歌女,酒席筵上两歌女戏约欧阳修他年来汝阴作太守。后数年欧阳修果然自扬州调为汝阴太守,此时两个歌女早已不知去向。欧阳修一次酒后留诗曰:“柳絮已将春色去,海棠应恨我来迟。”可见,他对那两名歌女是何等的眷恋?
, K) J) D7 v; E6 t- M) I
  r+ j/ s* d% L( e2 g4 U# d     而苏轼更胜于他的恩师欧阳修。他曾为一位名叫秀兰的歌女写下一首《贺新郎》。词中写道:“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艳一枝细看取,芳意千重似束。又恐被、西风惊绿,若得待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词句不仅旖妮华丽,而且情意缠绵,令人叹为观止,真是一首香艳绝妙的青楼词。
+ l  W" `% N% S/ u; }# f- s- X) g* f( L8 w
     当然,宋代写青楼词最多最好的应推福建崇安的浪子柳永。这柳永排行老七,人称柳七郎,当时能和柳七郎床下填词,床上戏水,已成了青楼歌女们的夙愿。“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正是当时流行于青楼时尚的真实写照。作为大宋第一位青楼词人柳永,虽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他把歌女却看成是知己和知音,把真情实感寄托在她们的身上。柳永曾给一个叫荔枝的歌女写了一封情书,这封情书其实就是一首词,叫做《荔枝香》,十分的经典。他在词中写道:“甚处寻芳赏翠,归去晚。缓步罗袜生尘,来绕琼筵看。金缕霞衣轻褪,似觉春游倦。遥认,众里盈盈好身段。拟回首,又伫立、帘帏畔。素脸红眉,时揭盖头微见。笑整金翘,一点芳心在娇眼。王孙空恁肠断。” 而《望海潮》是柳永笔下的另一种风月场面,也是宋词中彰显青楼文化的最高水平。词中写道:“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重湖叠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好景,归去凤池夸。”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柳七郎给人们留下了一个美色无限、风月无边的超大娱乐场的无穷想象。
. S4 i- m4 v, n. {6 |1 ]* y. I& Y. O  @. B
      两宋时期其它诸如著名词人晏殊写的《望江月》、《玉楼春》,秦观写的《鹊桥仙》都是令人拍案叫绝的传世之作。多情才子陆游也有《柳林酒楼小家》、《寒夜遣怀》、《听琴》、《梅花绝句》等多首青楼诗词。豪放派的词人辛弃疾也写了许多代表青楼文化的词作。如《摸鱼儿》、《青玉案》等等。就整体风格而言,宋代文人的咏青楼的诗词多是感情热烈,语言上却趋于沉着与深情,而与唐代诗人的大胆浪漫有所不同。但无论是盛唐,还是两宋,青楼文化都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笔。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54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2#
发表于 2012-8-31 18:32:35 | 只看该作者
古人给风月场所想了一个美丽的词:青楼。关于爱情,关于性欲,关于道德,这几项可以说是文学最基本的主题之一,而这几个最基本的主题可能通过妓女这一特定的角色而聚合在一起,因此文学从来都对妓女给予特别的青睐,古人还专门将这样的文学命名为“青楼文学”。 - ~- t  Q0 R) o- R4 J- Z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12-9-3 17:30: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双全宗亲的注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8-21 18:1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