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254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姚崇与洛阳(三)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7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15 19:37: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姚崇与洛阳系列之三
4 G9 f7 I; D3 g5 H & X/ m$ [* [  i7 V3 g/ {" i
  _$ I( O: [) ]

6 h" e# @- }+ ~1 r, F+ \
8 i% V9 O+ g3 m2 N( ^三、姚崇在洛阳还留下一些脍炙人口的诗文
. i; e' m, s5 {" j6 G: W1 K) @& J  U0 {

, p3 y& I5 b% L# K" @  \+ s7 D( \+ U8 y
天授年间,在朝廷任职的姚元崇,鉴于“时王公大臣多以言语不慎密为酷吏周兴,来俊臣等所陷”(19)为规戒时人和自己的言行,他写了一篇“口箴”作为座右铭。其文曰:
6 h  |$ r+ }, S$ z( A1 f- M9 u4 H! i9 N; E! b1 {' H" A7 b* `' q  D5 m+ |

0 U/ L' k7 j6 S# q, B“君子欲讷,吉人寡辞。利口作戒,长舌为诗。斯言不善,千里违之。勿谓可复,驷马难追。惟静惟默,澄神之极。去甚去泰,居物之外,多言多失,多事多害。声繁则淫,音希则大。室本无暗,垣亦有耳。何言者天,成蹊者李。似不能言,为世所尊。言不出口,冠时之首。无掉尔舌,以速尔咎;无易尔言,亦孔之丑。敬之慎之,可大可久。敬之伊何?三命而走。慎之伊何?三缄其口。勖哉夫子,行矣勉旃。书之屋壁,以代韦弦。”(20). y# c! T, O4 h

- W! L7 V( A9 l0 R, a5 b" m1 }  d. j% S6 v
姚崇的这篇《口箴》,对当时及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口箴》被刻于碑石,代代相传。大中元年(公元847年)二月,唐武宗名相李德裕被贬至东都洛阳时,到慈惠坊拜访了姚崇的玄孙姚勖,还特意瞻看了姚崇的《口箴》石刻。(21)5 o4 N0 B- @- X8 o. l- T" Y
! d% A. T; D+ J# ]& B* e7 W9 E2 l

0 O' o5 s/ r) j, t! z久视元年(公元700年)四月二十九日,女皇武则天从东都皇宫出发,到洛州告成县三阳宫(在今河南登封市告成镇西)避暑。姚崇同众大臣随驾,作为辅臣自始至终都在三阳宫帮助女皇处理政事。五月二十九日上午,女皇处理政事已毕。下午,在石淙河平乐涧的巨石上大宴群臣。席间女皇诗兴大发,欣然命笔,赋诗一首,还撰写了224字的长序,诗云:. O: o; M+ X; C6 ]9 R
( k3 c: L0 b# I- v6 W! p1 o: h
6 Q* T* E; \% S/ S1 \+ ~9 S' V3 m
. s$ E( \: A) c, J
三山十洞光玄箓,玉峤金峦镇紫微。" i/ `+ {0 j* _3 Q- y: R
均霜均露标胜壤,交风交雨列皇畿。( n! V. c0 x) p; i7 C. q
万仞高岩藏月色,千寻幽涧浴云衣。, b, ^3 H  |# `5 v5 D
且驻欢筵赏仁智,雕鞍薄晚杂尘飞。( n2 B& Y* B4 G9 x$ f6 O& H' X* W
) {3 E7 h/ R2 \+ k. N* I$ h

( p6 K' D. V4 s( v7 t8 n# H7 s武则天以七十八岁高龄,依然是妙笔华章,文如泉涌。赋毕,女皇又命群臣“人题彩翰,各写琼篇。庶无滞于幽栖,冀不孤于泉石。各题四韵,咸赋七言。”
! l' C9 O; n* b6 D
# B; K8 o6 P; m: s , P8 r5 e( s+ E* @

3 l: p& a  q* E% s5 T0 g6 J) `夏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姚崇才思敏捷,文不加点,下笔成章,早咏《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七律一首,奉上女皇,诗云:, m! k: ~$ T& E# Z0 j! N
0 U3 @2 ^* M; A+ J( X' U

- o' }! y# H6 B' \二室三涂光地险,均霜揆日处天中。; r5 J% a9 h0 _! z. ~( {
石泉石镜恒留月,山鸟山花竞逐风。6 L: E" s7 v2 s# F/ b) @
周王久谢瑶池赏,汉主悬惭玉树宫。
2 a+ K# }/ B- X别有祥烟伴佳气,能随轻辇共葱葱。
$ E+ R* U! d  [$ O5 b) @2 R, w+ d$ |

- q2 U) L$ ~, d: w- C/ t1 h不久,武则天令刻自题《宴石淙诗及序》和群臣奉和纪胜诗于石淙北崖。南崖刻制张易之撰写的《秋日宴石淙序》。北崖诗和南崖序均为奉宸大夫薛曜手书。摩刻巧妙运用藏锋、中锋、裹锋,结构方严整齐,庄重正大;布局严谨茂密,大小兼施。现仍完整地存于石淙摩崖。6 b: i8 U4 s9 c# I+ F  Z
9 k! @6 r8 O  M3 T. j5 |  |# s8 f7 J8 B

7 s" T. X% Z/ X) d2 u 石淙会饮处(在今河南登封市告成镇西)7 W# ]' m) f9 {
《全唐诗》收录姚崇诗六首,除《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以外,在洛阳吟咏的还有《故洛阳城侍宴应制》和《春日洛阳城侍宴》两首。
4 E* m- K$ [& E4 ?/ c3 K/ l; A! `/ V" O* C* |
; k/ M9 Z" ~1 \& n2 U: p- \
东都洛阳慈惠坊里有姚崇私第,是姚崇于天授年后在洛阳做京官时所置。据阎文儒、阎万均所著《两京城防考补》云:慈惠坊在洛水南“长夏门之东第二街”从南至北之第六坊。(《河南志》引《韦述记》曰:此坊半以北,即洛水之横堤。)慈惠坊有“紫微令姚崇宅。银沙滩。”(在今河南洛阳市安乐聂湾附近)其东为“询善坊。北至洛水。”有“郭广敬宅。后为姚崇山池院。崇薨,为金仙公主所市。”姚崇四代孙《姚侑墓志铭》载:“初文贞公置第慈惠坊里,名诸孙皆以门字加之,良有以也,意百年之后,俾长戟不迁,繁枝附本。”遵从姚崇的意见,他的九个孙子和五个侄孙都以“门”字加其他笔画的字命名。姚崇逝世一百多年后,到五代孙姚勖时,姚家尚合族而居。后世之人,都很羡慕姚家。“里中黄发之老,过门叹曰:吾徒后死!有以为慰者,复睹梁文贞家,流涕相向,不知其己。”(22)' P& }; P3 X7 c* F" I0 N
姚崇年老罢相,常居洛阳慈惠坊私邸。他“优游园沼,放浪形骸。”自感“人生一代,斯亦足矣!”
6 \8 a& S/ X* n% P3 W7 L- ?0 m! Y# W: _% H
1 m9 T5 U. Y9 E& q! h5 G/ R8 A

3 _" X( \% c- |7 E开元九年(公元721年)九月初三,一代名相姚崇逝世于东都慈惠坊里私邸。享年七十一岁。逝世前他写了一篇具有进步的唯物思想的《遗令戒子孙文》,留传于世。在文中,提倡薄葬。他说:“凡厚葬之家,例非明哲,或溺于流俗,不察幽明,咸以奢厚为忠孝,以俭薄为悭惜,至令亡者致戮尸暴骸之酷,存者陷不忠不孝之诮。可为痛哉,可为痛哉!死者无知,自同粪土,何烦厚葬,使伤素业。若也有知,神不在柩,复何用违君父之令,破衣食之资。吾身亡后,可殓以常服,四时之衣,各一副而已。”在文中,还反对当时的佛、道二种宗教迷信。他说:“夫释迦之本法,为苍生之大弊,汝等各宜警策,正法在心,勿效儿女子曹,终身不悟也。吾亡后必不得为此弊法,若未能全依正道,须顺俗情,从初七至终七,任设七僧斋。若随斋须布施,宜以吾缘身衣物充,不得辄用馀财,为无益之枉事,亦不得妄出私物,徇追福之虚谈。道士者,本以玄牝为宗,初无趋竞之教,而无识者慕僧家之有利,约佛教而为业。敬寻老君之说,亦无过斋之文,抑同僧例,失之弥远,汝等勿拘鄙俗,辄屈于家。汝等身没之后,亦教子孙依吾此法云。”(23)
+ l% y6 y% i8 h- F) H: k2 e( h' U
+ s, R- L3 P: L# h4 s7 c" h
, M7 ]  B- C* }, H$ X" Z8 U& o开元十年(公元722年)二月,姚崇葬于东都洛阳万安山之南原其母彭城郡夫人刘氏墓之侧。即今河南伊川县彭婆乡许营村北姚崇陵墓。亦是姚崇家族大茔。此地埋葬的姚氏家族成员著名的还有姚崇的夫人沛国夫人刘氏、(24)郑国夫人郑氏;长子光禄少卿姚彝(唐碑尚存)、二子坊州刺史姚异、三子尚书左丞姚弈及玄孙谏议大夫姚勖。(25)$ B6 T  J  `8 Z4 Z; t0 f( R4 n+ Z% ~/ x* R

! ?0 C5 m2 a+ C% N; S* @0 o, ]  `# L- ]" f
现今在此出土的墓志已发现的有:姚崇父姚懿墓志《大唐故幽州都督姚府郡墓志并序》、(26)姚崇夫人墓志《大唐开府仪同三司紫微令梁国公姚公夫人沛国夫人刘氏墓志铭并序》、(27)姚崇四代孙姚侑墓志《唐故朝散郎前试詹事府司直兼蕲州黄梅县令姚公墓志铭并序》、(28)姚崇五代孙姚栖云墓志《唐节士姚君墓志并序》。
" @# r! H/ z2 V ; Q4 P4 @* o: Q" V. j
河南伊川县彭婆乡许营村北姚崇墓
+ m' M0 X* b% q" d5 _* _( E# x" ?+ l注释:
# u7 j: Z; }' x* i! j6 p1 y" W: _4 l3 k2 {" \
& j4 a* D; _5 d# U7 [1 J0 r+ v
(1)《全唐文》卷三百二十八《大唐嶲州都督赠吏部尚书文献公姚府君碑铭并序》,147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5 F  i/ c* p7 w5 Y(2)两《唐书》本传皆说姚崇开元“九年薨,享年七十二岁”,按此推算,当生于永徽元年(公元650年);而张说《姚崇神道碑》说“享年七十有一”,按此说,应生于永徽二年(公元651年)。今从碑文。《姚崇神道碑》见《全唐文》卷二百三十,张说《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赠扬州刺史大都督梁国公姚文贞公神道碑铭奉敕撰》,102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 Q9 a- E" f, M) z" t. K6 D* L(3)此石现藏于河南新安千唐志斋。% f3 W' Q/ X2 V+ u$ {) }' b# d. ?
(4)(13)《全唐文》卷二百三十,张说撰《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赠扬州刺史大都督梁国公姚文贞公神道碑铭奉敕撰》,1027页,102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1 \# ?0 [9 C$ E(5)《新唐书》卷一百二十四《姚崇传》,中华书局,4383页,1997年。
  G" y0 c) E/ z3 e9 c0 {7 q( `6 c- J(6)《资治通鉴》二百一十,唐玄宗开元元年十月,《考异》吴竞著《升平源》; R0 p6 b: x' F8 t
(7)《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大唐新语》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266页,2000年。; {* i, q* U) O. }$ s: N; t
(8)《旧唐书》卷八十六《孝敬皇帝弘传》,中华书局,2830页,1997年。0 `; n* d( ]6 t% i& M* c' y
(9)清徐松《登科考记》卷二: G& e7 D" A# m. v" A
(10)(11)《旧唐书》卷九十六《姚崇传》,中华书局,3021页,1997年。
7 V/ I8 H5 `  o: ]; `$ o% e(12)〈续修四库全书〉第907 册,《清胡聘之《山右石刻丛编》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94页,2002年。
+ w2 g1 R4 \3 S1 s0 u1 w' O(14)(15)《旧唐书》卷九十六《姚崇传》,中华书局,3022页,1997年。* `' s  N; m5 p9 s: x
(16)(17)(18)《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唐中宗神龙元年二月,岳麓出版社,727页,729页,731页,1989年。3 ]3 g! J; x9 i3 Q5 h
(19)《旧唐书》卷九十《徐彦伯传》中华书局,3004页,1997年。  ?9 k4 J. B. n
(20)《全唐文》卷二百六,91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2 ]- O3 L2 F! h& J+ f
(21)《全唐文》卷七百一十,323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8 Z- }+ J' S7 A4 ^
(22)《唐故朝散郎前试詹事府司直兼蕲州黄梅县令姚公墓志铭并序》,今藏于河南新安千唐志斋。
/ @$ b: M; @: d+ O# f- i, K, i3 \6 p/ }(23)《旧唐书》卷九十六《姚崇传》,中华书局,3027—3029页,1997年。- Q# @- q' A8 ^
(24)(27)墓志今存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
- A# u9 `0 v4 Y: w  k1 f4 j(25)《通志》卷七十三〈金石一志〉848页。9 t! V: ?, ]: c* ?
(26)(28)墓志今藏河南新安千唐志斋。2 C# G! p/ n3 C) o# p( i/ S4 X

. s7 [2 w+ q2 H4 L( u2 t (全文完)0 ]4 C, [5 S- {# D; Y6 Q4 w) Q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af3cfa01000a77.html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223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
发表于 2009-6-29 22:58:28 | 只看该作者
姚旭元宗亲真细心,你太有才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09-6-30 12:48:54 | 只看该作者
姚崇是姚氏大名人,华夏大地美名扬。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09-8-6 15:33:42 | 只看该作者
楼上违章回贴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8-30 11:5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