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2-10-11 17:37:20
|
只看该作者
之后,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与尼克松举行了一次大范围的会谈。. J) u5 a, c6 O) n1 @5 v9 @3 ~1 m( F
& C( u# D1 J2 }+ u) h C: k 谈到将要发表的联合公报,尼克松说:“像这样一次举世瞩目的首脑会议,通常的做法是开几天会,经过讨论,发现意见的分歧,然后,发表一篇含糊其辞的公报,把问题全部遮盖起来。”
+ N7 }3 T+ _& q
' z7 e5 z& _0 ~* i* @; s 周恩来说:“如果我们那样做,就会欺骗人民,而且也欺骗自己。”
* l! b: Q8 a# G( F
* n- V J: o+ s( \& K 尼克松说:“当国与国的会议不影响世界前途时,这样做是可以的。但是,我们的会谈受到全世界的注目,并且会对我们在太平洋乃至全世界的朋友产生持续多年的影响。对这样的会谈,如果我们也那样做,那将是不负责任的。”
0 u' K; H" a. n {1 J5 k8 e) a. L5 p- N) I6 ~1 Q
显然,尼克松同意了周恩来去年十月间同基辛格会谈时提出的关于联合公报的构想。周恩来和尼克松又谈起了当年杜勒斯拒绝和他握手的话题。周恩来这是要试探一下尼克松的态度和决心,看看他现在是否还坚持过去所持的观点。; ~2 D/ ~& U/ M6 V2 F+ \" w
" n$ K( u- C* O6 v& n
周恩来说:“正像你今天下午对毛主席说的,我们今天握了手,可是,杜勒斯当年不想这样做。”
: d0 r1 k5 y- u4 j. |+ S& |( i- L; t# `, c4 l7 f+ Z, U; `
尼克松说:“据说你也不愿意同他握手啊!6 L) e. D9 U, f
& W$ G K' y& ? i$ d1 S, X% [ 周恩来说:“不一定,我本来是会握手的。
( ?! A) F0 Q/ N
, }0 F2 N ?& H% s' [9 u “那好,让我们握手吧!”尼克松站了起来,隔着长条桌子和周恩来又握了一次手。
3 p8 e- Z- T: D, f9 T' y3 J; J0 _+ _2 R! @! [6 c* _7 d. C0 U
周恩来很有趣地谈道:“杜勒斯的副手沃尔特·比德尔·史密斯先生想搞不同的做法,可是他不想违反杜勒斯定下的规矩,所以他只好用右手拿了一杯咖啡。因为一般不用左手握手,他就用左手摇了我的手臂。”
# X) z% g! o' k4 h f6 q+ @/ J' R2 s8 n+ e! m z8 a; s' u7 ]$ j1 d% q
周恩来一边说,一边形象地打着手势,在场的人都被逗得大笑起来。$ f! z/ e/ |' e1 l1 g T1 w, A$ k
& `! a: w! z1 A ^2 q9 l" L
周恩来自己也笑了起来。他接着对尼克松说:“不过那个时候我们不能怪你们,因为国际上普遍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是铁板一块,西方国家也是铁板一块,现在我们知道情况不是这样。”) y7 T" n. ]/ g+ y; x3 I1 T7 t
; A7 [3 D5 s7 s+ l- [6 U7 z7 R 尽管双方在台湾问题上有较大的分歧,这些分歧也将不可避免地要在联合公报中反映出来,但双方也都谨慎地注意,尽量不让这些分歧危害刚刚建立起来的中美新关系。9 F2 p" Y# \0 x) G$ [ g9 y
, s, w; i r4 \( k j/ n
在尼克松提出了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在台湾的军事力量逐步减少直到全部撤出的承诺后,考虑照顾美国方面国内的政治困难,周恩来从大处着眼,代表中国政府也作了一定的妥协。他没有要求美方立即承诺废除美蒋共同防御条约,没有要求美军立即全部撤出台湾,允许美军在一定时期内逐步撤离。因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次会谈就解决一切问题。试图毕其功于一役,显然是不现实的。
U; v: k8 [/ X% \! f! @9 z" q
2月26日凌晨,经过几天的反复磋商,中美双方终于谈定了《联合公报》。这个公报是周恩来高度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一个结晶。
) L( ~$ O: K0 O! M" C, \/ A$ Q+ M2 V8 b' n6 v0 c
周恩来总理、尼克松总统2月22日继续举行会谈。
5 y# z4 J7 V! h, _. I
5 }8 Z, @/ K; W/ t7 `. Y 美国方面参加会谈的还有基辛格博士等;中国方面参加会谈的还有乔冠华等。
# L3 Y7 ^ P+ F4 x& c! ?1 D: `" e& _5 j' r R
26日上午,周恩来陪同尼克松和夫人前往杭州参观访问。下午,又陪尼克松夫妇游览了风景秀丽的西湖。
9 j& D3 K* h# a( }6 Q7 B3 V% t! J" l
2月27日,周恩来陪尼克松夫妇从杭州飞上海。在上海,中美双方正式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并予以公布。至此,中美高级会晤已圆满结束。
1 Z6 S3 p5 p) X, T0 Y5 k3 q" C$ l4 i; g' e: U% v
晚上,中国方面为尼克松举行最后的宴会。在轻松舒缓的乐曲声中,周恩来与尼克松频频举杯,一周来的紧张情绪也怡然退尽。
9 V5 L; p% ~$ R8 l4 l: Q0 {$ U' q, R
尼克松端起酒杯,走到麦克风前,作了这次访问中从未有过的即席讲话。他说:“联合公报将成为明天全世界的头条新闻。但是,我们在公报中说的话,不如我们在今后的几年要做的事那么重要。我们要建造一座跨越一万六千英里和二十二年敌对情绪的桥梁。可以说,公报是搭起了这座通向未来的桥梁……”
# ~2 K# d) ?2 O! o1 @/ C$ ?5 I4 f" g2 l9 @( [# N# r+ j8 o! t) w! a
2月28日上午,周恩来把将离开中国回国的尼克松一行送到了上海虹桥机场。在临上飞机前,尼克松握住周恩来的手,说:“这确实是一次愉快的访问,我希望有朝一日有机会再来上海。”
U- _$ ]4 q. [. T& X5 ?1 Y
6 T* A1 w# z' l% c3 t6 e" ~ 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和夫人一行,结束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访问,1972年2月28日乘专机离开上海回国。& s P2 f4 |9 G3 ~
& G' x: m3 ]: c9 g( O' v$ H9 c& n 中美关系的改变,震动了世界,也促进了中日关系的改善。中日两国政府经过多次接触后,1972年9月25日至29日,日本国总理大臣田中角荣应邀访问中国。27日,毛泽东接见了田中。周恩来和田中进行了会谈。29日,中日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声明宣布: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决定自1972年9月29日起建立外交关系。
1 Z' L! _7 r- u3 e8 f3 g# u3 ]1 O% B1 D& O
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是毛泽东晚年作出的新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从此大大地提高了,西方世界封锁中国长达二十多年的铁幕,被打破了。在此前后,同中国恢复和建立外交关系的还有意大利、联邦德国等四十一个国家。一个崭新的外交格局出现了。
x& i8 j4 p. y
7 i. I9 ]5 }8 Z( e 尼克松说:他在“这一周改变了世界”。毛泽东听到后,也说了一句:“是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么?我看还是世界改变了他。”这两句话,一句是唯心主义的,一句是唯物主义的。然而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却这样地认为,是毛泽东、周恩来把握了历史的时机,拨正了航向,改变了中美的关系、中日的关系,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也改变了世界的形势。尼克松为适应这种形势,也迈出了惊人的一步,作出了他应有的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