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5177|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雄珠玑古巷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068 天

连续签到: 28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21 12:39:0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o1 ^2 R1 ^) A4 n. {
3 H% W0 B% Z4 L" r* U4 L   珠玑古巷位于距离南雄市区东北方向10公里远的珠玑镇,珠玑巷又名沙水镇,在沙水河西侧。珠玑巷是一个具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的古巷。它得名于唐敬宗年间。珠玑巷是珠江三角洲一带主要族姓的祖居。是客家人向岭南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著名作家朱千华先生在其笔记著作《岭南田野笔记》中,对“珠玑巷”有详尽记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4068 天

连续签到: 28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1 12:49:12 | 只看该作者
 
; |9 \: E- ?) y- }% D$ U: ~4 b/ z( y6 H# f# A( m
      珠玑古巷是广东省仅存的宋代古巷古道。它北起凤凰桥,南至驷马桥,全长1500多米,路面宽4米多,全部用鹅卵石铺砌而成。两旁民宅祠堂、店铺商号鳞次栉比。巷道曲直有致,古朴清悠。巷内有古楼、古塔、古榕、古桥等古迹。巷内现有居民20多姓,320多户,1400多人。这里民俗古朴,民情淳厚。走进珠玑古巷,当年的古镇风貌依稀可辨。 / i; ?& b7 h8 q' j' t0 p5 P
  珠玑巷原来叫敬宗巷。据史料记载,珠玑巷得名始于唐朝张昌。昌之先,为南雄敬宗巷孝义门人。其始祖辙,生子兴,七世同居。唐敬宗宝历元年,朝廷闻其孝义,赐与珠玑绦环以旌之。因避敬宗讳,改所居敬宗巷为珠玑巷。
2 J. v# b7 K7 h) r  珠玑古巷,历尽沧桑-- / Q* R" O7 C: K3 H+ D! L* y* O
  珠玑古巷地属岭南。在秦以前,岭南属南蛮之地,被古王朝列为疆域之外。那时的岭南,车马不通,人烟稀少,珠玑巷一带还是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公元前323年,曾一度称霸中原的古越国逐渐衰弱了,继而为楚国所灭。越国人不耻于当亡国奴,为逃避楚王的统治而更名改姓,“散居江南海上”。公元前223年,秦国又灭了楚国,越人因避秦又一批一批地向南迁徙。这时,大庾岭上出现了一群南迁的越人。他们北望战乱不堪的中原故国,不胜嗟叹,无限悲伤,而对眼前的岭南风光却十分赞美。于是,众人决计在大庾岭南麓,即今之梅岭--珠玑巷走廊一带安居下来。他们发扬勇敢顽强、刻苦坚韧的民族精神,披荆斩棘,艰苦创业,这一带得以迅速发展起来。接着,因战乱和自然灾害,中原汉族又几次向岭南大迁徙。珠玑巷成了南迁人民的一个落脚点,一批一批人北来,一批一批人南去,中原文化逐渐在珠玑巷生根开花,并向岭南传播开去。 7 `2 Q4 k3 p7 p! S. |
  珠玑古巷的鼎盛期是唐宋时期。唐开元四年(716),张九龄奉诏开凿梅关,拓宽路面,梅关驿道成为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的陆上孔道。从此,岭南与中原的交通更加方便,往来更加频繁。珠玑巷位于梅关古驿道上,地理位置优越,经过数代珠玑巷先民的不断开发,周围变成了宽阔平整的良田沃野,沙水河灌溉其中,宜农宜牧。远处是连绵起伏的红冈翠岭,山清水秀,风光旖旎,这是一个休养生息的好地方。南来北往的文人学士、达官仕宦、富商贵贾都有此经过或停留,有的就在此落户。随着缙绅流寓的日益增多,珠玑巷便逐步发展成为百姓杂居的繁荣集镇。到北宋时,金人入侵,中原战火不息,以至靖康之乱,高宗南渡,偏安江南。这一时期,从中原迁到岭南避难的人更多,有朝廷官吏,也有平民百姓,他们在此驻足生息,“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似故乡。”
' b& Y* Y: l3 [+ p+ U% {  宋室的南迁,促进了江南的经济发展。作为岭南交通要道--梅关古驿道上的珠玑巷,因此曾盛极一时。南宋极盛时,珠玑巷内的商贩和居民多达千户,连同附近牛田坊一带五十七村,简直像一个热闹的小城市。
) S; ^, L, v6 i; ]) ~! r  宋末,珠玑巷发生一个悲壮动人的事件。南宋咸淳八年(1272)朝廷任用贾似道为相,政治腐败。那年八月,度宗皇帝到景灵宫去祭拜先皇,碰巧遇上大雨,贾似道要皇帝等雨停后由他用大辂车接回去。但是,胡贵妃的哥哥胡显祖却用逍遥辇把皇帝接走了。贾似道大怒,诬称胡显祖兄妹有夺权野心。度宗皇帝不得已下诏罢了胡显祖的官,迫胡贵妃出宫为尼。
: u9 `- L2 p0 A, o  胡贵妃受到奸相贾似道的迫害,便设法逃出皇宫。在京都临安(今杭州)的江边,胡贵妃被运粮上京的珠玑巷富商黄贮万搭救,并随之来到珠玑巷隐居。不料,黄贮万的家仆背主告发,贾似道便启奏朝廷,诬称珠玑巷百姓造反,命官兵将周围二十里内人人畜房舍尽行杀戮焚毁。消息传来,珠玑巷顿时风声鹤唳,鸡犬不宁。珠玑巷的居民恐遭祸延,纷纷逃走。胡贵妃见此惨状,为了不殃及珠玑巷乡亲,便毅然投井自尽了。   _) ^4 l+ |0 y- K2 M8 f
  元时,珠玑巷人为了纪念舍己救乡亲的胡贵妃,便在胡贵妃投井自尽的地方筑石塔纪念。石塔上刻有佛像莲花,底层刻有铭文:“至正庚寅孟冬纪,南雄路同知孙朝列重立。”现在,石塔仍屹立于珠玑巷内,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B9 m+ i4 b' X+ r6 h6 x
  珠玑巷人因避胡贵妃之祸和元兵洗劫,曾经数度南迁,珠玑巷变得冷落萧条。元明时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珠玑古巷又曾一度繁华。明·黄公辅《过沙水珠玑村》:“长亭去路是珠玑,此日观风感黍离。编户村中人集处,摩肩道上马交驰。”就是当年珠玑巷生动而真切的写照。 5 h6 @: E  W% n2 i  }& {
  清乾隆年间,珠玑巷人为了重现古巷昔日的风貌。分别在巷内南、北、中段修建了南门楼、北门楼和中门楼。据门楼上镶嵌的石碑记载,这三座门楼皆由民间捐款修建。石碑还刻着捐款人的姓名和捐款数目。巷中“珠玑楼”(即中门楼)上面还有一块石匾,上刻“珠玑古巷,吾家故乡”8个字,乃民国十八年(1929)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师副师长蒙志所题。
3 H  ^: o1 r2 J) U  八十年代以后,为了保护文物古迹,开发旅游资源,为南迁后裔提供寻根祭祖的良好环境,南雄市人民政府拨出专款,对古道和巷内的三座门楼进行了修葺,重建张昌故居,并蒙海内外南迁后裔的赞助,雕塑了胡妃玉像。
4 ~8 K8 l: v/ a/ \6 t6 V+ k( p  近年来,珠玑巷后裔回珠玑巷寻根问祖者络绎不绝,文人学士研讨珠玑巷历史以及后裔对开发岭南,弘扬中华文化之贡献的作品、专著和文章更是层出不穷。其中在海内外影响较大的有李大傻创作的小说《珠玑巷传奇》;陈中秋、潘邦榛创作的粤剧《魂牵珠玑巷》等。
" t- I/ G  c7 D) A& |6 m" e  “黄花满地缀珠玑,广府人称是故居”;“古巷悠悠风采秀,榕风竹韵慰萦思。”珠玑古巷以其古朴清悠的古镇风貌和丰富独特的人文景观,激发了人们旅游、观瞻、怀旧、思乡祭祖的热情。珠玑巷已成为民族凝聚力的磁场。珠玑巷人珍藏的一本本族谱记载着姓氏的渊源,保护完好的一座座宗祠蕴藏着历史的轨迹,深受人们喜爱的舞龙、舞狮、装故事(珠玑飘飘)等民间艺术经久不衰,代代相传。 2 u# ~6 g& G3 z4 ^' I& r
  。

签到天数: 4068 天

连续签到: 28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1 14:17:20 | 只看该作者
) L# g! B4 b7 [) f
4 o: O" Y6 U9 e* b& Z- h
. ~9 Y+ c1 G" }/ R$ q
  V6 b2 P9 n8 ?

签到天数: 4068 天

连续签到: 28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1 14:20:58 | 只看该作者
2 D. H1 Z' F6 Q+ _) p# L% Z5 J

& F4 }2 l5 S3 v5 N( S- G- I# @

签到天数: 4068 天

连续签到: 28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1 14:26:31 | 只看该作者
% W# K4 q9 c( }& q( e, ~& T

9 U! F6 ~% I& F% ?/ E5 ~3 v

nEO_IMG_IMG_0009.jpg (329.24 KB, 下载次数: 239)

nEO_IMG_IMG_0009.jpg

签到天数: 4068 天

连续签到: 28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1 14:29:09 | 只看该作者
  H& y* X- C  }( w7 o0 c- u) C2 @7 H

; R- x9 h$ L* e$ C. H! t

签到天数: 4068 天

连续签到: 28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1 14:30:26 | 只看该作者

$ U' B" g# l* z; z# j- Q; G) }- B. Z6 E! u. {

签到天数: 4068 天

连续签到: 28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1 14:32:34 | 只看该作者
' F$ r: J# p! s
% @, x/ `$ T# H. H- D6 E

签到天数: 4068 天

连续签到: 28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1 14:36:07 | 只看该作者

; H; y+ G  r( F' B
. k# ], |) a4 N4 W  V4 {

签到天数: 4068 天

连续签到: 28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1 14:38:46 | 只看该作者
0 l  X; p. ?& F( v9 f) i/ }$ T" L/ E
0 R+ I2 _0 k% P$ J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9-2 05:2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