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2-11-8 16:01:37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和伊恩最初的见面并没有拨动她的心弦,伊恩随后发动了猛烈的“文字攻势”。“我们不常见面,可是伊恩给我写信,不断给我写信,每天一封,甚至每天两封,即使我们在同一个城市时也给我写信。我变得心神不定,想不到有这样的情况,不希望这种干扰、这种令人害怕的潜在的麻烦,以及柔情。”那时候孀居的韩素音带着女儿蓉梅,在玛丽医院做住院医生,她还没有从上一段婚姻暴虐的阴影中恢复过来,对感情谨慎而旁观。
. h! e5 G. e0 v+ S, f4 v; r5 {
8 b8 x* f% P7 Q& q6 _* v( l4 f& m. s 一直到四个月后,韩素音才进入“状态”。伊恩是《泰晤士报》的记者,澳大利亚人,他的父亲在一八九四年来过中国,同样也是记者的他还写过一本书《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伊恩在一九四八年的时候去过大西北,还游过敦煌石窟。是中国,是战争,还是单纯的男女吸引把他们连在了一起?又或者只是命运?
& Q) ]! g* Y Y+ z' W3 y, O6 S6 \, I
短暂的甜蜜之后,伊恩回了一趟新加坡,他的妻子得知了他的外遇,不过她并不打算离婚,即使这段婚姻中已经没有感情。8 G7 y% V0 s3 i& N. n: |& Z0 u- q
% n: g, \, L, k8 a* u 意料之中的结果让韩素音表现得极其冷静,“我一点也不感到惊奇。伊恩怎么能那么容易就指望离婚呢?”她得到的回答也直截了当,伊恩说:“可是我要同你结婚。”1 }7 z: Q- R. v4 q! c8 n& W
% I, M% Y2 c, m4 l4 i N9 R
面对生活中种种未知的不确定,像每一对恋爱中的男女,他们开始拿自己的感情“做实验”,于是伊恩离开了香港。两人都想看看他们是否会有共同的未来,还是有的只是现在?
/ ]) }" S$ w* J
1 H( d0 N! D. h- T. K5 v7 t5 ?* R, w+ G 五个月之后韩素音收到了伊恩分手后就写好的第一封信。“亲爱的,我写这封信是要告诉你,我爱你。”爱情最终胜利了,然而很快,三个月之后的朝鲜战争带走了伊恩——“在机场伊恩又一次转身朝我一笑,爽朗、有点羞怯又令人伤心的微笑”。他再也没有回来。& ]$ p+ k* |, J1 i
- ~) ?; d, b/ `! ~! I1 s( Z 在她的自传《吾门双宅》中冷静而深情地记述着得知噩耗那天的情况:* \7 ~! t; |0 p `9 D; W/ ~' R( d
( X) W$ n! U2 W7 Z4 \
随后伊恩从朝鲜寄出的信开始到达,一封接一封。虽然我知道他已经去世了,这种延期的、他还活着的假象使他的死变得虚幻了。我手里拿着他的笔迹,他写的字,他怎么可能死了呢?信一封接一封到来,一直延续了三个星期,从信上的日期,我知道那是最后一封。最后一封信到后,知道不再有他的信了,于是坐到打字机前,卷上一张纸,开始写我的《爱情至上》。& r% ^- p5 e3 u6 \2 ?; ~
6 m7 e, l- q6 b7 _: i/ L 从个人感情生活上来说,多灾多难的韩素音一直到中年才找到了她渴望的灵魂伴侣——印度上校陆文星,他聪明、和蔼、宽容,并且热爱中国,这完全符合韩素音对于祖国的感情。她曾经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九六○年,印度为中印边界一事要攻打中国,便派出一位高级军官领兵前往印中边境,可这位军官说:“中国是友好邻邦,不能打中国人。”他的上级对此十分生气,严厉地对他说:“你如果不去,我就撤了你的职!”他却坦然地回答:“撤职我也不去。”
; o3 P; Y4 v- A# U3 @5 w) F0 l0 j h; A) c9 O
这位高级军官就是陆文星,他出身于一个良好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所大学的校长。他性格宽厚,和韩素音属于互补型,婚后夫妻俩感情甚好。陆文星对素音的言行,从不干涉,并且全力支持她的创作,在生活上、精神上都尽可能地体贴她,素音曾说过:“只要他在身边,就感到有无穷的力量。”. a' X; f2 y* T4 L
/ [8 w8 o- y, {( c+ B4 a 素音每年大概有七个月在世界各地访问、演说,而陆文星则忙于自己的技术工作。只要有可能,他就陪她去世界各地访问,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间,他就曾多次陪同韩素音来到中国,夫妇俩为重修中印友好关系做了许多工作。一九九一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协授予陆文星“中国人民友好使者”的光荣称号,并向他颁发了奖章,这也是友协的最高荣誉。韩素音也把自己的一部分稿费捐献给中国,设立了陆文星韩素音中印友谊奖、韩素音东西方科学交流基金会。
( q: \8 A$ m" i- ]: S2 u* P/ Y8 i2 z* J
晚年,韩素音和陆文星选择定居在瑞士小城洛桑。一直到一九九八年手骨折之前,她都一直在写作。韩素音这辈子可谓著作等身,涉猎范围包括小说、传记、散文,她的写作天赋得天独厚,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一直负责接待韩素音夫妇的卞晓春女士说:“无可否认,韩素音的确是最好的英文作家之一,她的笔调清新、优雅,用词非常准确,经常你翻字典,会发现她用的词只有一个意思,这在英文写作中是非常难得的。”并且她坦然真实,从不粉饰尴尬,她的自传里展现的是真实的韩素音,她从不乔装自己。
: I3 R( n n( l8 p: ]. ?& Z
: A. c- r0 _0 K6 V 到了老年,她开始写起侦探小说。为了回馈瑞士带给她的宁静,韩素音性格中富于感情的一面又“发作”了,她特意把小说中的聪明侦探写成瑞士人,打破欧洲人之前对瑞士人惯常的迂腐印象。
* Z1 Z- E7 ?! W' _2 @9 Y
' O: }+ G/ t5 {+ M) M" C4 P A 二○○三年一月,与韩素音相濡以沫四十多年的陆文星因病辞世,对脑中已经长有一个血管瘤的韩素音来说,打击重大。今年已经九十三岁的韩素音,因为遵医嘱不能坐飞机,常年待在她瑞士的家中。这样的晚年对于习惯忙碌的她来说,不知道算不算幸福?在群山环抱之中,在晶莹的湖水边,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她脑中会不会像过电影一样,闪现出生命中一幅幅的斑斓画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