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姚士龙 于 2014-6-9 11:08 编辑 9 W) s! V' Q* Y
. @; W) N, `$ K4 O
话说宗族谱书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献门类之一,又可分为帝王诸侯世谱、通国世族谱、地方宗族谱和家谱(宗谱)四类。在汗牛充栋的家谱中,蕴藏着丰富而又鲜活的家族文化资料。, O( @8 @& i: u$ c2 x* s% @1 p
《宋史·刘烨传》云:“唐末五代乱,衣冠旧族多离去乡里,或爵命中绝而世系无所考。”又《通志·氏族略》云:“家藏谱系之书,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故其书散佚。”由于战乱以及社会风尚的变迁,宋以前的谱碟资料多已散佚。
; P( A# ^" H3 e5 s; @$ I 宋末至明清以来,谱碟的修撰在民间逐渐兴盛起来,在去伪存真〔‘〕、去芜存警之后,谱碟资料是我们考察、研究历史人物家族背景的重要的必不可缺的依据。
2 _. ?5 L* `; k: ]0 J 明代徽州是典型的宗族社会,“山峭水厉,燹火弗惊,巨室名族,或晋唐封勋,或宦游宣化,览形胜而居者,恒多也”①。为巩固宗族控制,维护等级秩序,明代徽州宗族继承宋元谱牒纂修的传统,在徽州仕宦、乡绅和商人的襄助下,掀起了纂修谱牒的热潮,先后纂修和刊刻了数以千计的各类谱牒,堪称全国典范。( x$ j* t/ g$ A
虽然历经沧桑,但现存明代的徽州谱牒仍有457种之多,占全国现存明代谱牒的72%强。②故赵万里云:“传世明代谱牒,大都是徽州一带大族居多,徽州以外绝少。”③作为宗族活动的重要历史记忆之一,明代徽州谱牒的纂修、刊刻与管理都进入了相对成熟的阶段,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谱牒纂修理论和谱牒刊刻与管理制度,涌现出了一批专门从事谱牒纂修和刊刻的人才,促成了明代徽州谱牒纂修的繁盛。明代徽州谱牒的纂修徽州谱牒的纂修,最远可追溯到宋元时代。尽管宋代原本现已无一留存,但元代纂修的徽州谱牒至今尚有6种存世,只是体例和内容尚显简略.7 G$ E8 t) Q3 q* L2 k6 ^
所以说我本歙南姚氏上门家谱在宋到至今还是完整的。宋之前由于乱战的变迁根本没办法恢复宗谱,大部分人家的谱基本在清以后的咯。
: {/ z7 n, t7 O. u+ H8 g& s& ^$ C; a( K$ I, ~- c( z(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