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30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摘] 从“姚子雪曲”到“五粮液”——五粮液的千年传承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6-9 12:59: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15-6-9 13:02 编辑

宜宾,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聚居此地的各族人民依托世代承传的习俗和经验,曾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酿制出了各具特色的历史美酒。目前有史可考的,诸如先秦时期僚人酿制的清酒、秦汉时期僰人酿制的蒟酱酒、三国时期鬏鬏苗人用野生小红果酿制的果酒等,都是当时宜宾地区少数民族的杰作,无不闪烁着古代中国人对酿酒技术的独到见解和聪明才智。



在唐代,戎州官坊用四种粮食酿制了一种“春酒”。 唐代大诗人杜甫大约在公元743年到了宜宾,当时的戎州刺史杨使君在东楼设宴为他洗尘。杜甫尝到了春酒和宜宾的特产荔枝,即兴咏出“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的佳句。春酒后来便改名为“重碧酒”了。

在五粮液的酿制工艺成形过程中,最为重要、最具影响的当数“姚子雪曲”。它是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宜宾绅士姚君玉家族私坊酿制,用玉米、高粱、大米、糯米、荞子五种粮食混合配置了五粮液的前身“姚子雪曲”。

 姚子雪曲,杯色争玉。得汤郁郁,白云生谷。清而不薄,厚而不浊,甘而不哕,辛而不螫。老夫手风,须此神药。”

  一千年前,被贬戎州(今宜宾)、 “身如槁木,心如死灰” 的黄庭坚,也只有在品此美酒时才能忘却世间的烦扰,生出如此的感慨。山谷道人所不知的是,他所衷爱的“姚子雪曲”经历了千年的演变,一直流传至今。自此,文人雅士称之为“姚子雪曲”,下层人民则叫“杂粮酒”。

    明代,宜宾人陈氏继承了姚氏产业,总结出“陈氏秘方”。配方中这样记载:“荞子成半黍半成,大米糯米各两成,川南红粮凑足数,地窖发酵天锅蒸。”

  直到1909年,“姚子雪曲”遇到晚清举人杨惠泉,才有了今天朗朗上口的名字——“五粮液”。

  那一天,“温德丰”老板邓子均带着“杂粮酒”到在宜宾县团练局局长雷东桓家,参加宴会。席间,“杂粮酒”一开,顿时,酒香四溢,令人沉醉,在场的社会名流赞不绝口。有人问邓子均:“此酒只应天上有,这酒叫什么名字啊?” “杂粮酒。”邓子均回答。

  “为何取此名?”还在回味余香的杨惠泉问。

  “因为它是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高粱五种粮食之精华酿造的。”邓子均说。

  杨惠泉酌了一口美酒后慢慢道,“如此佳酿,名为杂粮酒,似嫌似俗。此酒既然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玉液,何不更名为五粮液?”一个美名“五粮液”吟诵至今,一个传世品牌就此诞生,其诞生系连着三千年酒文化的长河浪花。从此,“五粮液”开辟了一个白酒品牌的新世纪。

  时光荏苒,酿酒的人换了一代又一代,而不变的是五粮液蕴含的中庸文化,不变的是五粮液日益求精的卓越的品质,在黄庭坚半个多世纪之后,1963年第二届全国评酒会上,严谨认真的评酒专家给予了此酒“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谐调,恰到好处,尤以酒味全面而著称”的评价。

  五粮液得名已有100年的历史,而五粮液的历史则有3000多年。从古老的僰人的“蒟酱酒”,到唐宋时代的“荔枝绿”、从“姚子雪曲”,到现在的五粮液,在几个世纪的过程中,五粮液形成了独有的六大优势:独有的自然生态环境,独有的600多年明代古窖,独有的陈氏秘方,独有的酿造工艺,独有的和谐品质和独有的十里酒城规模。今天的五粮液无论在原料配方、酿造工艺和酒品品质上,无不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和谐品质。2007年,五粮液进入商务部公示的我国第一批“中华老字号”名单。2008年,“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载入史册。

  得名100年来,五粮液从一个小作坊发展成为今天以五粮液及其系列产品为主,以制造业、包装印务、光滑玻璃、橡胶制品、制药等多元产业为辅的现代化企业集团,企业目前拥有员工4万余名。作为世界最大的白酒酿造基地,五粮液效益连续16年居中国白酒行业之首。2010年,五粮液集团实现销售收入突破400亿大关,品牌价值达526.16亿元,其出口额更是连续多年占全国优质白酒出口额的90%以上。

  100年来,五粮液发生如此巨大嬗变,最根本的原因是五粮液始终坚持以质量为中心,全力打造中国酒业第一品牌,走出一条质量兴企之路。五粮液作为国内第一食品饮料品牌,坚决贯彻“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为消费者而生而长”的质量观,坚持从原材料起进行全程的监控,同时耗费巨资引进世界先进的设备仪器,对每一批产品进行检测,每一瓶五粮液产品都要经历36道“防线”,72个专检点的考验,以切实的行动向消费者做出质量承诺。在国内,五粮液系酒类行业中唯一两度获得国家级质量管理奖的企业。

  一个世纪之后,端一杯五粮美酒,回望这百年的历史与成就,无限感慨涌上心头。此时,品一口美酒,百年来的余味,流转心头,挥之不去。

五粮液古窖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2#
 楼主| 发表于 2015-6-9 13:35:41 | 只看该作者
古人怎样称呼五粮液?
2014-10-09 中华网财经

古装戏里热销的白酒不外乎“女儿红”、“状元红”等等。其实,古代的中国人不仅爱喝白酒,更风雅有趣,他们慷慨的赠给美酒许多风雅、文艺的名字。像宋代的“荔枝绿”、元代的“秋露白”,一个个动听的字眼里充满了色、香、味。

那如今久负盛名的美酒“五粮液”在古时候叫什么名字呢?

“重碧牛青酒,轻红臂荔枝”

相传,宜宾早在汉时已盛行酿酒,唐代大诗人杜甫于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到戎州(今四川宜宾),在所写《宴戎州杨使君东楼》诗中,就有“重碧牛青酒,轻红臂荔枝”的诗句。当时所产的“重碧酒”和“荔枝绿”均为唐宋时期宜宾地区的名酒。其中宋代“荔枝绿”据后人推测为“五粮液”酒脉的起源。由此可见,在宋朝人的酒桌上,摆一坛“荔枝绿”最有大诗人的“文艺范儿”了。

姚子雪曲VS杂粮酒

公元960年-1279年,宜宾戎州绅士姚君玉家族创制的窖酒,成为“五粮液”最早的雏形。这种利用玉米、大米、高粱、糯米、荞子五种粮食酿造出来的白酒就是“五粮液”的前身,在当时一举成名,成为了达官贵人与文儒雅士聚会必备的酒品。民间百姓顾名思义称其为“杂粮酒”。

但简单、白话的“杂粮酒”实在不符合文人雅士的“口味”,于是他们给了“五粮液”另一个十分唯美的名字——“姚子雪曲”,不仅念出了色香味,还融入了听觉享受。

五粮液

1909年,宜宾众多社会名流、文人墨客汇聚一堂。席间,“杂粮酒”一开,顿时满屋喷香,令人陶醉。席间,晚清举人杨惠泉忽然间问道:“这酒叫什么名字?”“俗称杂粮酒。”邓子均回答。“为何取此名?”杨惠泉又问。“因为它由五种粮食之精华酿造。”邓子均说。“如此佳酿,名为杂粮酒,似嫌似俗。此酒既然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玉液,何不更名为五粮液?”杨惠泉胸有成竹地说。“好,这个名字取得好。”众人纷纷拍案叫绝,“五粮液”就此诞生。

1929年开始,“姚子雪曲”正式改名为“五粮液”。1957年国营宜宾五粮液酒厂正式成立,在唐代“重碧春”、宋代“荔枝绿”和近代“杂粮酒”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五粮液”大胆创新,形成了酿造五粮液酒的一整套独特工艺,以“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落喉净爽、各味谐调、恰到好处”的独特风格,位列“中国名酒”之列。

从“荔枝绿”到“姚子雪曲”、“杂粮酒”历经数次更名,“五粮液”终于在今天叫响了名号,享誉世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7-18 00:3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