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昆明,听说正安中医馆来了一位姚老太太,妇科大家,云南姚氏医家第六代传承人,八十多了还出诊,我赶紧约聊。医馆余当家听了我的想法,立刻神情严肃,要我提供自我介绍,远到正安聚友会介绍。
我发了几篇我寻访记录中医的文字,说这就是我的名片了。看我做过事写过的人,远比我告诉你我是谁有意义。对于老先生们,我一样在意他们做过了什么,是个怎样的人,而不仅仅是身负江湖泰斗一代宗师的盛名。
终于坐在姚克敏老师面前啦,老太太看上去精气神真不错,说起话来更是中气十足。姚家学术 “以血为本,以气为动”,看来不虚。
姚家到今天历经近两百六十年中医薪火传承,现在已经传到第八代了。第六代传承人姚克敏,八岁开始跟随祖父姚荫轩、父亲姚贞白学医,十四岁学成,从医已经近七十年。从一天一个病人开始医生生涯,到高峰时期一天180个病人,70年行医治疗的病人量,该是多么壮观的数字......
“在这样一个家庭,生来就注定要学医的,没得选。”乐天知命的姚医生笑得很从容,“八岁开始,我白天上学晚上学医,开始学写字,写的就是中药名。”小时候读的书,就像石头上刻的字,时至今日,《医学三字经》、《药性赋》,姚医生还是张口就来,如数家珍。
跟老师交流得很轻松,我心里的一些奇怪的问题又开始探头探脑。“老师,如果现在诊所里,坐着您的祖父、父亲还有你,您会推荐我找谁看病啊?”
“那当然是我父亲最厉害!”老太太回答得毫不犹豫,姚家第五代传人姚贞白医生被百姓赞为“云南四大名医”。“父亲强调以阴阳气血为整体,以气机变化为辩证线索,因时因地因人而治疗的学术思想,是姚派学术的集大成者。”
“您就没有在某些方面超过他一点?”我都能看见自己一脸坏笑了。 “更高的医术不敢说,这得病人说话算数。但是我还是继承了父亲的行医精神优良传统,给病人很好的信任感。”姚医生说不管祖父还是父亲,在人们眼里都是一脸和蔼,相处起来如浴春风。
“我的祖母说过,病人就像苍蝇跟着饭甑子走,只要有疗效,病人就不缺。中医最可贵的谁也不能消灭的就是中医的疗效!”说到中医的疗效,姚老太太眼睛开始放光,脸上满是杨门女将佘太君的霸气,:“什么叫名医?一人一张桌子一个脉枕,让医生们到闹市去看病,三个月,看谁的病人多,谁就是名医。”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504/21/26469483_751180182.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