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
推荐

楼主 |
发表于 2013-10-4 15:24: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卧龙姚建中 于 2013-10-4 18:24 编辑 # b: ~0 E/ t, Z5 \# h
% H6 c+ O5 j1 B/ @周总理:派可靠的人挂国徽, q A# x0 r% M% a6 l2 `
直径1.7米,需8个人抬的国徽由北京雕刻厂完成。周总理对挂国徽十分重视,他说:“天安门是马列主义的大讲台,资本主义国家要看我们的国徽,要派可靠认真的人把这个关。”* V% o, J/ K! \: w. ^2 m, s& z
姚来泉接受了这个任务。挂前他发现国徽背后有用铅笔写的抬国徽8人的名字和日期。领导指示:国徽不能有任何痕迹。他用细砂纸连打几遍,检查通过。
, f; X* N0 V; S& w7 w" G. p' q9 i 国徽被左右两个大滑轮吊到固定位置,国徽的位置要对准北京的中轴线,一丝一毫不能差。测量局的同志站在纪念碑前的中轴线上,用德国进口的高级经纬仪对准天安门城楼,更准确地说,经纬仪中的线要与国徽上细如发丝的中心线重合。姚来泉根据对方左右手示意的两面黄旗,不断地调整国徽的位置……整整3个多小时,才把国徽准确无误地挂在了北京中轴线的位置上。; {' J( r" ` G2 V
重建的天安门城楼,经国家验收全部合格。1970年3月11日下午3时许,周恩来总理第一个登上天安门城楼视察,他同现场的工人一一握手,并说:“同志们辛苦了!我来看望大家,你们用这么短的时间把天安门城楼建设得这么好,谢谢你们!”$ C- h; ^- x6 U/ }5 i+ i
工人们非常激动,不停地高呼:毛主席万岁!周总理从东马道登上城楼,详细听了工程情况和汇报,然后又从西马道下来。并指示指挥部领导,让大家多休息几天,才乘车离去。
0 ^4 K" M3 p3 w. y' H 姚来泉家现在还保存着当年赠送的“重建纪念”的一个8开大的镜框,里面装着一幅重建天安门时的彩色照片,下面是:
9 K$ f, l. V0 `8 b' _ 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在建设过程中,一定会有不少错误,失败,随时注意改正。
7 O& Y, C, z7 Q& m. T6 u8 f% W 毛泽东# }& ?/ R1 Z8 f- i3 i( z
二月四日(烫金手书)
) L, K6 g% Q9 i4 K3 |
% n( m' U- E; I 链接 天安门的由来
" l! |" r1 O5 J3 F& L; q0 B 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18年(1420年),建造时完全模仿南京的承门天,故命名承天门。明朝天顺年即1457年7月,承天门遭火灾,城楼焚毁。1465年明宪宗派工部尚书重修承天门,由牌坊式改建成宫殿式,基本上有了现在天安门的规模。1644年,清朝顺治皇帝入主中原,承天门又毁于战火。第二年顺治帝发布命令,再次重修承天门,6年后竣工,从此正式改名为天安门,一直沿称至今。' B: _+ J! j6 i% L, k
# y+ u1 y) t# T% z, ]5 A- z6 U6 l' f.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