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樟村王家坊姚氏宗族从开祖太公姚永泰来到王家坊,至今有430年左右。 5 T! ?; e8 Z$ h# W$ V
- r( s' e9 z! `' ^: J+ j
姚氏宗祠是在1867年(同治丁卯年)开始动工兴建的。
5 s5 C8 ?. Y& g, y" h
' w/ s. u0 R! K$ i0 x' m: M
- Z/ T: m1 T# m Q* m. m
清朝的科举制度规定: ( l+ I' q0 K; W# D7 i7 c8 ~
+ t3 L- {; y+ p( z3 v" f6 N
为了鼓励平民百姓子孙读书。凡考中秀才的考生可在本姓宗祠门前竖立两根旗杆。考中举人的考生或者县邑前三名,就特许平民百姓在宗祠门前竖起四条旗干,升上大清朝的旗。悬挂以示宗族子孙为了本族获得了荣誉,得到了政府特许嘉奖。 % }. A- U4 J: Z- J0 A) j, q' O$ p
- a$ o. ^' ~% D( J$ b7 O9 [$ m/ q
, U3 X0 U; X$ G4 ], l
同治甲子年{1864},姚氏子孙姚觉18岁考中乡试弟一名。同治丁卯年选入县试科举中,考试成绩名列全县考生第一名。
- `- M4 K) X4 ~& I" Q% k
到全县考生成绩公布之日,全县发布张贴高中红榜。
/ I" A5 U! i& M * I! [2 a: V# t6 _
王家坊姚氏家族名声大振,传遍全县。家乡父老听到这一特殊喜迅后,无不欢歌颂德。由于名列前茅的考生家族中,必须在宗祠门前有旗杆。 ! A" ?9 h0 w' `" s- W
等到县府官员到来升旗,嘉奖高中红榜考生的家族。这是姚氏家族的荣誉。也是子孙光宗耀祖的最好时刻。 2 ^) \ m9 v5 Y% Z; b9 j
3 N$ F. p( y% p
姚氏全族长老在特定的情况下,商议决定,兴建姚氏宗祠。
4 }# x$ z9 V, {: E3 M0 P( R
经过风水师详细的考察分析如下:玉山源头河姚源河途经流过村前,缓缓向东方流去。河岸的杨柳摇摆着柔韧的枝叶。 ( w* T+ S( K( A# \; ~1 U
维有坐北朝南,大门对南方台峰,东方的山边上,有一座如鱼山峰,迂回曲折,左以镇水口。狮山峰踞右西南方以敞天门。 3 i3 j% v) V3 U
门前的水渠流畅着清澈的溪水。
+ q4 ?4 V. J- J6 `
每当烟消日晴之日,凭眺东南诸峰,天与山交接,蔚蓝色与翠绿色交融一起。北部鸦山峰与怀玉诸峰罗列拱护,登临诸山峰、风景如画。
7 _; q# q& a4 H
8 I, b! j2 N# ~/ N
请来能工巧匠,设计好祠堂的图样。随后开工奠基。姚氏宗族各房长者即日开始筹备所需的银两,粮食、木料、等等必需的原料。
6 S& O/ K* G' g' g3 C
; ^0 s" H; i* u: X' G. G
建设宗祠资金的筹款,按田亩摊派。粗工按人口摊派。其中所缺的资金,还有住在别处的姚氏同族人募捐。 / y2 h1 |) p4 \" w8 M/ G0 r
其中樟村高路村姚氏子孙姚礼长,为建设宗祠捐资助费踊跃赴工。根据预算,银两不够,从祀祖祖田中收租来的银两补充不足部分。 ' ?, m7 E* v# ^9 D, |; c/ d$ Q2 e& L
% Z. i$ x6 G2 B' u
宗祠分为四部分:有四座天井。以五架重堂为主体,安正寝两楹,分别列为左昭,右穆。东西两侧厢房。在正房后建崇德、报功二祠堂。正寝室后来重复构造。又在原宗祠后加建家塾七间,作为培养后代读书当教室用。
+ J0 K- a# R8 h9 @% ~
选来上等木材,以及所需材料的同时,花费三千余两白银。宗族人认为花得正当,钱物所值,粗工做了10000多天。 3 s# x1 H8 r+ L) _5 }% A
参与建设的族人都说;“为了造福子孙后代,族中出人才,虽然幸苦,但心里高兴。”
- y# O' l4 E7 T. B6 v1 V1 T
* ?" Z- F; w, |
姚氏宗祠的建筑工程在三年后,圆满竣工了。
7 N7 `3 C7 o/ v7 G# o
在宗祠大门前,正齐排列四根几丈高的旗杆。整体的外形雄伟壮观。又不失高贵大方。
! S7 y# Q- c4 {7 g- m( M _# z
6 d' ]; n6 b! y% p
府县闻讯后,派出官员前来中举考生家乡嘉奖,并用升旗仪式来显示出家族的荣誉称号。显示执政皇帝和官员对人才的重视。全族人为家族荣誉而庆祝。 % q* J0 m3 u& q! J
同治壬申年{1872}冬,三十六世孙姚庠生择出吉日,在宗祠大堂内,挂上历代祖公祖母的画像。 ' m- r1 ]2 H0 m1 m8 y! l) f I
用鼎、盘、等陈设,摆上三牲,以及酒食。祀奉祖先。然后全族人以辈份排列,男女老少,按跪拜升降之礼仪。
, l) \$ t0 q) j( a7 n
个个点香烧纸祀拜祖先,包括逝世的亲人。以示祖先对子孙的保佑,在祖先的阴德庇佑之下,努力去实现祖先光大本族的遗愿。 + ] w B2 \( |1 ^' E
. E4 j0 I' m$ y$ t- w
然后全族长老,共同制定族规、家规。其中有重要的几条,简介如下: 7 b$ v7 c7 P& a1 u+ e" J9 V. X0 M
读书的目的为了继承先辈的文化,和光大家族、家庭的名声。能够达到中举者,就能使宗祠增辉。
( @0 M- w* D% D: N2 X- l
见人行礼,说文明话,先让人行,随乡入俗。到了成年时,具备对婚丧嫁娶的礼仪,丧孝的礼节,祭祖的步序。有了礼节,就能登堂入室。尊老爱幼,与人行厚道。
( u. B4 A1 e- [6 X+ y/ v9 S" m 2 |# K" z1 z# ] y
人们自然知道你是出身于名门之后。也就能光大祖先祠庙。全族人建宗祠的心意也在此。 ) w/ T6 @& ^5 D9 e0 T' e* V1 G
所以,宗族的男女老少时刻记住。是为人准则的标准。
7 s" d; _2 ^0 s1 Q2 K0 U8 W
: ]3 B) ~0 O7 V) T: w' z" O
从此之后,王家坊宗祠成为姚氏全族人的骄傲和光荣。 I, |* _- D3 C) C0 I8 @
继承着祖先的遗志,前赴后继,一代又一代的努力奋斗,至今成为樟村大姓的宗族。人口300多人。
, U, ~8 X5 k4 @& P# Q1 }4 |
文革期间,姚氏宗祠遭到彻底的破坏。樟村一大古建筑精品已不复存在。
9 u. O* {4 r/ [; S
142年后的今天,我有幸看到《怀玉姚氏宗谱》。从中整理出部分的重要资料。以免失传。
2 D$ Z7 D. Q. K* F
+ \; `4 }4 I& N9 O2 r
追古思今,姚氏宗祠经过100多年的风雨苍桑,已经断壁残垣。大门依旧,展现出昔年曾经有过的辉煌。
' m. M5 W! R9 _
而今,只给人深思。我感到失落,沉重。
. [1 l! t5 U4 k [1 ~" |3 {
7 L e/ n. d5 v+ T( P
根 据:《怀玉姚氏宗谱》 ; w% S; O; ]8 w! O6 [9 H
收集整理:刘小明( m6 K' C4 Q3 o4 k$ a, ~
口述人:姚镇谦、姚镇树 姚镇禄、姚水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