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199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安阳上寺坪村姚姓家族浅析
! r6 h/ |, \1 J! N
. n y8 H5 X$ m0 Q( r
6 @3 n) y }( b
- r! B3 @2 W* g$ L+ m. v声明:受上寺坪村的老族长姚合喜宗亲之托,原文转载!!3 G1 {# f$ z( A# o9 I
; W, _4 ^. I; ]+ V9 L0 m; c& I x+ A5 W! M2 Y& Q- {
* s5 G; ]2 Y' ?! p# B$ w安阳市殷都区都里镇上寺平村位于太行河谷地带,古漳河从村西北环绕而过,东面与本镇三里湾村为伴,西边是河北省、涉县太仓、槐丰村毗邻,南与林州市东岗镇交界。可谓一脚踏两省,鸡鸣听三县的地方。全村现有800余人,姚姓占近600人,占全村人口的70%左右,姚姓现有七代宗亲,本人上有三代尊长,下有三代子孙,余居中可做承上启下的传承人,不敢当组长称号。据传说,“姚”姓是明初,从山西洪桐县老槐树下迁来的,由于山区交通闭塞,文化落后,留下的文字记载的不多。2016年7.19洪水灾害后,在一个倒塌的破旧屋子里发现一方石刻,正文上记载着上寺平村四至山界,落款是明嘉靖六年(1527年)2月立。其中赞助者姚姓四代人,长者讳:姚子彪,子侄辈:姚得聚、得洪、得铭、得玘、得成、得才、得玉、得恺。孙辈:姚世荣、世友、世和、世盛。曾孙辈:姚昶、姚玉川、玉兰。1998年,第二轮土地承包时,在姚家老坟中发现一块残碑,高1.2米,宽0.6米,是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四月二十日立的,上面记载着姚守定公以下六代传人。根据立碑人六代上溯,守定公应该是明末清初时出生的(约1671年)。2016年所发现的明嘉靖六年(1527年)碑记中间有144年,约6--7代人的断档。此中断档的辈字如何排不得而知。清乾祖姚守定有很多疑点,未曾解开。守定公以下排辈顺序如下:守、自、希、聚、兴、伏、凤(进)、和、金、景、作、立(振)、德、程,以下待续。守定公的第四代“聚”字辈中碑文记载共16人。只有姚聚福、聚魁、聚孝,三人在本村有后代传人。其余有姚聚祯、聚祥、聚金、聚银、聚财、聚宝、聚荣、聚华、聚富、聚贵、聚忠、聚信、聚诚,等十三人的后代去向不明。第五代“兴”字辈中,碑文记载共17人,其中有12人在本村未留下后代传人,他们名讳是:兴隆、兴礼、兴吉、兴义、兴惠、兴国、兴平、兴安、兴发、兴家、兴业、兴玉。姚兴春、姚兴保二人当时迁出到本乡镇东交口村。他们的排辈是:兴、伏、登、九、永、生、志、有、德,待续,(东交口村距上寺平村八华里)。守定公的第六代传人“伏”字辈中,有5人(包括东交口姚姓在内)在本村有后代子孙。其余二十五、六个的后代下落不明,他们的名讳是:姚伏喜、伏贵、伏春、伏华、伏聚、伏忠、伏孝、伏厚、伏科、伏庭、伏好、伏文、伏行、伏元、伏魁、伏伍等。由于碑文年代久远,字迹辨认模糊,有十余个名字无法考证。现在定公下传十六代。嘉靖六年(1527年)与守定墓碑上的1791年中间相差264年,按每代25年计算,应有十余代。“姚”姓在我村生活约26代,600年以上。明中前期未发现文字考证,无据可查。本人希望通过与全省姚姓宗亲交流,能够发掘更多姚姓宗亲信息或线索,以及能够联系到那些失散的宗亲,找到更多、更远的姚姓宗亲源头。% g& F6 }3 P( H
) k) @1 s! @$ }' V- C: ^9 @5 m+ ^7 d, w4 i0 Y: X9 C1 v
3 w/ C" K2 ?4 j6 s# \ E. L 姚合喜(德文)供稿' V! ~) W5 S9 M. D( x" i" U
3 l, M; w8 i2 }4 j- h+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