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姚建华126 于 2018-3-10 15:10 编辑
& Y6 q3 [9 E- R8 i
4 H9 F' U" M. G/ c1 E r. U% e 3月4日,建国、建华、志发、松泉一行四人到武康尰下村桂公梅坡寺探访,与管理寺庙的徐老师有长叙。 徐老师带领我们到周边姚家山、德证寺以及桂公寺新址察看。 尰下村桂公梅坡寺现供奉有明朝武英殿大学士、文襄公、原武康知县桂萼,配供南北朝开府仪同大将军、御医姚僧垣公,明朝主事、原武康知县王俨。桂萼、王俨为当地名宦,姚太医属乡贤。 现在我们所见的桂公梅坡寺由原开元山上的桂公祠搬迁而来。因所处地名曰梅坡,以别于开元山旧桂公祠,故名桂公梅坡寺。关于梅坡的来历,与宋朝苏东坡好友、武康知县毛滂有关。毛滂任武康知县时,常游历于此赏梅,留下不少诗篇,故此地曰梅坡。 根据徐老师介绍,尰下村有“九重天下第一村”的说法,他小时候见过村里有两座牌坊,其中一座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牌坊。 姚太医、“九重天下第一村”尰下村、开元山、姚家山……尰下村到底还有多少我们未知的故事呢? 根据著名学者蔡剑飞先生1984年9月编辑出版的《浙江省德清县地名志》记载:尰下村,相传唐玄宗(公元713年)始建此村,说是九重天下第一村,故名。九重,皇帝居所,《楚辞》:“君门兮九重。”韩愈诗:“一封书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位于秋山西南1.5公里处。 武康姚氏自唐朝开基至玄宗登基近百年之际,确实簪缨不绝,达到鼎盛,故南宋谈钥编撰的《吴兴志》将武康姚氏列为吴兴著姓第一。武康姚氏先后涌现姚思廉、姚璹、姚珽祖孙三人,姚懿、姚崇父子等等杰出人物。思廉公继承父志,著就《梁》、《陈》二书,位列太宗十八学士荣登瀛洲,逝后陪葬昭陵。思廉公长孙姚璹则天朝荣居宰相,璹弟姚珽任户部尚书。姚崇公则三朝为相,开启“开元盛世”,荣列唐朝“四大贤相”之一。故武康姚氏所居之地,被称为“九重天下第一村”尰下村是符合当时的情理的。 根据道光《武康志》610页《明邑人章嘉扶王公祠记略》载:明朝武康知县王懋中为纪念“梁公江南之芳烈”,将东宝山(俗称“狮山”)易名开元山,建开元书院。开元山确与武康姚氏姚崇公有关。 根据道光《武康志》530页“乡贤祠”条目:乡贤祠,在庙门西,与名宦祠合。嘉靖二十五年知县余棨迁于名宦祠右。其中姚察、姚思廉父子位列乡贤祠。
( Z) I4 `$ p: C7 N![]() : O- H! q' i3 i3 J$ w4 R$ N& Q
" ?9 j" \/ X }8 R 根据道光《武康志》606页“桂公祠”条目:桂公祠在县东南十五里开元山,祀明知县桂萼。 根据道光《武康志》609页“王公祠”条目:王公祠在县东丰桥里,祀明知县王懋中、王俨。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桂公梅坡寺,是原武康县桂公祠、王公祠、乡贤祠合并以后的精简版。 根据初步了解的情况,尰下村、桂公梅坡寺确与武康姚氏有重 大关联。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考证。 梅坡桂公庙坐落于德清县烟霞观后山,即武康街道五龙村尰下村官山, ! |$ s3 J5 M$ [7 n$ b
据《道光武康县志》记载,梅坡桂公庙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间),距今已有近500年历史。主供武康明朝正德12年的知县桂萼(桂萼: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临江人氏,为民有功,逝后追封为“武英殿大学士桂公文襄侯”)。配供南北朝时北周御医姚僧垣和明朝万历武康知县、户部主事王俨。
3 U: i1 c$ N3 L) j9 @8 F 梅坡桂公庙重建于80年代,现有山门、桂公殿、观音殿、香房等建筑,约计5亩。现批准为合法民间信仰场所,供奉有桂公、姚太医、王主事、观音大士、财神爷、文昌帝君等。设施俱全,管理到位,活动频繁安全。
! l& p4 R5 Q' b来源:道教之音http://www.daoisms.org/article/sort022/info-25357.html0 p1 }. q5 N: I, }) q7 F; F" j$ w
! G; ?: Y( D5 D% m4 }
( B7 I. `: L& F# V* Y
![]()
3 @8 k; g! \* w4 j& R2 K德证寺主持法师给建国、志发、松泉讲解德证寺文化历史
4 s6 c3 a) m: U* R$ m/ E0 ^' y 8 ]9 a% ?1 R0 R3 N! [$ p
志发在德证古寺大钟前留影
7 h0 G" g: w0 ]![]()
3 y4 |/ r* ?( S3 {9 K( v松泉、建国面对观音殿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跪拜% f+ r7 A8 ?" X. t& K! u
![]()
T4 N6 q) x, A7 R( N( `![]()
6 U g) w6 o# |' a- ]. g+ [7 j7 O- I `9 b& n- z' |0 w/ p/ @5 Y
![]()
% a3 L( b' |; Q8 X- H5 [8 O! `! u2 W徐老师又带我们到桂公寺新址察看
& Y% |4 d" }1 ~( c9 a" i: x$ u# l5 Q![]()
- d. ~. l5 o) ^: d$ O& P![]()
: Y! E7 y/ F% c C& H志发在桂公寺新址留影( Z! U# E& }! f' ^; W' v% C5 l, a
, B3 O( U; P! v* E
山东 姚建华在桂公寺新址留影- o9 [' i/ D) _$ J2 g9 ? Q# v) x
) y# Z. @' v q0 u4 i- P. V
我们和徐老师又回到了桂公梅坡寺& w& K6 S9 D$ m6 H5 R
![]()
% B6 ]4 Y$ J' a* A![]()
3 i4 ?! c3 l! S& {/ ?* A& ^2 L # x3 m5 T- W, L2 _+ O
) B$ ^! q8 H! M2 ~! p* O0 A+ V
姚太医简介
% M! j& l' N' S' U姚僧垣(499-583年),南北朝时北周医家,字法卫,吴兴武康重下村(今德清县武康街道五龙村新龙)人。父姚菩提,为梁高平令,通医理,受梁武帝所重用5 A, q S! e. r* e+ c% [2 F% c
姚僧垣,字法卫,吴兴武康人,梁武帝大同九年时兼任殿中医师之职。当时葛修华患病多时,各种医卜星相之术都不能治得好,梁武帝就让姚僧垣去看他。姚僧垣回来后,具体全面地叙述他的症状,并且记录了病情轻重变化的情况。梁武帝感叹说:“僧垣用心仔細严谨竟然到这种地步,用这样的态度诊治疾病,什么病治不了呢?
( D6 I/ d/ { {; L 后来姚僧垣被周太祖征召8 j5 P6 I$ ~, N; ?' d s
天和元年,大将军、乐平公窦集突然感染风寒,精神错乱,对任何事情无所知觉,先前为他看病的各位医生都断言已经不可救治,僧短后到,他说:“难治是难治,最终应当不会死。如果把病单独专交给我治,我将为他治病。"他的家人欣然从命,请他授予治病的处方、办法。僧垣为他调制汤散,治好了他的病。
; a# i" U) z' l 建德四年,高祖亲自统帅军队向东讨伐(北齐),到河阴忠病。不能说话,眼垂下盖住眼睛,又不能向上看:一脚抽缩,不能行走僧垣认为五脏均病,不可同时治疗。带兵打仗最要紧的事,莫过于语言,于是开方用药,皇帝得以开口说话:然后又治眼睛,眼疾消除最后治脚,脚也痊愈,等到到了华州,皇帝已恢复健康。
: t7 k& l2 {8 r$ a$ ~8 g0 o 宣政元年,高祖出行到达云阳,竟然卧病在床,于是召僧垣赴云阿。内史柳昂私下问:“高祖饭食减少时间长了,脉象怎么样?”僧垣回答:“(高祖)是天子,上承天意,或许不是我力所及的。如果凡人百姓那样,无人不死,“不久高祖驾崩。宣帝当初在东宫时,长苦于心痛,于是命僧垣予以治疗,其病很快痊愈,为此宣帝非常高兴。等到他即位,对僧垣礼遇更为隆重。曾经很随意地对僧垣说:“曾听先帝称您为姚公,有这事儿吗?"僧垣答“承蒙君王特别偏爱,但确实如圣上所说。“皇帝说:“此为尊尚老人之称,不是尊贵的爵位封号。我应为您赐爵封地,成为子孙永远相传的基业。于是封他为长寿县公,封地一千户。下达册封命令之时,又赏赐他金带和衣服等物品。
2 y0 S& `7 C! b 大象二年,姚僧垣任太医下大夫。不久皇帝患病,到了病危的程度。姚僧垣夜里也值班侍奉皇帝。宣帝对随公说:我的生命现在只有委托他。”僧垣知道宣帝病重垂危,不可能完全康复。就回答说:"我承受皇恩已经很厚重,想尽全力效劳。只恐怕能力有限不能及,怎敢& _# S9 m/ W# L4 ~6 ]% u
不尽心而为。“皇帝点头称是,到静帝即位僧垣升为上开府仪同大将军。隋朝开皇初年,他进爵为北绛郡公。三年,姚僧垣去世,时年八十五岁。# w, L9 u1 Z/ h! ]
摘自《德清武康桂公梅坡寺:姚太医简介》
! ?7 K4 u4 V. i! o+ _! O 姚建华:2018年3月4日
" z5 {) L: b3 l3 F+ |' Z
% A5 b% E9 d7 P) W
: S/ h5 s5 e, M+ r4 }
% |# }1 W+ w3 o![]()
& D6 O m" |8 ~9 Z/ i2 t梅坡寺内供奉的北周御医:僧垣公塑像、僧垣公塑像两边分别是姚察、姚最塑像* d2 f5 o* B8 w2 H, d
![]()
' c- i, a8 F: l# F4 l0 ?7 g几位宗亲分别依依面对僧垣公塑像跪拜
: p$ i( u7 `, b: ? 5 Y6 h' _& N+ V5 } R
志发、建国在僧垣公塑像前留影
$ I- R+ s8 y. m, z8 B) Z![]()
5 m+ f3 j6 e/ G) r2 |![]()
& F# V+ u* T, \- w& [% I& D* H( _2 ^; L! b$ b
( b* K0 ]: l% `
% [1 Y' c, |7 c3 N# c4 y 3 O8 S& @' g. b* D) a
志发、建国在武康桂公梅坡寺大门前合影$ k/ D: \( x& i9 Z! `
. {& ^. c$ C3 `% Z
河南固始:姚志发在浙江德清武康桂公梅坡寺大门前! j' I/ F' b6 }' N! p0 V, Q
( s; y' k5 O' [ M& U7 G4 W$ l
![]()
. H3 D/ _- S7 U0 [' j3 E山东莘县姚建华:在浙江德清武康桂公梅坡寺大门前+ H8 F+ ]2 u2 L5 m
4 i7 ~4 [3 M T- A# [/ z
: e& Q0 k/ g( b2 g! B5 R( Z
, u% d$ T- {; g$ ]9 O" D' X+ w
0 b3 y1 H( ?/ m& B6 ~
4 j8 b; {4 i0 z2 D5 f y% u* ]8 ^- L* u: y6 b-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