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尧,中国古代传说的圣王,《尚书》和《史记》都说他名叫放勋。后代又传说他号陶唐,姓伊祁氏,故亦称为唐尧。# ?# p4 F7 d2 g' ~4 E; Q- k
& c1 T! h+ a# v {. m( l& {; o
相传尧父为帝 ,母为陈锋氏女。帝乃黄帝曾孙,在位70年,“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卒后由尧之异母兄挚继位。挚在位9年,为政不善,而禅让于尧。
& K2 d4 }0 h, X G- Q9 w
9 m" S% c1 @7 p% |( Y3 s&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尧都平阳,于《诗》为唐国”。以后历代有“尧都平阳”之说。平阳即今山西临汾市,《诗经》中所说的唐国即在山西境内。今临汾尚存始建于晋代的尧庙,以及唐代修筑的尧陵。* M% C( e$ R" z# W( z( c7 I
4 ~- r. a& W+ Y9 c尧的品质和才智俱是非凡绝伦,“其仁如天,共知(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所以他即位以后,局面大变:举荐本族德才兼备的贤者,首先使族人能紧密团结,做到“九族既睦”;又考察百官的政绩,区分高下,奖善罚恶,使政务井然有序;同时注意协调各个邦族间的关系,教育老百姓和睦相处,因而“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天下安宁,政治清明,世风祥和。; {: R# l2 N3 S
m+ T4 y7 U5 b: z0 h3 ~ o
传说在尧的时代,首次制定了历法,这样,劳动人民就能够依时按节从事生产活动,不致耽误农时。汉民族是农业垦殖历史悠久的民族,对农时十分重视,故《尚书·尧典》对此有详细记载。
) o! u. z5 w1 I; T# P% Q4 B* ?# T+ ]! i) D- x+ |! i$ |3 ]
《尧典》上说,尧命令羲氏、和氏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情况制定历法,然后颁布天下,使农业生产有所依循,叫“敬授民时”,他派羲仲住在东方海滨叫旸谷的地方,观察日出的情况,以昼夜平分的那天作为春分,并参考鸟星的位置来校正;派羲叔住在叫明都的地方,观察太阳由北向南移动的情况,以白昼时间最长的那天为夏至,并参考火星的位置来校正;派和仲住在西方叫昧谷的地方,观察日落的情况,以昼夜平分的那天作为秋分,并参考虚星的位置来校正;派和叔住在北方叫幽都的地方,观察太阳由南向北移动的情况,以白昼最短的那天作为冬至,井参考昴星的位置来校正。9 L$ n O' v$ C+ ?
* G5 E% |1 ~! Y0 D0 Z% l! o* _二分、二至确定以后,尧决定以366日为一年,每三年置一闰月,用闰月调整历法和四季的关系,使每年的农时正确,不出差误。由此可知,古人将帝尧的时代视为农耕文化出现飞跃进步的时代。
! P+ U# p4 j& U/ o( J, x7 O- n/ \, p+ w4 x% R
尧的时代,又是传说中的洪水时期。“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水势浩大,奔腾呼啸,淹没山丘,冲向高冈,危害天下,民不安居。尧对此非常关切,征询四岳(四方诸侯之长)的意见,问谁可以治理水患,四岳推荐了鲧。尧觉得鲧这个人靠不住,经常违抗命令,还危害本族的利益,不适宜承担这项重要的工作。但是四岳坚持要让鲧试一试,说实在不行,再免去他的职务。于是尧任命鲧去治理水患。鲧治水9年,毫无功绩。这是关于尧的传说中,政治上的一次失误,类似的不足之处还有若干,总之尧的时代也不是尽善尽美,故又有舜继起的一番励精图治。
b4 x4 X5 J5 F- J! L
# D; {6 ~" Q8 x; Y i; r5 {6 F/ h在诸子书中,还有关于帝尧武功的传说,文治和武功俱臻美备,方见得尧之所以为古昔圣王。《吕氏春秋·召类篇》说:“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曾讨伐过南方的帮族,并亲自出征作战。《淮南子·本经训》说:“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派后羿将那些野兽杀死,并射落九日。据说人们对尧为民除害的举措十分感激,所以拥戴他为天子。羿射九日已是神话,不过其中称颂尧“兴利除害,伐乱禁暴”的意思,确实是推崇帝尧安邦治国有道,不但文治昌明,而且武功赫奕。( `, v1 T; Y; M- u1 j6 U- v9 k: Y' [
' s4 E0 b0 [+ [* b1 V* p
尧的,传说最为人们称道的,是他不传子而传贤,禅位于舜,不以天子之位为私有。尧在位70年,感觉到有必要选择继任者。他早就认为自己的儿子丹朱凶顽不可用,因此与四岳商议,请他们推荐人选。四岳推荐了舜,说这个人很有孝行,家庭关系处理得十分妥善,并且能感化家人,使他们改恶从善。尧决定先考察一番,然后再行决定。
% E+ j& O+ P- W* r3 b; V
( d- Y: I1 q. S. |# I" _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从两个女儿那里考察他的德行,看他是否能理好家政。舜和娥皇、女英住在沩水河边,依礼而行事,二女都对舜十分倾心,恪守妇道。
6 I4 n) l* H) u: d1 j$ [+ [, Q# o/ R4 H* T% v8 w, `
尧又派舜负责推行德教,舜便教导臣民以“五典”——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美德指导自己的行为,臣民都乐意听从他的教诲,普遍依照“五典”行事。5 [- ^( X6 E7 b% R/ }* f0 M" E
/ K8 S( X1 o- n( O( S
尧又让舜总管百官,处理政务,百官都服从舜的指挥,百事振兴,无一荒废,并且显得特别井井有条,毫不紊乱。
7 K. w5 c1 F; E! G$ T8 J" u% x! w8 ~+ p( b, ~4 S5 @" C5 l. k2 M
尧还让舜在明堂的四门,负责接待四方前来朝见的诸侯。舜和诸侯们相处很好,也使诸侯们都和睦友好。远方来的诸侯宾客,都很敬重他。 p9 h) F; e0 ?# O( m5 A
5 t0 d2 k0 a3 a0 J: F最后,尧让舜独自去山麓的森林中,经受大自然的考验。舜在暴风雷雨中,能不迷失方向,依然行路,显示出很强的生活能力。
k0 }' A9 X/ I0 c$ X' S) \# f) x# B/ A5 t( [6 ^8 v; ?9 j
经过三年各种各样的考察,尧觉得舜这个人无论说话办事,都很成熟可靠,而且能够建树业绩,于是决定将帝位禅让于舜。他于正月上日(初一),在太庙举行禅位典礼,正式让舜接替自己,登上天子之位。尧退居避位,28年后去世,“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其为深挚。) e1 s l8 E5 x6 ?" r- r9 f& f0 a
8 H' K+ V1 ?; o& }. b6 N4 m在先秦时期,以儒家和墨家两个学派最有势力,号称“显学”,两家都以尧舜为号召。从那时起,尧就成为古昔圣王,既是伦理道德方面的理想人格,又是治国平天下的君主楷模。孔子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孔子对尧的赞美,随着儒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地位渐趋重要,而亦日益深入人心。后来儒家即以“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为标帜;到唐代韩愈以至于宋明理学,大倡“道统”之说,尧遂成为儒家精神上的始祖。在整个封建时代,从未有人怀疑过尧在历史上的存在和他的业绩。
; G3 }9 T/ X' h( T
. O0 f" Q5 ~! b. l3 _本世纪20年代,在“五四”新思潮的推动下出现了疑古学派,其巨擘顾颉刚认为,《尚书》中的《尧典》不可靠,该篇的出现在战国时期;故以《论语》中对尧舜的记载为最早,由此推断,尧舜的故事出现在东周末年,尧、舜、禹的关系和禅让的事迹,都是逐渐编造完善的。春秋初年,人们所知道的最古的古王是禹,而没有尧舜。所以,尧就象钱玄同所说的那样,一定是“无是公”、“乌有先生”,根本不是历史人物。
1 M0 {9 p6 W8 z4 ]
& N4 A& Q/ N0 I( {" p6 V马克思主义史学兴起,运用唯物史观和社会发展史的一般规律来研究关于尧的传说,指出尧的时代是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的过渡时期,此时血缘性的氏族部落已结成部落联盟,尧是由部落联盟议事会推举产生的联盟首领。传说中尧与四岳讨论治水人选和继任人选,在一定程度反映了部落联盟议事会的情景;尧禅位于舜,是原始民主作风的遗存。恩格斯曾指出,在这个阶段每个文化民族都要经历自己的英雄时代。尧及舜、禹正是华夏民族的英雄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