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21-11-13 09:18: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21-11-13 10:34 编辑
明嘉靖丁未序
(来源:姚网,姚卿芳上传,广州姚钟尧试断句)
尝谓堪舆既判人物遂生。盖因生而赐姓,或以官而授爵。若水之一源合派者,谓之姓。如木之连理同叶者,谓之族。然而,隆替兴废 离合聚散,故有之矣,世之治乱 安危,因时而变姓逐处而迁居者,理之必然也。然而不绝如缕得以理其绪而经之比其类而纶之井匕有条而不紊者皆得之於先人笔楮之遗又赖之於后人似续之继千百世而一世亿兆人而一人於是乎聚而有传矣。
按姚氏宋元家谱,由宋真宗皇帝之旨诏姚太子舍人之谱牒,自黄帝始。夫黄帝乃有熊国君少典子也,母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生帝公孙姓又姬姓。八传而至大舜,帝尧以九男事之,二女妻之,大宝禅之。因舜生於姚墟,遂赐姚姓讳重华号有虞氏,建都於蒲阪;让天下於大禹,其子商均受禹之封为虞侯。承袭二三十世之久至於胡公,周武王求封为陈侯,迁都宛丘。承袭二十六七世之后有公子完,於春秋战国之争畏楚之侵,庄公十二年出奔於齐;以祖封陈遂以陈为姓。其后有先厘乞陈常陈恒,世为齐国大夫。至於盘周安王命为诸侯,得专征伐,其势渐炽,因齐田肥地沃改姓田氏名和,承齐康公立为王、立齐国,九世之王基也。嗟夫桓公善任管仲而霸诸侯,惜乎宣王不用孟子而任孙膑,盡王庶侄田文好宾客,襄王从弟田单拒燕於即墨,威王有四臣堪癤千里之珠,建王听反间遂失临淄之地,儋荣奋舅复王於齐,田横刚毅宁奔海岛。
幸得椿坚徙汴州吴兴续贤乡而居之,复姚氏之姓,以吴为郡。贤哉君子,孝哉仁人也。诚先人之万幸,实后裔之复生。
二十世之后至於彦国府君,中隋进士及第,敕授富州儒学教授。见瑞阳灵源之地而有华溪胜景,遂居之。其地之灵,因人之杰,朱紫辈出,簪缨蝉联。勔拜国柱,勉第状元,公美翰林丞旨,德辉中书丞旨,至於文扶学博教授武宁。中原多故,任所成家,遂择谐冈之地而居之;东有观溪莲溪,西有墨溪,南有青龙,北有黄龙溪,名有五正,彦国公名溪之示。
(彦国公)生子钱仲、号世铨,由人才选官任金华县宰,殁葬任所;长子曰璜,守墓;次子曰玉,居家,生子胜公。胜生时循。时循生桂芳,桂芳生子三:用昭、用常、用希。昭裔不振,惟常、希子孙若瓜瓞之绵绵、螽斯之蛰匕。两公之子:璞、琼、瑝、珪、瑞。五公之子孙如云蒸如霞蔚。至俊启升端之富甲於分宁。春通爵昂之贤魁乎。仁西仲行叔辈之贤不可枚举。季派延班之众哲代起故。姚氏宗谱间三十余年未之修葺,派行长幼几至溷矣。今有叔经、叔重、叔宣辈,涉猎书史,思其祖考之本源甚虑。唐虞以来三千八百馀年之祖、一百四十八世之人,赖前人传之於今。恐今人不传之於后,实可忧也。乃取旧谱延南邑斗门宗人鲁齐而重新之,其奉先思孝之心为何如哉,是以叔宣沿法仿制,因人考行,按古鑑今分门别类,录宦达不遗隐逸,因坟墓以及山陵崇懿行以兴内助,不强其所难,知不略其亲且近,左昭右穆秩然有序而无冒昧欺妄之愆,亦无攀援据绍之咎,俾为子若孙者知祖宗之源,则相亲爱、相勉励、相贝周恤、孝弟之心油然而生,不至途人讥者,庶几乎使后之观者,鳯然见舜於羹墙,何啻闻韶於齐,不惟三月不知肉味,千载一朝而逢宗祖,岂特诵说传之而已耶。
大明嘉靖丁未二十六年季秋月谷旦
赐进士第 通政大夫 广西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 平江通家眷 教弟黄昭道顿首拜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