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K% G' m9 }. e: W
姚姓为高邮菱塘三大姓之一
. j# r. m$ [7 P曾经一年一度家谱会堪比过年# k: ]! {0 s, Q9 E! ?
) s, z' y. M) D6 a& i “姚”,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01位。据2012年相关统计数据,“姚”姓在中国大陆人口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62位,约504万人,占中国大陆人口总数的0.3%左右。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广东、江苏四省,大约占姚姓总人口的26%。
+ o9 ? e( |& K$ s6 p
2 R) k' E8 f0 A 1986年高邮菱塘地区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当地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姓氏共有三个,“姚”姓便是其中之一。昨天下午,菱塘姚氏后人姚九洲和姚学桃二人通过《姚氏家谱》向记者讲述了菱塘姚氏一族的迁徙历程以及沿袭数代的家风传承。现年85岁的姚九洲还向记者讲述了他年幼时所见家谱会的盛况。 R- l3 q c, e: h8 t
5 h% x) B$ A G) K; c
1
0 b7 g. m0 l* E$ ] 源自舜帝
. ]; L) x) f0 M# A' ^9 ^2 d 明洪武年间迁至菱塘
/ A9 v9 |2 m* R 姚学桃告诉记者,关于“姚”这个姓氏的来源有很多种说法,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源自于舜帝;另一种是源自于“癸”,癸女的后代,将母亲“癸”下加“女”,形成姜姓;另一支癸女的后代,将“癸”左边加“女”字,形成姚姓。所以,姜姓、姚姓,是同父异母的两支后代,因为母亲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姓。“根据我们的家谱中记载,我们姚姓源于舜帝姚重华,在《通志·氏族略》中记载‘舜有二姓,曰姚曰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姚氏正宗。’”4 _" X5 r+ O' m4 @, J
' b; K) h* \8 Z* \ “我们这一支姚氏根据现存的家谱追溯,只能追溯到明代洪武年间。”姚学桃介绍说,“根据家谱中的记载,我们这一支脉的始迁祖文公从苏州阊门迁至菱塘,此后便一直居住在此。经过十多代子孙的繁衍生息,姚氏成为了菱塘地区的三大姓氏之一。如今我们这一支的后人分布在全国各地,已有数千人。”
2 @0 B. o0 J! e
$ L* i) x; _1 C( c8 U: O 2
0 f( ?7 g+ @% m. q+ ~4 D) d 曾经五次修谱! F8 f' H. h6 c& @- R2 T# d f9 v
目前有七个堂号
; p! J6 W0 y. T0 @. X6 k- R9 l$ J “我们《姚氏家谱》从明代至今一共编修过五次,最早的一次是在明嘉靖葵卯年(公元1543年),四世祖宛县平令姚恕创立我们这一支脉的家谱。清康熙丙申年(公元1716年)十世祖缙昭增修《姚氏家谱》;光绪三十年(公元1898年)十六世祖监生姚在书、姚在高,武生姚连第,十七世祖姚同兴、姚象新,二十世祖姚学义再次增修《姚氏家谱》。”姚学桃告诉记者,“1989年,在座的这位姚九洲历时十年,将百年失修残缺不堪的旧谱重新整理完善,第四次修谱。前不久,我们数十位姚氏后人合力对《姚氏家谱》进行了第五次增修。同时也在原有的班字排辈后面新增了现在的字辈,使得家谱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p% L7 B& f- M2 v
$ I4 L1 l& n; S
根据姚学桃介绍,目前菱塘地区姚氏一族有七个堂号之多。“虽然我们都是文公的后裔,但是随着一代一代的传承,很多不是长房的后代独立出去,现在我们菱塘这一脉有着七个堂号之多。分别是贻耕堂、世德堂、余庆堂、历山堂、雍和堂、四家堂和铭箱堂。前几年,我们所有堂的负责人一起坐下来开会,最终确定使用始迁祖文公的名号,以文公堂为总堂号。现有七堂均为总堂的分支,照常行事。”
0 @' G/ w% d! d7 k
7 A0 g: ~& B6 l) q2 E 3$ k* m) f* J; h g- P' f' u. K" K4 B/ [
当年一年一度的家谱会" ^! l1 m$ I1 r9 X0 I
85岁的姚九洲说,一直到解放前,菱塘都还有姚氏一族的宗祠。“我很小的时候还曾跟随长辈前去宗祠拜祭。”姚九洲回忆说,“在我们姚氏一族的人看来,一年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一个是过年,还有一个就是一年一度的家谱会。”$ ]. \$ o/ f6 i1 \' K% B
% A* f9 W5 y7 b$ h0 s& } “家谱会当天,孩子们都会和过年一样穿着新衣服,在家中大人的带领下参加盛会。宗祠门口很大的一块空地上会搭台唱戏,三天不断。整个宗祠晚间灯火通明直至天亮。”姚九洲说,“宗祠四周各式各样的彩旗飞舞,长辈们告诉我,这些就是我们各个堂的会旗。”“进入宗祠,里面挤满了来自各地的姚氏族人,依次在宗祠的牌位前敬香、磕头。因为历史原因,这个家谱会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举行过了,直到近些年又有些大家族重新开始举行了,只是将其中的磕头换成了鞠躬致敬。”5 v5 S. w+ i; W4 w6 S- B' w- s" i1 {
. \1 u* b4 ~3 {# y
4# L9 |- V! ^$ H. @/ h
家训“修德养性0 F( M7 p4 z7 ?' [3 W' Y
孝顺长辈,诚实守信”
; y! G; N& l( K m8 K2 F6 h4 Q 姚九洲告诉记者,虽然从姚氏一族不同的堂号可以看出姚氏后人从事着各行各业,但是从根本上姚氏一族是一个耕读世家。“你看贻耕堂一支的始祖就是农耕家庭,余庆堂一支的始祖就是做生意的,世德堂一支的始祖应该是读书人等等,但是本质上我们菱塘姚氏一族还是耕读世家。”1 b( \" H4 w+ B! K; s ^
! l) [7 d* e5 g! X) |6 l
“我们姚氏一族的族训总结起来就是十二个字,‘修德养性,孝顺长辈,诚实守信’。”姚九洲说,“在嘉靖年间第一版的《姚氏家谱》中,始迁祖留下这样一段话:‘尊卑有等、长幼有序、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义相交、患难相恤。无倚强凌弱、无以众暴寡、无以有笑无、无以富骄贫、无以盛衰疏密爱憎。愿吾同族者共勉之。’”: X& ]0 I& Q7 |: H2 V
) h/ x# n, N O! W5 b* x
“此后,在陆续增修的家谱中,祖先们不断地将自己的人生感悟加入其中。这次第五次增修家谱,我们将祖先们的核心思想总结为这么12个字,留给后辈。”姚九洲说,他曾参加了两次增修家谱,每一次修谱的过程都是与祖先精神上的交流。“祖先们将他们的一生所悟留给后人,我们理当遵循祖先思想,并将其传给后人。” 9 F* W; L% n0 [
: ^2 o0 W# v% S( t
记者 宫鋆煜 文/图
& I# I# T3 |7 N (原载2016年11月18日《扬州晚报》A7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