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姚双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 看看你的家谱可信度有多少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54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31#
 楼主| 发表于 2012-9-19 12:39:17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回复 27# 滇人姚 3 e$ H$ \: ~; M4 K- d; S+ q

4 N( n2 i8 h5 N* p7 R. G) D: V2 i6 S- j' c
    理性对待为佳。

签到天数: 54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32#
 楼主| 发表于 2012-9-19 12:41:1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9# 姚士平 . s8 U- M2 s/ d9 J

0 H0 F$ V' K+ \
7 {& \) t2 m6 `% Q% R5 H( S5 ?    ;P

签到天数: 54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33#
 楼主| 发表于 2012-9-19 12:42: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0# 姚小平 7 f- L& Y6 w/ u5 U' t

1 M. c0 p) u- |: q1 M: x) r. W( x& o! |2 @3 d, Y8 V  G! {
    自己的观点都可以保留和持有!

签到天数: 54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34#
 楼主| 发表于 2012-9-19 12:44: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8# 姚士平 & q0 n5 y. F% @
; K. T* \+ J5 u: s6 m% }! V

* u" d, P$ z1 h$ K: K% u* s6 a    谢谢点评!

签到天数: 54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35#
 楼主| 发表于 2012-9-28 19:58:5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7# 滇人姚 % ]* U- [6 X" l
' C9 \" \; d$ ]7 t. I1 k5 V: M
2 X) W. e  T# U6 H& V; T! S
   “ 所以我在全姚委一次(杭州会议)、二次会议(萍乡会议)上与姚永宗亲等待讨论是就讲,对寻根修普之历史之事易粗不宜细,不宜太认真,否则会陷入死胡同,因为历史资料有限,而且有些历史资料是后人杜撰的。”
4 ~1 n1 Q6 E/ l0 T0 M8 u     0 [/ ^# Y0 Y0 }& A  U0 y1 P( W& ?
     很理性的说法,我特别认同滇人姚的观点。

签到天数: 54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36#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0 19:18:24 | 只看该作者

修谱的必备条件与缺失


( O6 I& t: y) S; G1 b" E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这是成功的必备条件。天时地利无庯赘言,人和方面故事多多,有精诚团结者、有甘于奉献者、有争名夺利者、有隔岸观火者等等。总而言之,民间文化积累不足,即编修者的文化素养不足也。最基本的文言断句就不过关,遑论史实之考证。对老谱没弄懂,上面的真伪无法判断,将老谱一味照搬,美其名曰继承传统,先人定制不敢移。

有人总结修谱经验,捐钱找大款,组织找大德,纂修找大儒。修谱者尤其是主编者,当具备史德、史识,二者兼备者鲜矣。本来中国不缺人才,看看今日全国有多少专家学者,各级社科院、大学的文史研究所储备了多少人才,可是研究谱牒者少,参与修谱的人则少之又少。当下何人修谱?领其事者绝大多数是德高望重的退休干部和退休老师。他们兢兢业业,虽精神可嘉,却力有不逮。先天不足,学术缺失乃修谱之大忌。

近三十年来所修出的谱,质量上乘者百无二三。究其原因没能找到高手。即非族中无人,也非组织者目中无人,而是组织者对修谱的难度缺乏足够的认识,以为凭身边的几位族贤就能成其事。并没有找到最合适的人选,有的虽找到专家,但人家无暇参与修谱,也是枉费一番心事。

                                                                                                       ----昌庆旭. W/ j% A, q2 v9 i# ~

签到天数: 54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37#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1 10:10:41 | 只看该作者

家谱通病及其原因

过去说修家谱以补国史之不足,如今修家谱多是取材于国史与方志。修谱者把历史上的同姓名人悉数网罗到家谱之中,因此同一个名人就会出现在不同的支系中,并且多数是把名人立为本支始迁祖或开派祖。还有的把本族的世系上自炎黄,下迄当代悉数罗列百余世,且中间一世不缺,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令人不可思异,凡稍有谱学常识者断不敢苟同。余观家谱通病有以下种种:

1. 私修家谱的通病是追认“帝王圣贤泽被后世、文章节义昭垂史册、为后儒仰宗”的古人为始祖,“宋元以后,私家之谱,不登于朝,于是支离傅会,纷纭踳驳,私造官阶,倒置年代,遥遥华胄,徒为有识者喷饭之助矣。” 此乃前人误我,岂可不分真伪而全盘继承老谱?

2. 热衷于姓氏源流“考证”却不得法,何故?皆因先天不足,系统地读完中学和大学的不多,即没有基本的国学修养,又没有系统地掌握第一手文献,仅凭个人的愿望,饥不择食地把所有坊间流传的本姓名人的故事当做宝贝收入族谱,尤其一些主编者,把道听途说的有关祖先的事迹一古脑地全盘照收,以此显得自己懂得的多,但恰恰相反,这正是一种无知的表现,徒为有识者不屑。

3. 热衷于统一世系,新增字派。有的人以曾孔颜孟四姓同派为例,强调本姓必须统一字派,于是新立字派,把老字派一律废止。还有的修一次则立一次,可谓一个师傅一个法。同姓不同宗如何能做到统一世系,同姓者常言五百年前是一家,但要有依据,若无依据,怎能认定是一个祖宗传下来的?

4. 体例不伦不类,非欧非苏。中国谱法实乃宗法,有大宗与小宗之别。欧苏皆为五世一图,尊小宗。但欧式保留了大宗的主导地位,故后世多法欧式。现在有的人干脆把族谱定名为族志,仿地方志体例来修族谱,甚至有人提出族谱与方志接轨。方志是由地方政府组织编撰的地方性史志,现在的新修方志多是地方政绩的表述。族谱理应保持民间的立场。

5. 选材不当,拖泥带水。许多人把历史名人对家谱的论述、谱牒常识以及中国历史纪年表都收进了家谱之中,以提高族人对家谱重要性的认识,方便今人换算公元纪年,用心虽好,却大大增加了家谱的篇幅。

6. 编纂者突出个人,把一家之谱修成了一人之谱,或是把一族之谱修成了一家之谱。有的认钱不认人,捐钱多的树碑立传,没捐钱的一笔带过;甚至还有不交丁口费则不入谱、从事贱业而不得入谱的事情发生,现在什么时代了,思想竟如此陈旧。

7. 无审校。主编者认为可以了就付梓,即没有通过编委会的集体审稿,也没有安排专人做校对,最终出来的谱错误百出,不忍卒读。

                                                                                                    ----昌庆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10 21:2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