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61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她向世界展示中国军人风采 * L9 N2 y# t' Q4 S. j
9 b5 O: S# R" j# | L, S! e4 e5 l) k
——记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第二研究室主任姚云竹4 o: x7 N1 d. I: l! K! ^
7 H; ?6 ]/ x( |. x/ }$ j0 S' @
. b9 i2 Z. Z9 i# G6 _0 i5 i
. v$ Z$ { D- }3 w6 N/ d' _5 o
姚云竹(解放军报 姜文明 摄)
( `& g; T$ U9 n7 }8 |; {# W, d9 t$ J! q, N* Y. b, J
% P& G: K: g6 F( o$ z一次,中国女军事专家姚云竹参加美国国际学术座谈会,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问她:“有人说,中国人民解放军把我们美国当作敌人,是这样吗?”
+ h3 l* Z+ V6 M6 z% _5 D0 V' Z4 }; J/ S$ R" B8 W2 Z; Q0 |
“请问现在是中国强大还是美国强大?”姚云竹十分机智地反问他。 0 T" F$ {4 ^! b- E! Q
6 k( b D7 X1 m d; Q7 ~- W8 {5 b基辛格特别自信地说:“当然是美国强大!” : U4 k& K5 @4 w: R0 f2 n/ e. k+ N+ y
3 \+ u( Y& U0 e6 P1 G
姚云竹:“我想在国际舞台上,还没有哪个发展中国家会主动把一个强国树为自己的敌人!但如果有人一定要把中国当敌人,我们将接受挑战,做一个‘称职’的敌人。”
* Z a1 _2 C; q4 q' u5 P
9 J8 e' _' r: g' y3 R" ~基辛格:“看来是美国人自己需要考虑应不应该把中国当作敌人了!” " E' D8 b, P8 x5 `2 j6 C
. l. _0 }5 i2 H9 |) v: p
这是中美两国战略专家的一次精彩对话。
i8 }0 V4 W2 C5 |5 C" |) W/ f( w2 z& R
(一)
: u6 s! ~ z& }" W2 C, G4 [
: m, j% ^8 w' M1 e去年3月,在全国人大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一位女代表就提高我军执行国际任务能力的建议,引起与会代表和记者们的关注。军委首长十分重视,要求总部成立课题组研究她的建议。
) b- s+ w& L3 {$ ], _! F. w: I+ o7 M" q& j
这位身穿军装的人大代表,正是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第二研究室主任、著名国际军事问题研究专家、我军首位军事学女博士姚云竹。
1 h+ N; K4 ?2 w2 i( C+ F# F5 R1 s
; _( @& @, ~( x在汹涌而至的军事变革大潮中,姚云竹用超前目光审视世界军事学术前沿,积极了解、分析和解读西方军事,不断摸索军队建设的基本特点和规律。1995年1月,姚云竹被派往英国伦敦大学亚非研究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客座研究。她如饥似渴地搜集资料、积累知识,深入英国社会调查研究,参观各种博物馆、英国皇家海军节和军事装备展览等,走访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战争研究系、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和皇家联合研究院等著名机构,深入了解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军事发展情况。紧接着,她把了解、认识美国当作打开国际军事研究大门的另一把“钥匙”,在两次访问美国期间,她先后到美国首都华盛顿和15个州,走访了美国国防部、外交关系委员会、陆军战争学院、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兰德公司等50多个部门,进行了上百次采访,记录了10余万字的笔记,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 r" _: h# A4 b/ H
4 T' u; W" e, ~# c& E3 s
10多年来,“中午不休息、加班到深夜”,成为姚云竹的工作习惯。面对国际风云变幻,她适时对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反恐战争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预测,并在战争结束后参与完成了多份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姚云竹有关外国国家安全政策、军事战略、国际安全、军控与裁军问题和台海军事问题的研究成果,有的被作为指导部队建设的文件,有的被列为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教材,有的被地方政府定为国防教育读本。受命翻译美国布热津斯基的著作《大失败》时,她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饭碗旁边经常放着待修改的译稿,手往嘴里扒饭,眼睛却盯着译稿看,仅25天就高质量完成了翻译任务。译本得到广泛好评,并荣获军事科学院学术成果一等奖。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后,姚云竹更是着眼我军新军事变革,领衔提交并与其他代表联名签署了几十项法律提案和建议,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她还先后出版了20多部学术著作,发表200多篇学术论文和译文,18项科研成果获全军和学院科研成果一、二等奖,并被表彰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军自学成才先进个人,10多次立功受奖。 6 x5 d: P/ H) u8 \
7 _, `& [0 O/ ^) m(二)
- A, x& |) h& u$ E7 g/ f$ _7 K* o: O0 i* j( N. u
近年来,姚云竹频繁出入国际学术交流场合,亮相世界军事舞台。她感慨地说:“身处异乡,一言一行都代表着祖国,代表着中国人民解放军。”为此,她把体现中国军人学者热爱祖国、精通专业、勤勉敬业和博学多才的风采浓缩到日常生活中,让别人从她这个“窗口”了解中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
+ i% o- o% ]- @9 K( w2 h
& l3 D7 d: z ~$ K) d4 T$ d' S$ `2 ?在国际军事学术论坛上,由于意识形态和学术观点的差异,姚云竹时常面对挑衅,遇到一些“尴尬”的场面。此时,姚云竹将自己和祖国紧密联在一起,以其能说敢辩、灵活机智、不卑不亢的良好形象,赢得了不同国度学者的尊重和赞誉。她在英国参加学术交流时,常遇到一些人恶意散布所谓“中国威胁论”。姚云竹冷静思考,在积极宣传中国防御性国防政策后,加班加点用英文撰写了《中西方传统军事思维的差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理论的演变》和《中西方威慑理论的差异》等论文,发表在英美韩等国杂志上。外国学者看完文章后,被姚云竹渊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和娴熟的语言所折服。还有一次,在美国国际学术会议的一个午宴上,专家们时而说笑,时而即兴表演节目,气氛轻松愉快。这时,一个法国专家用钢琴弹了一段轻松的音乐,接着又弹奏美国国歌,与会者起立,不约而同地唱了起来。曲落歌罢,旁边有人说:“姚大校,我发现你不会唱美国国歌,我愿意教你。”姚云竹说:“可以,我愿意跟你学。不过,我敢保证,在座的没有一个会唱中国国歌,如果有兴趣,我愿意先教会诸位。”于是,她当即给在场的各国学者翻译和解释了中国国歌的歌词大意,讲解了中国国歌产生的历史背景,赢得一片赞叹。 % b- ]. o, _! g9 |
: G1 u9 H r2 }1 e+ ^这些年来,姚云竹频频与许多国家政界、军界知名人士交流,畅谈国际问题和地区安全形势,阐述中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一贯主张,驳斥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赢得广泛尊重,展示了一名中国女军事专家的亮丽风采。
& s$ _, M% ^. t- ?1 ?5 h' T* |) V2 k3 I2 _' y5 U& D/ E, e
(三)
% E( x4 g) o; H' C9 N a/ @
" ]1 T3 j+ W# R8 C“学术交流是增进了解和传播友谊的好机会,我走到哪就把中国军人的友谊带到哪。”这是姚云竹作为“友谊使者”的又一特色。 , V q. `( F# d' ~- n) c
$ Q; T7 k2 d. R% x! b无论是在课堂讨论,还是与他国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她都积极宣传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和我国政府的国防政策,努力树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尽可能地使外国朋友了解中国和中国军队。 ) B; U! V( T+ @1 O6 Y' l
( [, c: n6 @# t7 j' D
1999年访问美国时,她几乎走一路宣传一路。在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她专门举办了题为“中国的国防政策”讲座,向美国大学生全面介绍中国爱好和平、注重防御的传统军事思想和现行国防政策。还先后与美国前总统特别顾问李侃如,国防部总评估办公室前主任马歇尔,前国务卿鲍威尔和克里斯托弗等知名人士见面,着重介绍中国致力于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畅谈中国军队为现代化建设所做的努力,就中美关系的许多重要问题进行交流。 7 J6 e- u4 V' _: Q
0 Q( d [8 l0 f8 q
近几年来,军事科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举办了《孙子兵法》系列国际研讨会和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国际论坛。姚云竹多次参与研讨会或论坛的组织协调,担负大会的翻译工作。一些初次来中国的外国学者,遇到困难总是找姚云竹帮忙,请她约见中方专家,她不但牵线搭桥,还详细介绍相关情况。当得知一位西方学者对我国国防政策有误解时,姚云竹等中国专家与他进行深入交流,最终消除了隔阂。 ; h, `$ Q; `! D+ c3 |7 `4 F
! Q0 p; b0 h4 t4 `0 ^看她穿梭会场,观其笑迎宾朋,思其敏锐观点,许多外国朋友都伸出大拇指称赞:“姚大校,你是中国军人的骄傲!”(姜文明、郭瑞宏、包国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