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彭城姚其瑞 于 2017-4-29 16:02 编辑
俗话说:“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德是我们每一个人在生和和社会为人处事之根本。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校园是学生接受德育的重要场所,课堂是学生感受德育的主阵地,因此,加强青少年学生德育,可以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责和首要任务
当前,学校对青少年学生德育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一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普遍出现了重智轻德的现象;二是在德育中,学生通常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其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较重;三是学校德育较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内省和实践;四是学校德育方法简单,形式单一,多以单纯的说教或压制式的条款限定为主,等等。与此同时,学生对学校德育的反映却存在以下现象:一是不知道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知识,也就谈不上道德行为;二是表面上知道应遵守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却不知如何体现到行动上;三是心里明白该如何践行道德规范和公德准则,却不能完全付诸行动,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体来讲,当前学校德育还不能完全适应青少年学生成长需要和身心发展要求,需进一步加以改进和提高。学校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应重在耳濡目染和心灵渗透,从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德育。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使命。德育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每一位家长也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都应将学习成绩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时机让学生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品德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