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染湘竹 冯安泽 话说自从帝舜南巡走后,女英、登北氏和两个女儿都非常挂念。好在沿途不时有书信传回,心中稍觉安稳。自从到了零陵地方听到象的死讯,帝舜心绪不佳,懒的也不写信,家中更是惦念忧虑。一天,女英过去看望正在生病的敤首。敤首说,昨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二哥乘坐着瑶车自天降下,说他已经升天不在人世。叫我给二嫂说不要悲伤,因为生在人世总有一日要分散的。二哥还劝我说,你久病缠身,还不如同到天上快乐呢?还说明日良辰来接我。我还要再问,二哥已驾车走了。照这个梦来看,二哥恐怕有点不妙,最近有信来吗?女英听了这话,心中更是焦虑,但还是宽慰敤首说,梦是心中所想,哪里能够为凭,你还是好好养病吧,二哥不会有什么事的。敤首不再说话,女英自回鸣条馆舍。哪知次日敤首果然病逝,女英更加焦急,忙派人与伯禹商量,想叫大章、竖亥到南方去探听消息,哪知大章、竖亥二人已经外出,测量华夏九州东西、南北的距离去了。女英终日焦闷,舜的两个女儿更是整天垂泪不止,后悔当时没有跟随父亲去。这样苦苦熬了一个多月,随帝舜南巡的两个从人回到帝都,向伯禹汇报了帝舜升天的情形,并将几个遗嘱呈上。一时朝廷上下大惊,疑虑重重。伯禹起初怀疑帝舜是被苗人所害,因为从前三苗曾蛊害过帝尧。但细看了几个遗嘱,那笔迹确确实实是帝舜所写的,一丝不差。再看那遗嘱的口气,也与帝舜平时议论吻合,决非他人伪造,看来帝舜升天的事是真的了。大臣们商量了一会儿,觉得此事很难处理,于是跑到鸣条与女英商量。这时候女英、登北氏等已经知道了,全家人哭的死去活来。宵明、烛光二女哭哭啼啼非要亲去南方,把父亲升天的事搞清不可。伯禹对女英说,二位帝女年轻,南去恐有危险,还是由朝中派大臣前去,事情总会搞清楚的。哪知二位帝女意志坚决,非要亲去不行。她说,父亲年老远出一去不归,虽说是升仙,究竟是不是真的,只要到南方考察明白才能放心。朝廷虽派人前去调查,但总不能消释我们心中的疑虑,做儿女的连父亲的生死都不明白,活着有什么意思?请母亲准许女儿去吧。伯禹见二女去意坚决,便对女英说:“这样看来,只能叫二位帝女去了,好在朝廷中正要派大臣前去,多去几个侍卫就是了。不过二位帝女性情刚烈,最好帝妃同去,路上也好有个照应。”女英与登北氏商议,决定由登北氏携二女前去,同去的还有帝舜的四个少子。女英本来也要同去,因年老多病,大家劝她留下,由四个儿子在身边侍候。商均和其他诸子,由朝廷派人通知。 且说一切行李准备好后,登北氏带了二女四子,随着朝中派遣的大臣向南行去。过了云梦大泽,沿湘水而上到零陵,就到了帝舜升天的山。那些留在山上等候的从人,天天往山下观望,恨不得朝廷快点派人前来。这天忽见山下来了一批人,料想是朝廷大臣来到,慌忙上前迎接。帝妃登北氏等见了,忙问先帝在哪里升仙的。从人指着远处一座山说就在那里,于是领着众人弯曲盘旋,向山上行进。走到离茅屋还有几丈远时,从人指着茅屋向帝妃帝女说,这几间茅屋是何侯的住宅,先帝就是在这座屋外升仙而去的。帝妃和众人听了,都站住凝神细看那茅屋,看着看着只见茅屋四周云雾升起,那茅屋好像在渐渐升高,转眼间竟升到半空,越变越小,直到看不见一点踪影。回头再看那原来的地方,茅屋不见,剩下一片平地,从人们搭的帐篷等物却一件不少。帝妃帝女和从人这时都看呆了,才相信了升仙之事。帝女来到茅屋旧址,见父亲的衣物还在地上,衣冠中还有一块帝舜随身携带的白玉琯(音管,古乐器,用玉制成,六孔,像笛)。从人说,这是先帝升仙那天换下的衣服。宵明、烛光二女睹物思人,想想父亲升仙时没有见上一面,以后再也难相见,登时就又大哭起来,眼泪不住地往下流。哭了一个多时辰,泪水变成了红色,连鼻涕也成了猩红色。那泪水有时洒在地上,有时洒在周围的竹上,哭得真是悲惨极了。那洒在竹上的泪水都变了颜色,竹竿、竹叶斑斑点点,后来大家就叫它湘妃竹。可见帝的二女至诚感物,湘竹的典故就出在这里。 南去的大臣和从人苦苦劝住二女,商量返回事宜。二女来的目的虽然已经达到,但还要求在此建一座衣冠墓。宵明说:“从前黄帝乘龙升天后,曾在桥山筑衣冠墓建庙祭祀,留一个纪念。我父亲已经升仙,衣物明明留在这里,我们就该在此修一个坟,将衣物葬在这里。”伯禹派去的大臣说,朝中大臣来前已有议论,决定在鸣条山附近给先帝造个坟墓。”宵明问,先帝在这儿升天的,为什么要到鸣条去?烛光说:“姐姐,咱们造咱们的,他们造他们的,管它呢?”登北氏也同意这么做。于是就在附近一块地上筑起坟来,将帝舜的遗物、衣冠埋葬进去。坟墓修好之后,姊妹俩虔诚地向坟墓祭祀祝告一番,请求登北氏允许她俩游历这座山的九个山头。哪知九个山头峰峰相似,究竟帝舜是从哪个山头升天的呢?竟然闹不清了,后来人们就把这座大山叫做九嶷山。二女无法,只得在山前痛哭一场,和众人动身回返。 且说帝女和登北氏等人这日行到潇水与湘江相会之处,从人已备好了船只,大家下车登船,顺湘江而行。二女坐在船上,思父之情仍很悲切。那时正值九月望日之后几天,明月高挂,秋高气爽,晚餐后二女与登北氏闲谈,忽听远处有音乐之声传来。宵叫、烛光听见,携手出舱来到船头,登北氏紧跟其后,哪知二女刚到船头不知怎一晃,“扑通”一声就掉进了江里。登北氏大惊,狂呼救命。这时已经深夜,大家都从睡梦中惊醒,纷纷拿出器械捞救。一会儿忽见二女从江中悠然游出水面,改换了服装,对登北氏说她们随父亲升仙去了,请母亲保重,说完就不见了。登北氏大哭道:“先帝升仙,你们也去了,我一个人还有什么活头,不如我也一同去吧!”说完就要跳江,从人们慌忙拦阻,一齐劝说我们一定尽心打捞,定会救上来的。几十个会水的从人一齐跳入江中,东摸西找,直到天明也没有见到踪影,只好划船回归。再说伯禹即位之后,将帝舜的少子封在此地,做一个诸侯,登北氏就随着少子住在这里。后来荆州南部人民敬仰二女的孝行,在湘水旁边给她们盖一座庙。后世人又给宵明上了一个尊号叫湘君,给烛光上了一个尊号叫湘夫人。因为那一带的竹子都是染有斑点,就把那种竹子叫做湘竹。有的历史记载,说是娥皇、女英二人血泪染竹。那时娥皇已死,女英近九十岁,千里迢迢吊唁帝舜已不可能。推想是舜的两个女儿宵明、烛光,是比较合乎情理的。 (《尧舜禹的传说》,海潮出版社,1999年)
% |3 `) N& o8 M4 E6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