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04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教姚卿芳先生和南昌姚氏宗亲(之八)——关于彦国公卜居地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13 20:35: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之八)——关于彦国公卜居地
2 w/ ~5 s9 n" z9 q) [" |  [% g: @$ n
卿芳先生:
/ d3 V0 N9 |: o      你好。
7 F9 \( h! ?8 p9 F; U      承蒙你的关心,未知名的宜丰南垣宗亲已与我通话并提供有关资料,谢谢他,也谢谢你。
' ^1 W) V" Z" n2 Z9 \   受他委托,在姚网代发《彦国公卜居地之我考》。因为是你族之事,也想成一个系列,所以用了(之八)。
' Y2 @8 {9 N* Q  迄今我未知此位宗亲的大名。- F8 r9 J1 f4 _$ ?

1 @! j9 _9 `; v5 ~$ Y

. T* P8 V% ^1 O6 r) @4 R0 T

彦国公卜居地之我考

作者:未知名的宜丰南垣宗亲

灵源姚氏发脉兴旺,子孙近繁远播,后裔为之自豪。近日浏览姚氏宗亲网,许多灵源姚氏后裔在网上交友联谊,共同探索祖系发源地。在这些探寻中,我发现一些外迁彦国公后裔对其家谱脉络持有疑惑,他们认为:同为祖上出新昌灵源(即现在的江西宜丰新庄境内,新昌古属瑞州府),可有的谱尊隋唐时迁居灵源的彦国公为发祖(因祖居地现只有南垣村为此谱系,在此简称南垣派),而有的尊宋朝迁居灵源的姚尚忠为发祖(此系以芳里为代表,在此简称芳里派),并问我们祖居地的人是否能知就理?

说实话,作为祖居地的姚氏后裔的我,因年代久远没有详细资料,对此无法考究,说不清原委。我是南垣谱系,曾与芳里谱系下的行先老人一起探讨过,他现年八十多岁,是解放后第一部《宜丰县志》的主编。尽管交流多,但仍理不出头绪,不过有两种情况是可以猜想的。一种是本为一族,但由于各种原因,比如祖居地老谱失传,各自与本村落外迁后裔联系时,以外迁后裔所持不全面的资料为准,于是各自上追发祖时就自然会不一致。另一种就是确实为不同的发祖。两谱先祖都自河南迁入,彦国公为隋唐,尚忠公为宋代(公元1004年)晚迁者到南方后选择早有同姓老乡的地方落脚,人丁发达后,各按各的文字记载定修谱系,于是出现了两种谱系。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形成在同一地的同姓有不同谱系的现象。到底是属于哪种情况,只是猜想,但可以肯定的回答是,在祖居地的灵源(现宜丰新庄)确有两派谱系的姚氏后人生活,:一派为南垣姚氏,是彦国公植下的,这也是从现存谱记看,彦国公在卜居地唯一的一支村落,另一派是芳里姚氏,是尚忠公植下的数个村落。

那么彦国公植下在卜居地为什么只有南垣一个村落呢?我想:一是因为南垣相对别的村而言有点偏辟,离最近村落也有两公里,与别的姚姓容易区分。而其它姚姓村落均杂居在一起,自然村之间相隔在不到一里,难以分清彼此,于是部分彦国公后裔在记载不详的情况下,谱系纳入了尚忠公谱系之下,而唯独南垣村因脉络清晰,故未混合(现今就有由南垣派生的一支燕窝姚家与尚忠公谱系后裔一起修谱入了芳里谱系)。第二种就是上面提到的本为一族,但南垣村与别村族所追索到的谱头不一样,各族之间没有协商好,所以单独修了谱。第三种情况是彦国公的一些支系在本地没落了,比如谱上记载现南垣境内以前还有几支同宗,现在就找不到后人了,所以只剩下现在一族。然而,两谱系中有一段记载是大体相同的,那就是都有姚震、姚旦、姚勉的记载。前两位为父子,父为特奏状元(彦国公谱系中姚振为第十五代,宋哲宗元符三年即公元1100年特奏状元,距彦国公卜居灵源有近500年,按芳里尚忠公谱系姚振为姚尚忠之曾孙,是迁入后的第四代,距尚忠公卜居灵源96年),子姚旦为释褐状元;姚勉为姚旦玄孙,为宋宝佑元年癸丑即公元1253年登科状元,姚勉状元登科是有史可查的,这点不会有错,所以都有一门三状元之说,两谱都记载在自己的谱上。这种情况可以理解为,要么这两谱族本就是一族,只是后来分开修了谱碟;要么就算不是一族,因生活在同一聚居地的同姓人家出了名人,进行“资源共享”,这也是说得过去的事。但有一点却是确切的,尽管附近有十多族姚氏,每年春节灯笼上只有南垣姚姓能用状元及第四字。另外,在湖南平江姚氏谱中保留下来的姚勉于宋宝佑二年作的一篇谱序,称自已为彦国公二十世孙,与南垣谱系相符,如果可考,那起码说明南垣派即彦国公谱系没有错。

彦国公谱系中有的提到彦国公“见郡境华溪(即灵源)”,也有的记为“卜居灵源(曰华溪)”两种说法都出现了灵源和华溪两个地名,那么灵源和华溪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分析如下。

一、谱上所记灵源与现在人们所说的灵源是不是一回事?

我认为当时说的灵源并不是现在说的狭义上的灵源即灵源坑,而是统称为灵源河流域靠近灵源坑的一块平缓地带。现在所说的灵源是指1966年所修芳里水库所淹的一段山坑,是姚勉出生之地,在没有水库时因地形原因 ,也只能散居,无法聚居,芳里水库涨水时的面积为1300亩,整个姚勉出生地周边均被淹,所以说这地方不大。而仅从彦国公谱系记载,就有许多后裔外迁后都返回了灵源,加上原有没迁出的姚氏后人,还有芳里尚忠公谱系中记载的许多外迁姚氏均记出自灵源,那么多的灵源姚氏子孙,不可能只拘泥于居住在灵源坑的那个山坳中,那么居住到哪去了呢?我认为有可能分居在灵源河的两边。其一,灵源周边的地形为喇叭形,而现在说的灵源也就是指灵源坑,正处喇叭颈部,灵源河是天德乡(现新庄乡)的一条主要水系,发端于灵源坑,现在因上游修了芳里水库,水系几乎干涸,现在只能算是一条溪,两谱系的姚氏族人皆居住在靠喇叭颈的扇形平缓地带。。其二,谱记“彦国公居灵源有九十溪”,正好沿灵源河两公里内的地名几乎都与溪字关联,如楼溪,荷溪,新溪(陶氏迁居后已改为陶家),洪溪(宋氏迁居后已改为宋家),兰溪等,九十溪可能是个统称,但沿溪而居,以溪命名的地址在灵源河边上比比皆是,这与记载相符,对于灵源河之所以称河而不称溪,或许就是为了怕与这些居民点的地名混淆而称河。其三,灵源河流域现在也有它姓人的村落,但从县志可以查到,它姓人均为宋元后迁来,比芳里谱系的尚忠公要晚,如按彦国公谱系记,那更要比彦国公晚好几百年,这就有可能灵源河流域当时就是姚姓人最早卜居且为聚散之地。从上面我们可以推断,当时所说的灵源应该为灵源河流域的统称,是彦国公卜居处,宋代已成姚姓聚居之地。事实上,现在的南垣即当时的华溪,谱记属左灵源,这就更证明灵源是指一个区域。至于后人为什么一说灵源就只想到灵源坑这个地方呢,我想有三个原因,一是因先有了灵源坑,后发端于此的水系便叫灵源河,灵源河流域被外迁人统称灵源,便顺理成章。。二是外迁人记不清更详细的地址或本就没有更详细的地址或认为没有必要说清更详细的地址,在迁出或回迁时,只记录了灵源,而没有去记录是灵源的哪个更小的地名。这就有点象厦门与同安县的关系,以前厦门归同安县管辖,说同安县便包括了厦门,现在厦门比同安大且更有名气,说到同安县可能不会想到厦门岛。三是本地出了姚勉状元,灵源坑是姚勉的出生地,灵源也因姚勉而名声远播,久而久之,灵源就成了姚勉出生地的“专利地名”,灵源的概念也就从广义变为了现在的狭义上的灵源坑。简而言之,灵源最早是指灵源坑,后来指灵源河流域,现在又单指灵源坑。对于有些解说灵源即芳里的说法就更是误传,芳里原名坊里,地处进入灵源坑的路口,因姚勉登第状元后所立状元牌坊在该处而得名。造成灵源是芳里误会的另一个原因是灵源坑现属方里行政村管理,且因修方里水库灵源坑现被淹而人口迁到了方里的的其它自然村。

二、灵源与华溪是什么关系?

彦国公谱系中有的记为“居灵源(曰华溪)”,有的记为“居华溪(即灵源)”那么灵源与华溪是什么关系呢,如果说灵源就是华溪,那为什么尚忠公谱系(即芳里谱系)只说灵源而没有谈及华溪,谱系虽不一样但说同一地点解说同一别称还是有必要的呀,就是现在姚勉出生地的灵源坑,留下了很多传说,但也没有传说那里曾为华溪,如果说灵源指的是灵源河流域这一平缓地,那答案就好找了,那么“居灵源(曰华溪)”就可以理解为“居住在灵源一个叫华溪的地方”,“居华溪(即灵源)”可以理解为“居住在华溪即灵源河流域”,那就是说灵源为区域名,是大一点的地名,而华溪为居住点,是小一点的地名,这样解释比较合理,彦国公后裔外迁后又有不少回迁灵源,指的就是回来了灵源河流域,不一定是回原居住点华溪,更不一定是指到姚勉出生的那个灵源坑的山坡居住,因为灵源河流域是山区,当时还不是很开化,卜居在一定区域是正常的,那样相互有个照应,同时,相对的分开又有利于对生产生活资料的摄取利用,现在赣南的客家迁居就是这种形式,同宗人迁居在同一区域的不同山头地段。《南昌姚氏谱》收录的明嘉靖年间湖南平江《姚氏谱序》中记有彦国公“见瑞阳灵源之地而有华溪胜境遂居之”这句话我想该理解为彦国公“看到高安(当时灵源归瑞阳即现高安管辖)灵源这个地域有一个环境特别优美的华溪宝地,于是就居住下来了”,这也就是说华溪是灵源区域内的一处胜境,华溪是灵源河流域的一个小地名。当然卜居前未必有华溪这个地名,有可能是卜居之后因而取名华溪的。

三、华溪到底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南垣姚氏谱》记载,彦国公二十六世孙“由冈下迁华溪,华溪之地朝南四面有山围绕如墙,因改华溪为南垣”,冈下现就在南垣村境内,为现南垣村人居住点东对面一道丘陵山脉中间的一个山弯,离当时的华溪约二里地,在现残存的乾隆元年谱序中还有”南垣古华溪之地”的记载,到底是不是彦国公所卜居的华溪,那就有待考究,但起码在灵源河流域还没有发现别处有华溪的记载。另据记载,明朝天启年间,南昌族人曾回灵源核谱,说是“世代相符”,而现灵源河流域只有南垣与南昌属同一谱系,也就是说只有南垣能“与之相符”,这说明当时到的灵源只能是灵源河流域的南垣,而不可能是灵源河流域的别处,也许当时他们就认同了灵源是指灵源河流域,包括南垣——南垣为古华溪的说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外迁后裔说的灵源是灵源河流域的总称,华溪和灵源坑都是小地名。由此本人推测,彦国公曾卜居在灵源河流域的华溪即现南垣境内,成为彦国后裔发迹地;子孙繁衍众多,于是便在灵源河流域移居或向外地迁徒,但他们始终没有忘记华溪和灵源两个地名。当然,由于历史的原因,后人只能从有关的文字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一些分析推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近日查看《南昌姚氏谱》,上面记民国十八年南昌族人赴祖基查考谱牒报告,里面就前辈在实地考查后得出了一个结论:“村名华溪已改称南垣,灵源二字实为该处姚姓十几族总称也”。这一观点与我大体相同,或许能给族彦一定参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59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2#
发表于 2011-11-2 17:26: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卿芳 于 2011-11-2 17:27 编辑 0 D. n$ e' {3 \' `
$ |* Q$ P1 S' @7 _3 y/ l- N
彦国公卜居地之我考   作者:宜丰南垣姚太平宗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5-14 15:4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