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4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姚东妙 于 2011-5-23 09:47 编辑 6 R) b. S2 s8 X( S( w3 k/ \$ A- K
8 j3 j5 J1 ]$ Y$ x姚璋(1752~1824)乳名朝荣,号片石,又号达斋。广东省平远县大柘清河村人。姚璋出生于农民家庭,幼年在家乡读私塾,个性聪颖,思维敏捷,勤奋好学,10岁就能作文。其人中等身材,十分文静、老实。时知县李煜一见,认为姚璋一表人才,前程远大,十分赏识。但因家庭并不宽裕,要帮父母耕田种地,因而读书时断时续。其兄椿荣于乾隆壬子年(1792)应乡试,中举人,任海康县教谕。
( \0 i' J3 p J c+ s7 L 姚璋于乾隆甲寅年(1794)赴乡试,中举。后姚璋得到恩师窦红乃和瑚涂理的精心栽培,学识日见长进。翌年,乾隆皇帝执政60周年,开恩科,姚璋赴京会试,获进士及第出身,时年43岁。
8 f# f6 C; K, c, B' X# S- e& z 姚璋中进士后,因其虽才学颇深,但胆小怕事,被朝廷学台大人刘跃文委派为端溪(今德庆县)教谕。4年后,升任广州府教授,管理广州、潮州、肇庆三府书院。姚璋精通朝廷制定的各种法规,并对各种典范著作有深入研究,文学造旨很深,主张学术研究要联系实际,结合社会生活,实事求是,深得同事和学子的赞赏。他还大力推动学风教风的养成,经他培养的学子皆有成就。因而升往国家最高学府的辅佐官—国子监监丞。
. Y* ?& U& Q0 b 姚璋在京城住一段时间后,因水土不服,气候不适应,要求返粤任职。但此时广州府教授职被填补,只好选择赴任肇庆府教谕,继续从事教授工作。姚璋在业务工作上进一步精益求精,为国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他在生活上非常朴素,处世清廉。他把节俭下来的薪金除捐献公益事业外,还寄回家中建房、置田产。至60余岁告老返乡时,仅带回几箱书籍。
5 {; o6 p- Z! h! W4 t& q% g3 \' n; Z: m& x. m1 x
姚璋关心家乡公益事业。嘉庆年间倡仪并捐资修建县学宫,扩大学宫规模,添置桌椅等。又倡建羊子甸河木桥,便农商通行。在广州任职期间,独资捐建米氏街姚氏书院,供旅穗平远同乡投宿。后经姚雨平、姚万瑜等人改建为“平远留学公所”。( F8 W+ o# Z# {3 ~8 m+ T
http://baike.baidu.com/view/3211008.html?fromTaglis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