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姚氏源流,自圣祖舜帝于唐尧甲申四十一年诞生于朱冯姚墟(今河南濮阳),因肇姓姚, 为姚氏之鼻祖,传说圣祖目有重瞳,因而取名重华。
1 q6 n/ H4 h; r1 p6 _ 禹封商均于虞,自此夏、商、周三代至西汉,皇舜胄裔世袭封侯七十世,两千年之久,王莽 纂政、封田丰为代睦侯,以奉舜祀,是为最后封侯袭爵者,其间立国、立相、为卿,为大夫 者,不乏其人,春秋有郑国大夫姚句耳、姚般、战国有齐相田乞、田常,五十五世孙田和篡 齐,建玄田齐政权、历九王189年,至公元前221年齐王建为秦所灭。公元384年,南安赤亭 姚苌,姚兴父子擒杀苻坚,称帝,建国大秦。田粉,田千秋为汉武帝,昭帝丞相,姚汕为蜀 汉诸葛相函掾。至于历代名臣、名家、举不胜举,故古今有关氏族著作都称"姚氏"望族, 姚姓是个名人辈出的姓氏。姚姓,非但是望族,而且是中华民族最古老之八大姓氏(姬、姜、妫、姒、赢、〖HT5,7 〗女〖KG-*3〗吉[HT]、姚、嬗)之一。自舜帝肇姓姚氏四千一百多年而今,一而贯之,世代 相袭,中间因历史演变而派生繁姓。最初,因舜帝居妫〖HT5,7〗氵〖KG-*3〗内[HT],有子孙以妫为姓,舜帝践帝位后,仁德 荣耀,有子孙以帝名舜为姓,禹封皇舜长子商均于虞,至坚祖四十三世孙妫满封于陈,官拜 陶正,谥胡公,其子孙或以国号陈称姓,或以官号陶氏,或以谥号胡称姓,或以尊讳满称姓 ,演变至汉朝,姚氏衍生出:妫、舜、虞、陈、胡、陶、满、田、袁,车、陆、王、铫、胡 毋、姚李等六十种,繁姓同根,异氏同源,本是一家亲。纵观氏族史,凡望族,均为堂号,姚氏堂号有三:历山堂、吴兴堂、南安堂。
1 s* Z% H9 ~2 F a, ]* W. `; f/ y4 ? 圣帝幼时家贫,长耕历山,后世子孙为纪念圣祖创业之德绩,便以历山为堂号,遂有历山堂 、耕历堂等号称,至汉昭帝朝材略给事大将军,大司农延年公因坐罪自刎,其子渊公逃亡吴 兴,居灵溪,改姓为妫,妫渊公之子平公又恢复本姚,是为吴兴姚氏,承德发祥,累世簪缨 ,科甲蝉联,名人辈出,姚氏成为吴兴族望,吴兴遂成为姚氏在东南之堂号"圣祖舜帝九十世孙姚信公,字元道,为三国吴迭曹尚书,太常卿,其长子逄公,字得仁,累 官获羌校尉,出使匈奴被拘,蕃播子孙于南安(今甘肃陇西,渭水流域)为望族,舜裔姚弋仲 世为羌酋、子襄、苌驰骋西此,苌白雀称帝,建国大秦,都长安,为南安郡姓。世乘篇:弘庆-孟瑜-天明-〖JB({〗文谟(孟派)-度
# X9 O. O6 ~; o! ` H 文诰(仲派)-庆( C) G- L3 \3 H q; f8 t
文诗(季派)-业-益-垣(进士)-〖JB({〗朝珍朝班〖JB)〗〖JB)〗5 Z$ M: ~" d* k2 r* e4 ?
安仁-祥-懿-〖JB({〗元景元崇-〖JB({〗彝-相如异-〖JB({〗闳〓-怦〓- 丹崇桂-希斋-弘庆〖JB)〗〖JB)〗〖JB)〗
2 `) ]6 V, Y& a3 R- b5 a T. Q0 d8 L; D3 b! m 〖HTH〗世系表〖HT〗〖HJ〗8 P7 Y5 \. V& T0 N3 T G
〖BG(XDF〗〖BHDFG3,WK3,K4,KZQ*2W〗: M1 ~0 z: D8 |) N' T6 Y
102〖〗安仁公〖〗宣业子,隋青卅汾州刺,隋父而家陕州硖石。
# _6 T7 K, h& ?# ~7 H% `% A [BHDG4]103〖〗姚祥公〖〗安仁子,清怀州刺史,长史检校,函谷都尉、以子贵,赠隽州 大都督,又以次孙姚崇贵,累加赠紫微令,梁国公。
) Y5 K" A5 T: o* Q. O [BHDG10]104〖〗姚懿公〖〗祥子字善意,清朝授隽州大都督,吏部尚书。初授硖石令,太 宗东征王充,授膺杨郎将,长沙县水陆道总管,后蒙诬谮辞官,贬高阳都尉,后除常州刺史 ,陕州刺史,先世吴兴人,以祖仁陕,遂筑室,硖石而家焉。以长子元景贵,赠潭州刺史, 又以次子元之贵(崇)赠紫微令,梁国公,卒谥文献公。〖BHDG6*2〗
, D6 X1 D8 i' x+ ^( L n 105〖〗元景公元之公〖〗懿长子,年十六能 文,秀韶颖异,磊磊英武、唐中官司刑太常伯,潭州刺史。
; ?/ ?9 {& u9 r; ?' R 懿次子,本名元之,无崇,避开元年号讳、改名崇,相武后,中宗,〓宗、玄宗,崇善应变 ,以成天下之务。' b) f- u5 \/ y' X. V
[BHDG2]106〖〗姚彝公〖〗崇之长子,开元初光禄少 、卿、邓、海,二州刺史。1 L5 R/ `6 V& d+ v
[BHDG3]111〖〗天明公〖〗孟瑜子,字世祯,唐进士,奉礼郎,侯官令,避黄巢乱入闽,择 居莆田韶溪,为今涵江肇基祖。' |2 |0 b9 v; N
[BG)F]〖HJ4":*2〗: B4 G% R. n, g% X
大舜出生于姚墟,斯时以地为姓,录像墟在濮州雷泽县东十三里,在山东濮县南,濮县原为 山东省西部一个县。1956年撤消,并入范县,1964年划给河南省,所以姚墟在河南范县南, 山东邺城北一带。自圣祖舜帝肇姓姚氏之后,子孙承天毓秀,骏发其祥,遍布海内外,在北方,分布于山东、 河南、甘肃、陕西、山西、辽宁、河北、北京等省市,在南方:分布于湖北、湖南、四川、 贵州、云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江苏、广东、广西、上海及台湾,在海外分布于菲 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美国、加拿大等。〖HTH〗入闽姚氏〖HT〗
' e% \6 w, ^1 b! x" p 姚氏本源出自虞舜大帝,子孙承天逡发,瓜衍椒绵,蕃播昌盛,遍布海内外,姚氏入闽 ,始于初唐、主要是以从戎,仕闽,自然移民等方式入闽,星罗棋布,支分派别,根据〈福 建通志〉〈闽书〉〈福州府志〉等记载,自唐至清以来,姚氏入闽为官有二百二十多人,其 中大多秩满还乡,少部分随职落藉任所,蕃衍后裔,其分布板块。主要有漳、厦、福州地区 ,闽东九县、莆仙及闽北之顺昌、浦城、闽西客家姚氏、源于莆田。以下依入闽时间先后,概述源流。' n! a# }* c4 | ~
入闽第一人是河南固始姚廉洁。. V4 w# i; ]2 b S" G, ~; v$ \
唐高宗李治总章二年(公元669)武则天垂帘听政,命河南固始人陈政任岭南行军总管、率部 领军征闽南、镇压"蛮獠啸乱"失败,其兄陈敏、陈敷组织固始军校58姓驰援,不料在赵闽 途中病卒,凤仪二年(677)四月,陈政亦卒,陈政子、陈元光时年仅地十岁,代父统领士卒 征讨,经九年苦战,终于平定"蛮乱",武则天垂拱二年(686)陈元光报请朝廷辟漳州郡, 武则天敕准,陈元光为首任漳州刺史,进封颖川侯,府治在漳浦县,当时随陈氏父子入闽者 ,有光州固始人姚廉洁,时任"府兵队正"贞元二年(786)府治从漳浦迁龙溪(今漳州市,这 是见诸志史之姚氏入闽第一人,其子嗣散布在漳州,厦门及台湾。
, Y4 X/ Y- G* r9 I& a$ J入闽第二人姚仁访,唐天宝间任建州刺史〈福建通志〉籍贯,子嗣不详。 Y8 K3 f2 E3 X0 v# L" l# G
入闽第三人,是河南硖石(今三门峡市硖石〉姚启,祖吴兴武康人,唐僖宗光启元年乙巳(88 5)姚启卅一岁,以礼部员外郎,朝请大夫衔,从长安进莅福建,辅佐福建观定使陈岩治理历 经黄巢兵燹之后福建,陈岩卒,王潮,王审知兄弟自泉州发兵攻福州城,陈岩妻弟都将范晕 拒潮,经一年苦战,城破,范晖被杀、姚启逃遁浙江温州府平阳县,其弟四子姚廷义于伪闽 王延钧朝擢任盐铁副使、通政大夫,驻宁德白鹤盐场(今宁德樟湾乡一带)闽国上,辞官隐居 福安东蜀(今湾坞,杞湾一带)松源,其后裔分布闽东九县,福州十邑及台湾省。: R! v9 p4 `, @
入闽第四人,是姚天明,天明避黄巢乱,自河南光州固始南迁,唐昭宗乾宁初(894)以明官 奉礼郎进莅侯官县尹,秩满择址福蒲交界之韶溪〈今莆田涵江〉居耳,后裔分布莆田、仙游 、泉州、晋江等地,与姚天明同时迁入者,其堂弟姚凤,居莆田八埔尾,分布南安、永春、 安溪、仙游。
1 i" I* K" T4 X* L姚姓是个名人辈出的姓,科第跻显,仕宦济美,有鼎鼎重臣,有封疆大帅,有帝王将相,彪 炳青史,班班可考,不胜悉记,根据中科院遗传研究所人员,杜若甫,袁义达统计,姚姓人 口居当今中国100大姓的第64位。据韶溪李房姚氏族谱:自舜帝历传至116世朝珍公随父永春令,避乱从居南安八都湖山洋坪 为肇基祖也。朝班公住永春肇发,经历未详,待考。
l6 L# J! B9 U' m& x7 y肇基湖山洋坪朝珍公第七世孙,是圣祖第123世孙寿昌公,生有三子,长曰添荣、次曰 添华、三曰添贵公,长子添荣往十三都,任开化县左都督、(据湖山洋坪谱载)后经历来详。 次子添华住安溪任安溪县儒学。三男添贵,于明靖闽到南安五都下溪肇基,为霞溪开基祖也,明间输票纳监广东,广州府正 堂,到任经历未几而卒,娶妻黄孺人,棺葬六都溪尾埔林。
- ]0 N) i+ R0 F谱 牒. f; E0 s# k$ ]( Q+ G
霞溪辈序
# I+ q4 K2 ?3 d9 o6 q/ C2 g2 q/ R 安发生春,廷元乙昌,添正宗朝,
: q. z0 S. E8 Z 魁国再世,卿可为文,学知孔子,
% j( }/ Z% V4 b% J' Y5 U 臣启帝君,有虞承唐,福泽长存,
! j+ M+ V6 F8 o$ B7 l 家邦重振,侯伯公孙,仁义礼智,
$ D0 B0 D$ T& h# ?2 R( g 圣贤至尊。9 T# B% d. z8 `& L$ @
福建南安八都湖山洋坪世系图+ a9 R% z* L! s1 S
一世 朝珍6 ~+ Q% p( u0 R* Q- n5 a
二世 宗生
& z, c% E8 @7 `, d 三世 瑶春3 T- R9 t" h+ ^# e* Q/ m
四世 廷选
3 z. Y; l6 H0 Z+ k3 z9 A" z 五世 元英
" r6 @+ \) C/ b4 }7 d% p- i$ k 六世 乙全--〖JB({〗文昌-〖JB({〗添富-德亨
8 G4 v9 t6 T& r+ ], T -德美; Z7 g8 |) P9 u! m* {$ b2 c+ W' u
添福-〖JB({〗文清文规〖JB)〗
6 o: }5 S7 s4 x0 f" X# o4 J -新增
/ @: h' J1 F7 W, M# h' X 添寿-〖JB({〗智善智荣智治尾发〖JB)〗〖JB)〗
* r7 B' h% }" P/ `$ v; Y 寿昌-〖JB({〗添荣添华添贵〖JB)〗+ P T1 M& m, _4 _5 Y" r
德昌-〖JB({〗添元-〖JB({〗君〓君慕〖JB)〗: c$ z2 t6 d. K# M" p1 u
添春--益善〖JB)〗〖JB)〗
. b5 D t& c8 F& C/ Q 从洋坪分霞溪世系:+ w# s: n2 q& h
七世 寿昌〖JB({〗添荣〓未详# D# G" \( m3 C! t- G
添华 未详
- E. Y! o% P+ k 添贵-〖JB({}正和正中〖JB〗)〖JB〗〗( z5 c9 b. E8 f' H. z7 D8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