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293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汉文化为什么博大精深?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8 17:19: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最近,国学热了起来,人们对于国学的讨论不但热烈,而且,谈论的范围也非常宽广,这非常好,但是,怎样学习、弘扬国学?虽然众说纷纭,各执其理,争论不休,但是,对于国学的根本要义,却少有人问津,很多人仍然只是就是论事,偏痴于莫名其妙的争论,而少了真正的学习、研究的态度。
; ], g" F% o% N: \% W/ g) m8 [* Q0 g/ U  s2 ?+ ^2 Q4 H' {1 G
  我国的国学,事实上我们更喜欢称之曰“汉文化”,它包涵的范围相当宽广,内容相当丰富,人们对它的评价是博大精深,我们既然要学习、研究国学,我觉得,我们首先有必要探讨一下:汉文化为什么博大精深?: q  p% |9 ^8 {) q% I3 f

0 G! H/ o# u) o0 S  就这个问题,我首先阐述一下我的观点,同时非常希望广大网友积极地参与讨论:
# B/ O+ k( \+ b+ i( ^- e# k% V5 Y' F/ u+ B8 Z* a# v5 _( j
  首先,国学之所以如此博大精深,在于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文明史:我们常常说,中华文明五千年,实际上,我国的文明史有岂止五千年?以群经之首的《易经》为例,坦率讲,我们有谁知道其真正起源于何止?人们说连山易、归藏易、周易,连山易是传说伏羲氏所创,归藏易传说是黄帝所创,周易当然是周文王所创,但是,实际上,伏羲也罢,黄帝也好,都只是传说,而在古代,人们的文明创造通常假托相应的圣人,但无论如何,即在远古的伏羲时代先天易经就已经创造;现在,人们对于易经的评价是东方神秘学,但其准确性是无庸置疑的,其中的科学规律仍然是值得人们重视的,那么,如此准确的《易经》积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必然是长时期的经验积累所致,因此,我国的文明史,绝非五千年的历史,而是更长时期的文明史。. d* S& T: _3 p- C4 Z
# X+ r2 I& R( S% l3 [
  其次,国学之所以如此博大精深,在于中华民族的特点: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不少,但如此博大精深的灿烂文明却只有中国,为什么?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的特点--善于学习、善于不断创新、善于总结、兼容并蓄;如果古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那么,我国博大精深的文明史必然是天方夜谭,但是,偏偏中华民族对于文化的积淀始终锲而不舍,并且,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积累、创新,比如,就文学而言,先秦时代产生了很多优美的散文,甚至,人们著书立说,都非常注重文字的修炼,包括史书,如《左传》,《春秋》,很多记载都语言非常精练、文字相当优美,汉朝时期,人们在总结散文的基础上,产生了更具语言特色的赋体,以及后来的唐诗、宋诗,文体、文学都在不断的创新过程中;正是在历史的积累和沉淀中,才产生了如此博大精深的汉文化。
- P/ u3 F* U# U& A
/ V& s" N1 X. ]8 Y1 K! f' O. r  因此,我们今天去学习、讨论、研究国学,关键在于学习古人的正确心态,用正确的心态继承好、弘扬好国学,学习国学在于学习汉文化本质的、内在的优点,摒弃其糟粕,同时,还必须在学习古文化的基础,与时代相结合,与外国文化相结合,不断地创新中华文明,创立新的社会学,创立新的社会秩序,这才是我们学习国学最基本的态度,惟有如此,国学才会在时代的前进中不断发展,散发出新的光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09-6-8 20:44:48 | 只看该作者
国学也许无法精通,但示求略知一二。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09-6-28 14:45:25 | 只看该作者
汉文化博大精深,姚文化渊源流长。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12-7-21 11:02:01 | 只看该作者
宏扬汉文化,学习汉文化是我们的职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7-22 07:2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