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
% i" }+ l9 U4 Y! W% @! V
承办这次祭祖叙谱大会的东道主是南昌姚氏埂头团,在族谱中我看到了埂头姚村简介
/ F. h4 U, j" d' L/ D 埂头姚村简介
4 R6 f& C3 B) v8 Y: w9 N
8 ?% j- b7 s1 Z& E8 t) W
1 D& _5 a0 k8 Z3 B+ B% }
; ?; n/ @! j$ m
3 D5 [ u7 a0 \9 R0 {, Q" T7 Q 埂头姚村始祖仕谦公,由斗门迁居至此,经历了六百余年的坎坷岁月。在这艰难坎坷的岁月中,埂头2 H1 |% e& l2 G3 d* o1 O; ~; v8 y
姚裔几度衰而中兴,存而发达兴旺者,乃赖庇祖宗之功德也。
& b% C' q$ T6 {3 d9 P. |# W3 `1 } 埂头姚村位于南昌市南端,离城区十公里。坐落于莲塘镇北端,距县城五公里。东与八一乡甫下村为
* K/ |* Z6 y( Z2 y& `% A8 E邻,南靠埂头万村,西为小蓝乡街上村,北与市郊罗家镇溪坊村接壤,故此而有“埂头姚村一足踏三乡”
0 N8 P, Z, ~$ p& M: d$ Z之说。全村现有 1078 人,农业户口 800 人左右。有水田 600 余亩。村的南面有大明塘和东明塘及上南溪
! ~# _9 I! z4 i7 k三口水面,共有 35 余亩之大,真可谓水源丰富、田地肥沃。但由于人多田少,所以全村村民以办家庭工
+ Y2 K* k, m1 a* Q, a; ~厂、养殖业或外出经商为生。其中养殖业为本村支柱产业。又因西面有一零五国道和京九铁路由埂头姚村
, |* ^: K" A/ q西面经过,所以交通便利,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形成了埂头姚村半城半乡的村镇格局(1929 年埂头团村
/ o! l( v6 W2 B) Q坊平面全图见图 1-5-15)。 5 J6 i" X) g1 B, ~; t
解放前,埂头姚村包括楼堆上总共才只 330 人左右,约为 65 户。住房只有 30 来幢,都是些东倒
5 e0 h+ G; n% d2 n" [西歪、破旧不堪入目的老式房子。全村耕地面积只有 80亩左右,所以大部分劳力靠租种邻村富户人的) {. \% k. D8 T
田地为生,其余人以织布为业。人们生活贫困,衣食无着,所以绝大多数人是文盲。再由于埂头田地$ ~+ G: ?& N9 \3 m* X7 K8 ^& j
的地势低洼,每到雨水涟涟之时,常常遭受内涝,往往是眼看到手的收成在连日大雨浸泡之后,竟颗. ^! k! H- y+ v: x2 B2 m1 Y3 \
粒无收。所以当时流传着一首歌谣:有女莫嫁埂头姚,喫了上餐下餐愁,夏至连降滂沱雨,男女老少
7 A" H1 l8 y7 x: {四飘流。真是苦不堪言,民不聊生。 # C) U* N3 d. Y( N. r9 f
解放后,政府号召并发动群众治水造田,成绩显著,全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昔日泛滥成灾的* B" }, z0 x1 }* _
内涝洪水,被引进了赣抚平原的水渠中,每到干旱时引入渠水又像甘露一样滋润着禾苗。新开垦的数" Q" \- Y2 m1 Y. a; ^0 \( F) W9 e
百亩湖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三年两不收的埂头姚村,今日变成了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 3 j8 x& a6 O4 h4 ]- P
远远望去,村里自筹资金修建的水泥马路环村而过,通向一零五国道村前的水塘都垒上了红石护
, }; l3 _, a) {& U+ ]4 ?坡或边岸。水旁、路旁两边栽上法国梧桐和水杉树,浓浓绿荫给人一股春意盎然之感。
( U5 R" K7 b& J8 e4 ]" d走到村前,新建的 100多幢新屋映入眼帘,其中有 65幢楼房按照村里规划坐北向南依次展开,人
3 H# r6 p$ \$ n$ q! A" m: }
5 {( z& X6 {; R9 P" W1 d2 p" O% ?5 ^0 E$ q6 u; L; y
均居住面积为 50 平方米左右。全村现已安装程控电话有 20门之多,大哥大等除外。有摩托车 10 多部,
" ]6 l5 l/ K2 i, i# t还有 2 户人家拥有家庭小汽车。有的人家还装上了空调。有气势恢宏、环境舒适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年人. L. T1 X- i& H' s: Q7 j# \ S+ J; w
可以在这里聚会,免费品茶,下棋、打扑克玩,也可以谈古博今,悠闲自在地安度晚年。在新盖的小学校* @3 @' |$ r7 @6 P
舍里,孩子们在这里安心学习,从小立志把自己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幼儿园里,儿童们天真活泼,- u' P" `8 f! Z0 a
惹人喜爱。由于幼儿园办得很有特色,所以全国妇儿保健基金会主席林佳楣女士到此视察,颇为赞许。
6 a" o% ^: h$ r9 `! ?# l到目前为止,全村有大学本科生 5人,其中含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 1人,浙大高材生 1 人。有大专、
: b2 g, W- e; Q中专生 7 人。获得中级职称的有 4人,农技师 1 人,兽医师 2 人,土建工程师 1人,北京大学讲师 1 人。 & i: d/ Y1 G R. @
埂头姚村面貌的变化,来自经济的飞速发展。而经济的飞速发展,又全靠村里有一批敢于承担风险的' C+ `! p* d8 H) g1 i. Z
改革带头人。他们敢想敢做,勇于创新,有的带领办起了家庭小工厂,如织布厂、食品厂、纸袋厂等等,
( j' o7 M( t) [8 W! v有的带头办起了养殖业,如养鸡、养鸭、养猪、养鹌鹑专业户等。尽管办法多种多样,但宗旨就是一条:
3 t8 A/ E. v/ n" i要让埂头姚村的村民富起来。
+ y& E6 j# j0 Q' ^' R, | 自己富了,怎么帮村民富起来?市劳模养殖专业户姚定发,和另一位专业养殖户姚武 是这样想的,: I2 t) j5 | G1 J
也是这样做的。姚定发和姚武 两人是全村鹌鹑的养殖大户,从养殖生产种蛋、孵化到销售,形成了一条0 V; Q& |$ Y5 W- G2 }& s5 t
龙的生产线。他俩在自己富了之后,一方面自己扩大生产线,一方面帮助村民养殖专业户同他们签订协议,/ p# Z; X% G* y! L2 N l
联合经营、孵化鹌鹑苗。广开销路,帮助村民们发家致富。目前他们经营的鹌鹑苗,销售遍及全省,有时- c4 j- |6 w1 v2 z& L" U
还销到外省湖南一带。质量和信誉上都受到了广大专业户的好评。这样,鹌鹑养殖专业户发展上去了,其
: x/ f9 h9 Q7 ?2 Y0 v2 E他养鸡养鸭等养殖专业户也相继发展上去了。因此养殖业便成了埂头姚村的支柱产业。正是由于经济的飞6 B! g& t( X' V( X& F) C# P
速发展,才有了埂头姚村村风村貌的可喜变化,根本改观。因此,获得了江西省政府授予的文明村的光荣
6 {" D3 v2 [9 J% N$ i% L( P; [称号。 1 {+ L1 C0 p _
如今又流传着一首歌谣:
3 a2 O& f4 B' B' P, A8 ~ 富饶美丽埂头姚,家家户户住洋楼。
1 Z8 g; K1 E) Z; Y# ?4 v2 l 程控电话连天下,出门乘坐夏利车。
/ y. Q) A8 |" l+ w; w& Q* v& y 喜看今日埂头姚村,人才辈出,经济飞速发展。人们更要加倍努力,趁此大好之时,把埂头姚村建设
* F" |/ \6 t1 C1 T1 l3 D2 y# V! [5 v得更加繁荣昌盛。
8 o' s, c) n0 F @7 A! x2 ~+ _2 f3 N1 a9 d! b2 }! Q8 @. z# b2 C$ s
' f; b( A- N3 t. T 埂 头 团 定喜
" O; ~- a9 Y' S2 K, w; n 1995年 4月20 日敬撰9 k, k& o e" W' Q R1 ?* p5 v* }% h
, |$ F( E' i% g; z
) M/ t& a# w2 j4 E- ?* t
6 V1 _$ n8 S' ~ W1 n
) y1 a9 N9 [' {5 O% \
" N: y/ H# B: ~7 @$ ?: `) C9 N/ J+ @
; U/ t5 p K1 H% H4 \
1 g2 Q% r' _4 F2 S$ z# R9 A& i
p! z2 _5 l+ `. F4 R"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