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23-5-29 21:10:17
|
只看该作者
《百家姓笺注》之“姚”
胡耀飞
一《百家姓》是宋初在吴越国地区产生的一种民间童蒙教材,主要用于儿童的识字,其次让儿童获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姓氏知识。因此,自诞生以来近千年,《百家姓》一直是耳熟能详的文献。也因此,近千年来出现过各种版本的《百家姓》,笔者已予大致梳理其源流。不过这些版本的《百家姓》,更多是简单的注解,未能具备姓氏学的视角。因此,笔者近年颇为关注如何从姓氏学的角度来看《百家姓》。
姓氏学关注的是姓氏的起源与流传,属于姓名学的一部分。学界已有的冠以“姓名学”的著作,更多注重“名”的研究,而非对“姓”的关注。专门的姓氏研究著作,则重在姓氏的起源,略于姓氏的流传。目前真正的姓氏研究,尚不多见。但已经有岑仲勉(1886—1961)等人整理《元和姓纂(附四校记)》、陶敏(1938—2013)重新进行《元和姓纂新校证》,以及李德辉(1965—)《中古姓氏佚书辑校》。当然,这些属于古籍整理类,并非专门的研究专著。不过,一切研究都需要在厘清材料的基础上进行。
二本文拟以姚氏为例,示范《百家姓笺注》的笺注工作。“姚”在《百家姓》中排在第101位,属于中间位置,故而很少受到关注。事实上,人们往往只了解“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等靠前的姓氏。
因此,有必要对“姚”的源流进行一些笺注,下文按照成书时间对涉及“姚”的内容进行梳理。
1.《世本》1-1.《世本》:帝舜,姚姓。(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春秋左传注疏》卷三)1-2.《世本》:舜姓姚氏。(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春秋左传注疏》卷四四)1-3.帝舜,有虞氏,姚姓,见《世本》,因生赐姓。(《路史》卷二一)1-4.偪阳氏,《世本》:姚姓国,为晋所灭,子孙氏焉。(《姓氏急就篇》卷下)
2.西汉史游《急就篇》2-1.姚得赐。(颜师古注)姚,舜姓也。陟方之后,末嗣称焉。郑有姚句耳。汉有姚平。得赐,言多受君之宠锡也。
3.东汉王符《潜夫论·志氏姓》3-1.妘姓之后,封于鄢、会、路、偪阳。……荀武子伐灭偪阳。3-2.帝舜姓虞,又为姚,居妫。武王克殷,而封妫满于陈,是为胡公。陈袁氏、舀氏、咸氏、庆氏、夏氏、宗氏、来氏、仪氏、司徒氏、司城氏,皆妫姓也。
4.东汉应劭《风俗通·姓氏篇》4-1.《风俗通》:“按,《书》:舜生姚墟,云在济阴成阳。”(《路史》卷二一)
5.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5-1.《帝王世纪》亦云:姚墟在西北,有舜祠。(《后汉书·郡国志五》刘昭注引)5-2.(金州安康郡,今理西城县。《禹贡》梁州之域,昔虞舜尝居之,谓之妫墟),《帝王世纪》谓之姚墟,即此也。(《太平寰宇记》卷一四一;《通典》卷一七五)5-3.《帝王世纪》曰:帝有虞氏,姚姓也。……(《艺文类聚》卷一一)5-4.帝舜有虞氏,《帝王世纪》曰:舜,姚姓也。……瞽瞍妻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故姓姚氏。……(《初学记》卷九)5-5.《帝王世纪》曰:舜,姚姓也。……桥牛生瞽瞍,妻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故姓姚。……(《太平御览》卷八一)5-6.《帝王世纪》曰:安康为妫墟,或谓之姚墟。(《太平御览》卷一六八)5-7.《帝王世纪》曰:瞽叟之妻曰握登,生舜于姚墟,故姓姚氏。……(《文选》卷四六,王元长《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其一,李善注引)
6.《姓谱》6-1.《姓谱》:妫,帝舜之后。(《资治通鉴》卷五六胡三省注引)
7.《唐贞观八年五月十五日高士廉等条举氏族奏抄》(北8418)7-1.吴兴郡七姓湖州:姚、明、丘、纽、闻、施、沈。7-2.东阳郡五姓婺州:茢、姚、习、黄、留、难。7-3.王仲荦注:《寰宇记》吴兴郡四姓,姚、沈、丘、纽,与残卷七姓中四姓同。《广韵》下平四宵:“姚姓出吴兴。”《周书·艺术·姚僧垣传》:“吴兴武康人。”
8.《太平寰宇记》所引(或即《天下郡望姓氏族谱》)8-1.姓氏:吴兴郡四姓:姚、沈、丘、纽。(《太平寰宇记》卷九四,江南东道六湖州)
9.《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S.2052)9-1.湖州吴兴郡,出十六姓:沈、钱、姚、吴、清、丘、放、宣、萌、金、银、阴、洗、钮、木、明。9-2.婺州东阳郡,出七姓:蓟、习、苗、姚、哀、难、□。
10.林宝《元和姓纂》姚10-1.虞舜生于姚墟,子孙以姚为氏。《左传》,郑大夫姚句耳。汉有谏议大夫姚平。舜后胡公封陈,至敬仲仕齐,又为田氏。至田丰,王莽封为代睦侯,奉舜后。子恢,避王莽乱,过江居吴郡,改妫氏。五代孙敷,又立姚氏。(《秘笈新书》。)
A[岑校]姚按姚,《广韵》收“四宵”,此入“三萧”,误,应移正。
B[又]汉有谏议大夫姚平,见《汉书·京房传》。
C[又]子恢避王莽乱,《类稿》一八、《备要》一七、《新书》六引,均无“王”字。
D[又]又立姚氏,《类稿》作“又为”。
10-2.善意。(岑据沈跋补)
A[岑校]《金石录》二六云:“右唐《姚懿碑》,懿,崇父也。据《碑》及《唐书宰相世系表》,皆云公讳懿,字善意。而崇子奕《碑》与《元和姓纂》乃云‘名善意’,岂非以字行乎。”沈跋云:“今孙本‘三萧’姚姓下引《秘笈新书》补,并无此文。”
11.邵思《姓解》
11-1.姚舜姓也,舜生于姚墟,因而命氏。《左传》有郑大夫姚勾耳。后秦姚苌、姚弋仲。陈有姚察。唐相姚元崇;又姚思廉,为十八学士;复有姚璹、姚绍之。
11-2.妫亦舜姓也。陈居于妫汭是也。《文士传》有妫览。后汉有妫皓。
12.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
姚出自虞帝,生于姚墟,因以为姓,春秋时郑大夫姚句耳、姚般即其后。初,陈胡公满封于陈,裔孙敬仲奔齐,为陈氏,又为田氏。齐亡居鲁,至王莽,封田丰为代睦侯,以奉舜祀。丰子恢避莽乱过江,居吴郡,改姓为妫。五世孙敷,复改姓姚,居吴兴武康。敷生信,吴选曹尚书。八世孙僧坦,隋开府仪同三司、北隆公。二子:察、最。察,隋太子内史舍人,袭公。生思廉,左散骑常侍、修文馆学士,丰城康男。生豫州司户参军憕,符宝郎恽。憕字处平,生璹、珽。璹字令璋,相武后。珽,户部尚书。最,蜀王友,生思聪。至八世孙衮,唐太仆主簿。
陕郡姚氏,亦出自武康。梁有征东将军、吴兴郡公宣业,生安仁,隋汾州刺史。生祥,隋怀州长史、检校函谷都尉。祥生懿,字善意,巂州都督、文献公。生元景、元之、元素。元景,潭州刺史。元之名崇,相武后、中宗、睿宗、明皇,世称姚梁公。生邓州刺史彝,大理卿异,永阳太守弈。元素,宗正少卿,生楚州刺史弇,通事舍人凭,鄢陵令算。孙九人,曾孙二十人,四世孙七人,五世孙五人。彝生闿、阆、闉、闶、辟。异生闳、閈、阀。弈生阐。闿生系、俟。阆生倍、伦。生侑、伾。辟生偁、偕。闳生恃、悟、憺、惇、惕;生恬、憕;阐生恒、协、愐。其显者,偁之子勉(勖),为谏议大夫。元素五孙、三曾孙。弇生润州司户参军闲,睢阳太守、右金吾将军訚。凭生阍、论。算生。子秘书监合,世所谓“姚武功”者。
13.《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姚吴兴,商音。古今姓纂虞舜生于姚墟,子孙以姚为氏。《左传》:郑大夫姚句耳。汉有谏议大夫姚平,舜后,胡公封陈。至敬仲仕齐,又为田氏。至田丰,王莽封为代睦侯,奉舜后子恢避莽乱,过江居吴郡,氏妫氏。五代孙敷,又立姚氏。
14.《百家姓考略》姚商音。吴兴郡。系出有虞氏。瞽瞍生舜于姚墟,故姓姚氏。帝尧降二女于舜,赐姓妫氏;禹封商均于虞城;武王封虞舜之后胡公满为陈国,皆以国为氏。又胡公支子姓胡氏;陈敬仲奔齐,子孙姓田氏;田齐失国,居元城,又姓王氏。凡七姓,皆舜之后。妫,音规。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