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2]九品芝麻官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姚文楠(1857-1934),字子让,卒后邑人私谥恭靖,精于算学。光绪壬午(1882)举优贡,朝考一等,奉旨以知县用。后又在江南考试中试第六名举人。他曾经编纂过《上海县志》、《上海县续志》,审订过《川沙县志》。姚文楠“历董上海城邑各项公事,阅二十年”。姚曾任江苏咨议局议员、财政审查长、国会总议员等职务。后因不满总统曹锟的贿选,请罢归里。2 \. t! i6 ^$ E( L' v
; p4 F' q6 g+ j" _% k& q6 N4 u
2 D E2 M% L9 r& u1 s* s
5 b+ Y# K5 N2 G" ^+ p) M# n1 y 1905年,苏松太道袁树勋照会诸绅商,组成上海城厢内外总工程局,这是中国早期较具完备意义的地方自治团体。李平书为领袖总董,莫锡纶、郁忻智为办事总董,姚文楠等32人为议事经董。局址设在沪南毛家弄,设有参事室和议事室,分别为市政的执行机关和议决机关,成员由地方各业人士推举呈报给地方官择定,任期四年。姚文楠曾任议事会议长。1910年改名为上海自治公所,辛亥革命以后改为上海市政厅议事会,姚仍担任议长,直到1913年。1923年上海恢复自治选举,产生议事会再选举董事会,姚文楠被改选为总董。
/ r V6 G7 d2 [+ Z/ Q
$ z% k0 G) r$ h
& @5 A T9 V. X* j' J
c& D9 ^ z) ^% l, J4 s- q 姚文楠与张謇、沈恩孚一起组织过江苏学务总会,并任常务董事;1906年,任劝学所总董,主持创设东区学堂,还与人合办烟膏实业学校。后来因为反对袁世凯称帝,参与“二次革命”,反对曹锟贿选,遭受迫害,逃到天津和北京隐居多年,他曾经以农庵的化名自题一首诗,以明心迹,其诗是“五凤楼西,花圃盘桓。常抱乐观,独立不惧。”姚文楠后来再返回上海,卒于抗战前的1934年。5 ?5 A8 W" z& L# k& h& I
; s9 p% `; z8 @% u 姚文楠对上海教育事业的贡献是巨大的。姚文楠与张焕纶、李平书等人早年一起就读于龙门书院,龙门书院最早没有学舍,是借蕊珠书院的湛华堂进行教学的,这里有沈恩孚整理的姚文楠早年的八股策论为证。1905年,龙门书院改为龙门师范学堂,聘请李平书、姚文楠为校董,当年就在李、姚两位校董的监督下,增建楼房31栋,扩大和改善了龙门师范学生的就读条件,后龙门师范学堂改为上海道立师范学校、江苏第二师范学校,1927年改为上海中学。这其中均有姚文楠先生殚精竭虑的筹划和运作。1902年,上海县知县汪懋下令将坐落在文庙附近的敬业书院改为新式学堂,以姚文楠、叶醴文、刘汝曾等为董事,张焕纶为总教习,1927年该校改为市立敬业中学。1903年,姚文楠和李曾珂在南市半段泾捐资创办廿二铺小学,并出任校董,学校后来改为龙门师范学校附小,后再改为上海实验小学。这座小学当年享誉江浙一带,老百姓中流传这样一种说法:“要进交大,先进上中,欲入上中,先入上小。”
1 o2 `. n2 ` [+ k/ `
- W# n- L. r. ^4 i9 o' m& w" c- w
9 u2 J2 n4 J! N' C/ M K, a" P! Y7 s8 ~, g
姚文楠还支持杨斯盛创办浦东中学,1908年曾出任过浦东中学的校董。姚文楠还与沈恩孚、袁观澜、黄炎培一起创办过中华职业教育社。
' y4 }; L) t; q江阴的南菁学院始建于光绪八年,是江南著名的书院,著名学者唐文治、丁福宝、孙毓修都毕业于此校。姚文楠曾将他在1881年花费1.2万两白银购置的横沙岛上的4万亩沙地,无偿捐献给了南菁书院。上海的横沙岛是清道光年间出现在江心上的沙洲,是一片长满芦苇、杂草丛生的盐碱地。南菁书院收到姚文楠的献地之后,仍旧委托姚文楠负责开发,进行垦殖,最后获得耕地2万余亩,成为南菁书院的恒产。后来南菁书院从高等学堂嬗变为甲种农村学校、江苏省立南菁中学。但横沙岛上的校产始终没有易主,每年总能从中收取多寡不等的田租。抗战爆发,江阴沦陷,南菁中学迁入上海威海路续办,学校的经费极度困难,但尚能从横沙岛的沙地之中收到一些补贴,维持了学校的开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