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14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国枝江姚星吾撰《欧阳宗谱序》等六篇——答欧阳作廉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2 11:23: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蓬安姚波 于 2013-2-2 11:25 编辑
+ b( y4 x4 _- U+ s
8 x+ v* I9 d7 ?) c
1、《欧阳氏族谱序》 9 e& e3 S  B; d5 I' B& t% y
) U# \  M! o9 f7 ^/ K7 A

  ]- Z* s9 M" Y0 I: \稽古欧阳氏,世籍江西吉安府庐陵县,洵当世名族也。其始祖普诚公,自有明成化八年,随父应春公之任夷陵。十三年,应春公卒于官,公将扶父衬归故里。而妣氏刘适病,欲独往不可,欲偕往不能。迁延两岁,至十五始归葬于吴,葬毕,复返楚。往来间,见陆城襟山带河,风俗淳厚,其地势与夷陵相接壤,且先祖六一公遗迹在焉。凭眺者久之,爰欲刘商议,欲置田宅,为子孙长久计。妣曰:“吾江西祖墓、田产,奈何?”公曰:“吾有子四,长、次二子足以守庐墓,先人之遗业,当悉付之。三子性恭、四子性勉可与汝卜居于此,吾往来二处,代为经营,不亦可乎!”妣曰:“唯,唯!”于是置膏腴,筑室庐,与恭勉二子遂家焉。此欧阳氏落籍陆城之由也。二十年,公归扫墓,未返,疾作,卒于家。妣闻之,于是年亦卒,乃卜葬于新庄稼坪巴山潭之阳。厥后,勉公四世孙曰璋、曰璜,复徙枝江之董滩口,另有谱可详。恭公后亦迁于彭阳院,世为枝江民籍,无漕运之累者,以先祖之遗长也。愈尝考文忠公通谱所载,由安福府君万公上溯大禹,其间几世几年,率多荒渺,不暇深究。若万公而下,逮托祖,复由托祖以至普诚,类皆世次明晰,历历不爽,若前日事。盖普诚者,万公二十九世孙,托祖之嫡裔也。自有明成化以来,恭勉二公以后,原有谱帙,因顺治来华,兵燹荡散。迨贼平,询之父老,皆无有能道其详者。至十四世孙元杠、禹山,十五世孙光治、光浦等,伤谱叙之沦亡,痛宗族之疏远。鸠工庀材,创修祠宇,建修享堂。谓吾祖吾宗,自今而后,始得所凭依。乃堂成而谱不果,叙尽美未能尽善,而诸公九泉之下能勿遗恨乎?今幸天牖英贤辈出,如篤臣等。而慨然欲竟先人未竟之志,爰鸠族众各加采访,凡为性恭后者,勿得以疏漏取咎。于是择立户长,设奠祖堂,俾之判少长,而昭穆有序,辨尊卑而等杀以明。自始祖以至后裔,咸汇其名而登之谱。谱成诸公乃属,愚叙谱以记之。予嘉诸公之志,复乐其善举之有成。不揣固陋为之,略叙原委,以志不忘云。后之君子,有善继述者,得是谱而益彰之,以至千万世而无穷,岂非厚幸哉!是为序。

民国十三年甲子岁 姚星吾撰

http://bbs.cnhubei.com/thread-139125-1-1.html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13-2-2 13:19:02 | 只看该作者
序中欧阳氏的"万"公,是唐末安福县令欧阳万,其墓在安福城南,宋欧阳修是其裔孙。这序说明姚氏与枝江欧阳氏的关系,也说明姚氏研究他姓的历史的灼见。由是,我认为本网也应发一些他姓评说吾姚的历史的东西,这才是舜裔本具的胸襟。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3#
 楼主| 发表于 2013-2-2 13:46:12 | 只看该作者
序中欧阳氏的"万"公,是唐末安福县令欧阳万,其墓在安福城南,宋欧阳修是其裔孙。这序说明姚氏与枝江欧阳氏 ...3 F+ a4 J/ z6 l' K/ {
姚义兴 发表于 2013-2-2 13:19
- R1 M- {' w8 ?& n- E

0 m) s; M- V1 p3 U. S2 J1 }. x$ H' `1 d7 m8 o
    我认为是可以的.他姓评论我族,这个度要撑握.我当然支持清朝以前为佳.你是怎样想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13-2-10 19:13:21 | 只看该作者
大体是这样的,但不能忘记民国时各姓也有不少说本姓\述他姓的好序。当然,比不上清及以前是皇朝下令要修谱的。民国时期虽民生淍惫\战争频仍,但属"半封建"时期,属承上的时期,比"文革"时期在谱,应是有可取之处的。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5#
 楼主| 发表于 2013-2-10 19:27:18 | 只看该作者
大体是这样的,但不能忘记民国时各姓也有不少说本姓\述他姓的好序。当然,比不上清及以前是皇朝下令要修谱的 .... }. n4 P6 H) l* q  l8 q
姚义兴 发表于 2013-2-10 19:13

& e: [& o7 y7 ~8 }4 n; _" @
% M' S' Y/ m0 y5 B6 ?: C' K, F7 |
. J2 p/ _' t; s1 K* {    这样的情况很多的.有一本简谱留下来就很好了.我们文革时期烧毁了不知多少本.现就剩孤本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8-15 20:5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