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201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浠川八景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8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四品道员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23 10:44: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浠川八景1 A) L9 Z( g- t" ~
       《浠川八景》的命名,源自宋代名人王禹偁。宋真宗时,王出知黄州。因慕蕲水风光优美,来邑视事,畅游名胜,题有咏《浠川八景》句。《湖北旧闻录》载:“时因太守题诗,景誉八属(三黄、两蕲、麻、罗、广)”,使浠川声价大增。虽事过千年,境迁俗易,景点仍可追寻。+ \, ~1 u( s) u+ w) s

2 ]5 A* O" [5 y/ b& l       兰清时雨 其景点在今兰溪江口,前有“天下第三泉”陆羽的品评和石刻,后有历代诗人的题咏,因而名噪一时。
1 ~, B1 \, Q* A: o4 {: v1 r. `. ~' k- u! O$ e5 T; s. R. I: e
       石壁回澜 其景点在文庙右下侧的南门河口,有石横抵浠流,汇成激湍,上镌“激湍”二字。《旧志》载:“石刻系苏东坡所镌。其上有‘回澜亭’,皆久废。”

) D$ D- i. Y4 V0 e8 K. s) }

石壁回澜

7 g8 l0 }' I1 T( q- B8 H0 V
7 a/ N8 }- Z+ [4 y( l
       龙潭秋月 景点在老龙洞。《浠水县简志》载:“老龙洞俗称龙潭,在文庙下游不远的南岸。潭侧有石壁立,下有古洞,深不可测,常与风水相吞吐,发声如鼓,故名打鼓石。相传苏东坡曾泛舟于此。镌有‘击空明’(划破月光照着的清澈河水)三字。又去北岸石上镌有‘ 泝流光’三字,皆本《赤壁赋》中语。旧皆有亭,久废。 ”明竟陵名士潭元春过蕲水同黄美中等名士游龙潭,寻苏端明(苏轼系端明殿学士)所书“击空明”石。题有古风诗:“一河风日守,夏水来寂寂。回环舟不怠,相就石磊历。石上三字寒,不为苔所食……”咏的是泛舟寻胜的事。( Q) Q3 o# D9 q9 F2 F9 e  g

老龙洞
* @: Q; R; y2 d' t* y
" x1 f- h4 W9 }5 ~      
! Q7 g1 h9 t' R: e2 T, h

       凤顶夕阳 景点在“凤栖山”。《明统志》载:“山在蕲水县城东二里,俗传常有凤栖此山故名。”
, N0 c& C" j: j: m" X4 h' I       但关于“凤栖山”的命名,传说不一。按《浠水县简志》:“相传东汉末年,曾任江州令的张道陵,后弃官修道(世称“张天师”),曾在玉台山脚洞内炼丹。已成者三,鸡食其一,化为凤,飞栖此山中,因名‘凤栖山’。山麓曾有苏轼书‘凤栖石’三字石刻。”文化大革命中,此石被毁,今人仿原石刻于该处。, R. n* r& u# q* d8 |9 F2 _
# \' A; s! p9 H( w6 i
       绿杨春晓 景点在跃龙门侧护城河(河水来自熊家湖,下出浠河)。桥因绿杨垂覆,故名。此桥临城傍郭,依山跨水,游人至此,一洗城市尘嚣之气,更感风景的清幽,倍添雅兴。( B" u7 W+ m4 A2 E) M
+ R* x* E2 A" Z, I  x' I
       苏轼来蕲,题有《西江月》词:“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暖暖微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醉欲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正因为大文豪的一曲新词,道出了疑非人世的仙境,引起了后代游人的诗情画意。
7 G+ Y0 R1 C- L/ {; [9 m2 w- ~" n8 [) I; ]
       明黄冈处士王一翥《绿杨桥》诗:“状静垂杨柳,人行渡石桥。高明远尘俗,非为解鞍劳。”是按苏词的原意而和的。清蕲春名士顾景星有《寻绿杨桥》(按:明末,其桥不存,故云“寻”)诗:“悠悠今古事,杜宇一声中。谁卧桥亭月,偏当酒旆风。旧堤无老树,野店发新丛。往迹知何在,溪光处处同。”极尽凭吊之情。

春色满园
2 Q* s. R7 _! d8 q2 n6 W+ v1 W; y- ^
        
+ s0 U& A/ |& v5 m% X3 q0 T

  玉台丹井 景点在玉台山。《大清一统志》载:其山在蕲水县城东南角上,是全城的制高点。因产白石如玉,故名。相传汉张天师来此,凿洞开井炼丹,后人称此洞为“仙人洞”,井为“丹井”。清代邑中名士张师圣咏《登玉台山》诗咏其事:“曲水环城堞,烟光望里奢。远山悬暮雨,娇鸟啭春花。井畔芳踪杳,洞门石径斜,丹成曾化凤,何处觅仙槎。”) f0 h) ~- P) m+ @
! ]+ |9 z% p' `: ^: d& J
       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半山炸石开基,修建了两大间学舍及食堂,号“玉台书院”。谭元春曾读书于此。乾隆十年(1745年)增修学舍数间,改为“蕲阳书院”。县中童生,一入书院,则身价倍增。! q0 F3 [4 p8 ^. _. h% a3 z

0 W- Y# F% @2 Q5 U- ^       嗣后,县城百姓集资在山顶又修建了“春晓亭”,记有大文豪苏轼游蕲的轶事。亭落成时,邑名士邵应龙题诗祝贺:“当年胜迹久沉沦,喜得佳亭今一新。四面峰峦凝黛翠,半湾溪水蹙鱼鳞……”邑进士杨继经与龚芝麓使君(时龚任蕲州知州)酌“春晓亭”卒题以志。诗云:“绿杨晴掩一溪横,新筑园斋附郭城。不为兰畦多辟地,肯因沙路独躬耕。白云渺渺当窗落,青障层层隔岸生。谁道髯翁 (指长须苏轼)呼不应,数声杜宇晓春情。”

玉台山下' U1 ^. S6 k- l2 S6 _& n
      

  陆羽茶泉、右军笔沼 据《湖北地名趣谈》所录:“在凤山之阳,寺院之阴,为陆羽烹茶之泉;其在凤山之阴,为逸少洗笔之泉。王、陆之水,皆源一溪耳。”又引杨继经诗:“兰溪石下水最清,兰溪石上月最明,前有羲之后陆羽,此地水月无人争。”作者还注明此诗说明洗笔泉与陆羽泉在一起。
! X! j, v2 I3 Z" D/ v7 k% Z$ U$ S" W; I. M
       传说唐朝处士陆羽,今天门人,不愿为官,以嗜茶著名, 能“观山川之清秀,而知水味之醇甘”。时人尊为“茶神”。他曾亲到济南,品尝“趵突泉”后,又从山东临清运河直下淮扬,畅饮“惠山泉”,意犹未足。因忆青年名士刘禹锡游清泉寺诗,极称泉水之佳。乃由长江溯流而上,夜抵蕲水,宿清泉古寺。上人奉茶,顿觉香沁心脾,津生齿舌,乐不可支。翌晨,急催上人同探泉源,称赞不已。他曾一度驻清泉寺,并在寺旁建有陆羽茶亭。

晶莹剔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4441 天

连续签到: 5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
发表于 2012-4-23 21:21:40 | 只看该作者
《浠川八景》的命名,源自宋代名人王禹偁。宋真宗时,王出知黄州。因慕蕲水风光优美,来邑视事,畅游名胜,题有咏《浠川八景》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11-29 02:5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